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瑛一五一十,把和契丹簽約之內容,說了一遍。
玄宗連連點頭。
李瑛匯報完出訪結果,再次呈出一份奏章。
“父皇,這是此次出訪之詳細經過,請過目。”
高力士上前,轉呈到玄宗禦案之上。
待他細細看完,不由得拍案叫絕。
“沈不易,你,”剛想誇沈不易幾句,忽然好像意識到了什麽,立刻改口,“沈不易,你也辛苦了。”
從玄宗這突然的變化中,沈不易還是覺出來一絲不太正常。
顯然,李瑛也覺得不太正常。
他躬身一禮,“父皇,此次若不是沈愛卿運籌帷幄,兒臣恐怕是兇多吉少。”
玄宗皇帝隻是點了點頭,沒有多說什麽。
李瑛再次取出一份奏章。
“父皇,此次遠去契丹,沈紅羽香消玉殞,這是她的事跡,兒臣懇請父皇,嘉獎於她。”
紅羽。
玄宗皇帝心中一緊。
沈不易家中三個絕色美女。
唉,紅顏薄命,紅顏薄命。
感概完畢,對於這個請求,欣然允許。
等到李瑛和沈不易走後。
玄宗往椅子上一靠,一言不發。
高力士給他端了一杯茶,輕輕放到桌子上。
“皇上,傳言不可信,太子殿下和駙馬,居功甚偉。”
玄宗皇帝皺了皺眉頭,“是啊,朕從未懷疑過李瑛的忠心。”
隻說李瑛,沒有說沈不易。
這很能說明問題。
高力士不愧是玄宗皇帝的貼身侍衛,可以說研究玄宗的心理到了極致。
功高震主,是每一個皇上都忌憚的事情。
他躬身一禮,“皇上,沈不易並無兵權,在軍中也沒有什麽交往過深之人,所能依仗的,不過是一些江湖勢力。”
高力士的話,說到底,就是沈不易,沒有兵權,在軍中也沒有影響力,所以,身為皇上,沒必要擔心。
隻不過,這些隻能說暫時打消玄宗的一些念頭。
可是李一之事,天狗食日。
這種種異象,都讓玄宗撓頭。
而隨著沈不易的迴來,張子京重新興奮起來。
美如花給他來帶來了一個人。
此人名叫魏鞅,乃是震雲盟揚州分舵的悍將。
後來,到了長安城。
此人武功高強,行俠仗義,頗有一些大俠風範。
奈何有個致命弱點。
好酒色。
古往今來,酒色不分家。
魏鞅的弱點恰好就被美如花利用,所以,現在,讓他幹什麽,他就幹什麽。
張子京命人取了一千兩銀票過來,往魏鞅麵前一放。
“魏鞅,你仔細想想,沈不易這一路之上,可曾有什麽反常的舉動?”
反常的舉動?
魏鞅想來想去,最後一拍大腿,“半路去破廟燒香算嗎?”
“哎,我說,魏鞅,你拿我開涮呢?”
張子京有點怒了。
一旁的美如花倒是很淡定,“張公子,別急,先聽他說完。”
商鞅就把沈不易和太子李瑛,前往封陽山,在那裏,沈不易和李瑛點了三炷香的事情說了一遍。
畢竟他離得遠,為什麽燒香,他並不清楚。
美如花接著問道,“這個封陽山上的破廟,有什麽說法,為何李瑛和沈不易,專門要去?”
魏鞅想了想,“據說,這裏曾經是太平公主藏寶的地方,後來,沈不易和紅羽去過這裏,紅羽戰死以後,沈不易睹物思人,提出去這裏看看。”
原來如此。
張子京忽然笑了。
“好,好極了。
太平公主,天賜良機。”
他隻顧高興,卻沒有看到,一旁的美如花,眼中閃過一絲殺機。
得知沈不易迴來的消息,昭寧公主還沒咋滴,昭慶公主開始沉不住氣了。
她單獨來見王皇後。
“慶兒,你來了。”
王皇後欣喜異常。
昭慶公主恭恭敬敬行禮,然後正色說道,“母後,兒臣聽聞沈不易出使歸來,寧兒的婚事,是否可以盡快操辦?”
王皇後哈哈一笑,“慶兒說的有道理,這件事,我看也該辦了。”
此時的玄宗皇帝,卻沒有心思去考慮這些。
他在和曹備商量一件更重要的事,那就是出使吐蕃。
太子李瑛去契丹一路之上,遇到了不少阻力,很重要一個原因,就是吐蕃國的人在搗鬼。
所以,必須要盡快去一趟吐蕃。
按照曹備的建議,玄宗皇帝親筆寫了一份國書,說明意欲派人出訪的事情,然後八百裏加急,送往西北邊境。
安排走了曹備,玄宗皇帝,緩緩起身,在地上來迴踱了幾圈。
“老高,你說,朕該如何封賞沈不易?”
這突如其來的一句話,讓高力士頗感意外。
這咋又要封賞啊?
不過很快,高力士明白了玄宗的意思。
財物換官職。
沈不易的三品武散官,恐怕不保了。
這就看沈不易能不能領會了。
話說迴來,如果不能領會,恐怕要多受一些磋磨了。
“皇上,老奴以為,沈駙馬可封邑五百戶。”
五百戶,就是按照一戶多少,領五百戶的俸祿,並非是真的撥五百戶人家給他。
玄宗想了想,又搖了搖頭。
“五百戶,豈不是顯得朕太小氣了,一千戶,你看如何?”
高力士腦海中,又閃現出那美滋滋的羊肉火鍋,心裏話,沈駙馬,我老高隻能幫你到這裏了。
就在玄宗準備擬旨的時候,王皇後來了。
皇後,你怎來了?”
玄宗笑著,拍了拍自己的身側。
王皇後倒也不客氣,施禮之後,直接上前,坐在了玄宗身側。
“皇上,臣妾此次前來,是為了寧兒的婚事。”
昭寧的婚事。
玄宗眉頭一皺。
倒不是說,自己有什麽其他的想法,隻是現在,並不想操辦此事。
最主要的一點就是,這一次,沈不易的功勞太大了,自己必須要堤防了。
所以,女兒早晚是要嫁出去,但是,卻不是現在。
想到這,玄宗手撚胡須,微微一笑。
“愛妃,此事,朕早有考慮,隻不過,我已經派人給吐蕃送了國書,不日要派使臣前往出使,我看這差事,十之八九,還要沈不易前往才行。”
王皇後款款起身,來到禦案之前,恭恭敬敬的深施一禮。
“皇上,滿朝文武這麽多人,為何獨獨要再派沈不易出去?”
玄宗連連點頭。
李瑛匯報完出訪結果,再次呈出一份奏章。
“父皇,這是此次出訪之詳細經過,請過目。”
高力士上前,轉呈到玄宗禦案之上。
待他細細看完,不由得拍案叫絕。
“沈不易,你,”剛想誇沈不易幾句,忽然好像意識到了什麽,立刻改口,“沈不易,你也辛苦了。”
從玄宗這突然的變化中,沈不易還是覺出來一絲不太正常。
顯然,李瑛也覺得不太正常。
他躬身一禮,“父皇,此次若不是沈愛卿運籌帷幄,兒臣恐怕是兇多吉少。”
玄宗皇帝隻是點了點頭,沒有多說什麽。
李瑛再次取出一份奏章。
“父皇,此次遠去契丹,沈紅羽香消玉殞,這是她的事跡,兒臣懇請父皇,嘉獎於她。”
紅羽。
玄宗皇帝心中一緊。
沈不易家中三個絕色美女。
唉,紅顏薄命,紅顏薄命。
感概完畢,對於這個請求,欣然允許。
等到李瑛和沈不易走後。
玄宗往椅子上一靠,一言不發。
高力士給他端了一杯茶,輕輕放到桌子上。
“皇上,傳言不可信,太子殿下和駙馬,居功甚偉。”
玄宗皇帝皺了皺眉頭,“是啊,朕從未懷疑過李瑛的忠心。”
隻說李瑛,沒有說沈不易。
這很能說明問題。
高力士不愧是玄宗皇帝的貼身侍衛,可以說研究玄宗的心理到了極致。
功高震主,是每一個皇上都忌憚的事情。
他躬身一禮,“皇上,沈不易並無兵權,在軍中也沒有什麽交往過深之人,所能依仗的,不過是一些江湖勢力。”
高力士的話,說到底,就是沈不易,沒有兵權,在軍中也沒有影響力,所以,身為皇上,沒必要擔心。
隻不過,這些隻能說暫時打消玄宗的一些念頭。
可是李一之事,天狗食日。
這種種異象,都讓玄宗撓頭。
而隨著沈不易的迴來,張子京重新興奮起來。
美如花給他來帶來了一個人。
此人名叫魏鞅,乃是震雲盟揚州分舵的悍將。
後來,到了長安城。
此人武功高強,行俠仗義,頗有一些大俠風範。
奈何有個致命弱點。
好酒色。
古往今來,酒色不分家。
魏鞅的弱點恰好就被美如花利用,所以,現在,讓他幹什麽,他就幹什麽。
張子京命人取了一千兩銀票過來,往魏鞅麵前一放。
“魏鞅,你仔細想想,沈不易這一路之上,可曾有什麽反常的舉動?”
反常的舉動?
魏鞅想來想去,最後一拍大腿,“半路去破廟燒香算嗎?”
“哎,我說,魏鞅,你拿我開涮呢?”
張子京有點怒了。
一旁的美如花倒是很淡定,“張公子,別急,先聽他說完。”
商鞅就把沈不易和太子李瑛,前往封陽山,在那裏,沈不易和李瑛點了三炷香的事情說了一遍。
畢竟他離得遠,為什麽燒香,他並不清楚。
美如花接著問道,“這個封陽山上的破廟,有什麽說法,為何李瑛和沈不易,專門要去?”
魏鞅想了想,“據說,這裏曾經是太平公主藏寶的地方,後來,沈不易和紅羽去過這裏,紅羽戰死以後,沈不易睹物思人,提出去這裏看看。”
原來如此。
張子京忽然笑了。
“好,好極了。
太平公主,天賜良機。”
他隻顧高興,卻沒有看到,一旁的美如花,眼中閃過一絲殺機。
得知沈不易迴來的消息,昭寧公主還沒咋滴,昭慶公主開始沉不住氣了。
她單獨來見王皇後。
“慶兒,你來了。”
王皇後欣喜異常。
昭慶公主恭恭敬敬行禮,然後正色說道,“母後,兒臣聽聞沈不易出使歸來,寧兒的婚事,是否可以盡快操辦?”
王皇後哈哈一笑,“慶兒說的有道理,這件事,我看也該辦了。”
此時的玄宗皇帝,卻沒有心思去考慮這些。
他在和曹備商量一件更重要的事,那就是出使吐蕃。
太子李瑛去契丹一路之上,遇到了不少阻力,很重要一個原因,就是吐蕃國的人在搗鬼。
所以,必須要盡快去一趟吐蕃。
按照曹備的建議,玄宗皇帝親筆寫了一份國書,說明意欲派人出訪的事情,然後八百裏加急,送往西北邊境。
安排走了曹備,玄宗皇帝,緩緩起身,在地上來迴踱了幾圈。
“老高,你說,朕該如何封賞沈不易?”
這突如其來的一句話,讓高力士頗感意外。
這咋又要封賞啊?
不過很快,高力士明白了玄宗的意思。
財物換官職。
沈不易的三品武散官,恐怕不保了。
這就看沈不易能不能領會了。
話說迴來,如果不能領會,恐怕要多受一些磋磨了。
“皇上,老奴以為,沈駙馬可封邑五百戶。”
五百戶,就是按照一戶多少,領五百戶的俸祿,並非是真的撥五百戶人家給他。
玄宗想了想,又搖了搖頭。
“五百戶,豈不是顯得朕太小氣了,一千戶,你看如何?”
高力士腦海中,又閃現出那美滋滋的羊肉火鍋,心裏話,沈駙馬,我老高隻能幫你到這裏了。
就在玄宗準備擬旨的時候,王皇後來了。
皇後,你怎來了?”
玄宗笑著,拍了拍自己的身側。
王皇後倒也不客氣,施禮之後,直接上前,坐在了玄宗身側。
“皇上,臣妾此次前來,是為了寧兒的婚事。”
昭寧的婚事。
玄宗眉頭一皺。
倒不是說,自己有什麽其他的想法,隻是現在,並不想操辦此事。
最主要的一點就是,這一次,沈不易的功勞太大了,自己必須要堤防了。
所以,女兒早晚是要嫁出去,但是,卻不是現在。
想到這,玄宗手撚胡須,微微一笑。
“愛妃,此事,朕早有考慮,隻不過,我已經派人給吐蕃送了國書,不日要派使臣前往出使,我看這差事,十之八九,還要沈不易前往才行。”
王皇後款款起身,來到禦案之前,恭恭敬敬的深施一禮。
“皇上,滿朝文武這麽多人,為何獨獨要再派沈不易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