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貞觀三年說來就來了,像春姑娘一樣,不打個招唿。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貞觀三年。
春,正月。
春季,正月,李世民依例祭祀太廟,在東郊行耕田禮。
值得一提的是:和尚法雅以妖言惑眾被處死。司空裴寂和法雅和尚有過交集,也因此事被免職,勒令遣送迴老家。裴寂請求留在長安,李世民毫不客氣的說:“你的功勞平庸,怎麽能達到今天這個地步,還不是因太上皇的恩澤才使你列居群臣第一。武德年間,貪汙受賄風氣盛行,朝廷政綱混亂,均與你有關,隻是因為你是開國老臣,所以不忍心完全依法令處置。能夠迴家守著墳墓,已經是夠幸運的人。”裴寂於是迴到老家蒲州。
以方煦看來,其實就是李世民認為,興唐第一功臣當然是自己,其次是劉文靜,再其次才是裴寂。裴寂處處宣揚沒有他,就沒有大唐天下,那是貪天之功,罪大惡極。至於李世民批評裴寂處理政務有很多失誤,卻是欲加之罪。李世民如此說的真正目的,是要大範圍的否定自己的父親。李淵有很多事情都處理不當,這樣就可以讓世人理解,李淵沒有冊立李世民為太子,也是李淵荒悖的延續,對李世民登基自然也會更多一些理解和支持。為自己的玄武門之變洗白。
在裴寂迴歸故裏蒲州不久,有個叫信行的狂生,,經常向裴寂家的仆人說:“你們家裴公有天分,是帝王之相。”估計此人不了解朝局,還以為裴寂是在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風光無限的李淵時代。此人更不了解李世民,還以為在大唐安天下十餘年後,還可以興兵作亂。仆人把這些話告訴給裴寂,裴寂不但不高興,反而嚇得半死。悄悄命人去殺了這個信行的狂生,免得連累自己,甚至又命心腹恭命把也聽過這些話的仆人殺死。可是恭命和那個仆人關係不錯,不但沒去殺,反而讓那個仆人藏了起來。在後來,恭命偷盜了裴寂的上百萬錢逃跑,裴寂到處追捕他,恭命就跑到朝廷去告發裴寂。裴寂就被二度接受審查。
這次李世民不想放過裴寂,他列舉的四大罪狀中,“恚稱國家之興皆其所謀”是李世民最不能容忍的。但是朝廷大臣很多想李世民求情,包括李世民的一些近臣。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裴寂是大唐開國元勳,殺裴寂有損李世民的名聲。
這點李世民當然清楚。在即位的第二年,李世民去南郊祭祀,命令裴寂和長孫無忌同他共坐一輛車。裴寂很惶恐,表示不敢同坐。李世民說:“你有輔佐我李唐建國的大功勞,而長孫無忌也能盡全力幫助皇室,除了你們兩個人,誰還有資格和我同乘一輛車?”於是裴寂隻能上車。
當時,李世民即位不久,人心未附,何況是舉行祭祀,天下臣民多少眼睛關注著!李世民對裴寂的優待,想必讓很多當年擁護李建成的人長舒一口氣。可是這樣做並非是李世民的真心,一旦屁股坐穩,李世民就開始清算了。
畢竟裴寂不同於魏徵。
在李淵時代,曾經議定太原起兵的功勞,前三名是李世民、裴寂、劉文靜,之後是長孫順德、劉弘基、竇琮、柴紹、唐儉始,殷開山、劉世龍等一共十四人。而在李世民李世民時期,曾經重新排定太原起兵的功臣名次,以劉文靜第一,裴寂第二,之後是長孫無忌、王君廓、尉遲敬德、房玄齡、杜如晦。原來的第三名(李世民忽略長孫順德變成了第八名,之後是柴紹、羅藝、趙郡王李孝恭、侯君集、張公謹、劉師立,李績、劉弘基等四十四人。李淵時代排名第四的劉弘基很慘,落到了十六名。為什麽會有這樣的變化?很簡單,一朝天子一朝臣,一些親李淵李建成的人被李世民的親信擠到了後麵。從古到今,政壇上最看重的就是站好隊,跟對人。其他人品,才學都是次要的。
裴寂之罪,按律當處死;李世民將其流放到靜州。正趕上當地的山羌族叛亂,有人說叛軍劫持裴寂為其首領。李世民說:“裴寂依罪當處死,我留給他生路,他肯定不會走這條路。”不久聽說裴寂率領僮仆家丁打敗叛軍。李世民考慮他有佐命之功,征召他入進朝,裴寂恰好死去。
。
貞觀三年說來就來了,像春姑娘一樣,不打個招唿。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貞觀三年。
春,正月。
春季,正月,李世民依例祭祀太廟,在東郊行耕田禮。
值得一提的是:和尚法雅以妖言惑眾被處死。司空裴寂和法雅和尚有過交集,也因此事被免職,勒令遣送迴老家。裴寂請求留在長安,李世民毫不客氣的說:“你的功勞平庸,怎麽能達到今天這個地步,還不是因太上皇的恩澤才使你列居群臣第一。武德年間,貪汙受賄風氣盛行,朝廷政綱混亂,均與你有關,隻是因為你是開國老臣,所以不忍心完全依法令處置。能夠迴家守著墳墓,已經是夠幸運的人。”裴寂於是迴到老家蒲州。
以方煦看來,其實就是李世民認為,興唐第一功臣當然是自己,其次是劉文靜,再其次才是裴寂。裴寂處處宣揚沒有他,就沒有大唐天下,那是貪天之功,罪大惡極。至於李世民批評裴寂處理政務有很多失誤,卻是欲加之罪。李世民如此說的真正目的,是要大範圍的否定自己的父親。李淵有很多事情都處理不當,這樣就可以讓世人理解,李淵沒有冊立李世民為太子,也是李淵荒悖的延續,對李世民登基自然也會更多一些理解和支持。為自己的玄武門之變洗白。
在裴寂迴歸故裏蒲州不久,有個叫信行的狂生,,經常向裴寂家的仆人說:“你們家裴公有天分,是帝王之相。”估計此人不了解朝局,還以為裴寂是在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風光無限的李淵時代。此人更不了解李世民,還以為在大唐安天下十餘年後,還可以興兵作亂。仆人把這些話告訴給裴寂,裴寂不但不高興,反而嚇得半死。悄悄命人去殺了這個信行的狂生,免得連累自己,甚至又命心腹恭命把也聽過這些話的仆人殺死。可是恭命和那個仆人關係不錯,不但沒去殺,反而讓那個仆人藏了起來。在後來,恭命偷盜了裴寂的上百萬錢逃跑,裴寂到處追捕他,恭命就跑到朝廷去告發裴寂。裴寂就被二度接受審查。
這次李世民不想放過裴寂,他列舉的四大罪狀中,“恚稱國家之興皆其所謀”是李世民最不能容忍的。但是朝廷大臣很多想李世民求情,包括李世民的一些近臣。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裴寂是大唐開國元勳,殺裴寂有損李世民的名聲。
這點李世民當然清楚。在即位的第二年,李世民去南郊祭祀,命令裴寂和長孫無忌同他共坐一輛車。裴寂很惶恐,表示不敢同坐。李世民說:“你有輔佐我李唐建國的大功勞,而長孫無忌也能盡全力幫助皇室,除了你們兩個人,誰還有資格和我同乘一輛車?”於是裴寂隻能上車。
當時,李世民即位不久,人心未附,何況是舉行祭祀,天下臣民多少眼睛關注著!李世民對裴寂的優待,想必讓很多當年擁護李建成的人長舒一口氣。可是這樣做並非是李世民的真心,一旦屁股坐穩,李世民就開始清算了。
畢竟裴寂不同於魏徵。
在李淵時代,曾經議定太原起兵的功勞,前三名是李世民、裴寂、劉文靜,之後是長孫順德、劉弘基、竇琮、柴紹、唐儉始,殷開山、劉世龍等一共十四人。而在李世民李世民時期,曾經重新排定太原起兵的功臣名次,以劉文靜第一,裴寂第二,之後是長孫無忌、王君廓、尉遲敬德、房玄齡、杜如晦。原來的第三名(李世民忽略長孫順德變成了第八名,之後是柴紹、羅藝、趙郡王李孝恭、侯君集、張公謹、劉師立,李績、劉弘基等四十四人。李淵時代排名第四的劉弘基很慘,落到了十六名。為什麽會有這樣的變化?很簡單,一朝天子一朝臣,一些親李淵李建成的人被李世民的親信擠到了後麵。從古到今,政壇上最看重的就是站好隊,跟對人。其他人品,才學都是次要的。
裴寂之罪,按律當處死;李世民將其流放到靜州。正趕上當地的山羌族叛亂,有人說叛軍劫持裴寂為其首領。李世民說:“裴寂依罪當處死,我留給他生路,他肯定不會走這條路。”不久聽說裴寂率領僮仆家丁打敗叛軍。李世民考慮他有佐命之功,征召他入進朝,裴寂恰好死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