洛陽事變之前,袁紹勉強可以算是大漢政壇上一顆新星。(更新最快最穩定)雖然人們提起他時,多半都會說什麽“四世三公”之類的話,但政治豪‘門’並不止他們一家。
直到董卓完蛋,準確地說是“鄴城談判”之後,他才確立了自己如今的地位。現在袁氏基本上可以說權傾一時,非但朝廷裏許多要害位置是他們自己人,黃河以南各州的軍政長官也都跟袁家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當然不要忘記最重要的一件事,袁本初握有兵權。
如果能借此機會拿掉朱廣,那麽並州的王允,幽州的公孫瓚,也就不足為慮了。到那時,他袁本初最起碼也有一個“再造山河”之功,如果再進一步……
見他沉默,許攸有些按捺不住:“主公,朱廣因著護駕大功,名躁一時,世人視之為一時英傑。他若按兵不動,這事還有些不好辦。現在他自尋死路,還有什麽好猶豫的?他身為左將軍督冀州事,主動挑起內‘亂’,主公以朝廷名義發兵彈壓,名正言順,鬼服神欽!誰能說什麽?”
袁紹默默點頭,但隨即卻道:“他主動進兵,自然是給了我彈壓的由頭。但公孫瓚自去歲以來不斷抄略冀州邊郡,這事滿朝皆知。彼時朝廷隻派員調解,如今卻發兵進擊,怕是要引人議論。”
許攸一怔,苦笑道:“這就是主公的擔心?怕人議論?”
袁紹瞄他一眼:“難道還不夠?”
“這,這不荒唐麽?主公乃大司馬驃騎將軍,參錄尚書事,怕誰議論?”許攸拍著手道。[.想看的書幾乎都有啊,比一般的小說網站要穩定很多更新還快,全文字的沒有廣告。]“就算朝中大臣有不同意見,那又怎麽樣?天子尚未親政,隻要主公下定決心,誰能阻擋?”
袁紹雖覺得他話不得體,但也沒有反駁。
此時,座中有一人,四十左右年紀,袁紹許攸談話他靜靜地聽著,眉心始終緊鎖,好似有化不開的心事。
“主公是在擔心太傅的病情?”
袁紹歎息一聲,點頭道:“元皓知我心呐。叔父病危,此時發兵,恐不合時宜。”
此人便是河北名士,許攸冀州挖角行動的重大戰果之一,沮授沮元皓。聽袁紹如此說,他沉聲道:“朱廣出身雲中豪商之家,觀其行事作風斷非泛泛之輩!他很清楚自己的處境,如果不主動出擊,在主公給他設下的包圍圈裏撕開一個口子,那麽就隻能坐以待斃。而選擇向北拓展,實在是明智之舉。公孫瓚軍力強盛,時刻‘騷’擾他的後方,如果能擊敗幽州軍,黑山飛燕則不足慮,青州袁使君也難以對其形成威脅。自此之後,休養生息,簡政‘精’兵,南向雄視中原,此誠為主公心腹巨患!”
許攸頻頻點頭,等他話音一落,迫不及待接過話頭:“更不消說,朱廣與東胡關係良好,若擊敗公孫瓚,南拒大河,北阻燕代,彼時主公再想圖他,恐怕就力不從心了!”
袁紹。忽問道:“依諸公之見,朱廣能夠擊敗公孫瓚麽?”
“難!”許攸鐵口直斷。“但不管他能否擊敗公孫伯珪,都與主公決策無關。最好是打得兩敗俱傷,以便主公輕取幽冀!”
袁紹動心了。
他仍舊習慣‘性’地用指頭快速點擊桌麵,目光不斷地幕僚們臉上遊走,當確定在場所有人反饋給他的都是肯定的訊息之後,他開口了:“既……”
“舅舅!”
一聲響亮的唿喚打斷了他的話,許攸沮授等人不用迴頭去看也知道是誰來了。
一人如風般卷進了房間,至中央站定,左右張望幾眼之後,才笑著向袁紹行禮。那是一種年輕人特有的,充滿朝氣,希望,甚至自傲的笑容。
不得不說,袁家的基因其實好。袁術袁紹兩兄弟都是儀表堂堂,而這個年輕人更是青出於藍。身材‘挺’拔修長,肩寬腰細,五官俊秀,輪廓分明。但他又不像是一個紈絝子弟,注意他手上的繭皮,那是常年累月練習弓馬器械所致。
他,就是袁紹的外甥,高幹。
“沒規矩!”袁紹斥責道,但從他的語氣裏還真聽不出來有多少生氣的意思。而幕僚們似乎也對此習以為常。“這什麽地方,由得你胡‘亂’闖?這麽大個人,言談舉止也沒點體統!”
高幹眉頭兩挑,笑容依舊:“是外甥唐突了。”別說,這廝笑起來,還真有幾分像他舅舅。
“去,有事稍後再說。”
“諾。”高幹一揖到底,又向在場幾名幕僚作了揖,轉身‘欲’走。跨出沒兩步,忽然迴頭道:“舅舅,聽說河北出事了?”
袁紹竟笑了起來:“你消息倒是靈通,聽誰說的?”
“反正有人告訴我。”高幹折過身來,不打算走了。“舅舅,朱廣發兵進攻公孫瓚,朝廷難道坐視不理?”
“你說呢?”
高幹掃一眼許攸等人,笑道:“滿座高士,哪輪得到我一個晚輩置喙?”
袁紹白外甥一眼:“你倒知道你是晚輩?說,在座都是長輩,也不會笑你。”
高幹琢磨片刻,朗聲道:“朱廣此番北上必是蓄謀已久,誌在幽州。朝廷若是坐視,後患無窮!公孫瓚軍力強盛,朱廣要想擊敗他,就得傾巢而出!如此一來,河北防備空虛……”語至此處,又笑了。
“你笑什麽?”
“朝廷若是決定發兵,外甥願為先鋒!隻消數千步軍,渡河直搗鄴城!朱廣在冀州根基尚淺,大軍一到,各地哪有不望風而降的道理?到時揮師北上,即使公孫瓚也不在話下。”
袁紹大笑,指著外甥對幕僚們道:“看看,少年人不知天高地厚!”
許攸跟袁紹相識多年,因此對高幹也相當了解,笑問道:“元才,且不說鄴城是朱廣巢‘穴’,必定留兵鎮守。你怎知河北各地會望風而降?你又怎知公孫瓚也不在話下?”
高幹腰板一‘挺’:“很簡單,河北英傑盡在朝廷,這就是人心所向。公孫瓚嘛,朱廣未必能打敗他,但兩虎相爭必有一傷。朱廣猝然發難,他的損失不會小。”許攸八字胡一捋,對袁紹道:“主公,元才尚且看得如此清楚,還有何憂?”
直到董卓完蛋,準確地說是“鄴城談判”之後,他才確立了自己如今的地位。現在袁氏基本上可以說權傾一時,非但朝廷裏許多要害位置是他們自己人,黃河以南各州的軍政長官也都跟袁家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當然不要忘記最重要的一件事,袁本初握有兵權。
如果能借此機會拿掉朱廣,那麽並州的王允,幽州的公孫瓚,也就不足為慮了。到那時,他袁本初最起碼也有一個“再造山河”之功,如果再進一步……
見他沉默,許攸有些按捺不住:“主公,朱廣因著護駕大功,名躁一時,世人視之為一時英傑。他若按兵不動,這事還有些不好辦。現在他自尋死路,還有什麽好猶豫的?他身為左將軍督冀州事,主動挑起內‘亂’,主公以朝廷名義發兵彈壓,名正言順,鬼服神欽!誰能說什麽?”
袁紹默默點頭,但隨即卻道:“他主動進兵,自然是給了我彈壓的由頭。但公孫瓚自去歲以來不斷抄略冀州邊郡,這事滿朝皆知。彼時朝廷隻派員調解,如今卻發兵進擊,怕是要引人議論。”
許攸一怔,苦笑道:“這就是主公的擔心?怕人議論?”
袁紹瞄他一眼:“難道還不夠?”
“這,這不荒唐麽?主公乃大司馬驃騎將軍,參錄尚書事,怕誰議論?”許攸拍著手道。[.想看的書幾乎都有啊,比一般的小說網站要穩定很多更新還快,全文字的沒有廣告。]“就算朝中大臣有不同意見,那又怎麽樣?天子尚未親政,隻要主公下定決心,誰能阻擋?”
袁紹雖覺得他話不得體,但也沒有反駁。
此時,座中有一人,四十左右年紀,袁紹許攸談話他靜靜地聽著,眉心始終緊鎖,好似有化不開的心事。
“主公是在擔心太傅的病情?”
袁紹歎息一聲,點頭道:“元皓知我心呐。叔父病危,此時發兵,恐不合時宜。”
此人便是河北名士,許攸冀州挖角行動的重大戰果之一,沮授沮元皓。聽袁紹如此說,他沉聲道:“朱廣出身雲中豪商之家,觀其行事作風斷非泛泛之輩!他很清楚自己的處境,如果不主動出擊,在主公給他設下的包圍圈裏撕開一個口子,那麽就隻能坐以待斃。而選擇向北拓展,實在是明智之舉。公孫瓚軍力強盛,時刻‘騷’擾他的後方,如果能擊敗幽州軍,黑山飛燕則不足慮,青州袁使君也難以對其形成威脅。自此之後,休養生息,簡政‘精’兵,南向雄視中原,此誠為主公心腹巨患!”
許攸頻頻點頭,等他話音一落,迫不及待接過話頭:“更不消說,朱廣與東胡關係良好,若擊敗公孫瓚,南拒大河,北阻燕代,彼時主公再想圖他,恐怕就力不從心了!”
袁紹。忽問道:“依諸公之見,朱廣能夠擊敗公孫瓚麽?”
“難!”許攸鐵口直斷。“但不管他能否擊敗公孫伯珪,都與主公決策無關。最好是打得兩敗俱傷,以便主公輕取幽冀!”
袁紹動心了。
他仍舊習慣‘性’地用指頭快速點擊桌麵,目光不斷地幕僚們臉上遊走,當確定在場所有人反饋給他的都是肯定的訊息之後,他開口了:“既……”
“舅舅!”
一聲響亮的唿喚打斷了他的話,許攸沮授等人不用迴頭去看也知道是誰來了。
一人如風般卷進了房間,至中央站定,左右張望幾眼之後,才笑著向袁紹行禮。那是一種年輕人特有的,充滿朝氣,希望,甚至自傲的笑容。
不得不說,袁家的基因其實好。袁術袁紹兩兄弟都是儀表堂堂,而這個年輕人更是青出於藍。身材‘挺’拔修長,肩寬腰細,五官俊秀,輪廓分明。但他又不像是一個紈絝子弟,注意他手上的繭皮,那是常年累月練習弓馬器械所致。
他,就是袁紹的外甥,高幹。
“沒規矩!”袁紹斥責道,但從他的語氣裏還真聽不出來有多少生氣的意思。而幕僚們似乎也對此習以為常。“這什麽地方,由得你胡‘亂’闖?這麽大個人,言談舉止也沒點體統!”
高幹眉頭兩挑,笑容依舊:“是外甥唐突了。”別說,這廝笑起來,還真有幾分像他舅舅。
“去,有事稍後再說。”
“諾。”高幹一揖到底,又向在場幾名幕僚作了揖,轉身‘欲’走。跨出沒兩步,忽然迴頭道:“舅舅,聽說河北出事了?”
袁紹竟笑了起來:“你消息倒是靈通,聽誰說的?”
“反正有人告訴我。”高幹折過身來,不打算走了。“舅舅,朱廣發兵進攻公孫瓚,朝廷難道坐視不理?”
“你說呢?”
高幹掃一眼許攸等人,笑道:“滿座高士,哪輪得到我一個晚輩置喙?”
袁紹白外甥一眼:“你倒知道你是晚輩?說,在座都是長輩,也不會笑你。”
高幹琢磨片刻,朗聲道:“朱廣此番北上必是蓄謀已久,誌在幽州。朝廷若是坐視,後患無窮!公孫瓚軍力強盛,朱廣要想擊敗他,就得傾巢而出!如此一來,河北防備空虛……”語至此處,又笑了。
“你笑什麽?”
“朝廷若是決定發兵,外甥願為先鋒!隻消數千步軍,渡河直搗鄴城!朱廣在冀州根基尚淺,大軍一到,各地哪有不望風而降的道理?到時揮師北上,即使公孫瓚也不在話下。”
袁紹大笑,指著外甥對幕僚們道:“看看,少年人不知天高地厚!”
許攸跟袁紹相識多年,因此對高幹也相當了解,笑問道:“元才,且不說鄴城是朱廣巢‘穴’,必定留兵鎮守。你怎知河北各地會望風而降?你又怎知公孫瓚也不在話下?”
高幹腰板一‘挺’:“很簡單,河北英傑盡在朝廷,這就是人心所向。公孫瓚嘛,朱廣未必能打敗他,但兩虎相爭必有一傷。朱廣猝然發難,他的損失不會小。”許攸八字胡一捋,對袁紹道:“主公,元才尚且看得如此清楚,還有何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