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業縣,金亁村。
村名聽起來既富貴又內涵,過客問了便會知道,它不過是因為緊鄰金井、乾右兩條河而得名。
當年李唐起義軍圍長安時,有將領看這村子太可憐,撥了一袋軍糧,讓所剩的村民勉強糊口,熬到新一撥耕種收獲,村子可能就此消失。
李唐稱帝以來,長安附近總算太平了,老百姓得以在戰爭的間隙喘口氣,金亁村慢慢恢複了人口。
神州大地上,如金亁村這樣受到百般蹂躪的村子不知有多少,它們中許多沒能逃過被賦稅、徭役、官霸、土豪、流兵壓垮的命運,徹底消失在曆史長河中。
金亁村已算十分幸運,而它的運氣是李唐給予的。
因此,它對李唐忠心耿耿。
每有募兵,村中百姓從不逃役,糧稅、布帛稅也繳得積極。
苦日子中滾出來的人,對落了難的人總是格外關照,能搭把手絕不吝嗇力氣。
就如三年前,村民張老漢就曾救起過一個受了傷的年輕人。
據那年輕人說,他叫王三郎,是車隊趕車的。
他們的車隊在三十裏外遭遇流兵搶劫,不知殺死、打傷了多少人,他趁亂砍斷了一匹馬的套繩,騎馬逃離,這才撿迴一條命。
命是撿迴來了,傷可夠重的。
他不知何時跌下了馬,又不知何時被張老漢發現,帶迴了家。反正張老漢發現他時,整個人已成了血葫蘆。
張老漢拜托鄰居家的張四郎去請醫師。醫師在近百裏外的安業縣。
張四郎套了牛車往安業縣趕,一個來迴便是兩天。
幸好出事時已快入冬,天寒,傷口不易發炎感染。
郎中在金亁村住了十幾日,救迴了王三郎一條命。
自那以後,王三郎與張老漢結了緣,兩人以父子相稱。王三郎走商,總要順道去張老漢家看看,遇上農忙時節,又無商可走,王三郎就去幫著幹些農活兒。
村裏人都說這小子有良心,孤老頭兒總算有個盼頭了,以後也有個送終之人。
出事以後,王三郎確實來了村裏。
他本不想在村中停留的。按照原計劃,接上張老漢,他們應該遠走高飛隱姓埋名。
在交通、信息極為閉塞的大唐,犯了罪,隻要逃個數百上千裏,便絕不可能被抓住。
可他又不甘心就這樣走。
他還有一筆錢沒拿到手,他還想再去碰碰運氣。
心裏有事,人總睡不踏實。
身旁的張老漢已是鼾聲震天。
王三郎數著,九十九下。
這次張老漢打了九十九下鼾,便熱得不由翻個身。
上次是九十八下,而後他抬手撓了撓因為汗珠流淌而發癢的臉頰、脖子。
他也不知自己為何要去數那鼾聲,隻是覺得這樣數數計時是每個殺手都會做的事。
他算個殺手吧?
就在他一邊數數一邊神遊天外之時,後窗的蛙鳴聲突然鼓噪起來。
王三郎心下一驚,悄悄翻身下了床。
後窗有個小塘,其內的青蛙鳴叫,聲音有起伏很正常,但不會突然拔出如此高的尖音。
有人!
很快他的想法得到了印證。
刀尖順著窗縫伸了進來,輕輕挑開窗栓,窗栓落地的瞬間,窗戶猛然打開,一個人影翻身進屋,大步衝向床榻,一把揪起了張老漢。
“莫動!”那人影吼道。
王三郎本已溜出前門,聽到動靜,他本能地迴了一下頭,看到睡夢中被拎起來的可憐兮兮的張老漢,他猶豫了。
這一下猶豫,救了他的命。
若他此時逃出院子,無論走正門,亦或籬笆,都隻有一種命運,那就是被圍守的不良人亂箭射死。
在揪起張老漢的瞬間,閆寸就知道找錯人了。
他立即放下張老漢,奔出了屋門。
他的動作太快,以至於王三郎這才迴過神來,向院門口跑去。
“王三郎!”
閆寸喊了一聲他的名字。
“別抓……”
“我”字還未出口,他已被閆寸按在了地上。
“你們作甚啊!賊啊!進賊啦——”
張老漢扯開嗓子叫嚷,向鄰裏求助,被隨後趕來的不良人按倒在榻上。
“萬年縣辦案,休得亂嚷。”不良人警告道。
“萬年縣?莫不是長安那個……小老兒一生守法絕無……”
“不是來拿你的。”
“啊?我兒?我兒他……”
閆寸已將反捆了雙手的王三郎交給不良人,進屋,道:“老爺子,有什麽告別的話,現在說吧,您這麽大歲數,往縣衙跑,可太折騰了。”
他本無惡意,卻還是把張老漢嚇哭了。
屋內已燃起油燈,一燈如豆,閆寸清晰地看到,在場的不良人向他投來了“閆縣尉這種事您就不必親力親為了,交給我們,您可千萬少說兩句”的眼神。
好吧。
閆寸默默出屋,待屋內張老漢的情緒平穩些,又有不良人叫來鄰居家的小子陪著,閆寸便帶人離開了。
路上,閆寸遇到了一隊騎兵,數百人。
他們穿著製式統一的山文甲,無旌旗,刻意隱匿番號,行色匆匆。
兩撥人順路並行,有不良人搭話道:“兄弟要進長安?”
對方並不迴答,隻反問:“你們呢?夜行辦差?”
一名不良人道:“是啊,仗眼看就要打完了,你們可以歇歇嘍,賊人可抓不完……”
另一名不良人道:“亂不當兵,安不為役。”
意思是亂世千萬別去當兵,世道安穩了別去當衙役。
眾人調侃說笑幾句,又有不良人打聽道:“我看諸位隊伍齊整,軍紀嚴明,必是鐵師,來這長安附近,可是長安要出什麽事兒?”
一名隊正策馬趕來,道:“幾位要去辦事,還請速行,莫跟我們耽擱時間。”
他雖未明說,但意思已十分明顯:
我們的任務高度保密,沒事別瞎打聽。
閆寸一看,趕忙對手下道:“公事要緊,快走。”
他又衝那隊正一拱手,道:“叨擾了。”
幾人縱馬狂奔了一段,怕將被裝在口袋裏的王三郎顛壞了,才停下。
有不良人湊上前來,給閆寸遞上一小塊麥飴。
閆寸接過,沒吃,隻揣進了腰間的皮袋內。
“你剛才偷偷拿這玩意兒跟人換消息了?”閆寸問道。
“還是縣尉眼尖。剛才有個小兵偷偷跟我說,最好離開長安,離不開的,就少在萬年縣地界待著……我再問,他就不願細說了……您說,是不是要出事兒?”
:。:
村名聽起來既富貴又內涵,過客問了便會知道,它不過是因為緊鄰金井、乾右兩條河而得名。
當年李唐起義軍圍長安時,有將領看這村子太可憐,撥了一袋軍糧,讓所剩的村民勉強糊口,熬到新一撥耕種收獲,村子可能就此消失。
李唐稱帝以來,長安附近總算太平了,老百姓得以在戰爭的間隙喘口氣,金亁村慢慢恢複了人口。
神州大地上,如金亁村這樣受到百般蹂躪的村子不知有多少,它們中許多沒能逃過被賦稅、徭役、官霸、土豪、流兵壓垮的命運,徹底消失在曆史長河中。
金亁村已算十分幸運,而它的運氣是李唐給予的。
因此,它對李唐忠心耿耿。
每有募兵,村中百姓從不逃役,糧稅、布帛稅也繳得積極。
苦日子中滾出來的人,對落了難的人總是格外關照,能搭把手絕不吝嗇力氣。
就如三年前,村民張老漢就曾救起過一個受了傷的年輕人。
據那年輕人說,他叫王三郎,是車隊趕車的。
他們的車隊在三十裏外遭遇流兵搶劫,不知殺死、打傷了多少人,他趁亂砍斷了一匹馬的套繩,騎馬逃離,這才撿迴一條命。
命是撿迴來了,傷可夠重的。
他不知何時跌下了馬,又不知何時被張老漢發現,帶迴了家。反正張老漢發現他時,整個人已成了血葫蘆。
張老漢拜托鄰居家的張四郎去請醫師。醫師在近百裏外的安業縣。
張四郎套了牛車往安業縣趕,一個來迴便是兩天。
幸好出事時已快入冬,天寒,傷口不易發炎感染。
郎中在金亁村住了十幾日,救迴了王三郎一條命。
自那以後,王三郎與張老漢結了緣,兩人以父子相稱。王三郎走商,總要順道去張老漢家看看,遇上農忙時節,又無商可走,王三郎就去幫著幹些農活兒。
村裏人都說這小子有良心,孤老頭兒總算有個盼頭了,以後也有個送終之人。
出事以後,王三郎確實來了村裏。
他本不想在村中停留的。按照原計劃,接上張老漢,他們應該遠走高飛隱姓埋名。
在交通、信息極為閉塞的大唐,犯了罪,隻要逃個數百上千裏,便絕不可能被抓住。
可他又不甘心就這樣走。
他還有一筆錢沒拿到手,他還想再去碰碰運氣。
心裏有事,人總睡不踏實。
身旁的張老漢已是鼾聲震天。
王三郎數著,九十九下。
這次張老漢打了九十九下鼾,便熱得不由翻個身。
上次是九十八下,而後他抬手撓了撓因為汗珠流淌而發癢的臉頰、脖子。
他也不知自己為何要去數那鼾聲,隻是覺得這樣數數計時是每個殺手都會做的事。
他算個殺手吧?
就在他一邊數數一邊神遊天外之時,後窗的蛙鳴聲突然鼓噪起來。
王三郎心下一驚,悄悄翻身下了床。
後窗有個小塘,其內的青蛙鳴叫,聲音有起伏很正常,但不會突然拔出如此高的尖音。
有人!
很快他的想法得到了印證。
刀尖順著窗縫伸了進來,輕輕挑開窗栓,窗栓落地的瞬間,窗戶猛然打開,一個人影翻身進屋,大步衝向床榻,一把揪起了張老漢。
“莫動!”那人影吼道。
王三郎本已溜出前門,聽到動靜,他本能地迴了一下頭,看到睡夢中被拎起來的可憐兮兮的張老漢,他猶豫了。
這一下猶豫,救了他的命。
若他此時逃出院子,無論走正門,亦或籬笆,都隻有一種命運,那就是被圍守的不良人亂箭射死。
在揪起張老漢的瞬間,閆寸就知道找錯人了。
他立即放下張老漢,奔出了屋門。
他的動作太快,以至於王三郎這才迴過神來,向院門口跑去。
“王三郎!”
閆寸喊了一聲他的名字。
“別抓……”
“我”字還未出口,他已被閆寸按在了地上。
“你們作甚啊!賊啊!進賊啦——”
張老漢扯開嗓子叫嚷,向鄰裏求助,被隨後趕來的不良人按倒在榻上。
“萬年縣辦案,休得亂嚷。”不良人警告道。
“萬年縣?莫不是長安那個……小老兒一生守法絕無……”
“不是來拿你的。”
“啊?我兒?我兒他……”
閆寸已將反捆了雙手的王三郎交給不良人,進屋,道:“老爺子,有什麽告別的話,現在說吧,您這麽大歲數,往縣衙跑,可太折騰了。”
他本無惡意,卻還是把張老漢嚇哭了。
屋內已燃起油燈,一燈如豆,閆寸清晰地看到,在場的不良人向他投來了“閆縣尉這種事您就不必親力親為了,交給我們,您可千萬少說兩句”的眼神。
好吧。
閆寸默默出屋,待屋內張老漢的情緒平穩些,又有不良人叫來鄰居家的小子陪著,閆寸便帶人離開了。
路上,閆寸遇到了一隊騎兵,數百人。
他們穿著製式統一的山文甲,無旌旗,刻意隱匿番號,行色匆匆。
兩撥人順路並行,有不良人搭話道:“兄弟要進長安?”
對方並不迴答,隻反問:“你們呢?夜行辦差?”
一名不良人道:“是啊,仗眼看就要打完了,你們可以歇歇嘍,賊人可抓不完……”
另一名不良人道:“亂不當兵,安不為役。”
意思是亂世千萬別去當兵,世道安穩了別去當衙役。
眾人調侃說笑幾句,又有不良人打聽道:“我看諸位隊伍齊整,軍紀嚴明,必是鐵師,來這長安附近,可是長安要出什麽事兒?”
一名隊正策馬趕來,道:“幾位要去辦事,還請速行,莫跟我們耽擱時間。”
他雖未明說,但意思已十分明顯:
我們的任務高度保密,沒事別瞎打聽。
閆寸一看,趕忙對手下道:“公事要緊,快走。”
他又衝那隊正一拱手,道:“叨擾了。”
幾人縱馬狂奔了一段,怕將被裝在口袋裏的王三郎顛壞了,才停下。
有不良人湊上前來,給閆寸遞上一小塊麥飴。
閆寸接過,沒吃,隻揣進了腰間的皮袋內。
“你剛才偷偷拿這玩意兒跟人換消息了?”閆寸問道。
“還是縣尉眼尖。剛才有個小兵偷偷跟我說,最好離開長安,離不開的,就少在萬年縣地界待著……我再問,他就不願細說了……您說,是不是要出事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