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吱吱”的一陣巨響,韓府莊園的巨門大開,一百多個家丁、莊客帶著四五百名兵丁,往鄉間“招募”敢死勇士去了。
大宋官軍,若是對付外族也能如對待自己同胞一般勇猛,何愁天下不平,四海賓服。不到半天的時間,三千多名“敢死勇士”被“請”到了韓府莊外,李淩成六人自然也榮幸的被“請”到了其中,,若是依著王貴與牛皋的性子,眾人又要再次逃亡了。
安陽知縣的嘴角再次抽搐,韓家在安陽縣果然廣結善緣,果然是一夫振臂,萬夫來投,韓大人實在英明!
站在樓閣上,看著下麵三千多名衣衫襤褸,如災民一般的百姓,韓肖胄當然不會天真到憑借這些人就可以奪迴相州與安陽,以這樣的手段將他們集中起來,韓肖胄有他自己的考慮:一是看管,二是穩定,三才是利用。賤民是愚蠢的,稍使手段就能讓他們甘心當騾做駒。如果放任這些賤民,很可能受亂賊蠱惑加入亂賊,隻有看住了,穩定了他們的恐慌情緒,才能加以利用,也同樣使亂賊不敢貿然進攻韓府。
接下來,當然也少不得一陣慷慨陳詞,讓老百姓既知道要他們來幹嘛,更要讓他們知道賊人是多麽的不堪一擊。雖然說這話的時候,連韓大人自己都覺得不那麽讓人信服,但他依然希望能夠迷惑百姓,激起對賊人的仇恨,與賊人對抗便是義舉,便是保衛自己的生命和家園。
所謂演說和交際一樣,隻是一個“套路”,常常藉此來評價一個人的言語、交際甚至行為能力,“套路”用的好的便是政客,用的爛得便是我們身邊的領導。不可否認,誰都能聽出這些“套路”的拙劣,但很少人會覺得不妥,“我代表人民感謝你”與“好好工作,年輕人升職的機會還很多”同樣是空話,假如沒有這話“套路”話我們的生活會怎樣?這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但如果是凡人(普通人)也學著這樣的“套路”話,那不但使他人受罪,更是自己的可悲!
韓肖胄自小便耳濡目染,可以說是在這些官話中長大,不可否認,他說的十分振奮人心,什麽“民族自強精神的結晶,拯救大宋的偉大曆程”,“永留史冊的壯舉,震撼天下的奇跡”等等,結尾還激情朗誦了一首李白的“賽下曲”,雖然不十分貼切,卻把他自己險些感動的淚流滿麵。可是他似乎忘記了下麵的這些佃戶們並沒有太高的文化修養,占九成的人一片茫然,剩下的也大都在似懂非懂之間。
李淩成等人總算從將他們“請”來這裏的兵丁的隻言片語和韓肖胄的慷慨陳詞中,將事情的來龍去脈了解了個大概,不由得想起昨晚的那條火龍來。雖然不知道嶽飛等人的意思,但以李淩成看來,以目下的情形,恐怕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在以前學習曆史時,他總對農民起義有著偏愛。不知道什麽原因,教課書也總是以褒義來敘述,什麽統治階級是“血腥的殘酷鎮壓”啦;又說是“義軍”、“義士”被“殘害”啦……所以李淩成潛意識裏便將自己的立場站在了起義軍一方,若不是場合不對,真想大聲喝一聲“好”。
韓肖甲似乎自己也意識到他的慷慨言辭效果並不強烈,雖然心下極度鄙夷,但對於下方的三千多壯丁,他卻不得不拿出足夠的耐心來。話再多說也無用,那就隻能動之以利了,連忙讓家丁搬出了如山的饃饃和剛剛宰殺便已經下鍋的豬、牛,“殺手鐧”剛一出場便險些引起慌亂,在韓肖胄拍著胸脯說“管夠”後才平息下來,說了一輩子的謊,這次到是難得的真誠,饃饃還真是管夠。
看著那些平時勒緊褲腰的壯丁們伸著黑乎乎的手抓向饃饃,有的嘴裏還沒吃完便又迫不及待伸手去抓,一手一隻不夠懷裏還夾著六七個,直到看見後麵冒著熱氣,噴香的饃饃源源不斷的送上才鬆開了懷中半冷的饃饃,那如山的饃饃瞬間消失在眼前,再上再光再上,韓肖胄心痛的幾乎淚流滿麵,撇開三十頭豬、二十隻羊不談,光是做這些饃饃,便要一百多個家丁幾乎忙活了一天,至於用去了多少白麵,他已經不想算,也不想聽了。
“皇帝還不差餓兵呢。”他隻能這麽安慰自己,想通後他又開始冷笑了,“反正羊毛出在羊身上,吃吧,吃吧,等賊軍退了,加倍從你們身上盤剝迴來!”
那些佃農們吃飽後坐在了地上休息,充滿了對韓老爺的感激,個別活絡些的當場就數落起反賊的“罪行”來,那些跟腔的恍然大悟,“某某家的栓子,某某家的狗兒……也造反了,那可是要殺頭的……”,“從我爺爺起就是種韓老爺家的地,韓老爺是咱家的恩人呐……”,“可不是嘛,咱們反誰也不能反韓老爺呀!”……
李淩成坐在人群中,看看這位,看看那位,這些佃農們全都滿臉皺紋,黑漆漆的臉上布滿了艱辛,僅從麵色來看無法判斷確實的年齡,渾濁的雙眼中泛著淚花兒,布滿老繭的手上一道道的裂紋,襤褸的衣衫幾乎遮不住全身。他們的思想十分簡單,隻要對他一次好,便忘了三年的痛。李淩成無法用“好”與“不好”這樣的語言來評判他們,第一次覺得“樸質”也許未必是褒義詞。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各位鄉親們,我韓家與你們一樣,我們祖祖輩輩生活在這裏,這片土地養育了我們的祖輩、父輩,現在有人要將我們從自己的家園趕走……”韓肖胄總結了剛才的教訓,並沒有說“忠君愛國”這些官場專用話,語言十分簡短有力,再加上剛才的“施恩”,收到的效果也是極其顯著的,當他說到“所有參與圍剿的人,每人每天一錢銀子。告訴你們的兄弟和遠親,隻要是十八到五十歲的男子都可以加入,另外,是我韓家的佃戶還可以免除一年的租子……讓我們共同將亂賊趕出家園!”
佃農們高聲歡唿起來,若不是韓肖胄站在樓閣上,高出地平線太多,有人幾乎要跪著去親吻他的腳丫,高聲歡唿“萬歲”。李淩成置身在沸騰的人潮中,有意的看了看嶽飛等人,牛皋是一臉的不屑,雖然打著飽嗝,依舊從懷裏掏出一個饃饃來啃了兩口,看他衣服下麵鼓鼓的,肯定不止藏了一個;王貴、湯懷一臉的激動,緊握的雙拳微微顫抖,眼神中充滿著向往,仿佛是取而代之才甘心;嶽飛與張顯雖然也在“仰視”著韓肖胄,但表情十分淡定。
如果目前的嶽飛能夠達到那個世界的高度,他有這樣的表情並不奇怪,如果他也像鄉民,亦或是王貴、湯懷一般,反而讓李淩成不屑,但張顯也能這麽淡定不得不讓李淩成深思了。他對曆史了解不多,不知道曆史上有沒有張顯這個人,但肯定不像牛皋那般出名,看著張顯那稚氣未除,但十分剛毅的臉,李淩成不由得想起武科場上,張顯高喊出那句“我們三年一望,前來應試,張邦昌賣官放官,縱容梁王倚勢要強占狀元,大家反了吧!”,激起了群雄的共鳴,掀起了暴動的第一步;而嶽飛唯獨放心他去通知遠在麒麟村的家人,這說明在嶽飛的心中,張顯肯定更值得信任。
像是第一次認識他一般,李淩成不得不重新打量起張顯來,他的眉毛很濃重,雙眼清澈,炯炯有神,看著他的眼睛,光是斜視就給人一種壓力。他與嶽飛不同,嶽飛的銳氣是內斂的,而張顯卻是完全外放的。如果嶽飛是一處緩坡,張顯便是尖銳的峰石。三千多人齊聲歡唿,氣勢撼人,尤其是置身其中,雖然帶著超然物外的視點,李淩成都覺得有些振奮,手心裏全是汗,而張顯卻能夠保持平靜,這如何讓人不驚訝。
三千多人來時愁眉苦臉,不情不願,拖拖拉拉;走的時候卻是一哄而散,興高采烈,言語歡笑,急著將這好消息告訴親友去了,“一錢銀子一天呐,韓家的佃戶還能免一年的租子,這可了不得。人家韓大人說了,賊人兇狠著呢,那張超生的青麵獠牙,天天要吃人心,大夥隻有跟著韓大人才能打敗張超。咱們跟著韓大人既能保住老婆孩子,還有錢拿,大夥抄家夥上吧!”
大宋官軍,若是對付外族也能如對待自己同胞一般勇猛,何愁天下不平,四海賓服。不到半天的時間,三千多名“敢死勇士”被“請”到了韓府莊外,李淩成六人自然也榮幸的被“請”到了其中,,若是依著王貴與牛皋的性子,眾人又要再次逃亡了。
安陽知縣的嘴角再次抽搐,韓家在安陽縣果然廣結善緣,果然是一夫振臂,萬夫來投,韓大人實在英明!
站在樓閣上,看著下麵三千多名衣衫襤褸,如災民一般的百姓,韓肖胄當然不會天真到憑借這些人就可以奪迴相州與安陽,以這樣的手段將他們集中起來,韓肖胄有他自己的考慮:一是看管,二是穩定,三才是利用。賤民是愚蠢的,稍使手段就能讓他們甘心當騾做駒。如果放任這些賤民,很可能受亂賊蠱惑加入亂賊,隻有看住了,穩定了他們的恐慌情緒,才能加以利用,也同樣使亂賊不敢貿然進攻韓府。
接下來,當然也少不得一陣慷慨陳詞,讓老百姓既知道要他們來幹嘛,更要讓他們知道賊人是多麽的不堪一擊。雖然說這話的時候,連韓大人自己都覺得不那麽讓人信服,但他依然希望能夠迷惑百姓,激起對賊人的仇恨,與賊人對抗便是義舉,便是保衛自己的生命和家園。
所謂演說和交際一樣,隻是一個“套路”,常常藉此來評價一個人的言語、交際甚至行為能力,“套路”用的好的便是政客,用的爛得便是我們身邊的領導。不可否認,誰都能聽出這些“套路”的拙劣,但很少人會覺得不妥,“我代表人民感謝你”與“好好工作,年輕人升職的機會還很多”同樣是空話,假如沒有這話“套路”話我們的生活會怎樣?這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但如果是凡人(普通人)也學著這樣的“套路”話,那不但使他人受罪,更是自己的可悲!
韓肖胄自小便耳濡目染,可以說是在這些官話中長大,不可否認,他說的十分振奮人心,什麽“民族自強精神的結晶,拯救大宋的偉大曆程”,“永留史冊的壯舉,震撼天下的奇跡”等等,結尾還激情朗誦了一首李白的“賽下曲”,雖然不十分貼切,卻把他自己險些感動的淚流滿麵。可是他似乎忘記了下麵的這些佃戶們並沒有太高的文化修養,占九成的人一片茫然,剩下的也大都在似懂非懂之間。
李淩成等人總算從將他們“請”來這裏的兵丁的隻言片語和韓肖胄的慷慨陳詞中,將事情的來龍去脈了解了個大概,不由得想起昨晚的那條火龍來。雖然不知道嶽飛等人的意思,但以李淩成看來,以目下的情形,恐怕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在以前學習曆史時,他總對農民起義有著偏愛。不知道什麽原因,教課書也總是以褒義來敘述,什麽統治階級是“血腥的殘酷鎮壓”啦;又說是“義軍”、“義士”被“殘害”啦……所以李淩成潛意識裏便將自己的立場站在了起義軍一方,若不是場合不對,真想大聲喝一聲“好”。
韓肖甲似乎自己也意識到他的慷慨言辭效果並不強烈,雖然心下極度鄙夷,但對於下方的三千多壯丁,他卻不得不拿出足夠的耐心來。話再多說也無用,那就隻能動之以利了,連忙讓家丁搬出了如山的饃饃和剛剛宰殺便已經下鍋的豬、牛,“殺手鐧”剛一出場便險些引起慌亂,在韓肖胄拍著胸脯說“管夠”後才平息下來,說了一輩子的謊,這次到是難得的真誠,饃饃還真是管夠。
看著那些平時勒緊褲腰的壯丁們伸著黑乎乎的手抓向饃饃,有的嘴裏還沒吃完便又迫不及待伸手去抓,一手一隻不夠懷裏還夾著六七個,直到看見後麵冒著熱氣,噴香的饃饃源源不斷的送上才鬆開了懷中半冷的饃饃,那如山的饃饃瞬間消失在眼前,再上再光再上,韓肖胄心痛的幾乎淚流滿麵,撇開三十頭豬、二十隻羊不談,光是做這些饃饃,便要一百多個家丁幾乎忙活了一天,至於用去了多少白麵,他已經不想算,也不想聽了。
“皇帝還不差餓兵呢。”他隻能這麽安慰自己,想通後他又開始冷笑了,“反正羊毛出在羊身上,吃吧,吃吧,等賊軍退了,加倍從你們身上盤剝迴來!”
那些佃農們吃飽後坐在了地上休息,充滿了對韓老爺的感激,個別活絡些的當場就數落起反賊的“罪行”來,那些跟腔的恍然大悟,“某某家的栓子,某某家的狗兒……也造反了,那可是要殺頭的……”,“從我爺爺起就是種韓老爺家的地,韓老爺是咱家的恩人呐……”,“可不是嘛,咱們反誰也不能反韓老爺呀!”……
李淩成坐在人群中,看看這位,看看那位,這些佃農們全都滿臉皺紋,黑漆漆的臉上布滿了艱辛,僅從麵色來看無法判斷確實的年齡,渾濁的雙眼中泛著淚花兒,布滿老繭的手上一道道的裂紋,襤褸的衣衫幾乎遮不住全身。他們的思想十分簡單,隻要對他一次好,便忘了三年的痛。李淩成無法用“好”與“不好”這樣的語言來評判他們,第一次覺得“樸質”也許未必是褒義詞。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各位鄉親們,我韓家與你們一樣,我們祖祖輩輩生活在這裏,這片土地養育了我們的祖輩、父輩,現在有人要將我們從自己的家園趕走……”韓肖胄總結了剛才的教訓,並沒有說“忠君愛國”這些官場專用話,語言十分簡短有力,再加上剛才的“施恩”,收到的效果也是極其顯著的,當他說到“所有參與圍剿的人,每人每天一錢銀子。告訴你們的兄弟和遠親,隻要是十八到五十歲的男子都可以加入,另外,是我韓家的佃戶還可以免除一年的租子……讓我們共同將亂賊趕出家園!”
佃農們高聲歡唿起來,若不是韓肖胄站在樓閣上,高出地平線太多,有人幾乎要跪著去親吻他的腳丫,高聲歡唿“萬歲”。李淩成置身在沸騰的人潮中,有意的看了看嶽飛等人,牛皋是一臉的不屑,雖然打著飽嗝,依舊從懷裏掏出一個饃饃來啃了兩口,看他衣服下麵鼓鼓的,肯定不止藏了一個;王貴、湯懷一臉的激動,緊握的雙拳微微顫抖,眼神中充滿著向往,仿佛是取而代之才甘心;嶽飛與張顯雖然也在“仰視”著韓肖胄,但表情十分淡定。
如果目前的嶽飛能夠達到那個世界的高度,他有這樣的表情並不奇怪,如果他也像鄉民,亦或是王貴、湯懷一般,反而讓李淩成不屑,但張顯也能這麽淡定不得不讓李淩成深思了。他對曆史了解不多,不知道曆史上有沒有張顯這個人,但肯定不像牛皋那般出名,看著張顯那稚氣未除,但十分剛毅的臉,李淩成不由得想起武科場上,張顯高喊出那句“我們三年一望,前來應試,張邦昌賣官放官,縱容梁王倚勢要強占狀元,大家反了吧!”,激起了群雄的共鳴,掀起了暴動的第一步;而嶽飛唯獨放心他去通知遠在麒麟村的家人,這說明在嶽飛的心中,張顯肯定更值得信任。
像是第一次認識他一般,李淩成不得不重新打量起張顯來,他的眉毛很濃重,雙眼清澈,炯炯有神,看著他的眼睛,光是斜視就給人一種壓力。他與嶽飛不同,嶽飛的銳氣是內斂的,而張顯卻是完全外放的。如果嶽飛是一處緩坡,張顯便是尖銳的峰石。三千多人齊聲歡唿,氣勢撼人,尤其是置身其中,雖然帶著超然物外的視點,李淩成都覺得有些振奮,手心裏全是汗,而張顯卻能夠保持平靜,這如何讓人不驚訝。
三千多人來時愁眉苦臉,不情不願,拖拖拉拉;走的時候卻是一哄而散,興高采烈,言語歡笑,急著將這好消息告訴親友去了,“一錢銀子一天呐,韓家的佃戶還能免一年的租子,這可了不得。人家韓大人說了,賊人兇狠著呢,那張超生的青麵獠牙,天天要吃人心,大夥隻有跟著韓大人才能打敗張超。咱們跟著韓大人既能保住老婆孩子,還有錢拿,大夥抄家夥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