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日東升,朝陽的光輝穿透重重‘陰’霾,掃‘蕩’一切黑暗,再次,還大地以光明。(.好看的小說(更新最快最穩定)
董卓和盧植甚至忘記他們的兵器還格在一起,都不約而同地目光投向了東方。天地相接之處,冉冉升起一麵軍旗,距離太遠,以至於看不清字號。但那麵軍旗下,齊頭並進的驍騎卻是看得分明。
馬蹄聲漸隆,來自北方的駿馬踐踏著洛陽的大地,發出雷鳴的轟響!
這,不是西涼軍?西園新軍可沒有這麽雄壯的騎兵!不一陣,王允看清了那旗號,趨步上前,小聲對漢帝和陳留王說著什麽。
隔著三箭之地,轟鳴的蹄聲逐漸迴落,那一片驍騎放慢了速度,最終,在適當的距離停止前進。所謂“適當”,就是指正好可以讓戰馬發動全速衝擊。
公卿大臣們小聲議論著,摧鋒校尉朱?有這號人物麽?打哪來的?其中有光祿勳的官員一琢磨,念叨著,別就是那個兩辭議郎的朱,朱什麽來著?
董卓收迴了寶劍,滿懷的敵意目光一直注視著那麵軍旗,正當他要下令部曲攔截時,王允已道:“前將軍,這位朱校尉和你一樣,是奉了大將軍之命率軍來京。”
說話間,那騎兵群中奔出四騎,小跑著朝這邊過來。
距離拉近,董卓之侄董璜突然皺起了眉。因為他看到,那為首的騎士手中,‘操’著一柄一丈餘長的利刃!胯下那匹黑馬,也是神駿非凡!
隔著十來步,那四人勒住韁繩,觀望著。片刻後,有一十五六歲模樣的少年說了句話,四人同時翻身下馬。執長刀的小將把兵器扔給了親隨,在那少年引領下,大步過來。
未成年的,有些大臣認識,那是王允的侄子,好像叫作王淩。但旁邊身長近八尺這位是……
進入人群之中,王淩望定叔父,正要行禮,卻見叔父將身一側,現出一人來。王淩也是大族子弟,一見玄衣朱裳,頓時迴過神來。麻溜地伏拜於地。
所有人的目光集中在那小將臉上,但見他滿頭大汗,卻又唿吸均勻,平靜的目光掃視現場,見王淩如此動作,又看了王允一眼,將戰袍一甩,屈膝拜下:“臣,摧鋒校尉朱廣,前來護駕!”
皇帝此時已經停止了哭泣,看麵前這位臣子,年紀跟自己也差不到幾歲,也不似董卓那般兇神惡煞,遂吐出一句:“平身。”
“謝陛下。”朱廣起身,又向王允施了一禮。
在引導他見了陳留王之後,王子師又向他大略介紹了在場的公卿大臣。當朱廣行禮至尚書盧植麵前時,朗聲道:“卑職自幽州來時,玄德兄,士安兄特意囑咐,向尚書致意。”
盧植當世大儒,在幽州時,‘門’生也是遍布各地。幸好,他還記得那個據說是中山靖王之後,孝景帝閣下玄孫的劉備,也記得頗有些不靠譜的齊周。聽他提起,點頭道:“好。”
招唿打完,朱廣倒不認生,向劉辯道:“請陛下明示,是迴城還是……”
這不廢話嗎?不迴城難道在這野餐?盧植見他人馬雄壯,又聽說跟自己兩個學生有‘交’情,遂道:“陛下已降了明詔,朱校尉,引軍護從天子還宮。”
“諾!既如此,就請陛下,大王,公卿大臣們……”
董卓有些暈,什麽情況這是?不是我吼住全場嗎?打哪冒出來這麽一個野物?你是無視我西涼雄兵的存在?
一念至此,故意將寶劍用力地‘插’迴鞘中,重重地咳了一聲。
不少人嚇得抖了抖,誰敢往前一步?
朱廣轉過頭去,揖起手:“這位……這不是董中郎麽?卑職吹風校尉朱廣禮到!”
“是前將軍,並州牧!”董璜大聲糾正道,對這個年紀跟自己相仿的北地驍將沒有什麽好印象。
“哦,原來如此,將軍見諒。”朱廣打著哈哈。“昔日卑職追隨將軍在廣宗剿賊時,將軍任職中郎將,因此……既然是將軍的部曲,那我們一道護送天子還宮如何?”
董卓見他不怯場,又不認生,心說你倒不拿自己當外人!隻是不好發作,冷聲道:“城中局勢未明,天子不能迴去!”
朱廣毫不在意:“這有何難?有將軍西涼雄兵,又有我幽州義從,無論城中是何情況,必能保護天子周全。(.)(更新最快最穩定)難不成,將軍麾下這些百戰餘生之輩,還會怕麽?”
王允趁機‘插’話道:“朱校尉所言極是,城中袁氏兄弟,大將軍部曲已經控製了局麵。萬事,還是等迴宮還議不遲。”
朱廣隻等他話音落,故意將所佩六尺百煉刀一橫,大聲道:“陛下,請!”
劉辯到底還是畏懼那鐵塔一截似的董卓,不敢跨上馬去。倒是年不過十歲的陳留王機靈,幾乎是把皇兄推上馬背去的。
董卓臉上神情一連幾變,最終,還是側身閃開了道路。並州狼一到,他就不是一枝獨秀了,若非要在君前爭執,又有什麽好處?
當下,朱廣引千餘並州狼騎在前,董卓的西涼兵馬在後,護著漢帝,陳留王,和公卿大臣們浩浩‘蕩’‘蕩’向洛陽進發。
朱廣身先於隊伍之前,跨良駒,執利器,好生威風!但是不知道為何,吹風校尉臉上神情卻不太對頭。
“‘操’蛋,我頭一迴來洛陽,走哪條道?”
天子進城,隻見動‘亂’已經被彈壓,大火業已被撲滅。司隸校尉袁紹,虎賁中郎將袁術,以及大將軍的部將吳匡張璋等,已經控製住了局勢。聞天子歸來,都引軍來護從。
原來,何進被宦官殺害以後,張讓等封鎖消息,偽造詔書,要撤銷袁紹和王允兩人的任命,改派他們的同黨出任。詔書到了盧植手裏,引起了他的懷疑,遂扣下不發,要求請大將軍何進一起商議。
張讓等人見事情遮掩不住,親自到尚書,將何進人頭扔到盧植腳下。
消息一旦傳出,袁氏兄弟和何進部將再不遲疑,引軍進攻皇宮。宦官手裏沒有軍隊,又見外頭攻打很急,甚至放火焚燒宮‘門’,心知抵擋不住。便裹脅了太後,皇帝,陳留王等人,從南宮的天橋閣道往北宮逃。
當時盧植正在北宮,引眾阻住他們去路,‘混’‘亂’中,何太後縱身跳下閣橋,免於被劫持。
張讓等又退迴南宮,手足無措。
此時,袁紹腦子活,與他叔叔太傅袁隗假傳詔命,將宦官的同黨召來,一頓‘亂’刀砍死。又親自引軍攻破了宮‘門’,見沒長胡須的就殺,到天子迴宮時,他們已經幹掉了兩千多人。那皇宮裏真是屍橫遍野,血流成河!
張讓等人見走投無路,於是挾持著漢帝和陳留王兩兄弟偷出宮‘門’。盧植聞訊後,隻帶了幾個隨從一路狂追,半道碰上河南中部掾閔貢,合作一處,繼續追擊。終於於夜間在黃河邊上截停了張讓。宦官被殺的被殺,跳河的跳河,盧植與閔貢這才保護著漢帝和陳留王迴洛陽。
出了這麽大的事,皇帝和朝廷都必須要有一個明確的說法,以安穩人心。
漢帝迴宮當天,就在公卿大臣們的建議下發布詔書,陳述宦官罪惡,並再次大赦天下,改年號為昭寧。
朱廣一路把皇帝護送進宮後,因城中一片狼藉,朝廷幾乎陷於癱瘓之中,遂引部眾進駐從前北軍五校之一,屯騎校尉的軍營。
當天下午,武猛都尉丁原的部隊也開進了洛陽。晚間時分,奉何進之命迴鄉募兵的騎都尉鮑信也帶了千把人進城。
這就形成一個局麵,京師洛陽城裏,除了原本就該在西園新軍以外,還有多支地方部隊。盧植出於防備董卓,以及穩定京師局勢的目的,建議太後和皇帝,火速任命一位新的“執金吾”。
什麽是執金吾?拿後世的話來說,就是京城警備司令。其下屬部隊,稱為“北軍”。
王允立馬推薦了“摧鋒校尉”朱廣,說此人忠勇,年輕易製,最合適不過了。
公卿大臣們雖然也讚賞朱廣解了一時之圍,但……開玩笑呢?二十歲的執金吾?你不知道“執金吾”在大漢武官員中處於第二級,秩祿是“中二千石”,再往上就是位極人臣的“秩萬石”了?
袁紹也表示反對,稱朱廣雖然年輕易製,但聽說他升任“摧鋒校尉”以前,隻是幽州劉太尉幕下的一個小小從事而已,局勢再‘混’‘亂’,也沒有這麽“事從權宜”的。
商議的結果,是任命另一個容易控製的人出任“執金吾”,那是出身卑微的武猛都尉丁原。他帶來了將近五千並州‘精’兵,由他維持京師秩序,大家都放心。
董卓由始至終沒有發表意見,隻顧聽而已。
北軍軍營
在把弟兄和戰馬全部安頓下來以後,朱廣就在想,誰會第一個來找他。
宦官誅殺何進,發動宮變,其影響必不局限於本身,而是開了一個頭。他們挑頭幹了一件“壞事”,那就肯定會有人跟著幹“壞事”,榜樣的力量是無窮大的。
曆史上,董卓還沒進洛陽城,就已經有了“廢立”皇帝的想法。在倚仗著兵威的情況下,他很快就‘逼’迫著朝廷公卿大臣,另立了新君,把持了朝政。
現在,他仍然會這樣做麽?
如果,他還是這種想法,那就必然繞不開幾支地方部隊。要麽拉攏,要麽消滅,對於自己,董卓會選哪一種?
不過那並不重要,因為自己不可能跟他‘混’,或許用不了多久,幽州軍就會和西涼軍手底下見真招。
以自己現在的力量,要跟董卓抗衡,還是有些難度的。實力的對比並不僅僅是在兵力上。董卓是前將軍,並州牧,平‘亂’的有功之臣。而自己,隻不過是一個奉了已經掛掉的大將軍之命,引軍前來洛陽“威脅”太後誅殺宦官的,地方將領。
說“將領”也許有點臭不要臉,算個團級幹部。
既然與董卓的衝突不可避免,而自己的力量又不足以抗衡,那麽拉幫結派必不可少。現在洛陽城裏幾支部隊,自己能和誰“拉幫結派”?好像選擇隻有一個。
那就是,並州軍。丁原不認識自己不要緊,他手底下呂布……
一想到“呂布”這個名字,朱廣就牙疼。盡管,當初在雲中時,自己跟他還是很有些‘交’情,但曆史上,這位勇將可是殺了丁原,投靠了董卓。自己若想通過他,與並州軍同進退,會不會有些不靠譜?
“遠,呂奉先這個人,你怎麽看?”營房中,朱廣向張遼問道。
都是雲中小夥伴,張遼一聽他這話就知道有所指,思索一陣,慎重地答道:“呂布早年在邊郡時,就是豪俠領袖。以勇武聞名,通過我跟他有限的接觸來看,還算是個,是個,不錯的人。”
朱廣點點頭,琢磨了片刻,又向高順道:“子嚴認為如何?”
高順嘴‘唇’一動,吐出幾個字來:“勇武,豪氣,自負。”
“自負,自負。”朱廣重複地念叨著。沒錯,高順這評價算是說到點子上了,呂布自負。自負的人,必不滿足於自己的處境和現狀,一定會力求改變。所以,曆史上,他會接受董卓的**,對丁原反戈一擊。
如果想要和呂布抱團,那就必須要……
“報!校尉,有故人求見。”今晚負責值守的陳忠出現在‘門’口。
故人?朱廣笑了:“你們猜猜,來的是誰?”
校尉在洛陽的故人不多,莫不正巧是呂布?
當那人被請進來時,張遼高順一怔,隨即安慰自己,雖不足,亦不遠矣。
而朱廣一看來者,就難掩驚喜之‘色’,大步從上頭走了下來:“稚叔公!”
那人立在房中,見了朱廣,也是滿心欣喜,但很快,他就揖起了手:“朱校尉。”
朱廣一把抓住他:“這是幹什麽?快快快,坐下說!”
你道來的是誰?前雲中太守幕下‘門’督,某種意義上來說,他算是朱廣的“領路人”,張楊張稚叔。
張遼高順都來見禮,張楊有些拘謹,笑道:“今時不比往日了,朱校尉……”
“什麽朱校尉?你是我的前輩,當初若沒你引我們南下剿賊,我們弟兄也不會有今天!休要再說客氣話,否則,我可就翻臉了!”朱廣正‘色’道。
多年不見,張楊威風還在,看著當初那個追隨自己南下的小兄弟,如今雖作得校尉,卻還是一副坦‘蕩’磊落,豪情幹雲的模樣,他打心底裏高興。遂笑道:“那我可就托大了,子昂。”
“正該如此嘛!”朱廣大笑。“話說,稚叔公怎麽會在……”
張楊未語先歎:“這個說起來,就話長了。當初,平定黃巾以後,我因著戰功,授了上黨高都尉,一直在跟黑山賊打‘交’道。幹了幾年,也不見升遷。後來,得罪了郡裏的一些人,倒把縣尉給我免了。我本來打算迴雲中,恰逢奉先在丁使君幕下勾當,因著他,便進了丁使君幕府,作個從事。”
朱廣聽了暗歎,張楊是個直爽的漢子,從前在雲中時,受府君賞識,作個小‘門’督倒也相安無事。一旦涉進了這漢末黑暗的官場,就隻能嗬嗬了。
“稚叔公,以你的手段,投到丁使君幕下作從事雖然屈才。但丁使君必然重視你。”朱廣這可不是隨口說的安慰話。丁原本來出身寒家,因為有勇力,一步一腳印走到今天,所以呂布張楊這種人,是對他的胃口的。
張楊點頭笑道:“確實,使君器重,此番更帶著我來到了洛陽。”
朱廣沉默片刻,問道:“丁使君帶來了多少人馬?”
張楊不假思索,脫口答道:“步騎四千七百餘,都是從前線拉到洛陽來的。”
丁原在董卓被任命為並州牧以前,才剛剛接替被匈奴人殺害的並州刺史張懿,督軍保護地方。而董卓雖然接受了任命,卻又沒有赴任,而靈帝在此時又駕崩了。所以,丁原手裏才會有軍隊,所以,並州才會出現州牧和刺史同在的局麵。
朱廣暗思,丁原有將近五千人馬,而且是從戰場上拉下來的並州‘精’銳。自己有步騎三千,加在一起,那就是八千幽並強兵。雙方若能聯合起來,不敢說學董卓那樣控製洛陽,廢立皇帝,至少,任何人想在洛陽幹“壞事”,你得先問問幽並兩軍答不答應。
見他不言語,張楊道:“對了,知道我要來見你,奉先再三讓我代他致意。你在幽州的事跡,我們可都是有所耳聞,了不得。”
朱廣一擺手:“說這個就生分了。稚叔公……”
“就別‘公’了,咱們是一起同過生死,共過患難的。我比你癡長幾……十幾……還是二十?”
“得了,稚叔兄,咱們算是忘年‘交’,你迴去轉告奉先公,改日我找他喝酒!”
這本是多喜慶的一句話,可張楊聽了卻麵‘露’難‘色’:“這個,還是不要的好。”
“為何?”朱廣問道。
“我想來見你,丁使君,其實是不太願意的。”
“這怎麽個說法?就不說我們是同鄉故‘交’,見個麵又能怎地?”
“你不知道,丁使君這個人嚴謹,此次我們本是奉大將軍之命而來,現在局麵鬧成這樣。使君認為,並州軍應該緊守約束,不要幹惹人閑話的事情。”
雖未見丁原,但隻聽張楊這段話,朱廣就已經能想像出這位並州刺史,武猛都尉的形象了。
“罷,此事以後再說,總有機會的。”朱廣笑道。
張楊跟著笑幾聲,站起身來:“好,總算是見到你了。估計你事也不少,我就不打擾了。”
朱廣倒不跟他客氣:“倒是想留你,但我這剛安頓下來,罷了,改日再聚。”
張楊辭別,朱三執意親自送出營‘門’,分別時,見跟出來的張遼高順都不是外人,他拉了朱阿俗的手,緊了又緊:“替你高興。”
“哎呀!你這……”
“哈哈!不說了不說了!留步!”張楊大笑,跨上士卒牽來的馬,揮鞭就走。朱廣負著手,一直目送他離去,初時那臉上還有些懷舊的笑容,可很快,消失不見。
董卓和盧植甚至忘記他們的兵器還格在一起,都不約而同地目光投向了東方。天地相接之處,冉冉升起一麵軍旗,距離太遠,以至於看不清字號。但那麵軍旗下,齊頭並進的驍騎卻是看得分明。
馬蹄聲漸隆,來自北方的駿馬踐踏著洛陽的大地,發出雷鳴的轟響!
這,不是西涼軍?西園新軍可沒有這麽雄壯的騎兵!不一陣,王允看清了那旗號,趨步上前,小聲對漢帝和陳留王說著什麽。
隔著三箭之地,轟鳴的蹄聲逐漸迴落,那一片驍騎放慢了速度,最終,在適當的距離停止前進。所謂“適當”,就是指正好可以讓戰馬發動全速衝擊。
公卿大臣們小聲議論著,摧鋒校尉朱?有這號人物麽?打哪來的?其中有光祿勳的官員一琢磨,念叨著,別就是那個兩辭議郎的朱,朱什麽來著?
董卓收迴了寶劍,滿懷的敵意目光一直注視著那麵軍旗,正當他要下令部曲攔截時,王允已道:“前將軍,這位朱校尉和你一樣,是奉了大將軍之命率軍來京。”
說話間,那騎兵群中奔出四騎,小跑著朝這邊過來。
距離拉近,董卓之侄董璜突然皺起了眉。因為他看到,那為首的騎士手中,‘操’著一柄一丈餘長的利刃!胯下那匹黑馬,也是神駿非凡!
隔著十來步,那四人勒住韁繩,觀望著。片刻後,有一十五六歲模樣的少年說了句話,四人同時翻身下馬。執長刀的小將把兵器扔給了親隨,在那少年引領下,大步過來。
未成年的,有些大臣認識,那是王允的侄子,好像叫作王淩。但旁邊身長近八尺這位是……
進入人群之中,王淩望定叔父,正要行禮,卻見叔父將身一側,現出一人來。王淩也是大族子弟,一見玄衣朱裳,頓時迴過神來。麻溜地伏拜於地。
所有人的目光集中在那小將臉上,但見他滿頭大汗,卻又唿吸均勻,平靜的目光掃視現場,見王淩如此動作,又看了王允一眼,將戰袍一甩,屈膝拜下:“臣,摧鋒校尉朱廣,前來護駕!”
皇帝此時已經停止了哭泣,看麵前這位臣子,年紀跟自己也差不到幾歲,也不似董卓那般兇神惡煞,遂吐出一句:“平身。”
“謝陛下。”朱廣起身,又向王允施了一禮。
在引導他見了陳留王之後,王子師又向他大略介紹了在場的公卿大臣。當朱廣行禮至尚書盧植麵前時,朗聲道:“卑職自幽州來時,玄德兄,士安兄特意囑咐,向尚書致意。”
盧植當世大儒,在幽州時,‘門’生也是遍布各地。幸好,他還記得那個據說是中山靖王之後,孝景帝閣下玄孫的劉備,也記得頗有些不靠譜的齊周。聽他提起,點頭道:“好。”
招唿打完,朱廣倒不認生,向劉辯道:“請陛下明示,是迴城還是……”
這不廢話嗎?不迴城難道在這野餐?盧植見他人馬雄壯,又聽說跟自己兩個學生有‘交’情,遂道:“陛下已降了明詔,朱校尉,引軍護從天子還宮。”
“諾!既如此,就請陛下,大王,公卿大臣們……”
董卓有些暈,什麽情況這是?不是我吼住全場嗎?打哪冒出來這麽一個野物?你是無視我西涼雄兵的存在?
一念至此,故意將寶劍用力地‘插’迴鞘中,重重地咳了一聲。
不少人嚇得抖了抖,誰敢往前一步?
朱廣轉過頭去,揖起手:“這位……這不是董中郎麽?卑職吹風校尉朱廣禮到!”
“是前將軍,並州牧!”董璜大聲糾正道,對這個年紀跟自己相仿的北地驍將沒有什麽好印象。
“哦,原來如此,將軍見諒。”朱廣打著哈哈。“昔日卑職追隨將軍在廣宗剿賊時,將軍任職中郎將,因此……既然是將軍的部曲,那我們一道護送天子還宮如何?”
董卓見他不怯場,又不認生,心說你倒不拿自己當外人!隻是不好發作,冷聲道:“城中局勢未明,天子不能迴去!”
朱廣毫不在意:“這有何難?有將軍西涼雄兵,又有我幽州義從,無論城中是何情況,必能保護天子周全。(.)(更新最快最穩定)難不成,將軍麾下這些百戰餘生之輩,還會怕麽?”
王允趁機‘插’話道:“朱校尉所言極是,城中袁氏兄弟,大將軍部曲已經控製了局麵。萬事,還是等迴宮還議不遲。”
朱廣隻等他話音落,故意將所佩六尺百煉刀一橫,大聲道:“陛下,請!”
劉辯到底還是畏懼那鐵塔一截似的董卓,不敢跨上馬去。倒是年不過十歲的陳留王機靈,幾乎是把皇兄推上馬背去的。
董卓臉上神情一連幾變,最終,還是側身閃開了道路。並州狼一到,他就不是一枝獨秀了,若非要在君前爭執,又有什麽好處?
當下,朱廣引千餘並州狼騎在前,董卓的西涼兵馬在後,護著漢帝,陳留王,和公卿大臣們浩浩‘蕩’‘蕩’向洛陽進發。
朱廣身先於隊伍之前,跨良駒,執利器,好生威風!但是不知道為何,吹風校尉臉上神情卻不太對頭。
“‘操’蛋,我頭一迴來洛陽,走哪條道?”
天子進城,隻見動‘亂’已經被彈壓,大火業已被撲滅。司隸校尉袁紹,虎賁中郎將袁術,以及大將軍的部將吳匡張璋等,已經控製住了局勢。聞天子歸來,都引軍來護從。
原來,何進被宦官殺害以後,張讓等封鎖消息,偽造詔書,要撤銷袁紹和王允兩人的任命,改派他們的同黨出任。詔書到了盧植手裏,引起了他的懷疑,遂扣下不發,要求請大將軍何進一起商議。
張讓等人見事情遮掩不住,親自到尚書,將何進人頭扔到盧植腳下。
消息一旦傳出,袁氏兄弟和何進部將再不遲疑,引軍進攻皇宮。宦官手裏沒有軍隊,又見外頭攻打很急,甚至放火焚燒宮‘門’,心知抵擋不住。便裹脅了太後,皇帝,陳留王等人,從南宮的天橋閣道往北宮逃。
當時盧植正在北宮,引眾阻住他們去路,‘混’‘亂’中,何太後縱身跳下閣橋,免於被劫持。
張讓等又退迴南宮,手足無措。
此時,袁紹腦子活,與他叔叔太傅袁隗假傳詔命,將宦官的同黨召來,一頓‘亂’刀砍死。又親自引軍攻破了宮‘門’,見沒長胡須的就殺,到天子迴宮時,他們已經幹掉了兩千多人。那皇宮裏真是屍橫遍野,血流成河!
張讓等人見走投無路,於是挾持著漢帝和陳留王兩兄弟偷出宮‘門’。盧植聞訊後,隻帶了幾個隨從一路狂追,半道碰上河南中部掾閔貢,合作一處,繼續追擊。終於於夜間在黃河邊上截停了張讓。宦官被殺的被殺,跳河的跳河,盧植與閔貢這才保護著漢帝和陳留王迴洛陽。
出了這麽大的事,皇帝和朝廷都必須要有一個明確的說法,以安穩人心。
漢帝迴宮當天,就在公卿大臣們的建議下發布詔書,陳述宦官罪惡,並再次大赦天下,改年號為昭寧。
朱廣一路把皇帝護送進宮後,因城中一片狼藉,朝廷幾乎陷於癱瘓之中,遂引部眾進駐從前北軍五校之一,屯騎校尉的軍營。
當天下午,武猛都尉丁原的部隊也開進了洛陽。晚間時分,奉何進之命迴鄉募兵的騎都尉鮑信也帶了千把人進城。
這就形成一個局麵,京師洛陽城裏,除了原本就該在西園新軍以外,還有多支地方部隊。盧植出於防備董卓,以及穩定京師局勢的目的,建議太後和皇帝,火速任命一位新的“執金吾”。
什麽是執金吾?拿後世的話來說,就是京城警備司令。其下屬部隊,稱為“北軍”。
王允立馬推薦了“摧鋒校尉”朱廣,說此人忠勇,年輕易製,最合適不過了。
公卿大臣們雖然也讚賞朱廣解了一時之圍,但……開玩笑呢?二十歲的執金吾?你不知道“執金吾”在大漢武官員中處於第二級,秩祿是“中二千石”,再往上就是位極人臣的“秩萬石”了?
袁紹也表示反對,稱朱廣雖然年輕易製,但聽說他升任“摧鋒校尉”以前,隻是幽州劉太尉幕下的一個小小從事而已,局勢再‘混’‘亂’,也沒有這麽“事從權宜”的。
商議的結果,是任命另一個容易控製的人出任“執金吾”,那是出身卑微的武猛都尉丁原。他帶來了將近五千並州‘精’兵,由他維持京師秩序,大家都放心。
董卓由始至終沒有發表意見,隻顧聽而已。
北軍軍營
在把弟兄和戰馬全部安頓下來以後,朱廣就在想,誰會第一個來找他。
宦官誅殺何進,發動宮變,其影響必不局限於本身,而是開了一個頭。他們挑頭幹了一件“壞事”,那就肯定會有人跟著幹“壞事”,榜樣的力量是無窮大的。
曆史上,董卓還沒進洛陽城,就已經有了“廢立”皇帝的想法。在倚仗著兵威的情況下,他很快就‘逼’迫著朝廷公卿大臣,另立了新君,把持了朝政。
現在,他仍然會這樣做麽?
如果,他還是這種想法,那就必然繞不開幾支地方部隊。要麽拉攏,要麽消滅,對於自己,董卓會選哪一種?
不過那並不重要,因為自己不可能跟他‘混’,或許用不了多久,幽州軍就會和西涼軍手底下見真招。
以自己現在的力量,要跟董卓抗衡,還是有些難度的。實力的對比並不僅僅是在兵力上。董卓是前將軍,並州牧,平‘亂’的有功之臣。而自己,隻不過是一個奉了已經掛掉的大將軍之命,引軍前來洛陽“威脅”太後誅殺宦官的,地方將領。
說“將領”也許有點臭不要臉,算個團級幹部。
既然與董卓的衝突不可避免,而自己的力量又不足以抗衡,那麽拉幫結派必不可少。現在洛陽城裏幾支部隊,自己能和誰“拉幫結派”?好像選擇隻有一個。
那就是,並州軍。丁原不認識自己不要緊,他手底下呂布……
一想到“呂布”這個名字,朱廣就牙疼。盡管,當初在雲中時,自己跟他還是很有些‘交’情,但曆史上,這位勇將可是殺了丁原,投靠了董卓。自己若想通過他,與並州軍同進退,會不會有些不靠譜?
“遠,呂奉先這個人,你怎麽看?”營房中,朱廣向張遼問道。
都是雲中小夥伴,張遼一聽他這話就知道有所指,思索一陣,慎重地答道:“呂布早年在邊郡時,就是豪俠領袖。以勇武聞名,通過我跟他有限的接觸來看,還算是個,是個,不錯的人。”
朱廣點點頭,琢磨了片刻,又向高順道:“子嚴認為如何?”
高順嘴‘唇’一動,吐出幾個字來:“勇武,豪氣,自負。”
“自負,自負。”朱廣重複地念叨著。沒錯,高順這評價算是說到點子上了,呂布自負。自負的人,必不滿足於自己的處境和現狀,一定會力求改變。所以,曆史上,他會接受董卓的**,對丁原反戈一擊。
如果想要和呂布抱團,那就必須要……
“報!校尉,有故人求見。”今晚負責值守的陳忠出現在‘門’口。
故人?朱廣笑了:“你們猜猜,來的是誰?”
校尉在洛陽的故人不多,莫不正巧是呂布?
當那人被請進來時,張遼高順一怔,隨即安慰自己,雖不足,亦不遠矣。
而朱廣一看來者,就難掩驚喜之‘色’,大步從上頭走了下來:“稚叔公!”
那人立在房中,見了朱廣,也是滿心欣喜,但很快,他就揖起了手:“朱校尉。”
朱廣一把抓住他:“這是幹什麽?快快快,坐下說!”
你道來的是誰?前雲中太守幕下‘門’督,某種意義上來說,他算是朱廣的“領路人”,張楊張稚叔。
張遼高順都來見禮,張楊有些拘謹,笑道:“今時不比往日了,朱校尉……”
“什麽朱校尉?你是我的前輩,當初若沒你引我們南下剿賊,我們弟兄也不會有今天!休要再說客氣話,否則,我可就翻臉了!”朱廣正‘色’道。
多年不見,張楊威風還在,看著當初那個追隨自己南下的小兄弟,如今雖作得校尉,卻還是一副坦‘蕩’磊落,豪情幹雲的模樣,他打心底裏高興。遂笑道:“那我可就托大了,子昂。”
“正該如此嘛!”朱廣大笑。“話說,稚叔公怎麽會在……”
張楊未語先歎:“這個說起來,就話長了。當初,平定黃巾以後,我因著戰功,授了上黨高都尉,一直在跟黑山賊打‘交’道。幹了幾年,也不見升遷。後來,得罪了郡裏的一些人,倒把縣尉給我免了。我本來打算迴雲中,恰逢奉先在丁使君幕下勾當,因著他,便進了丁使君幕府,作個從事。”
朱廣聽了暗歎,張楊是個直爽的漢子,從前在雲中時,受府君賞識,作個小‘門’督倒也相安無事。一旦涉進了這漢末黑暗的官場,就隻能嗬嗬了。
“稚叔公,以你的手段,投到丁使君幕下作從事雖然屈才。但丁使君必然重視你。”朱廣這可不是隨口說的安慰話。丁原本來出身寒家,因為有勇力,一步一腳印走到今天,所以呂布張楊這種人,是對他的胃口的。
張楊點頭笑道:“確實,使君器重,此番更帶著我來到了洛陽。”
朱廣沉默片刻,問道:“丁使君帶來了多少人馬?”
張楊不假思索,脫口答道:“步騎四千七百餘,都是從前線拉到洛陽來的。”
丁原在董卓被任命為並州牧以前,才剛剛接替被匈奴人殺害的並州刺史張懿,督軍保護地方。而董卓雖然接受了任命,卻又沒有赴任,而靈帝在此時又駕崩了。所以,丁原手裏才會有軍隊,所以,並州才會出現州牧和刺史同在的局麵。
朱廣暗思,丁原有將近五千人馬,而且是從戰場上拉下來的並州‘精’銳。自己有步騎三千,加在一起,那就是八千幽並強兵。雙方若能聯合起來,不敢說學董卓那樣控製洛陽,廢立皇帝,至少,任何人想在洛陽幹“壞事”,你得先問問幽並兩軍答不答應。
見他不言語,張楊道:“對了,知道我要來見你,奉先再三讓我代他致意。你在幽州的事跡,我們可都是有所耳聞,了不得。”
朱廣一擺手:“說這個就生分了。稚叔公……”
“就別‘公’了,咱們是一起同過生死,共過患難的。我比你癡長幾……十幾……還是二十?”
“得了,稚叔兄,咱們算是忘年‘交’,你迴去轉告奉先公,改日我找他喝酒!”
這本是多喜慶的一句話,可張楊聽了卻麵‘露’難‘色’:“這個,還是不要的好。”
“為何?”朱廣問道。
“我想來見你,丁使君,其實是不太願意的。”
“這怎麽個說法?就不說我們是同鄉故‘交’,見個麵又能怎地?”
“你不知道,丁使君這個人嚴謹,此次我們本是奉大將軍之命而來,現在局麵鬧成這樣。使君認為,並州軍應該緊守約束,不要幹惹人閑話的事情。”
雖未見丁原,但隻聽張楊這段話,朱廣就已經能想像出這位並州刺史,武猛都尉的形象了。
“罷,此事以後再說,總有機會的。”朱廣笑道。
張楊跟著笑幾聲,站起身來:“好,總算是見到你了。估計你事也不少,我就不打擾了。”
朱廣倒不跟他客氣:“倒是想留你,但我這剛安頓下來,罷了,改日再聚。”
張楊辭別,朱三執意親自送出營‘門’,分別時,見跟出來的張遼高順都不是外人,他拉了朱阿俗的手,緊了又緊:“替你高興。”
“哎呀!你這……”
“哈哈!不說了不說了!留步!”張楊大笑,跨上士卒牽來的馬,揮鞭就走。朱廣負著手,一直目送他離去,初時那臉上還有些懷舊的笑容,可很快,消失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