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牢前院,獄神廟門口。
一張案桌,兩把矮凳。
閆寸與一名內侍相對而坐。
內侍頭發已白了大半,估摸與齊公年紀相仿。
突然被一個陌生官吏提審,他忐忑地將手放在膝蓋上,不敢有多餘的動作。
“徐內侍?”閆寸開了口。
“是我。”徐內侍向前探了探身,以表恭維。
“我聽別的嫌犯說,您與東宮那些個老人兒不同,你是兩年前由聖上派遣到太子身邊的。”
“正是。”
“兩年前恰發生了一件事。”
徐內侍接過話頭道:“不過,兩年前,楊文幹告太子謀反,朝野上下雖都認為那是秦王安排指使的誣告,卻也的確讓聖上對太子起了疑心。
聖上派我侍奉太子,便是讓我趁機留意,看東宮可有什麽動作。”
“太子會不知你的目的?”閆寸問道。
“自然知道。”徐內侍語速不快,偶爾停頓,似陷入了迴憶,沉默片刻後,他繼續道:“太子要證明問心無愧,不僅不避諱我,還要我隨時隨地跟在他身邊,寸步不離,哪怕是……哪怕睡覺的時候。”
“他這樣有多久了?”
“直至今早遇害,一直如此。”
“整整兩年?”
“不知不覺,已兩年了。”
明知對方是父親派來的眼線,卻還要時時刻刻與之相處。
對太子和徐內侍來說,都是苦差事吧。閆寸光是想想都覺得這日子不是人過的。
可惜,要做人上人,就得吃常人不能吃的苦,忍常人不能忍的難處,太子亦是如此。
閆寸繼續問道:“那這兩年之中,你可曾向聖上匯報過太子的動向?”
“當然,一開始我隻說未發現端倪,聖上便要我細心留意。後來我說太子一片赤誠,絕無二心,聖上不信,責罵我。
不僅我,聖上自然還有別的眼線——別人也這麽說,聖上的疑心就漸漸去了。
大約一年前,聖上讓我好好侍奉太子,不必再向他匯報了。
聖上雖不再疑心太子,太子卻不願再讓聖上因此擔憂,他執意要我繼續形影相隨,還要我時刻監督提點他的言行,對我以禮相待。
太子如此,實屬大孝……”
徐內侍低頭擦了擦眼淚。
閆寸見他的講述十分流暢,本不欲打斷,此刻他自己暫停了講述,閆寸就見縫插針地問道:“太子勾結長安城內以虎牙幫為首的浮浪子幫派,從中遴選青壯,編為長林軍,養在東宮,聖上可知道?”
“知道,聖上一麵調兵以防東宮生亂,一麵支持太子對付秦王,隻要矛頭是指向秦王的,養私兵聖上也可裝作看不到。”
徐內侍抿了抿唇,道:“我知道許多人替秦王委屈,可在我看來,就算有千般委屈,也全是自找的,他不是嫡長子,沒資格繼承王位,就不能像齊王那樣,安分輔佐太子嗎?非要鬧個家破人亡?
他野心膨脹,害了太子和齊王……如今說什麽都沒用了,逝者已逝,終於是他李世民的一言堂了。”
閆寸忽略了徐內侍直唿秦王姓名的不敬之舉,繼續問道:“說說昨夜的情形吧,昨夜太子是如何與其黨羽商議對策的?”?“昨夜尹德妃向太子報了信,說秦王告他們淫(手動分隔)亂後宮。
不久尹德妃離開,太子、齊王與魏徵商議了一番對策,最終決定兵分兩路。
太子、齊王進宮麵聖訴冤,魏徵則率百餘名死士開出了長安城。”
“他帶兵出城做甚?”
“劫一名人犯。”
“誰?”
“金州郡守王力。”
“王力何時成了人犯?”
“秦王造反的消息傳出不久,有人上書揭發,說王力在金州為秦王招募私兵,準備策應秦王起事。
聖上得知消息大怒,誓要撬開王力的嘴,看看秦王究竟有沒有反,就派大理寺卿前去金州捉拿王力。
金州雖不算近,但好歹在京畿範圍內,一日總能趕到,算下來,最遲明日王力就該押解迴京了。”
閆寸沉吟片刻後,道:“魏徵帶人劫持王力,是要打著秦王的旗號?”
“正是,”徐內侍道:“秦王告太子淫(手動分隔)亂後宮,可他自己謀反的罪名還未洗清,也不幹淨。
王力做為重要人證,若在進京途中被秦王的兵馬劫走,便可坐實秦王造反的罪名了。”
“太子倒很懂得以攻為守。”閆寸道。
“太子仁厚,”王力強調道:“秦王畢竟是聖上的骨肉,他們兄弟間構陷造反也不是第一迴了,聖上心裏有數。
太子這麽做,無非勒一勒套在秦王脖上的繩子,讓他輸了這一招棋而已。太子絕做不出殺害兄弟的事。”
閆寸未置可否。
“如此說來,昨夜魏徵帶人出了城,之後便再無他的消息了。”閆寸道。
“是。”
“昨夜還有誰參與了商議此事?”閆寸又追問道。
“僅魏徵一人,太子並未將秦王的告狀當做大事,他以為……”徐內侍又開始擦眼淚,“他就是心太善,看誰都不像要害自己的,有了誤會,以為解釋清楚就行……”
閆寸突然打斷了徐內侍,“就怕解釋不清楚,太子和齊王,真與後宮嬪妃有染吧?”
徐內侍一愣,不待他否認,閆寸繼續道:“兩年前楊文幹告發太子謀反,你說是秦王指使的誣告,你用了’誣告’這個詞,言之鑿鑿。
但是秦王告太子淫(手動分隔)亂後宮,你如此護著太子,卻沒用這個詞。
因為你知道,這不是誣告。”
“不是太子,”徐內侍焦急地解釋道:“是齊王,齊王與張婕妤有染,太子絕不會做出那種事,不信你去問尹德妃……”
閆寸擺擺手,打斷了徐內侍,“我有一句勸。”
徐內侍禁了聲,閆寸繼續道:“看在您吐了個有用的消息,我奉勸您一句,若想保命,最好忘了後宮的床幃之事,如您剛才那般嚷嚷皇室醜聞,是嫌命長?”
徐內侍一愣,隨即苦笑道:“謝您提點,不過……謀逆之罪我心裏有數,我這條命,長不了,讓您白操心了。”
“那可未必。”閆寸道:“今日有一個人——他聰明過人,又新得了秦王器重——他說秦王必會寬宥你等,我是信的。”
閆寸起身,向守在不遠處的獄卒招招手,示意他們可以將徐內侍押迴牢房了。
抓緊著最後的機會,徐內侍道:“給死囚希望,可不厚道啊。”
閆寸拱手,“那就當是下官為徐內侍祈福吧,若徐內侍能逃出此劫,今後同為朝廷效力,多個朋友總比多個敵人好。”
衙役架住了徐內侍的胳膊,他又最後看了閆寸一眼,似是要記住閆寸的樣貌。
閆寸則看向了監牢,心中暗想著:也不知吳關詢問得如何了。
吳關上一次詢問嫌犯,是在萬年縣衙詢問僧人玄遠,那次閆寸不甚滿意,吹胡子瞪眼睛了一番。
此刻想起,其實閆寸並非對吳關的審訊有意見,那是一次中規中矩的問詢,不出彩,也沒有過錯,他隻是不喜歡小孩胡鬧。
小孩什麽的,討喜的實在不多,大部分都是煩人精。
半大少年更討人厭,本事沒多少,主意卻大得很,腦子一熱什麽事兒都敢做。成南的浮浪子就是證明。
吳關倒讓他對低齡人群的印象有所改觀。
胡思亂想著,閆寸又提審了幾名東宮兵將,從他們口中,閆寸再次確定,魏徵確於昨晚帶著一隊人馬離開了東宮。
徐內侍沒撒謊。
待閆寸又查漏補缺地審訊了一名胄曹參軍,問清了魏徵所率人馬要冒充秦王手下,甲胄從何而來,吳關終於迴來了。
他立在閆寸身後,靜靜聽著閆寸問詢,閆寸記掛他的腳傷,知道他不宜久站,匆匆問完,扶著吳關上了馬。
兩人離開時,那名招待過他們的大理寺少卿又趕來相送。
閆寸搭話道:“方才聽說大理寺卿去金州押解嫌犯了。”
“不錯。”大理寺少卿道。
“若他迴來,還請大理寺派個人去萬年縣衙知會一聲,我再來拜訪。”
“好。”
送到門口,道了一聲“慢行”,大理寺少卿便轉身進了府衙。
吳關低聲道:“你可把他得罪了。”
閆寸向身後的大理寺指了指,“你是說那少卿?”
“嗯。”
“話一出口,我也發覺不好,好像我上趕著巴結大理寺卿,而不將他放在眼裏。”閆寸聳聳肩,“可你也看見了,他迴府那個速度……我根本來不及糾正啊……下次吧,下次向他解釋。”
吳關噗嗤一聲樂了,“我以為你不屑於打理這些關係。”
“我讓你失望了?”閆寸反問。
“那倒沒有,就是好奇,你別是吃壞東西了,哪兒來這麽大的變化。”
閆寸後悔了,就不該跟吳關聊天,這人總能冷不丁出口驚人,叫他無從反駁。
對低齡人群的印象有所改觀?嗬,沒錯,朝著更差的方向改觀了。
於是閆寸真的不搭理吳關了。
吳關又去拽他的袖子。可惜這迴馬調了個皮,前蹄突然彈騰而起。
“唉我去……”吳關大驚道:“救命!”
閆寸眼疾手快翻身下馬,死死拽住了吳關的韁繩。
“呔!——”閆寸大喝一聲,幾乎是強將抬起的馬前身壓了下來。
馬雖被壓了下來,吳關卻還是摔在地上,滾了一身土。
“你故意的吧?”吳關哀怨地就地坐著,他指了指自己的右腳踝,繼續道:“我可是傷員。”
“你起不起來?”閆寸認真道。
吳關沒了辦法,隻能費勁地往起爬。
兩人再次上馬,上馬前,吳關對著那棗紅馬兒好一通叨念:“馬爺我求您了,再來兩下我就被您玩死了……”
看他這樣,閆寸又覺得挺可憐,耐下性子答道:“我確實想通了,我不能總靠萬年縣令照拂,他能照拂的事有限得很。
既做了官,來往關係總要維持,我也不該總將這些丟給安固,他幫我那是情麵,不幫才是應當。
不過捧場做戲,若有機會做大官,洗清更多更大的冤屈,有何不可呢?”
吳關由衷讚歎道:“識時務者為俊傑,說的就是你啊閆兄。”
閆寸丟給他一個“誰需要小孩子誇讚”的眼神。
吳關隻當沒看見,繼續道:“是不是縣令跟你說什麽了?”
“縣令確鼓勵我做大官,他說做了大官父母或可得到追封。”
“不是吧,”吳關詫異道:“你還在乎這些虛名?”
“人活著的時候當然不在乎,可他們都死了,我能給的隻有一個虛名罷了,”閆寸自嘲地笑笑,“縣令倒真是隻老狐狸,伸手一搭就知道我的脈門……對了,我還沒問你。”
“我?”
“你去詢問太子、齊王家眷,可有發現?”
“沒。”吳關坦然搖頭。
“這也不像你。”閆寸道:“你也不像會去做無用功的人。”
“人有失手馬有失蹄。”
“我不信。”
吳關故作苦惱狀,控訴道:“多少配合一下啊,你這樣我很沒麵子。”
“快說。”閆寸催促著。
“你記不記得我從前跟你說過,種下一棵桃樹,總不能立即就要吃到桃子吧。”
閆寸眯了下眼睛,細細思索著。
“你是去跟她們攀關係的?”
“正是。”吳關解釋道:“太子、齊王的兒子已盡數被誅殺,這些家眷,你猜猜最後會去哪兒?”
“沒入宮中。”閆寸道。
“正是,”吳關繼續循循善誘:“那你說,有沒有必要跟她們搞好關係?”
“你怎麽跟她們說的?”
“就說聖上聽了勸,已決定保住她們性命,隻是罰沒入宮。”
“你怎敢……”閆寸擔憂地撥專馬頭,就要往大理寺趕,“你這是矯昭,殺頭的重罪!”
“你看那兒。”吳關向遠處一指。
隻見一名內侍在侍衛簇擁下趕往大理寺方向,正是齊公。
吳關迅速迎上前去,拱手打著招唿。
“又見麵了,齊公。”吳關道:“看您行色匆匆,是有要事?”
“押解幾個人,”齊公道:“秦王開恩,罰太子、齊王家眷沒入宮中。”
與吳關的猜測如出一轍,吳關朝閆寸使著眼色:你看你看你看我是不是說對啦。
閆寸權當沒看見,隻追問道:“秦王是要寬宥太子、齊王舊臣嗎?”
“哎呦,這個……奴可不敢揣測。”答完,齊公又貼心地補了一句:“兩位的任務可沒變……我有公務在身,就不耽擱了,祝兩位馬到成功。”
一張案桌,兩把矮凳。
閆寸與一名內侍相對而坐。
內侍頭發已白了大半,估摸與齊公年紀相仿。
突然被一個陌生官吏提審,他忐忑地將手放在膝蓋上,不敢有多餘的動作。
“徐內侍?”閆寸開了口。
“是我。”徐內侍向前探了探身,以表恭維。
“我聽別的嫌犯說,您與東宮那些個老人兒不同,你是兩年前由聖上派遣到太子身邊的。”
“正是。”
“兩年前恰發生了一件事。”
徐內侍接過話頭道:“不過,兩年前,楊文幹告太子謀反,朝野上下雖都認為那是秦王安排指使的誣告,卻也的確讓聖上對太子起了疑心。
聖上派我侍奉太子,便是讓我趁機留意,看東宮可有什麽動作。”
“太子會不知你的目的?”閆寸問道。
“自然知道。”徐內侍語速不快,偶爾停頓,似陷入了迴憶,沉默片刻後,他繼續道:“太子要證明問心無愧,不僅不避諱我,還要我隨時隨地跟在他身邊,寸步不離,哪怕是……哪怕睡覺的時候。”
“他這樣有多久了?”
“直至今早遇害,一直如此。”
“整整兩年?”
“不知不覺,已兩年了。”
明知對方是父親派來的眼線,卻還要時時刻刻與之相處。
對太子和徐內侍來說,都是苦差事吧。閆寸光是想想都覺得這日子不是人過的。
可惜,要做人上人,就得吃常人不能吃的苦,忍常人不能忍的難處,太子亦是如此。
閆寸繼續問道:“那這兩年之中,你可曾向聖上匯報過太子的動向?”
“當然,一開始我隻說未發現端倪,聖上便要我細心留意。後來我說太子一片赤誠,絕無二心,聖上不信,責罵我。
不僅我,聖上自然還有別的眼線——別人也這麽說,聖上的疑心就漸漸去了。
大約一年前,聖上讓我好好侍奉太子,不必再向他匯報了。
聖上雖不再疑心太子,太子卻不願再讓聖上因此擔憂,他執意要我繼續形影相隨,還要我時刻監督提點他的言行,對我以禮相待。
太子如此,實屬大孝……”
徐內侍低頭擦了擦眼淚。
閆寸見他的講述十分流暢,本不欲打斷,此刻他自己暫停了講述,閆寸就見縫插針地問道:“太子勾結長安城內以虎牙幫為首的浮浪子幫派,從中遴選青壯,編為長林軍,養在東宮,聖上可知道?”
“知道,聖上一麵調兵以防東宮生亂,一麵支持太子對付秦王,隻要矛頭是指向秦王的,養私兵聖上也可裝作看不到。”
徐內侍抿了抿唇,道:“我知道許多人替秦王委屈,可在我看來,就算有千般委屈,也全是自找的,他不是嫡長子,沒資格繼承王位,就不能像齊王那樣,安分輔佐太子嗎?非要鬧個家破人亡?
他野心膨脹,害了太子和齊王……如今說什麽都沒用了,逝者已逝,終於是他李世民的一言堂了。”
閆寸忽略了徐內侍直唿秦王姓名的不敬之舉,繼續問道:“說說昨夜的情形吧,昨夜太子是如何與其黨羽商議對策的?”?“昨夜尹德妃向太子報了信,說秦王告他們淫(手動分隔)亂後宮。
不久尹德妃離開,太子、齊王與魏徵商議了一番對策,最終決定兵分兩路。
太子、齊王進宮麵聖訴冤,魏徵則率百餘名死士開出了長安城。”
“他帶兵出城做甚?”
“劫一名人犯。”
“誰?”
“金州郡守王力。”
“王力何時成了人犯?”
“秦王造反的消息傳出不久,有人上書揭發,說王力在金州為秦王招募私兵,準備策應秦王起事。
聖上得知消息大怒,誓要撬開王力的嘴,看看秦王究竟有沒有反,就派大理寺卿前去金州捉拿王力。
金州雖不算近,但好歹在京畿範圍內,一日總能趕到,算下來,最遲明日王力就該押解迴京了。”
閆寸沉吟片刻後,道:“魏徵帶人劫持王力,是要打著秦王的旗號?”
“正是,”徐內侍道:“秦王告太子淫(手動分隔)亂後宮,可他自己謀反的罪名還未洗清,也不幹淨。
王力做為重要人證,若在進京途中被秦王的兵馬劫走,便可坐實秦王造反的罪名了。”
“太子倒很懂得以攻為守。”閆寸道。
“太子仁厚,”王力強調道:“秦王畢竟是聖上的骨肉,他們兄弟間構陷造反也不是第一迴了,聖上心裏有數。
太子這麽做,無非勒一勒套在秦王脖上的繩子,讓他輸了這一招棋而已。太子絕做不出殺害兄弟的事。”
閆寸未置可否。
“如此說來,昨夜魏徵帶人出了城,之後便再無他的消息了。”閆寸道。
“是。”
“昨夜還有誰參與了商議此事?”閆寸又追問道。
“僅魏徵一人,太子並未將秦王的告狀當做大事,他以為……”徐內侍又開始擦眼淚,“他就是心太善,看誰都不像要害自己的,有了誤會,以為解釋清楚就行……”
閆寸突然打斷了徐內侍,“就怕解釋不清楚,太子和齊王,真與後宮嬪妃有染吧?”
徐內侍一愣,不待他否認,閆寸繼續道:“兩年前楊文幹告發太子謀反,你說是秦王指使的誣告,你用了’誣告’這個詞,言之鑿鑿。
但是秦王告太子淫(手動分隔)亂後宮,你如此護著太子,卻沒用這個詞。
因為你知道,這不是誣告。”
“不是太子,”徐內侍焦急地解釋道:“是齊王,齊王與張婕妤有染,太子絕不會做出那種事,不信你去問尹德妃……”
閆寸擺擺手,打斷了徐內侍,“我有一句勸。”
徐內侍禁了聲,閆寸繼續道:“看在您吐了個有用的消息,我奉勸您一句,若想保命,最好忘了後宮的床幃之事,如您剛才那般嚷嚷皇室醜聞,是嫌命長?”
徐內侍一愣,隨即苦笑道:“謝您提點,不過……謀逆之罪我心裏有數,我這條命,長不了,讓您白操心了。”
“那可未必。”閆寸道:“今日有一個人——他聰明過人,又新得了秦王器重——他說秦王必會寬宥你等,我是信的。”
閆寸起身,向守在不遠處的獄卒招招手,示意他們可以將徐內侍押迴牢房了。
抓緊著最後的機會,徐內侍道:“給死囚希望,可不厚道啊。”
閆寸拱手,“那就當是下官為徐內侍祈福吧,若徐內侍能逃出此劫,今後同為朝廷效力,多個朋友總比多個敵人好。”
衙役架住了徐內侍的胳膊,他又最後看了閆寸一眼,似是要記住閆寸的樣貌。
閆寸則看向了監牢,心中暗想著:也不知吳關詢問得如何了。
吳關上一次詢問嫌犯,是在萬年縣衙詢問僧人玄遠,那次閆寸不甚滿意,吹胡子瞪眼睛了一番。
此刻想起,其實閆寸並非對吳關的審訊有意見,那是一次中規中矩的問詢,不出彩,也沒有過錯,他隻是不喜歡小孩胡鬧。
小孩什麽的,討喜的實在不多,大部分都是煩人精。
半大少年更討人厭,本事沒多少,主意卻大得很,腦子一熱什麽事兒都敢做。成南的浮浪子就是證明。
吳關倒讓他對低齡人群的印象有所改觀。
胡思亂想著,閆寸又提審了幾名東宮兵將,從他們口中,閆寸再次確定,魏徵確於昨晚帶著一隊人馬離開了東宮。
徐內侍沒撒謊。
待閆寸又查漏補缺地審訊了一名胄曹參軍,問清了魏徵所率人馬要冒充秦王手下,甲胄從何而來,吳關終於迴來了。
他立在閆寸身後,靜靜聽著閆寸問詢,閆寸記掛他的腳傷,知道他不宜久站,匆匆問完,扶著吳關上了馬。
兩人離開時,那名招待過他們的大理寺少卿又趕來相送。
閆寸搭話道:“方才聽說大理寺卿去金州押解嫌犯了。”
“不錯。”大理寺少卿道。
“若他迴來,還請大理寺派個人去萬年縣衙知會一聲,我再來拜訪。”
“好。”
送到門口,道了一聲“慢行”,大理寺少卿便轉身進了府衙。
吳關低聲道:“你可把他得罪了。”
閆寸向身後的大理寺指了指,“你是說那少卿?”
“嗯。”
“話一出口,我也發覺不好,好像我上趕著巴結大理寺卿,而不將他放在眼裏。”閆寸聳聳肩,“可你也看見了,他迴府那個速度……我根本來不及糾正啊……下次吧,下次向他解釋。”
吳關噗嗤一聲樂了,“我以為你不屑於打理這些關係。”
“我讓你失望了?”閆寸反問。
“那倒沒有,就是好奇,你別是吃壞東西了,哪兒來這麽大的變化。”
閆寸後悔了,就不該跟吳關聊天,這人總能冷不丁出口驚人,叫他無從反駁。
對低齡人群的印象有所改觀?嗬,沒錯,朝著更差的方向改觀了。
於是閆寸真的不搭理吳關了。
吳關又去拽他的袖子。可惜這迴馬調了個皮,前蹄突然彈騰而起。
“唉我去……”吳關大驚道:“救命!”
閆寸眼疾手快翻身下馬,死死拽住了吳關的韁繩。
“呔!——”閆寸大喝一聲,幾乎是強將抬起的馬前身壓了下來。
馬雖被壓了下來,吳關卻還是摔在地上,滾了一身土。
“你故意的吧?”吳關哀怨地就地坐著,他指了指自己的右腳踝,繼續道:“我可是傷員。”
“你起不起來?”閆寸認真道。
吳關沒了辦法,隻能費勁地往起爬。
兩人再次上馬,上馬前,吳關對著那棗紅馬兒好一通叨念:“馬爺我求您了,再來兩下我就被您玩死了……”
看他這樣,閆寸又覺得挺可憐,耐下性子答道:“我確實想通了,我不能總靠萬年縣令照拂,他能照拂的事有限得很。
既做了官,來往關係總要維持,我也不該總將這些丟給安固,他幫我那是情麵,不幫才是應當。
不過捧場做戲,若有機會做大官,洗清更多更大的冤屈,有何不可呢?”
吳關由衷讚歎道:“識時務者為俊傑,說的就是你啊閆兄。”
閆寸丟給他一個“誰需要小孩子誇讚”的眼神。
吳關隻當沒看見,繼續道:“是不是縣令跟你說什麽了?”
“縣令確鼓勵我做大官,他說做了大官父母或可得到追封。”
“不是吧,”吳關詫異道:“你還在乎這些虛名?”
“人活著的時候當然不在乎,可他們都死了,我能給的隻有一個虛名罷了,”閆寸自嘲地笑笑,“縣令倒真是隻老狐狸,伸手一搭就知道我的脈門……對了,我還沒問你。”
“我?”
“你去詢問太子、齊王家眷,可有發現?”
“沒。”吳關坦然搖頭。
“這也不像你。”閆寸道:“你也不像會去做無用功的人。”
“人有失手馬有失蹄。”
“我不信。”
吳關故作苦惱狀,控訴道:“多少配合一下啊,你這樣我很沒麵子。”
“快說。”閆寸催促著。
“你記不記得我從前跟你說過,種下一棵桃樹,總不能立即就要吃到桃子吧。”
閆寸眯了下眼睛,細細思索著。
“你是去跟她們攀關係的?”
“正是。”吳關解釋道:“太子、齊王的兒子已盡數被誅殺,這些家眷,你猜猜最後會去哪兒?”
“沒入宮中。”閆寸道。
“正是,”吳關繼續循循善誘:“那你說,有沒有必要跟她們搞好關係?”
“你怎麽跟她們說的?”
“就說聖上聽了勸,已決定保住她們性命,隻是罰沒入宮。”
“你怎敢……”閆寸擔憂地撥專馬頭,就要往大理寺趕,“你這是矯昭,殺頭的重罪!”
“你看那兒。”吳關向遠處一指。
隻見一名內侍在侍衛簇擁下趕往大理寺方向,正是齊公。
吳關迅速迎上前去,拱手打著招唿。
“又見麵了,齊公。”吳關道:“看您行色匆匆,是有要事?”
“押解幾個人,”齊公道:“秦王開恩,罰太子、齊王家眷沒入宮中。”
與吳關的猜測如出一轍,吳關朝閆寸使著眼色:你看你看你看我是不是說對啦。
閆寸權當沒看見,隻追問道:“秦王是要寬宥太子、齊王舊臣嗎?”
“哎呦,這個……奴可不敢揣測。”答完,齊公又貼心地補了一句:“兩位的任務可沒變……我有公務在身,就不耽擱了,祝兩位馬到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