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方煦將三字經改作三字韻文,要知道,在那個時代,儒家經典,隻有聖賢的著作才叫經,隻有大儒才能給經典作注,方煦如果現在就敢把自己寫的叫作經,不出三天,就能讓天下的讀書人給罵死,甚至,打死。


    聲律啟蒙、蓑翁對韻合稱聲律對韻,分成上下部。


    神童詩、名賢集、增廣賢文。


    共五部分,集於一書——半閑齋讀書筆記。


    方煦將刪改好的文稿,重新抄寫在一本空白紙集上,把那些塗改的慘不忍睹的原稿給燒掉,省的被人發現,汙了才子威名是小,那些不能出現的,如果傳出去,可是抄家滅族的死罪。雖說,唐朝沒有文字獄,但是,你要是將,唐高祖,起義師。除隋亂,創國基。二十傳,三百載。梁滅之,國乃改。傳出去,李世民陛下,分分鍾教你怎麽做人。所以說,需要使得萬年船,尤其是在這個牛人輩出的時代。


    方煦,決定還是把,馬周叫來,讓他自己把重修抄好的最終完稿,在謄寫一遍,然後再拿去,給人看。


    否則,人家一定會罵方煦,的字侮辱學問。


    是的,馬周看到,方煦所謂的——半閑齋讀書筆記,震驚了。


    方煦可沒工夫,跟馬周裝那啥,他的找個,在如今的大唐學術界的大佬,去跟他,裝那啥。


    因為,跟馬周裝那啥,出來滿足下方大夫的虛榮心,根本沒實際作用。


    人想出名的靠大佬,推薦。文章書籍也一樣。


    大唐最著名的“投行卷”,很多人都聽過。唐朝的科舉製度不完善,很大程度上需要靠權貴的舉薦才能入朝,於是很多人,將自己生平最得意的文章或詩賦投遞到權貴府上,以期能得權貴青眼相看。


    傳說,唐朝大詩人,王維。到長安應試。意欲摘取桂冠之時,忽聞有個詩人張九皋通過唐公主的途徑,已得到取殿試第一的許諾。王維便通過岐王李範的引見麵見公主,宴席之上一曲《鬱輪袍》,撥動公主心弦,殿試之上,王維大魁天下,從此踏上仕途,名揚四海。


    當然,這隻是也是傳說。


    不過,大詩人李白的《與韓荊州書》,就是向韓朝宗,投的行卷。


    開篇就有一名句,流傳甚廣。


    ——生不用封萬戶侯,但願一識韓荊州。


    這馬屁拍的也是,杠杠的。


    方煦想投行卷的,官不是很大,但是很重要。


    國子監祭酒——孔穎達。


    孔穎達,孔子嫡係第31世孫。盛世鴻儒,唐朝大經學家。其編訂《五經正義》,排除了經學內部的家法師說等門戶之見,廣采以備博覽,結束了自西漢以來的各種紛爭;他摒棄南學與北學的地域偏見,兼容百氏,融合南北,將西漢以來的經學成果盡行保存,使前師之說不致泯滅,後代學者有所鑽仰;也由於他的《五經正義》被唐王朝頒為經學的標準解釋,從而完成了中國經學史上從紛爭到統一的演變過程。


    當然,孔穎達現在還沒完成《五經正義》的修纂,的等到貞觀十六年。不過,老孔現在的學術地位是不需質疑的。


    關鍵是,孔穎達還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十八學士之一。


    與杜如晦、房玄齡、虞世南等人並為十八學士。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歲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漢家大司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漢家大司馬並收藏大唐歲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