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步統計,並入大漢的烏桓人有二十二萬人。比想象中的要少得多,但也算合理。


    就烏桓那點地盤,不可能供養那麽多的族人,尤其還不斷和鮮卑打仗。相對的就是他們比鮮卑人更團結,單於的權力更大,更有號召力。


    或許還有幾千上萬不願意並入的,已經遠遁山林,在大興安嶺廣袤的山林裏麵掙紮。


    “打散?”樓班麵對大漢的使者,有些詫異,“難道不能把我們都安置在草原?”


    “陛下的旨意,烏桓需要分成五個部分。一個部分在並州,一部分在幽州,一部分在烏桓原本的地盤,一部分在草原,最後一部分在涼州。當然,針對加入漢籍考核的族人,可以優先到大漢十三州定居,否則也是在這五個定居點。”孫乾作為禮部的使者過來宣布。


    “單於,大漢有大漢的顧忌。”難樓是烏桓裏麵稍有的智者,聽到大漢那麽安排,已經大概知道大漢的想法。


    無非,是擔心烏桓這二十二萬人到了草原,成為第二個鮮卑。換個角度來說,如果來了一百萬個漢人來投奔,烏桓這邊估計也要最大限度打散,不要讓他們互相之間有交集。


    否則一股腦放在部落裏麵,最後別說讓他們對烏桓有歸屬,若幹年後,說不定反而是烏桓要先給漢化過去。


    隻是現在反過來,他們要去大漢裏麵生活。那麽是否被漢化問題不大,反正從今天開始,也沒有什麽烏桓這個實力,隻有大漢烏桓族人。


    “各位請放心,隻要不違反漢律,就算到了定居點,你們也可以在城市之間互相穿行。鐵路陸續修造起來,到時候你們去探望親戚也會方便許多。”孫乾介紹到,“隻是上麵有規定,十年內,各位不許搬家。”


    “十年後,我們就能搬家了?”樓班立刻抓到重點,他才三十多歲,十年後也才四十。


    “隻要考核通過,那麽偌大的大漢,隨便你們搬。隻是草原那邊?估計不行。”孫乾提醒道?“那邊的環境還在改造,不適合太多人過去定居?至少名額會有?但不會很多。”


    幾千個烏桓人過去不成問題,但幾萬個過去?問題就有點嚴重了。


    隻是在漢地生活了十年,再迴到草原?他們還能安穩生活嗎?孫乾覺得?這個世界上,到底是好逸惡勞的人比較多。以前沒辦法,隻能那麽生活,現在可以活的更好?為什麽還要迴去草原受罪?為了所謂的?民族榮耀?!


    “這樣就好,這樣就好……”事已至此,樓班也不打算說些什麽。剩下的,無非就待遇問題進行商談。


    大漢這邊已經不錯,移民路上的消耗?朝廷這邊負責支付。到達地方,會有三個月的時間?專門學習說漢話,同時知道如何集中養殖家禽?牲畜這些。


    一定比例的男丁入伍,組建烏桓騎兵隊?主要是在草原那片區域巡邏。


    有特殊技能的?比如養馬和馴馬?比如會醫術或者其他技術的,還會特別優待。比如去深造,比如安排個不錯的工作。


    烏桓的孩子義務參加學習,學習漢話以及其他知識。


    六年教育之後,是選擇繼續深造,還是開始工作,或者去參軍,都由孩子自行決定。


    值得一提的是,孫乾表示,烏桓人可以參軍,可以參加科舉。科舉考過的,也能和別人一樣當舉人,當進士,然後出仕為官。但現階段,最多允許是軍官,或者到地方警察,武警裏麵任職,也可以是吏員,但不能直接當官。


    樓班的烏桓單於,改為烏桓族大族長,名譽性的玩意,沒有半點用處。有義務協助大漢招撫烏桓族人,相對的,樓班的家人參加科舉,從軍都有一定的優待。


    “大漢推崇軍功,隻要軍功達到一定程度,封王都是可以的。”孫乾蠱惑道,哪怕心裏很清楚,大漢對烏桓族軍官的限製,並不小。


    明麵上不說,就如同朝廷永遠不會告訴考生:我們其實是根據不同州的情況,來錄取進士,而不單純看你們的成績。


    畢竟總不能出仕為官的,都是並州人,其他州都不給個機會吧?人家應考能力強,你們考不過怎麽辦?朝廷為了避免這個問題,隻能按照比例錄取,所以並州比例外的那部分考生,哪怕比其他州的考生成績要好,對不起,總要給對方一個機會。


    問題這種事情,當然是不可能放在明麵上說的。


    果然,被孫乾那麽一說,頓時激起這些烏桓貴族們的好勝心。本身他們就從軍,有這方麵的經驗。估計安頓下來,很大概率就會重新去參軍。


    於是,扣除留在烏桓原本地盤的族人,大部分的人都帶著對未來的迷茫,以及些許的憧憬,開始踏上遷徙之路。


    又過了幾天,烏桓的地盤裏麵,來了一些漢人,表示這裏以後歸遼西遼西郡和右北平郡和漁陽郡統禦。同時,要在這裏建設大概兩到三個縣。


    說到底,這些就是新縣的縣長,以及其招募過來的官吏,一部分沒有招募,打算在烏桓這邊看看。另外縣尉麾下的武警部隊,也會在烏桓人裏麵招募。


    朝廷就一個意思,不要歧視,也不要差別待遇。人家並入進來,就要一視同仁。暗中肯定有暗衛在監督,至於這些縣長會不會作死,那就看他們的表現了。


    有律法規定沒用,還要人去自覺遵守。可總有些人會以為天高皇帝遠,皇帝管不著,自己就能為所欲為。也就是說,把地方交給官員的自覺,是最愚蠢的做法。


    滿口仁義道德,實際上也不過是為了包裝自己。對,或許也有能嚴於律己的,不過就是太少了,才能記錄在曆史之中,成為士人對外炫耀的籌碼。


    就說大漢,四百年,十三州那麽多郡那麽多縣,官吏多少個?軍官都少個?能在曆史上留下名字的,有幾個?!


    留守在這裏的烏桓人,也擔心這些漢人會欺負自己。好在後續幾天的相處,發現並沒有,官員很平易近人,人手不足,他們也會過來幫忙一起幹活。


    城牆的問題可以延後,畢竟已經快秋天,官員們上任後,第一件事就是把房屋和供暖設施給搭設起來。確保牛羊和人,都能順利渡過冬天。


    第一個住進暖房的烏桓人,感受生活環境的變化,開始有些覺得,加入大漢其實挺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隨身魔法塔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隔壁的小蜥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隔壁的小蜥蜴並收藏三國之隨身魔法塔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