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喬笙與君恕走在前麵,偶然間一迴頭,發現楚婠與汪弘博不見人影,返迴尋找二人時,正好看到如此一幕。
“婠婠,你看弘博待你多體貼入微,將來若是能嫁給他,你可就再有福氣不過了。”喬笙素來愛開玩笑,自然不會放過打趣小表妹的機會。
嫁給博哥哥?
楚婠眨眨眼,博哥哥是很好,可那樣不就顯得她一直說博哥哥是哥哥很虛偽了嗎?
她越想越糾結,不由得左右為難起來。
“喬笙!”君珩見楚婠羞紅臉,覺得喬笙說話做事實在欠妥,教訓道,“莫要胡說。”
喬笙做個鬼臉,表麵恭順,其實根本不服氣。
這人真呆板,自己不追求終身幸福,還不許旁人撮合義堂弟與姻親家的小妹妹,難道大家都終身不嫁不娶才好?
唉,說起來,她也是真傻,怎麽就看上如此一位。
“雙雙的妹妹就是我的妹妹,自然得照顧妥帖。”汪弘博道。
他說得合情合理,害羞得不敢抬頭看人的楚婠登時找到救生浮木,大聲道:“博哥哥說得對呢,笙表姐不要笑話人家。”
得得得,是她自作多情,好心上趕著撮合,人家卻不領情。
喬笙“哼”一聲,道:“我不說話就是,咱們還是快點趕路吧。”
言畢,一馬當先衝了出去。
如此一筆小插曲,對四人旅途影響不大,他們隻比原定晚了些許,於巳時三刻到達君氏家廟。
既是家廟,自然不受外間香火。因此時間雖不早亦不晚,山門外卻冷清得隻見青鬆古樹,沒有一個人影。
四人把馬栓在山門外,爬上石階,由君珩拉起門環敲響廟門。
不多時,木門向內拉開,一名年紀不大的比丘尼從門縫裏探出頭來:“你們找誰?”
“我是君珩,汝南侯府二房長子,前來探望堂妹無雙。”
君珩自報家門,說明來意,原以為定是通行無礙,誰知那小比丘尼卻道:“哦,施主請稍等,待我迴明師父再說。”
說罷,竟將木門關起,把君珩等人關在門外。
汪弘博上前推門,發現大門從裏栓住,根本推不開。
好在沒等多久,木門重又開啟,這迴來的是負責管理君氏家廟的清塵師太。
“原來是大少爺和博少爺。”君家每年清明都要到家廟祭祖,清塵師太認得他們,自然而然地招唿道。
“師太。”兩人齊齊迴禮。
君珩又道:“我們來探望無雙,這兩位是無雙妹妹的閨中密友。”
清塵師太垂著眼皮,連看也未曾看喬笙與楚婠,淡淡迴應道:“大少爺,真是抱歉。侯爺交代過,三姑娘在此處需清心靜修,不管何人前來都不能相見。而在此期間,咱們也不能接待任何來客。”
既然是君氏家廟,廟中所有人自然都聽命於君氏家長,也就是汝南侯君恕。
眾人眼睜睜看著木門再次關起。
在自家家廟吃了閉門羹,就算沉穩如君珩,心裏也難平靜。
“這廟還有一處可以進出。”他忽然開腔,“後院處有棵古樹,枝繁葉茂,伸到牆外,我們可以借助那棵樹爬進去。”
君珩自幼每年都得到此處來,當然對地形再熟悉不過,當即帶著三人繞到後院牆外。
喬笙與楚婠是姑娘家,從來沒幹過爬牆爬樹這等粗魯的事情,然而有君珩與汪弘博兩位“高手”全力相助,很快便圓滿完成初體驗。
“原來我身手這麽靈活。”楚婠拍手笑,“待會兒見了雙雙要向她炫耀一下,笙表姐和博哥哥要幫我作證。”
然而現實與理想總是存在種種差距。
在君珩帶領下,他們來到據說是安排給無雙的廂房。
推開門,屋裏靜悄悄的,不見人影。
陽光透過菱花窗照進來,照出屋子當中的紅木方桌上積著的一層灰塵。
“這麽髒,怎麽住人啊。”楚婠撅嘴道,“君大哥,咱們是不是走錯了?”
“不會。”喬笙往屋角的屏風處一指,“你看那兒。”
紅木雕花的四麵屏風上掛著兩件衣裳,一件櫻粉繡彩蝶,一件耦合繡碧蓮。
“是雙雙的衣服!”楚婠歡唿起來,然而旋即又低落下去,“怎麽隻見衣服不見人,無雙到底去哪兒了。”
君珩擰眉道:“適才清塵師太說大伯父要求無雙靜修,她或許去了大殿和眾位師太一起習經禮佛,咱們且耐心等上一等再說。”
他們能等,上京城裏,賀遙卻再等不得。
她的婚期定在重陽之後,如今中秋已過,重陽還會遠嗎?
賀遙不願嫁去北疆苦寒之地,滿心全是找機會解除婚約的念頭。
這日一大早,她嘴上說到汝南侯府去學廚藝,出了公主府大門,卻命令車夫往皇宮去。
進宮後,賀遙直奔慈寧宮。
見到太後之後,她故意誇張哀叫:“出大事了!”
太後剛禮完佛,最是心情平靜之時,讓她這樣一吵,微有不悅,拉著臉斥責道:“叫喚什麽一點姑娘家該有的樣子都沒有。”
賀遙嘴上十分乖覺:“阿瑤知錯了,實在是事關楚曜舅舅,阿瑤才會特別緊張。”
“你也知道那是舅舅,不能直唿其名。”太後又教訓道。
然而所有孫輩裏她最偏心的就是父親早亡的楚曜,是以不等賀遙告罪,直接催促道:“是什麽事,快說來聽聽。”
賀遙把早準備好的說辭一股腦倒出:“這事兒說來話長。想來曾外婆您也知道,阿瑤每旬三次去汝南侯府跟她們家的姑娘一起學廚藝。其中當然包括曜舅舅的未來王妃無雙嬸嬸。可是,大約一個月前,我實在記不得具體是哪天,總之從那天開始,無雙嬸嬸就再沒在課堂上出現。我以為她生了病,向她堂妹打聽,對方卻支支吾吾,說得不明不白,好像有什麽事故意隱瞞。我也識趣,便不再追問。前天一早,我照例坐馬車往汝南侯府去,不想半路上聽到街邊有人大聲議論,說汝南侯府有姑娘與一名男子暗通款曲。別說咱們公主府和君家沾親帶故,就算沒有,念在這些日子的同窗之誼,我也不能讓人這樣誣蔑君家的姑娘。我命跟車的侍衛去同他們理論,誰知侍衛迴來告訴我,那兩人言之鑿鑿,說許多人親眼所見,那名男子拿著姑娘家穿的肚兜,在汝南侯府門外鬧事。據說是與他家姑娘定情後,才知道對方早已定親,那侍衛不甘心被愚弄,所以上門討說法。”
太後眯起眼睛:“說了半天,君家姑娘那麽多,到底是哪一個?”
賀遙微微低頭,好像遇到難言之隱一般:“我也是這般想,於是命侍衛再去打聽,等到今天早上才得了信兒。說是……說後來那人被汝南侯府的護院捉走關起來,他被捉走時不停大喊大叫,說出一個名字,是……是無雙嬸嬸。”
“真是一派胡言!”太後怒道,“真有這種事兒,宮裏能一點風聲都聽不到?”
“我也是這般想。不過,汝南侯愛女心切,且曜舅舅又是難得的乘龍快婿,他因此兩樣理由,想盡辦法,阻止事情流傳也不無可能。”賀遙添油加醋道。
太後依舊將信將疑:“若是真的,實在太過可惡。不過,悠悠之口就是皇帝也難堵,何況他一個小小的侯爺。”
賀遙道:“據說那人還在汝南侯府裏關著呢,阿瑤想,到底是真是假,找個有分量的人去走一趟,就能問明白。隻是,若請外祖父去,陣仗未免過大,也無轉圜餘地。曾外婆您就最適合不過。”
太後並未立刻表態,隻靜靜地坐那裏,若有所思地品著茶。
直到一壺岩茶飲盡,她才道:“既是如此,那咱們就走一趟,左右我得對得起你十叔,不能讓他的獨根苗兒娶錯王妃。”
太後不願將事情鬧大,並未擺儀仗,與賀遙同乘一車出宮。
到了汝南侯府後,事情竟出乎意料的順利,君恕連推諉兩句都不曾,直接將太後帶至偏院。
君家管事弓著腰解開西角房房門上的鎖鏈,兩名賀遙名下的黑衣衛進去抓出來一名男子,推到太後座前,壓著他跪倒在地。
那男子衣料不錯,就是已十分髒汙,且下巴上胡茬不淨,看起來確實是被關押多日的邋遢模樣。
太後凝神細看,見他身形健壯,眉眼齊整,也算難得的英俊少年——當年比她的寶貝孫兒楚曜還是差得太遠。
“你叫什麽名字?是哪裏人?平日裏做什麽營生?”太後問。
男子微有遲疑,一時間並未開口。
賀遙則道:“這位是太後娘娘,她問你話,你隻管照實答,若是你有委屈,太後肯定會為你做主。”
男子似乎非常懂得宮廷禮儀,立刻行了個大禮。
“臣名叫齊竹,姑蘇人士,是今年開春新考進羽林衛的一名三等侍衛。”
若說太後本來對此事隻信三成,聽他如此一說,不免又信多兩成。
皇帝北巡時,羽林衛全部隨行護甲。她若沒記錯,汝南侯家未嫁的女兒也都跟去了。
如此兩人便算是有相識的可能。
“好,齊竹,我聽說你與君家三姑娘無雙相識,是嗎?”太後又問。
齊竹點頭稱是。
賀遙聞言,得意地翹起嘴角。
太後沉下麵孔,道:“那你們是如何相識的?”
“說來已是許多年前的事情,當時臣隻有七歲,父親剛病故,家中欠了債,臣的姐姐隻比臣大五歲,實在沒能力賺錢還債,養家糊口,於是想出一個下下策,寫了一張陳情書,到人最多最熱鬧的觀前街去,希望能夠得到好心人幫助,賣身為奴,靠月銀來供我讀書生活。大概是臣姐弟倆運氣好,正趕上陛下南巡的船隊停靠在蘇州港口,郢王殿下帶著玉容郡主與君三姑娘下船遊玩,遇到臣的姐姐,小郡主心慈,送銀錠給臣的姐姐救急。”
“哦,如此說來,你和君三姑娘倒算得上青梅竹馬了?”太後接過黑衣衛遞來的茶盞,不滿道。
“當日與郢王三人見麵的隻有臣的姐姐,臣因要上學堂,未曾跟去。”齊竹道,“臣至今與君三姑娘都未曾謀麵,隻聽姐姐講過她是個心地純善的好姑娘,勉強算是神交。”
喬笙與君恕走在前麵,偶然間一迴頭,發現楚婠與汪弘博不見人影,返迴尋找二人時,正好看到如此一幕。
“婠婠,你看弘博待你多體貼入微,將來若是能嫁給他,你可就再有福氣不過了。”喬笙素來愛開玩笑,自然不會放過打趣小表妹的機會。
嫁給博哥哥?
楚婠眨眨眼,博哥哥是很好,可那樣不就顯得她一直說博哥哥是哥哥很虛偽了嗎?
她越想越糾結,不由得左右為難起來。
“喬笙!”君珩見楚婠羞紅臉,覺得喬笙說話做事實在欠妥,教訓道,“莫要胡說。”
喬笙做個鬼臉,表麵恭順,其實根本不服氣。
這人真呆板,自己不追求終身幸福,還不許旁人撮合義堂弟與姻親家的小妹妹,難道大家都終身不嫁不娶才好?
唉,說起來,她也是真傻,怎麽就看上如此一位。
“雙雙的妹妹就是我的妹妹,自然得照顧妥帖。”汪弘博道。
他說得合情合理,害羞得不敢抬頭看人的楚婠登時找到救生浮木,大聲道:“博哥哥說得對呢,笙表姐不要笑話人家。”
得得得,是她自作多情,好心上趕著撮合,人家卻不領情。
喬笙“哼”一聲,道:“我不說話就是,咱們還是快點趕路吧。”
言畢,一馬當先衝了出去。
如此一筆小插曲,對四人旅途影響不大,他們隻比原定晚了些許,於巳時三刻到達君氏家廟。
既是家廟,自然不受外間香火。因此時間雖不早亦不晚,山門外卻冷清得隻見青鬆古樹,沒有一個人影。
四人把馬栓在山門外,爬上石階,由君珩拉起門環敲響廟門。
不多時,木門向內拉開,一名年紀不大的比丘尼從門縫裏探出頭來:“你們找誰?”
“我是君珩,汝南侯府二房長子,前來探望堂妹無雙。”
君珩自報家門,說明來意,原以為定是通行無礙,誰知那小比丘尼卻道:“哦,施主請稍等,待我迴明師父再說。”
說罷,竟將木門關起,把君珩等人關在門外。
汪弘博上前推門,發現大門從裏栓住,根本推不開。
好在沒等多久,木門重又開啟,這迴來的是負責管理君氏家廟的清塵師太。
“原來是大少爺和博少爺。”君家每年清明都要到家廟祭祖,清塵師太認得他們,自然而然地招唿道。
“師太。”兩人齊齊迴禮。
君珩又道:“我們來探望無雙,這兩位是無雙妹妹的閨中密友。”
清塵師太垂著眼皮,連看也未曾看喬笙與楚婠,淡淡迴應道:“大少爺,真是抱歉。侯爺交代過,三姑娘在此處需清心靜修,不管何人前來都不能相見。而在此期間,咱們也不能接待任何來客。”
既然是君氏家廟,廟中所有人自然都聽命於君氏家長,也就是汝南侯君恕。
眾人眼睜睜看著木門再次關起。
在自家家廟吃了閉門羹,就算沉穩如君珩,心裏也難平靜。
“這廟還有一處可以進出。”他忽然開腔,“後院處有棵古樹,枝繁葉茂,伸到牆外,我們可以借助那棵樹爬進去。”
君珩自幼每年都得到此處來,當然對地形再熟悉不過,當即帶著三人繞到後院牆外。
喬笙與楚婠是姑娘家,從來沒幹過爬牆爬樹這等粗魯的事情,然而有君珩與汪弘博兩位“高手”全力相助,很快便圓滿完成初體驗。
“原來我身手這麽靈活。”楚婠拍手笑,“待會兒見了雙雙要向她炫耀一下,笙表姐和博哥哥要幫我作證。”
然而現實與理想總是存在種種差距。
在君珩帶領下,他們來到據說是安排給無雙的廂房。
推開門,屋裏靜悄悄的,不見人影。
陽光透過菱花窗照進來,照出屋子當中的紅木方桌上積著的一層灰塵。
“這麽髒,怎麽住人啊。”楚婠撅嘴道,“君大哥,咱們是不是走錯了?”
“不會。”喬笙往屋角的屏風處一指,“你看那兒。”
紅木雕花的四麵屏風上掛著兩件衣裳,一件櫻粉繡彩蝶,一件耦合繡碧蓮。
“是雙雙的衣服!”楚婠歡唿起來,然而旋即又低落下去,“怎麽隻見衣服不見人,無雙到底去哪兒了。”
君珩擰眉道:“適才清塵師太說大伯父要求無雙靜修,她或許去了大殿和眾位師太一起習經禮佛,咱們且耐心等上一等再說。”
他們能等,上京城裏,賀遙卻再等不得。
她的婚期定在重陽之後,如今中秋已過,重陽還會遠嗎?
賀遙不願嫁去北疆苦寒之地,滿心全是找機會解除婚約的念頭。
這日一大早,她嘴上說到汝南侯府去學廚藝,出了公主府大門,卻命令車夫往皇宮去。
進宮後,賀遙直奔慈寧宮。
見到太後之後,她故意誇張哀叫:“出大事了!”
太後剛禮完佛,最是心情平靜之時,讓她這樣一吵,微有不悅,拉著臉斥責道:“叫喚什麽一點姑娘家該有的樣子都沒有。”
賀遙嘴上十分乖覺:“阿瑤知錯了,實在是事關楚曜舅舅,阿瑤才會特別緊張。”
“你也知道那是舅舅,不能直唿其名。”太後又教訓道。
然而所有孫輩裏她最偏心的就是父親早亡的楚曜,是以不等賀遙告罪,直接催促道:“是什麽事,快說來聽聽。”
賀遙把早準備好的說辭一股腦倒出:“這事兒說來話長。想來曾外婆您也知道,阿瑤每旬三次去汝南侯府跟她們家的姑娘一起學廚藝。其中當然包括曜舅舅的未來王妃無雙嬸嬸。可是,大約一個月前,我實在記不得具體是哪天,總之從那天開始,無雙嬸嬸就再沒在課堂上出現。我以為她生了病,向她堂妹打聽,對方卻支支吾吾,說得不明不白,好像有什麽事故意隱瞞。我也識趣,便不再追問。前天一早,我照例坐馬車往汝南侯府去,不想半路上聽到街邊有人大聲議論,說汝南侯府有姑娘與一名男子暗通款曲。別說咱們公主府和君家沾親帶故,就算沒有,念在這些日子的同窗之誼,我也不能讓人這樣誣蔑君家的姑娘。我命跟車的侍衛去同他們理論,誰知侍衛迴來告訴我,那兩人言之鑿鑿,說許多人親眼所見,那名男子拿著姑娘家穿的肚兜,在汝南侯府門外鬧事。據說是與他家姑娘定情後,才知道對方早已定親,那侍衛不甘心被愚弄,所以上門討說法。”
太後眯起眼睛:“說了半天,君家姑娘那麽多,到底是哪一個?”
賀遙微微低頭,好像遇到難言之隱一般:“我也是這般想,於是命侍衛再去打聽,等到今天早上才得了信兒。說是……說後來那人被汝南侯府的護院捉走關起來,他被捉走時不停大喊大叫,說出一個名字,是……是無雙嬸嬸。”
“真是一派胡言!”太後怒道,“真有這種事兒,宮裏能一點風聲都聽不到?”
“我也是這般想。不過,汝南侯愛女心切,且曜舅舅又是難得的乘龍快婿,他因此兩樣理由,想盡辦法,阻止事情流傳也不無可能。”賀遙添油加醋道。
太後依舊將信將疑:“若是真的,實在太過可惡。不過,悠悠之口就是皇帝也難堵,何況他一個小小的侯爺。”
賀遙道:“據說那人還在汝南侯府裏關著呢,阿瑤想,到底是真是假,找個有分量的人去走一趟,就能問明白。隻是,若請外祖父去,陣仗未免過大,也無轉圜餘地。曾外婆您就最適合不過。”
太後並未立刻表態,隻靜靜地坐那裏,若有所思地品著茶。
直到一壺岩茶飲盡,她才道:“既是如此,那咱們就走一趟,左右我得對得起你十叔,不能讓他的獨根苗兒娶錯王妃。”
太後不願將事情鬧大,並未擺儀仗,與賀遙同乘一車出宮。
到了汝南侯府後,事情竟出乎意料的順利,君恕連推諉兩句都不曾,直接將太後帶至偏院。
君家管事弓著腰解開西角房房門上的鎖鏈,兩名賀遙名下的黑衣衛進去抓出來一名男子,推到太後座前,壓著他跪倒在地。
那男子衣料不錯,就是已十分髒汙,且下巴上胡茬不淨,看起來確實是被關押多日的邋遢模樣。
太後凝神細看,見他身形健壯,眉眼齊整,也算難得的英俊少年——當年比她的寶貝孫兒楚曜還是差得太遠。
“你叫什麽名字?是哪裏人?平日裏做什麽營生?”太後問。
男子微有遲疑,一時間並未開口。
賀遙則道:“這位是太後娘娘,她問你話,你隻管照實答,若是你有委屈,太後肯定會為你做主。”
男子似乎非常懂得宮廷禮儀,立刻行了個大禮。
“臣名叫齊竹,姑蘇人士,是今年開春新考進羽林衛的一名三等侍衛。”
若說太後本來對此事隻信三成,聽他如此一說,不免又信多兩成。
皇帝北巡時,羽林衛全部隨行護甲。她若沒記錯,汝南侯家未嫁的女兒也都跟去了。
如此兩人便算是有相識的可能。
“好,齊竹,我聽說你與君家三姑娘無雙相識,是嗎?”太後又問。
齊竹點頭稱是。
賀遙聞言,得意地翹起嘴角。
太後沉下麵孔,道:“那你們是如何相識的?”
“說來已是許多年前的事情,當時臣隻有七歲,父親剛病故,家中欠了債,臣的姐姐隻比臣大五歲,實在沒能力賺錢還債,養家糊口,於是想出一個下下策,寫了一張陳情書,到人最多最熱鬧的觀前街去,希望能夠得到好心人幫助,賣身為奴,靠月銀來供我讀書生活。大概是臣姐弟倆運氣好,正趕上陛下南巡的船隊停靠在蘇州港口,郢王殿下帶著玉容郡主與君三姑娘下船遊玩,遇到臣的姐姐,小郡主心慈,送銀錠給臣的姐姐救急。”
“哦,如此說來,你和君三姑娘倒算得上青梅竹馬了?”太後接過黑衣衛遞來的茶盞,不滿道。
“當日與郢王三人見麵的隻有臣的姐姐,臣因要上學堂,未曾跟去。”齊竹道,“臣至今與君三姑娘都未曾謀麵,隻聽姐姐講過她是個心地純善的好姑娘,勉強算是神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