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一聲令下,北漢大軍個個磨拳察掌,卻沒有行動。官兵們把目光齊刷刷地集中在蔚進的身上。蔚進這才明白,原來官兵們是在等待自己發號施令。
他心中大爽,扭頭看了淩霄元一眼,這才把手中大槍向前一指,高聲令道:“三軍兒郎,給我殺!”一聲令下,北漢五萬大軍潮水一般向北掩殺過來。
清修道人不知宋太祖登壇拜天效果如何,心裏萬分焦急,如果天神此時不能臨凡,莫說有北漢五萬大軍,就是這妖道一把劍也難能抵擋。
他扭過頭來,對樊迪道:“不知道皇上那邊準備的怎麽啦,這妖道氣勢洶洶,來者不善,看來我隻能披發仗劍抵擋一陣了,如果抵擋不住,咱們盡快返迴營中,再共同應付敵人。”
樊迪道:“好吧,道長,你就施法吧,樊迪為你觀敵瞭陣。”
清修道人盤膝坐在帳篷頂上,披發仗劍,使盡平生法力,口中念動咒語,隻見狂風四起,半空中響起了一聲霹靂,無數天兵天將迎著北漢大軍殺了過來。北漢大軍抵擋不住,瞬間殺得是人仰馬翻,節節向後敗退。
淩霄元撇了撇嘴,冷冷地一笑道:“死牛鼻子,你這點鳥術,頂個屁用!”
說完,把手中寶劍朝著這邊一指,射來一道紅光,如同烈火,“轟”的一聲,在天兵天將的頭頂爆炸開來,立刻燃起熊熊大火,那些天兵天將都亂紛紛地墜落了下來。
眾人走到近前,低頭一看,不禁大吃一驚。原來那些天兵天將都是用五彩紙剪下來的。
清虛道人見自己的法術被破,拉起樊迪便走。北漢軍立刻圍了過來,樊迪罵道:“你家爺爺也不是好欺負的,都給我滾開!”
說話間,把他手中的火葫蘆猛拍了幾下,噴射出十多道火焰,燒得北漢軍焦頭爛額,那個還敢攔擋,連忙讓開一條道路。
清虛道人探袍袖掏出一個紙船來,扔到水中,口念咒語,用手往水中一指,亮起一蓬白光,那紙船瞬間變大,兩位高人跳上了小船順著濤濤的河水向北方駛去。
宋軍退兵十五裏,駐紮在白馬山上,挖戰壕,修工事,埋好鹿角丫杈。山下的樹林裏埋伏一萬弓箭手,看架勢要死守白馬山。
山頂上臨時搭建一座祭天壇,宋太宗在文武群臣的陪同下,登上了天壇,焚香禱告完畢,剛剛走向天壇,突然探馬來報:
“報!啟稟萬歲得知,大事不好啦!那妖道仗劍施法,請來了一條白龍,水漫連營,一千火神軍全部陣亡。無名道長和樊將軍去向不明。”
“再探再報!”
“得令!”
趙光義臉露憂色,對文武群臣道:“看來這四伐北漢,也要前功盡棄了。”
大將李漢瓊道:“萬歲,莫要憂愁。北漢氣數已盡,秋後的螞蚱蹦得不了幾天了,這是滅亡前瘋狂的一跳。臣有個預感,總覺得神明就在我們的頭頂。”
話音未落,忽聽探子來報:“報!啟稟萬歲得知!無名道長和樊將軍乘船迴來了,船上還有一個道士,看樣子是世外高人!”
此話一出,把君臣樂得都蹦起來了,早已忘記君臣之間關係,相互擁抱,縱情的歡唿。
工夫不大,護衛官引著樊迪和兩個道士來到山頂。趙光義率領文武群臣上前迎接,清修道人率先稽首道:“皇上一切都好吧?”
趙光義還禮道:“承蒙道長庇護,宋軍才躲過一劫,道長辛苦啦!”
清修道人笑道:“在大營裏和那妖人打了一仗,結果還是技不如人,敗下陣來,還損失了上千將士,說來慚愧。”
趙光義道:“勝負乃兵家常事,沒有道長相助,何止是一千名宋軍將士?都有全軍覆沒的可能。道長,目下北漢大軍兵臨山下,有什麽妙計?”
清修道人轉過身子,把身後這位道士讓到前麵,介紹道:“這位是羽清道長,來自西山,是貧道在半路上碰到的,他正想要麵見皇上,想為討伐北漢出一把力。”
眾人抬頭望去,見此人年齡在這六十一二歲,頭戴九龍道冠,迎門按塊白玉。身穿八卦仙衣,上繡乾三連,坤六斷,離中虛,坎中滿,中間陰陽魚。腰係絲絛,青緞中衣,布襪雲履。
往臉上看:鶴發童顏,仙風道骨,頦下花白胡子,白的多黑的少,身後背著一把寶劍,老道往那一站,圓領大袖被風一吹,大有神仙之態。
書中暗表,這老道正是太平小聖所變。
原來小聖得到玉帝口諭之後,就騰起祥雲,向太原城這邊趕來。走到半路時,見兩個道士正在鬥法,他本想上前助戰,但又不知道哪個是敵哪個是友。
看了一會兒,見大營裏的老道敗下陣來,又有許多北漢大軍圍攻,這才明白,乘小船這二位才是宋軍將領。
當小船駛過一座山前時,小聖剛想打招唿,轉念又一想:“神仙少管人間事,況且玉帝要我暗助宋軍。都是凡間人,隻是各為其主不同,我這樣大明大白的去和北漢打仗,豈不是有失公平?”
於是他搖身一變,變成一個道士的模樣,攔住小船,說明來意,就這樣來到了白馬山。
小聖和眾人見過禮,相互客套了一番,然後趙光義道:
“如今北漢苟延殘喘,氣數已盡,太原城已經是一座孤城,拿下城池指日可待,沒想到城中來了一個道士,法術高強,能唿風喚雨,不是我們這些血肉之軀能抵擋得住的,故此朕拜請天神,召集世外高人。果然有羽清道長和無為道長相助,真是天助我大宋啊!”說完屈膝跪倒在山坡上。
皇上一下跪,文武群臣也跟著跪倒一大片,先拜蒼天,後拜大地,當把頭叩向兩位道長時。
兩位道士大吃一驚,清修道人急忙去拉皇上。羽清道長沒有上前去阻止,大聲喝道:“都給我起來!我討厭你們這磕頭蟲似的把戲!”眾人見道長動怒了,都站起身來。
羽清道:“大宋伐北漢,順從天意,我們幫助你們,也是順天行事。好啦!北漢大軍馬上就要到啦,我們共同商討一下退兵之策吧。”
大將崔彥進道:“北漢大軍並不畏懼,那妖道不但能唿風喚雨,還能搬來蛟龍吐水、吐冰雹,那冰雹個個有小孩拳頭那麽大,打在腦袋上,不死也得受重傷。”
羽清道長笑道:“這妖道就交給我來處理,他不是能下冰雹嗎?我就讓這些冰雹全部落在他自己的腦袋上。諸位將領,你們就瞧好吧!”
趙光義見這道士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心裏極為興奮,由腰間抽出寶劍,高聲令道:“傳令三軍,在山下列陣迎敵!”
“轟轟轟”三聲炮響,十萬人馬在山下一片開拓地上雁翅排開,長槍手在前,短刀手在後,三千弓箭手壓住陣腳。
一路上河流縱橫,又十分泥濘,盡管淩霄元揮劍在後麵督促,行軍的速度還是比較緩慢,大約等有兩頓飯的時間,北漢大軍才來到山下。
蔚進見宋軍嚴陣以待,在五十丈之外的一片空地,擺下了“二龍出水陣的陣勢。
淩霄元在一旁磨磨唧唧地說道:“都是一群膽小鬼,有我國師在,你們怕什麽?”
蔚進也不理他,大陣擺好,高聲令道:“點炮迎敵!”
“轟轟轟”三聲炮響,門旗開處,老道無為急不可待地催動坐下的梅花鹿,來到陣前,抬頭向對麵看了看,見宋軍這邊,旌旗招展,號帶飄揚,又大又長的號角“哞哞”直響,催戰鼓如同爆豆一般。
門旗開出,從陣營裏走出三匹戰馬,兩邊衛士打著青鸞傘蓋,趙光義坐下逍遙馬,在兩個護衛的陪同下,很輕鬆地來到陣前。
淩霄元一見大宋皇帝也出陣了,心裏暗暗高興,心想:“這可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呀!如果我生擒了趙光義,何愁不得半壁江山啊。”
他心裏這個美,這個樂,大嘴咧的像個瓢似的。他把手中寶劍對麵一指,高聲問道:“對麵可是宋朝天子趙光義嗎?”
趙光義朗聲答道:“不錯,這是寡人!”
淩霄元把大嘴一撇,哈哈笑道:“一會兒貧道叫你人馬全軍覆沒,叫你趙光義當一迴真正的孤家寡人。”
趙光義微微一笑道:“無為妖道,請您說話不要那麽大的口氣。俗話說:能人背後有能人。你身為道士,不會不知道這個道理吧?況且北漢氣數已盡,理應歸宋。你卻助紂為虐!你身為道家,不會不知道‘逆天者可謂妖孽’這句話吧?”
淩霄元勃然大怒,喝道:“少要廢話,我先逮住你再說!”
說話間,他兩腳一點鹿的肚皮,那梅花鹿騰把頭一昂,四蹄蹬開,電閃一般衝了過來。
趙光義急忙調轉馬頭迴到本部軍營,淩霄元依仗自己有法術在身,毫不畏懼,隻差兩丈多遠就到營前時,由宋營中走出一個老道。
他高唿道號:“無量壽天尊!狂徒,你不是想生擒趙光義嗎?但必須要過得我這一關。”
淩霄元急忙勒住坐騎,上下打量羽清一番,然後哈哈笑道:“看來大宋人才濟濟呀!打跑了一個老道,又來了一個老道,看來我今天是捅了老道窩啦!”
一聲令下,北漢大軍個個磨拳察掌,卻沒有行動。官兵們把目光齊刷刷地集中在蔚進的身上。蔚進這才明白,原來官兵們是在等待自己發號施令。
他心中大爽,扭頭看了淩霄元一眼,這才把手中大槍向前一指,高聲令道:“三軍兒郎,給我殺!”一聲令下,北漢五萬大軍潮水一般向北掩殺過來。
清修道人不知宋太祖登壇拜天效果如何,心裏萬分焦急,如果天神此時不能臨凡,莫說有北漢五萬大軍,就是這妖道一把劍也難能抵擋。
他扭過頭來,對樊迪道:“不知道皇上那邊準備的怎麽啦,這妖道氣勢洶洶,來者不善,看來我隻能披發仗劍抵擋一陣了,如果抵擋不住,咱們盡快返迴營中,再共同應付敵人。”
樊迪道:“好吧,道長,你就施法吧,樊迪為你觀敵瞭陣。”
清修道人盤膝坐在帳篷頂上,披發仗劍,使盡平生法力,口中念動咒語,隻見狂風四起,半空中響起了一聲霹靂,無數天兵天將迎著北漢大軍殺了過來。北漢大軍抵擋不住,瞬間殺得是人仰馬翻,節節向後敗退。
淩霄元撇了撇嘴,冷冷地一笑道:“死牛鼻子,你這點鳥術,頂個屁用!”
說完,把手中寶劍朝著這邊一指,射來一道紅光,如同烈火,“轟”的一聲,在天兵天將的頭頂爆炸開來,立刻燃起熊熊大火,那些天兵天將都亂紛紛地墜落了下來。
眾人走到近前,低頭一看,不禁大吃一驚。原來那些天兵天將都是用五彩紙剪下來的。
清虛道人見自己的法術被破,拉起樊迪便走。北漢軍立刻圍了過來,樊迪罵道:“你家爺爺也不是好欺負的,都給我滾開!”
說話間,把他手中的火葫蘆猛拍了幾下,噴射出十多道火焰,燒得北漢軍焦頭爛額,那個還敢攔擋,連忙讓開一條道路。
清虛道人探袍袖掏出一個紙船來,扔到水中,口念咒語,用手往水中一指,亮起一蓬白光,那紙船瞬間變大,兩位高人跳上了小船順著濤濤的河水向北方駛去。
宋軍退兵十五裏,駐紮在白馬山上,挖戰壕,修工事,埋好鹿角丫杈。山下的樹林裏埋伏一萬弓箭手,看架勢要死守白馬山。
山頂上臨時搭建一座祭天壇,宋太宗在文武群臣的陪同下,登上了天壇,焚香禱告完畢,剛剛走向天壇,突然探馬來報:
“報!啟稟萬歲得知,大事不好啦!那妖道仗劍施法,請來了一條白龍,水漫連營,一千火神軍全部陣亡。無名道長和樊將軍去向不明。”
“再探再報!”
“得令!”
趙光義臉露憂色,對文武群臣道:“看來這四伐北漢,也要前功盡棄了。”
大將李漢瓊道:“萬歲,莫要憂愁。北漢氣數已盡,秋後的螞蚱蹦得不了幾天了,這是滅亡前瘋狂的一跳。臣有個預感,總覺得神明就在我們的頭頂。”
話音未落,忽聽探子來報:“報!啟稟萬歲得知!無名道長和樊將軍乘船迴來了,船上還有一個道士,看樣子是世外高人!”
此話一出,把君臣樂得都蹦起來了,早已忘記君臣之間關係,相互擁抱,縱情的歡唿。
工夫不大,護衛官引著樊迪和兩個道士來到山頂。趙光義率領文武群臣上前迎接,清修道人率先稽首道:“皇上一切都好吧?”
趙光義還禮道:“承蒙道長庇護,宋軍才躲過一劫,道長辛苦啦!”
清修道人笑道:“在大營裏和那妖人打了一仗,結果還是技不如人,敗下陣來,還損失了上千將士,說來慚愧。”
趙光義道:“勝負乃兵家常事,沒有道長相助,何止是一千名宋軍將士?都有全軍覆沒的可能。道長,目下北漢大軍兵臨山下,有什麽妙計?”
清修道人轉過身子,把身後這位道士讓到前麵,介紹道:“這位是羽清道長,來自西山,是貧道在半路上碰到的,他正想要麵見皇上,想為討伐北漢出一把力。”
眾人抬頭望去,見此人年齡在這六十一二歲,頭戴九龍道冠,迎門按塊白玉。身穿八卦仙衣,上繡乾三連,坤六斷,離中虛,坎中滿,中間陰陽魚。腰係絲絛,青緞中衣,布襪雲履。
往臉上看:鶴發童顏,仙風道骨,頦下花白胡子,白的多黑的少,身後背著一把寶劍,老道往那一站,圓領大袖被風一吹,大有神仙之態。
書中暗表,這老道正是太平小聖所變。
原來小聖得到玉帝口諭之後,就騰起祥雲,向太原城這邊趕來。走到半路時,見兩個道士正在鬥法,他本想上前助戰,但又不知道哪個是敵哪個是友。
看了一會兒,見大營裏的老道敗下陣來,又有許多北漢大軍圍攻,這才明白,乘小船這二位才是宋軍將領。
當小船駛過一座山前時,小聖剛想打招唿,轉念又一想:“神仙少管人間事,況且玉帝要我暗助宋軍。都是凡間人,隻是各為其主不同,我這樣大明大白的去和北漢打仗,豈不是有失公平?”
於是他搖身一變,變成一個道士的模樣,攔住小船,說明來意,就這樣來到了白馬山。
小聖和眾人見過禮,相互客套了一番,然後趙光義道:
“如今北漢苟延殘喘,氣數已盡,太原城已經是一座孤城,拿下城池指日可待,沒想到城中來了一個道士,法術高強,能唿風喚雨,不是我們這些血肉之軀能抵擋得住的,故此朕拜請天神,召集世外高人。果然有羽清道長和無為道長相助,真是天助我大宋啊!”說完屈膝跪倒在山坡上。
皇上一下跪,文武群臣也跟著跪倒一大片,先拜蒼天,後拜大地,當把頭叩向兩位道長時。
兩位道士大吃一驚,清修道人急忙去拉皇上。羽清道長沒有上前去阻止,大聲喝道:“都給我起來!我討厭你們這磕頭蟲似的把戲!”眾人見道長動怒了,都站起身來。
羽清道:“大宋伐北漢,順從天意,我們幫助你們,也是順天行事。好啦!北漢大軍馬上就要到啦,我們共同商討一下退兵之策吧。”
大將崔彥進道:“北漢大軍並不畏懼,那妖道不但能唿風喚雨,還能搬來蛟龍吐水、吐冰雹,那冰雹個個有小孩拳頭那麽大,打在腦袋上,不死也得受重傷。”
羽清道長笑道:“這妖道就交給我來處理,他不是能下冰雹嗎?我就讓這些冰雹全部落在他自己的腦袋上。諸位將領,你們就瞧好吧!”
趙光義見這道士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心裏極為興奮,由腰間抽出寶劍,高聲令道:“傳令三軍,在山下列陣迎敵!”
“轟轟轟”三聲炮響,十萬人馬在山下一片開拓地上雁翅排開,長槍手在前,短刀手在後,三千弓箭手壓住陣腳。
一路上河流縱橫,又十分泥濘,盡管淩霄元揮劍在後麵督促,行軍的速度還是比較緩慢,大約等有兩頓飯的時間,北漢大軍才來到山下。
蔚進見宋軍嚴陣以待,在五十丈之外的一片空地,擺下了“二龍出水陣的陣勢。
淩霄元在一旁磨磨唧唧地說道:“都是一群膽小鬼,有我國師在,你們怕什麽?”
蔚進也不理他,大陣擺好,高聲令道:“點炮迎敵!”
“轟轟轟”三聲炮響,門旗開處,老道無為急不可待地催動坐下的梅花鹿,來到陣前,抬頭向對麵看了看,見宋軍這邊,旌旗招展,號帶飄揚,又大又長的號角“哞哞”直響,催戰鼓如同爆豆一般。
門旗開出,從陣營裏走出三匹戰馬,兩邊衛士打著青鸞傘蓋,趙光義坐下逍遙馬,在兩個護衛的陪同下,很輕鬆地來到陣前。
淩霄元一見大宋皇帝也出陣了,心裏暗暗高興,心想:“這可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呀!如果我生擒了趙光義,何愁不得半壁江山啊。”
他心裏這個美,這個樂,大嘴咧的像個瓢似的。他把手中寶劍對麵一指,高聲問道:“對麵可是宋朝天子趙光義嗎?”
趙光義朗聲答道:“不錯,這是寡人!”
淩霄元把大嘴一撇,哈哈笑道:“一會兒貧道叫你人馬全軍覆沒,叫你趙光義當一迴真正的孤家寡人。”
趙光義微微一笑道:“無為妖道,請您說話不要那麽大的口氣。俗話說:能人背後有能人。你身為道士,不會不知道這個道理吧?況且北漢氣數已盡,理應歸宋。你卻助紂為虐!你身為道家,不會不知道‘逆天者可謂妖孽’這句話吧?”
淩霄元勃然大怒,喝道:“少要廢話,我先逮住你再說!”
說話間,他兩腳一點鹿的肚皮,那梅花鹿騰把頭一昂,四蹄蹬開,電閃一般衝了過來。
趙光義急忙調轉馬頭迴到本部軍營,淩霄元依仗自己有法術在身,毫不畏懼,隻差兩丈多遠就到營前時,由宋營中走出一個老道。
他高唿道號:“無量壽天尊!狂徒,你不是想生擒趙光義嗎?但必須要過得我這一關。”
淩霄元急忙勒住坐騎,上下打量羽清一番,然後哈哈笑道:“看來大宋人才濟濟呀!打跑了一個老道,又來了一個老道,看來我今天是捅了老道窩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