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七章 罌粟
於靜瀟雖是男裝打扮,可容貌還是十分惹眼,更有莫言和織錦這兩大護衛一左一右的跟著,一路行來,確實惹來了不少關注的目光。
有幾個勤務兵曾見過於靜瀟,知道她是白煦的貼身小廝,便忍不住在她背後指指點點。
於靜瀟耳朵尖,隱約聽到“男寵”、“王爺的玩物”等字眼後,便有些哭笑不得。
不過也難怪人家會這麽說,想她一個生得百媚千嬌的小廝,被王爺千歲藏嬌一般地藏在牙帳中,日夜相伴,想不叫人起疑都難。
織錦有心去斥責那些嚼舌根的人,卻被於靜瀟製止了。他們愛說就說去吧,況且,她也知道,流言蜚語這種東西,你越是禁,其蔓延的速度便越是猖獗。
因大魏的行營是依山而建,所以三人離了營區後,便到達了山坡下。沿著蜿蜒的山路行不多遠,果然見到山坡上生有三四株梅子樹。
莫言和織錦施展輕功躍到樹上,一頓敲敲打打後,不過一會兒的功夫,於靜瀟便采滿了小半袋,已足夠吃用的了。
梅子采夠了,三人正準備打道迴府。忽然一陣山風襲來,帶來了一股淡淡的花香。
於靜瀟嗅到這個味道,便覺詫異,就想尋著香味過去瞧瞧。莫言和織錦確定周圍沒什麽危險後,就陪著她一起往山坡的側麵行去。
三人來到山坡旁的那處山坳邊,向下一看,登時被眼前的景色驚呆了。
隻見漫山遍野的,是一片灼人眼球般的紅,竟是大片大片的紅色花朵,生得枝繁葉茂,層層疊疊,好似燎原的烈火。
然而於靜瀟卻比織錦和莫言更加吃驚。她緊跑幾步,進入花田,隨手摘下一朵,仔細的看了看。
不會錯!這,這是罌粟花!
罌粟的朔果汁液可以提煉出多種藥物,也正是製作鴉片的主要原料!
於靜瀟摸著花朵上已成型的朔果,忽然間,一個大膽的想法躍上心頭。
她草草地折了幾株花果後,便催促莫言和織錦往迴走。迴到營房,第一件事,就是讓織錦把戚榕請來。
兩人在營房裏鼓搗了很久,直至夕陽西下,戚榕才興衝衝地離開。
晚上,於靜瀟正用銀盤盛裝清洗好的梅子,就聽一陣輕快的腳步聲由後方靠近,隨即自己便被攬入了一個熟悉的懷抱中。
“聽說,你今天和戚榕在房中獨處了許久,都做什麽了?”
聽著對方醋意濃濃的問話,於靜瀟哭笑不得。她並未答話,反而拿出了一顆罌粟的果實,“你知道這是什麽嗎?”
白煦並沒有放開她,而是直接摟著她,由她的腋下探出手,接過那枚朔果看了看。
“這好像是南疆一代特有的一種花的果實吧?”
於靜瀟點點頭,心道這男人真是細心,連這些細枝末節的事都能注意到。
在這個時代,因為還沒有人掌握從罌粟的果實中提煉出鴉片的技巧,所以人們並不知道,這看似絢爛美麗的花朵,在後世又被人稱為“魔鬼之花”。
於靜瀟把玩著那枚果實,轉過身,麵對著白煦說道:“我有一個想法,如果運用得當,說不定能助你不費吹灰之力,大破鮮羅的大軍。”
白煦不由得挑眉,繞有興致地問道:“哦?是什麽辦法?”
……
大魏與鮮羅是以一處綿延百餘裏的山嶺為國境線的。此時雙方的大軍便各自在兩國境內,隔著山嶺遙遙對峙著。
而雙方都遲遲不肯動手的主要原因是,南疆一代地氣卑濕,霧多風少。而且在這個時節,嶺中瘴氣環繞,個別熟悉道路的人繞遠進山還好。如果是十幾萬人的大軍冒然進入山嶺越過國境,勢必會中了瘴氣,導致士兵生病,甚至是未戰便敗的惡果。這也是最近另白煦犯愁的事。
雖然雙方誰也不敢冒進,可是卻也不敢隨意退兵。現在兩軍對峙,已成僵局,任何一方先行退讓的話,極有可能惹來對手的突然反撲,從而錯失了先機。
所以最安全的辦法便是等,等到天氣漸冷,北風刮起時,就會吹散嶺中的瘴氣。到那時,便也沒有顧忌了。
雖說雙方還沒有開戰,但是彼此之間卻都派出了探子監視對方的一舉一動。
這幾天,魏軍的軍營中十分熱鬧。因為白煦突然下令,從當地召集一批勞工,進山伐木,製造攻營拔寨的的大型武器。看起來,他似乎預備主動出擊了!
可是這個時節,嶺中瘴氣未散,冒然越界,這不是自尋死路嗎?
當眾人都暗自納罕時,魏軍之中卻傳出了一則消息。
據說,此次隨軍南下的戚榕戚神醫,偶然間發現了克製瘴氣的草藥,他把這種草藥曬幹之後撮成粉末,再以薄樹皮卷裹。士兵們隻許吸上幾口這種草藥卷燃燒時產生的煙霧,便不會再畏懼瘴氣的侵襲!
有了這種克製瘴氣的草藥,在南疆這片瘴氣環繞的地界,無異於掌握了作戰的先機,可以無所顧忌地行軍。
而且眾所周知,現在大魏的皇權之爭已到了最緊要的時刻。白煦唯有速戰速決,才能盡早趕迴京城。
所以他才準備提前動手,好攻打鮮羅個措手不及。為此,還特招了一批當地的勞工,幫忙製造重型武器。
按說,為了防止敵軍的細作混入軍營,有經驗的老道將領都不會犯陣前招兵的大忌。但白煦迴京心切,便也顧不上這些了。
在勞工們熱火朝天地打造重型武器時,據說戚榕已治齊了大軍所需的草藥,隻待白煦一聲令下,眾將士們便可發兵嶺南。
然而,這則消息剛剛傳出去的第二天晚上。戚榕用來存放草藥卷的營帳突發大火,近萬支珍貴的藥卷一夕之間,悉數化為了灰燼。
白煦大怒,下令徹查此事。經過一番查察之後,這才發現。原來那批勞工中竟混進了十來名鮮羅的細作。
在大火之後,這些細作也不見了蹤影。
失去了草藥,魏軍的作戰計劃便被徹底打亂了,隻能重新再做部署。
就在五天之後,鮮羅軍中卻突然傳出軍醫們也研製出了克製瘴氣的方法。而且已在短短的幾天內準備出了足夠大軍使用的藥物。
魏軍這方立時想到,之前的那場大火中,鮮羅的細作們並未將草藥燒毀,而是將其偷偷運迴了鮮羅。
這一下,魏軍立時陷入了被動挨打的情形。因為誰也無法預測到,鮮羅的大軍會在何時何地,突然發動總攻。
白煦聽聞此事後,被氣得不輕,據說在中軍帳中直接吐血昏倒。
最要命的是,京中此時傳來消息,皇帝病重,急召白煦迴京。
白煦無奈,唯有把軍權暫交副將,並飛鴿傳書,急請已經在迴京述職途中的李牧返迴南疆,主持大局。
就在白煦剛剛離開,李牧還沒返迴的時候,鮮羅的大軍卻出其不意地越過山嶺,向魏軍發動了攻擊。最怪異的是,經過了翻山越嶺的一路急行,鮮羅軍不見一星半點的疲態,反倒精神抖擻,甚至是極度亢奮的!
大約是白煦曾交代過副將,在李牧趕迴來前,不可跟鮮羅軍硬碰。所以鮮羅軍剛剛出現,魏軍便望風而逃,迅速後撤。雙方並未有機會正麵接觸。
鮮羅大軍在大皇子阿斯蘭的指揮下,乘勝追擊,十三萬大軍直搗南疆腹地。
然而,不知道是不是鮮羅的士兵們對南疆的水土不服,在進入南疆境內不久,竟紛紛開始出現惡心、嘔吐、大汗脫水的征兆。
鮮羅大軍不得不停下進程,選了一處地勢平坦,適於安營紮寨的平原暫時駐紮下來。可是士兵們的情況不但不見任何的好轉,反倒越發的嚴重。
不知是由哪個士兵發現,吞吸那克製瘴氣的草藥煙卷,不但可以緩解這種症狀,而且會使人產生欲仙欲死般的快、感。
為此,鮮羅的士兵們竟開始出現爭搶剩餘藥卷的事情。而且場麵完全控製不住,甚至愈演愈烈,出現了械鬥的情形。
就在鮮羅軍營亂做一團的時候,本應逃迴淩同的魏軍竟然神不知鬼不覺地出現在了地平線上。
三萬名精騎兵如遮天蔽日的一幕黑雲,以奔雷之勢從正前方的高地疾速掩殺而至,隆隆的馬蹄聲、喊殺聲震天動地,就連大地也在隨之顫抖。
大軍的正前方,一麵明晃晃的大旗迎風舒展,獵獵飛揚,赫然正是大魏四皇子白煦的帥旗。
本應吐血重病,返迴京都的白煦,現在卻一身戎裝,正一馬當先地衝殺在萬軍之前!
平原之上,沒有任何一種兵種是騎兵的對手,不過眨眼之間,數萬鐵騎似洪水般席卷而至,勢不可擋地淹沒了鮮羅龐大笨重的營區。
一方是以逸待勞,有備而來;一方是措手不及,身心疲憊。縱然鮮羅軍是魏軍的四倍之多,可是兵在精而不在多。鮮羅的士兵們根本沒有還手之力。
更何況,此時大半的鮮羅軍都正趕上毒癮發作,根本不是如狼似虎的魏軍戰士們的對手。
雙方甫一相接,勝負立時便見分曉。戰況基本是一麵倒地陷入了單方麵的殺戮!
魏軍鐵騎所踏之處,伏屍累累,血流成河,刀鋒所指,更是望者披靡,銳不可當!
於靜瀟雖是男裝打扮,可容貌還是十分惹眼,更有莫言和織錦這兩大護衛一左一右的跟著,一路行來,確實惹來了不少關注的目光。
有幾個勤務兵曾見過於靜瀟,知道她是白煦的貼身小廝,便忍不住在她背後指指點點。
於靜瀟耳朵尖,隱約聽到“男寵”、“王爺的玩物”等字眼後,便有些哭笑不得。
不過也難怪人家會這麽說,想她一個生得百媚千嬌的小廝,被王爺千歲藏嬌一般地藏在牙帳中,日夜相伴,想不叫人起疑都難。
織錦有心去斥責那些嚼舌根的人,卻被於靜瀟製止了。他們愛說就說去吧,況且,她也知道,流言蜚語這種東西,你越是禁,其蔓延的速度便越是猖獗。
因大魏的行營是依山而建,所以三人離了營區後,便到達了山坡下。沿著蜿蜒的山路行不多遠,果然見到山坡上生有三四株梅子樹。
莫言和織錦施展輕功躍到樹上,一頓敲敲打打後,不過一會兒的功夫,於靜瀟便采滿了小半袋,已足夠吃用的了。
梅子采夠了,三人正準備打道迴府。忽然一陣山風襲來,帶來了一股淡淡的花香。
於靜瀟嗅到這個味道,便覺詫異,就想尋著香味過去瞧瞧。莫言和織錦確定周圍沒什麽危險後,就陪著她一起往山坡的側麵行去。
三人來到山坡旁的那處山坳邊,向下一看,登時被眼前的景色驚呆了。
隻見漫山遍野的,是一片灼人眼球般的紅,竟是大片大片的紅色花朵,生得枝繁葉茂,層層疊疊,好似燎原的烈火。
然而於靜瀟卻比織錦和莫言更加吃驚。她緊跑幾步,進入花田,隨手摘下一朵,仔細的看了看。
不會錯!這,這是罌粟花!
罌粟的朔果汁液可以提煉出多種藥物,也正是製作鴉片的主要原料!
於靜瀟摸著花朵上已成型的朔果,忽然間,一個大膽的想法躍上心頭。
她草草地折了幾株花果後,便催促莫言和織錦往迴走。迴到營房,第一件事,就是讓織錦把戚榕請來。
兩人在營房裏鼓搗了很久,直至夕陽西下,戚榕才興衝衝地離開。
晚上,於靜瀟正用銀盤盛裝清洗好的梅子,就聽一陣輕快的腳步聲由後方靠近,隨即自己便被攬入了一個熟悉的懷抱中。
“聽說,你今天和戚榕在房中獨處了許久,都做什麽了?”
聽著對方醋意濃濃的問話,於靜瀟哭笑不得。她並未答話,反而拿出了一顆罌粟的果實,“你知道這是什麽嗎?”
白煦並沒有放開她,而是直接摟著她,由她的腋下探出手,接過那枚朔果看了看。
“這好像是南疆一代特有的一種花的果實吧?”
於靜瀟點點頭,心道這男人真是細心,連這些細枝末節的事都能注意到。
在這個時代,因為還沒有人掌握從罌粟的果實中提煉出鴉片的技巧,所以人們並不知道,這看似絢爛美麗的花朵,在後世又被人稱為“魔鬼之花”。
於靜瀟把玩著那枚果實,轉過身,麵對著白煦說道:“我有一個想法,如果運用得當,說不定能助你不費吹灰之力,大破鮮羅的大軍。”
白煦不由得挑眉,繞有興致地問道:“哦?是什麽辦法?”
……
大魏與鮮羅是以一處綿延百餘裏的山嶺為國境線的。此時雙方的大軍便各自在兩國境內,隔著山嶺遙遙對峙著。
而雙方都遲遲不肯動手的主要原因是,南疆一代地氣卑濕,霧多風少。而且在這個時節,嶺中瘴氣環繞,個別熟悉道路的人繞遠進山還好。如果是十幾萬人的大軍冒然進入山嶺越過國境,勢必會中了瘴氣,導致士兵生病,甚至是未戰便敗的惡果。這也是最近另白煦犯愁的事。
雖然雙方誰也不敢冒進,可是卻也不敢隨意退兵。現在兩軍對峙,已成僵局,任何一方先行退讓的話,極有可能惹來對手的突然反撲,從而錯失了先機。
所以最安全的辦法便是等,等到天氣漸冷,北風刮起時,就會吹散嶺中的瘴氣。到那時,便也沒有顧忌了。
雖說雙方還沒有開戰,但是彼此之間卻都派出了探子監視對方的一舉一動。
這幾天,魏軍的軍營中十分熱鬧。因為白煦突然下令,從當地召集一批勞工,進山伐木,製造攻營拔寨的的大型武器。看起來,他似乎預備主動出擊了!
可是這個時節,嶺中瘴氣未散,冒然越界,這不是自尋死路嗎?
當眾人都暗自納罕時,魏軍之中卻傳出了一則消息。
據說,此次隨軍南下的戚榕戚神醫,偶然間發現了克製瘴氣的草藥,他把這種草藥曬幹之後撮成粉末,再以薄樹皮卷裹。士兵們隻許吸上幾口這種草藥卷燃燒時產生的煙霧,便不會再畏懼瘴氣的侵襲!
有了這種克製瘴氣的草藥,在南疆這片瘴氣環繞的地界,無異於掌握了作戰的先機,可以無所顧忌地行軍。
而且眾所周知,現在大魏的皇權之爭已到了最緊要的時刻。白煦唯有速戰速決,才能盡早趕迴京城。
所以他才準備提前動手,好攻打鮮羅個措手不及。為此,還特招了一批當地的勞工,幫忙製造重型武器。
按說,為了防止敵軍的細作混入軍營,有經驗的老道將領都不會犯陣前招兵的大忌。但白煦迴京心切,便也顧不上這些了。
在勞工們熱火朝天地打造重型武器時,據說戚榕已治齊了大軍所需的草藥,隻待白煦一聲令下,眾將士們便可發兵嶺南。
然而,這則消息剛剛傳出去的第二天晚上。戚榕用來存放草藥卷的營帳突發大火,近萬支珍貴的藥卷一夕之間,悉數化為了灰燼。
白煦大怒,下令徹查此事。經過一番查察之後,這才發現。原來那批勞工中竟混進了十來名鮮羅的細作。
在大火之後,這些細作也不見了蹤影。
失去了草藥,魏軍的作戰計劃便被徹底打亂了,隻能重新再做部署。
就在五天之後,鮮羅軍中卻突然傳出軍醫們也研製出了克製瘴氣的方法。而且已在短短的幾天內準備出了足夠大軍使用的藥物。
魏軍這方立時想到,之前的那場大火中,鮮羅的細作們並未將草藥燒毀,而是將其偷偷運迴了鮮羅。
這一下,魏軍立時陷入了被動挨打的情形。因為誰也無法預測到,鮮羅的大軍會在何時何地,突然發動總攻。
白煦聽聞此事後,被氣得不輕,據說在中軍帳中直接吐血昏倒。
最要命的是,京中此時傳來消息,皇帝病重,急召白煦迴京。
白煦無奈,唯有把軍權暫交副將,並飛鴿傳書,急請已經在迴京述職途中的李牧返迴南疆,主持大局。
就在白煦剛剛離開,李牧還沒返迴的時候,鮮羅的大軍卻出其不意地越過山嶺,向魏軍發動了攻擊。最怪異的是,經過了翻山越嶺的一路急行,鮮羅軍不見一星半點的疲態,反倒精神抖擻,甚至是極度亢奮的!
大約是白煦曾交代過副將,在李牧趕迴來前,不可跟鮮羅軍硬碰。所以鮮羅軍剛剛出現,魏軍便望風而逃,迅速後撤。雙方並未有機會正麵接觸。
鮮羅大軍在大皇子阿斯蘭的指揮下,乘勝追擊,十三萬大軍直搗南疆腹地。
然而,不知道是不是鮮羅的士兵們對南疆的水土不服,在進入南疆境內不久,竟紛紛開始出現惡心、嘔吐、大汗脫水的征兆。
鮮羅大軍不得不停下進程,選了一處地勢平坦,適於安營紮寨的平原暫時駐紮下來。可是士兵們的情況不但不見任何的好轉,反倒越發的嚴重。
不知是由哪個士兵發現,吞吸那克製瘴氣的草藥煙卷,不但可以緩解這種症狀,而且會使人產生欲仙欲死般的快、感。
為此,鮮羅的士兵們竟開始出現爭搶剩餘藥卷的事情。而且場麵完全控製不住,甚至愈演愈烈,出現了械鬥的情形。
就在鮮羅軍營亂做一團的時候,本應逃迴淩同的魏軍竟然神不知鬼不覺地出現在了地平線上。
三萬名精騎兵如遮天蔽日的一幕黑雲,以奔雷之勢從正前方的高地疾速掩殺而至,隆隆的馬蹄聲、喊殺聲震天動地,就連大地也在隨之顫抖。
大軍的正前方,一麵明晃晃的大旗迎風舒展,獵獵飛揚,赫然正是大魏四皇子白煦的帥旗。
本應吐血重病,返迴京都的白煦,現在卻一身戎裝,正一馬當先地衝殺在萬軍之前!
平原之上,沒有任何一種兵種是騎兵的對手,不過眨眼之間,數萬鐵騎似洪水般席卷而至,勢不可擋地淹沒了鮮羅龐大笨重的營區。
一方是以逸待勞,有備而來;一方是措手不及,身心疲憊。縱然鮮羅軍是魏軍的四倍之多,可是兵在精而不在多。鮮羅的士兵們根本沒有還手之力。
更何況,此時大半的鮮羅軍都正趕上毒癮發作,根本不是如狼似虎的魏軍戰士們的對手。
雙方甫一相接,勝負立時便見分曉。戰況基本是一麵倒地陷入了單方麵的殺戮!
魏軍鐵騎所踏之處,伏屍累累,血流成河,刀鋒所指,更是望者披靡,銳不可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