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4年,維新三年秋,這一天對於大漢帝國來說,非常的重要。自從188年劉韜以並州牧的身份入主晉陽,至今已經六年。
在這六年的時間裏,劉韜繼承大漢帝國的皇位,並且帶著這個,隻有並涼兩州的帝國,一路到現在,已經占據天下五分之二的版圖。
當然,如果不把江東武夷山以南那片區域算進去的話,那麽五分之三都到了。
今年,對於新生的大漢帝國來說非常重要,那就是劉韜已經在半年前,正式宣布遷都。新生大漢的都城,要從晉陽,遷迴洛陽。
對於這一天,大部分人都早有預料,相對來說,還覺得稍微晚了一些。最失望的還是晉陽的百姓,畢竟他們是最受遷都這件事情影響的存在。
隻是大家都清楚,晉陽這種小地方,怎麽也不適合作為國都。
就說劉韜,上衙進皇宮,下衙出宮迴外麵的宅子,所有人都沒有見過,過得那麽寒酸的皇帝。隻是就晉陽行宮的格局,如果要擴建,那麽整個晉陽都被波及。
這個開銷,會非常巨大,是以劉韜維持這樣的生活好幾年,大家對他都很佩服。
“父皇,我們要去哪裏?”南下的路上,劉琮少不得問了句。因為遷都的關係,班裏暫時放假,好在這時間點,也剛好可以作為暑假。
“我們要去洛陽,那是原本大漢的國都,皇宮比晉陽的行宮大得多。”劉韜笑道,“大到分成南宮和北宮,南宮辦公,北宮作為我們居住的場所。”
“那我們為什麽要搬過去?”劉琮問道。
“因為辦公的地方不夠了,需要換一個更大的環境才行。再說入住北宮,禁衛保護我們也更方便一些,也不會打擾到周圍的鄰居。”劉韜少不得慢慢解釋。
引導教育就是這樣,你不能生氣,要耐心去解釋,甚至要想辦法,用孩子能理解的語言去解釋。孩子出現不滿,要詢問理由,然後去引導,去說服。
這意味著首先不能擺譜,還要站在孩子的立場,和學問上去引導。這對父母的耐心,以及文化素質要求非常高。
這也意味著,如果父母雙方的文化層次不夠高的話,玩引導教育,可能會適得其反。
當你無法引導孩子,甚至還被他說服的情況下,那麽孩子會看不起父母。忍得住還好,忍不住最後還是轉會暴力教育,可這個時候,越用暴力,孩子越看不起父母。
也就這個時代,孩子還沒有接觸網絡。在後世那種隨時接觸網絡,學會杠精技巧,祖安方言的情況下,父母的引導教育難度不知道提升多少。
先賢就說:因材施教,因地製宜。
沒有這個教育水平和條件,就應該尋找一個合適的教育方針。盲目追求‘最優秀的教育方法’,有時候真的是自討苦吃。至少,劉韜在這幾年裏,對此是深有體悟。
“嗯!”劉琮聽明白了,他每天‘上學’的時候,也注意到周圍的百姓,在禁衛的驅趕下,匆匆離去那種惶恐的表情。每一次上學,禁衛軍們,其實也非常辛苦。
不出意外的話,身為嫡長子的劉琮,很大概率會成為太子,然後繼承這個帝國。隻要沒有內心腐化,那麽保護好他,是所有禁衛義不容辭的事情。
也正因為這樣,這幾年下來,每次保護劉韜、太子和長公主出入皇宮,禁衛軍的士卒,每一天都是繃緊了神經。
他們必須要審視街道上的每一個人,任何膽敢靠近的,都有可能是刺客!
劉琮和劉瓊也在一天天長大,他們自然注意到這些細節。或許不明白,他們會詢問劉韜,或者蔡琰。然後在於父母的溝通中,一點點建立對這個社會的認知和了解。
開始明白什麽是善惡,認知到自己身份的不同,就是缺乏一兩次危機,讓他們了解到這個社會的惡意。
“北宮裏麵的環境更大,有更多可以遊玩的地方,洛陽附近甚至有專門的皇家園林,秋季的時候可以去狩獵……”劉韜慢慢講述那邊的美好。
“父皇,如果那邊那麽好的話,為什麽之前我們不去?”劉琮好奇問了句。
“因為前幾年,有壞人把它給燒了。燒毀了好多東西,這兩年才修複迴來,不過還是有不少的東西,毀於火海之中,要迴複需要更長的時間。”劉韜解釋。
“那他們為什麽要燒?”劉琮追問。
劉韜也沒辦法,隻能慢慢解釋,一點點的去解釋,用他能理解的話去解釋。迴過神來的時候,劉琮已經疲憊睡著了。
“陛下,喝點水吧?”蔡琰把水囊遞了過來,她也沒想到,劉韜會那麽耐心,和劉琮說那麽多的東西,心裏非常的甜蜜。
父親和孩子關係好,一家人和和睦睦的,當母親的自然也會很高興。
“還真的有點渴了……”劉韜笑了笑。
“其實沒必要和他說那麽多的,他也未必都明白。”蔡琰勸道。
“但是我不能什麽都推給老師,萬一有一天,他再也不會主動向我詢問了,怎麽辦?”劉韜感慨,“甚至不敢靠近我了,那親情也就變得疏遠了。父子意見不和,還因此爭吵起來,是各個朝代傳承出現問題最主要的原因!”
畢竟什麽都交給老師,自己本身卻不教導什麽。那久而久之,自然是老師教什麽,他們就學習什麽。自己不教導,反而還覺得孩子被儒生,或者趙高蠱惑,秦皇自己也有責任。
於是秦皇,為了直接的教育失敗,付出了亡國的代價……至少占據一個比較大的因素。
“沒想到陛下居然已經想到那麽遠,臣妾遠遠不如。”蔡琰聞言一愣,隨即奉承道。也不是奉承,應該說是敬佩,畢竟從來沒有那個皇帝,會那麽去想。
估計不少人都覺得,皇子最後走偏了,那隻是‘不肖自己’,或者‘蠢笨無能’。想到的不是引導,而是‘兒女那麽多,換一個當太子就好’。
每個朝代的更替和滅亡,原因很多,大多都是天災人禍。但劉韜覺得,家教方麵也應該占據一部分因素,而且比例還不小。
“也就是朕這種總喜歡胡思亂想的,才會做這種事情……”劉韜自嘲道。
在這六年的時間裏,劉韜繼承大漢帝國的皇位,並且帶著這個,隻有並涼兩州的帝國,一路到現在,已經占據天下五分之二的版圖。
當然,如果不把江東武夷山以南那片區域算進去的話,那麽五分之三都到了。
今年,對於新生的大漢帝國來說非常重要,那就是劉韜已經在半年前,正式宣布遷都。新生大漢的都城,要從晉陽,遷迴洛陽。
對於這一天,大部分人都早有預料,相對來說,還覺得稍微晚了一些。最失望的還是晉陽的百姓,畢竟他們是最受遷都這件事情影響的存在。
隻是大家都清楚,晉陽這種小地方,怎麽也不適合作為國都。
就說劉韜,上衙進皇宮,下衙出宮迴外麵的宅子,所有人都沒有見過,過得那麽寒酸的皇帝。隻是就晉陽行宮的格局,如果要擴建,那麽整個晉陽都被波及。
這個開銷,會非常巨大,是以劉韜維持這樣的生活好幾年,大家對他都很佩服。
“父皇,我們要去哪裏?”南下的路上,劉琮少不得問了句。因為遷都的關係,班裏暫時放假,好在這時間點,也剛好可以作為暑假。
“我們要去洛陽,那是原本大漢的國都,皇宮比晉陽的行宮大得多。”劉韜笑道,“大到分成南宮和北宮,南宮辦公,北宮作為我們居住的場所。”
“那我們為什麽要搬過去?”劉琮問道。
“因為辦公的地方不夠了,需要換一個更大的環境才行。再說入住北宮,禁衛保護我們也更方便一些,也不會打擾到周圍的鄰居。”劉韜少不得慢慢解釋。
引導教育就是這樣,你不能生氣,要耐心去解釋,甚至要想辦法,用孩子能理解的語言去解釋。孩子出現不滿,要詢問理由,然後去引導,去說服。
這意味著首先不能擺譜,還要站在孩子的立場,和學問上去引導。這對父母的耐心,以及文化素質要求非常高。
這也意味著,如果父母雙方的文化層次不夠高的話,玩引導教育,可能會適得其反。
當你無法引導孩子,甚至還被他說服的情況下,那麽孩子會看不起父母。忍得住還好,忍不住最後還是轉會暴力教育,可這個時候,越用暴力,孩子越看不起父母。
也就這個時代,孩子還沒有接觸網絡。在後世那種隨時接觸網絡,學會杠精技巧,祖安方言的情況下,父母的引導教育難度不知道提升多少。
先賢就說:因材施教,因地製宜。
沒有這個教育水平和條件,就應該尋找一個合適的教育方針。盲目追求‘最優秀的教育方法’,有時候真的是自討苦吃。至少,劉韜在這幾年裏,對此是深有體悟。
“嗯!”劉琮聽明白了,他每天‘上學’的時候,也注意到周圍的百姓,在禁衛的驅趕下,匆匆離去那種惶恐的表情。每一次上學,禁衛軍們,其實也非常辛苦。
不出意外的話,身為嫡長子的劉琮,很大概率會成為太子,然後繼承這個帝國。隻要沒有內心腐化,那麽保護好他,是所有禁衛義不容辭的事情。
也正因為這樣,這幾年下來,每次保護劉韜、太子和長公主出入皇宮,禁衛軍的士卒,每一天都是繃緊了神經。
他們必須要審視街道上的每一個人,任何膽敢靠近的,都有可能是刺客!
劉琮和劉瓊也在一天天長大,他們自然注意到這些細節。或許不明白,他們會詢問劉韜,或者蔡琰。然後在於父母的溝通中,一點點建立對這個社會的認知和了解。
開始明白什麽是善惡,認知到自己身份的不同,就是缺乏一兩次危機,讓他們了解到這個社會的惡意。
“北宮裏麵的環境更大,有更多可以遊玩的地方,洛陽附近甚至有專門的皇家園林,秋季的時候可以去狩獵……”劉韜慢慢講述那邊的美好。
“父皇,如果那邊那麽好的話,為什麽之前我們不去?”劉琮好奇問了句。
“因為前幾年,有壞人把它給燒了。燒毀了好多東西,這兩年才修複迴來,不過還是有不少的東西,毀於火海之中,要迴複需要更長的時間。”劉韜解釋。
“那他們為什麽要燒?”劉琮追問。
劉韜也沒辦法,隻能慢慢解釋,一點點的去解釋,用他能理解的話去解釋。迴過神來的時候,劉琮已經疲憊睡著了。
“陛下,喝點水吧?”蔡琰把水囊遞了過來,她也沒想到,劉韜會那麽耐心,和劉琮說那麽多的東西,心裏非常的甜蜜。
父親和孩子關係好,一家人和和睦睦的,當母親的自然也會很高興。
“還真的有點渴了……”劉韜笑了笑。
“其實沒必要和他說那麽多的,他也未必都明白。”蔡琰勸道。
“但是我不能什麽都推給老師,萬一有一天,他再也不會主動向我詢問了,怎麽辦?”劉韜感慨,“甚至不敢靠近我了,那親情也就變得疏遠了。父子意見不和,還因此爭吵起來,是各個朝代傳承出現問題最主要的原因!”
畢竟什麽都交給老師,自己本身卻不教導什麽。那久而久之,自然是老師教什麽,他們就學習什麽。自己不教導,反而還覺得孩子被儒生,或者趙高蠱惑,秦皇自己也有責任。
於是秦皇,為了直接的教育失敗,付出了亡國的代價……至少占據一個比較大的因素。
“沒想到陛下居然已經想到那麽遠,臣妾遠遠不如。”蔡琰聞言一愣,隨即奉承道。也不是奉承,應該說是敬佩,畢竟從來沒有那個皇帝,會那麽去想。
估計不少人都覺得,皇子最後走偏了,那隻是‘不肖自己’,或者‘蠢笨無能’。想到的不是引導,而是‘兒女那麽多,換一個當太子就好’。
每個朝代的更替和滅亡,原因很多,大多都是天災人禍。但劉韜覺得,家教方麵也應該占據一部分因素,而且比例還不小。
“也就是朕這種總喜歡胡思亂想的,才會做這種事情……”劉韜自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