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將軍袁紹九萬餘大軍趕到長安,加上曹‘操’孫堅的奇兵,朱廣的北軍,韓遂馬騰兩支西涼軍,步騎足足十八萬,將個大漢西京圍得耗子也別想鑽過去。[想看的書幾乎都有啊,比一般的小說網站要穩定很多更新還快,全文字的沒有廣告。]
到了這一步,你就是找個不識字的老農,他也知道董太尉完蛋了。
而董卓本人也非常清楚這一點,尤其是在馬騰韓遂反水的消息被證實以後。但是,他仍在‘激’勵部下,說長安城裏還有兩三萬人,糧食也足夠吃用數年之久,還有數不清的金銀財貨,咱們就跟他耗,耗到關東軍糧盡為止。
或許真有人相信他的話,但李儒肯定是不信的。
黃河失守,武關失守,函穀關失守,城外一戰又慘敗而迴。仔細想來,打從太尉在洛陽發動事變時起,他就沒贏過。隻能說,天意如此,非人力可以扭轉。
長安雖然在西漢末年的戰‘亂’中損毀嚴重,但它畢竟曾經是大漢的心髒,城防體係的規劃還是很到位的。光武帝建立後漢,作過幾次小規模的修整,董卓挾持太後百官西遷以後,又征用大量民夫進行加固。
所以,董卓的話也不全是自欺欺人。
是強攻,還是圍困,這個問題現在就等左右兩位將軍拿主意。-
袁紹當然是傾向於強攻,這迴他統率南方十萬大軍,風頭卻都被朱廣區區兩三萬北軍搶去,隻有曹‘操’和孫堅替他挽迴點顏麵。如果不能首先攻破長安,拿下大司馬,驃騎將軍,萬活,那就算栽。
三月二十日,晴空萬裏。
袁紹設在長安南麵的大營中,南軍高級武官員齊聚中軍帳,等著商討接下來的行動。人早就到齊,不知何故,右將軍卻遲遲沒有‘露’麵。
但並不妨礙南軍武們各抒己見,有主張強攻的,也有主張圍困的,個個說得頭頭是道。曹‘操’一語不發,冷眼旁觀著。
“依我說,長安城再大,可董賊已經是窮途末路。咱們十幾萬人馬,還怕打不下來?”袁公路本是堂堂的“虎賁中郎將”,卻撇下天子落跑,這要較真都夠拿他開刀的。不過袁家影響大,居然給他‘弄’了個雜號中郎將,將功補過。
何顒雖無心跟他針鋒相對,卻不得不說道:“不管是董賊,還是逆軍,都已經沒有退路了。咱們何必白白搭上士卒的‘性’命去攻城?就這麽圍下去,用不了多久,城中自然就‘亂’了。”
他的話顯然得到了很多人的認同,袁術見狀,‘摸’著兩撇順溜的小胡子:“伯求,這迴西征,本該是以我們南軍為主。可是,到眼下為止,我們十萬之眾,倒好像是給人家北軍當陪襯的。要再不扳迴一城,就不說右將軍了,你我的臉麵往哪擱?”
一說起這個,帳中武們也確實有些汗顏。你說在洛陽的時候,說得難聽點啊,朱廣就是右將軍的一個打手。
這也才,半年不到?
人家救出天子,護從北上,拜將封侯,又統率北軍西征,咱們南軍主力還沒到呢,人家就已經把長安料理得差不多了。連韓遂馬騰這兩路反賊也招了安,聽他命令行事。
這是隻靠“運氣”二字能夠解釋的?
何伯求倒不這麽想:“北軍進展神速,一是因為他們進軍路線的問題,一路上除了渡河就沒什麽險阻;二是因為,北軍兵力雖不比南軍,但都是幽冀的百戰‘精’銳。而我們南軍大部分是義勇,我不認為這有什麽丟臉的。”
帳中武們竊竊‘私’語,聽何顒這麽一說,倒也有理。
袁公路眼見風頭不對,又開始人身攻擊:“你當然這麽想,你跟朱廣什麽關係?當初在函穀關前你不是說了麽?如果朱廣成功,你樂見其成。”
感受到同僚們異樣的目光,何顒有些不自在。
正當此時,有人喊了一聲“右將軍到”,眾人起身,帳中立時安靜下來。
袁紹看起來心情不錯,進來之後一路點頭,直至高位坐下。寬袖一甩:“如何,是攻是圍,諸公可商量妥了?”
“我等大多讚同強攻,何顒主張圍困。”袁術搶道。
何伯求看他一眼,沒有爭辯。
袁紹清了清嗓子,朗聲笑道:“依我看,還是圍困的好。函穀關一役,我們折損了不少人馬,曹孫兩位將軍的部隊死傷也慘重。士卒有什麽罪過?就因為為將者一念之差,就得白白搭上‘性’命?董卓已是塚中枯骨,就不必強攻了。”
袁術頓時有種被出賣的感覺。
他跟袁紹雖然談不上兄弟情深,但到底都是袁氏子弟,這種時候他自然是支持這個庶出的兄長。可我這兒正替你打鋪墊,好先入長安讓你作大司馬驃騎將軍,封萬活。你這……
袁本初的話說得光鮮漂亮,誰也沒法反駁,既然右將軍已經作了決定。那咱們也不用多說了,執行。
又商議了一些細節問題,一眾武拜辭出帳。隻袁術、曹‘操’、荀攸、何顒四人留了下來。
袁紹沉默了片刻,忽道:“伯求,大軍從豫州出發已經月餘,軍中糧食物資怕是不濟,早前我已經催過黃司徒,按說該到了。你去看看?”
何顒一愣,隨即長揖離帳,他知道,自己開始失去了右將軍的信任。
袁術有些幸災樂禍地看著對方離去,這才轉過頭來:“兄長,你怎麽又要圍困了?當初行朝頒下賞格,現在若是圍困長安,那變數就多了。朱廣先入關中,莫不是要把封賞拱手相讓?”
“大司馬,驃騎將軍,萬活?公路你覺得這些很重要?”
袁術一時不語。我還不了解你?你早就將賞格當作囊中之物,誌在必得,如今有可能被朱廣搶了去,你會不急?怎麽著?有情況?
一念至此,他問道:“兄長,是不是出了什麽事?”
袁紹神秘莫測地一笑,伸手從袖口裏取出一物,那是一塊帛巾,能明顯看得出有字跡。袁術伸手想去拿,袁紹卻將手往後一縮。前者一愣,訕訕收迴手來。
袁本初這才遞了過去。
在袁術迫不及待地打開來看時,曹‘操’和荀攸探過頭去,信是太傅袁隗來的,字數並不多,幾眼就能看個明白。
但當看清內容以後,曹‘操’荀攸同時‘色’變。袁術反複看了幾遍,還迴去時歎道:“若真能成,大司馬讓給朱廣也無所謂了。”
到了這一步,你就是找個不識字的老農,他也知道董太尉完蛋了。
而董卓本人也非常清楚這一點,尤其是在馬騰韓遂反水的消息被證實以後。但是,他仍在‘激’勵部下,說長安城裏還有兩三萬人,糧食也足夠吃用數年之久,還有數不清的金銀財貨,咱們就跟他耗,耗到關東軍糧盡為止。
或許真有人相信他的話,但李儒肯定是不信的。
黃河失守,武關失守,函穀關失守,城外一戰又慘敗而迴。仔細想來,打從太尉在洛陽發動事變時起,他就沒贏過。隻能說,天意如此,非人力可以扭轉。
長安雖然在西漢末年的戰‘亂’中損毀嚴重,但它畢竟曾經是大漢的心髒,城防體係的規劃還是很到位的。光武帝建立後漢,作過幾次小規模的修整,董卓挾持太後百官西遷以後,又征用大量民夫進行加固。
所以,董卓的話也不全是自欺欺人。
是強攻,還是圍困,這個問題現在就等左右兩位將軍拿主意。-
袁紹當然是傾向於強攻,這迴他統率南方十萬大軍,風頭卻都被朱廣區區兩三萬北軍搶去,隻有曹‘操’和孫堅替他挽迴點顏麵。如果不能首先攻破長安,拿下大司馬,驃騎將軍,萬活,那就算栽。
三月二十日,晴空萬裏。
袁紹設在長安南麵的大營中,南軍高級武官員齊聚中軍帳,等著商討接下來的行動。人早就到齊,不知何故,右將軍卻遲遲沒有‘露’麵。
但並不妨礙南軍武們各抒己見,有主張強攻的,也有主張圍困的,個個說得頭頭是道。曹‘操’一語不發,冷眼旁觀著。
“依我說,長安城再大,可董賊已經是窮途末路。咱們十幾萬人馬,還怕打不下來?”袁公路本是堂堂的“虎賁中郎將”,卻撇下天子落跑,這要較真都夠拿他開刀的。不過袁家影響大,居然給他‘弄’了個雜號中郎將,將功補過。
何顒雖無心跟他針鋒相對,卻不得不說道:“不管是董賊,還是逆軍,都已經沒有退路了。咱們何必白白搭上士卒的‘性’命去攻城?就這麽圍下去,用不了多久,城中自然就‘亂’了。”
他的話顯然得到了很多人的認同,袁術見狀,‘摸’著兩撇順溜的小胡子:“伯求,這迴西征,本該是以我們南軍為主。可是,到眼下為止,我們十萬之眾,倒好像是給人家北軍當陪襯的。要再不扳迴一城,就不說右將軍了,你我的臉麵往哪擱?”
一說起這個,帳中武們也確實有些汗顏。你說在洛陽的時候,說得難聽點啊,朱廣就是右將軍的一個打手。
這也才,半年不到?
人家救出天子,護從北上,拜將封侯,又統率北軍西征,咱們南軍主力還沒到呢,人家就已經把長安料理得差不多了。連韓遂馬騰這兩路反賊也招了安,聽他命令行事。
這是隻靠“運氣”二字能夠解釋的?
何伯求倒不這麽想:“北軍進展神速,一是因為他們進軍路線的問題,一路上除了渡河就沒什麽險阻;二是因為,北軍兵力雖不比南軍,但都是幽冀的百戰‘精’銳。而我們南軍大部分是義勇,我不認為這有什麽丟臉的。”
帳中武們竊竊‘私’語,聽何顒這麽一說,倒也有理。
袁公路眼見風頭不對,又開始人身攻擊:“你當然這麽想,你跟朱廣什麽關係?當初在函穀關前你不是說了麽?如果朱廣成功,你樂見其成。”
感受到同僚們異樣的目光,何顒有些不自在。
正當此時,有人喊了一聲“右將軍到”,眾人起身,帳中立時安靜下來。
袁紹看起來心情不錯,進來之後一路點頭,直至高位坐下。寬袖一甩:“如何,是攻是圍,諸公可商量妥了?”
“我等大多讚同強攻,何顒主張圍困。”袁術搶道。
何伯求看他一眼,沒有爭辯。
袁紹清了清嗓子,朗聲笑道:“依我看,還是圍困的好。函穀關一役,我們折損了不少人馬,曹孫兩位將軍的部隊死傷也慘重。士卒有什麽罪過?就因為為將者一念之差,就得白白搭上‘性’命?董卓已是塚中枯骨,就不必強攻了。”
袁術頓時有種被出賣的感覺。
他跟袁紹雖然談不上兄弟情深,但到底都是袁氏子弟,這種時候他自然是支持這個庶出的兄長。可我這兒正替你打鋪墊,好先入長安讓你作大司馬驃騎將軍,封萬活。你這……
袁本初的話說得光鮮漂亮,誰也沒法反駁,既然右將軍已經作了決定。那咱們也不用多說了,執行。
又商議了一些細節問題,一眾武拜辭出帳。隻袁術、曹‘操’、荀攸、何顒四人留了下來。
袁紹沉默了片刻,忽道:“伯求,大軍從豫州出發已經月餘,軍中糧食物資怕是不濟,早前我已經催過黃司徒,按說該到了。你去看看?”
何顒一愣,隨即長揖離帳,他知道,自己開始失去了右將軍的信任。
袁術有些幸災樂禍地看著對方離去,這才轉過頭來:“兄長,你怎麽又要圍困了?當初行朝頒下賞格,現在若是圍困長安,那變數就多了。朱廣先入關中,莫不是要把封賞拱手相讓?”
“大司馬,驃騎將軍,萬活?公路你覺得這些很重要?”
袁術一時不語。我還不了解你?你早就將賞格當作囊中之物,誌在必得,如今有可能被朱廣搶了去,你會不急?怎麽著?有情況?
一念至此,他問道:“兄長,是不是出了什麽事?”
袁紹神秘莫測地一笑,伸手從袖口裏取出一物,那是一塊帛巾,能明顯看得出有字跡。袁術伸手想去拿,袁紹卻將手往後一縮。前者一愣,訕訕收迴手來。
袁本初這才遞了過去。
在袁術迫不及待地打開來看時,曹‘操’和荀攸探過頭去,信是太傅袁隗來的,字數並不多,幾眼就能看個明白。
但當看清內容以後,曹‘操’荀攸同時‘色’變。袁術反複看了幾遍,還迴去時歎道:“若真能成,大司馬讓給朱廣也無所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