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國書發布,劉韜也沒有忙著立刻開打,士卒集結的同時,也在等待南匈奴單於的到來,打算先把事情談妥了,再出發。


    與此同時,通過錦衣衛暗衛的渠道,各地都有傳聞,隻要開戰前主動投降的:文官可以通過一場特別的,也就是沒有年齡限製的科舉,來留用;武將方麵接受測試,根據實際能力進行錄用。


    這個消息最初被認為的謠言,可越來越多人那麽傳,那麽就很難當做是謠言。


    於是在很短的時間內,這個消息被傳遞到晉國和燕國全境,各郡各縣的官員耳中……


    代郡,太守傅睿已經五十多,長子傅允在袁紹那邊出仕,私下與其溝通,希望他暗中投效晉國。傅睿年紀已經大了,沒什麽野心,自然是要為兩個兒子謀出路。


    就在今天,傅允又過來了,依然是代表袁紹過來。意思很清楚,就是當鮮卑人南下的時候,開放長城,把鮮卑人放下來,他們是袁紹請的援軍。


    這個傅睿就為難了,畢竟他看穿了袁紹的想法。


    他現在表麵上還是燕國的太守,主動開城牆把鮮卑人放進來,那麽損害的首先是燕國的利益和名望。鮮卑人哪怕是作為援軍南下,一路上燒殺劫掠,難道還能少了?


    傅睿做出這樣的事情,那麽傳出去,不管燕國顏麵如何,他自己肯定是被人唾棄。


    不過就如同傅允所言,隻要能夠擊敗劉韜,突破他的不敗傳說,那麽一切都是值得的。天下畏懼劉韜這個‘仙家子弟’太久,如果不破除這個名頭,那麽也沒必要繼續打下去,直接投降更好。


    “父親,陛下表示,這次事成,可以安排您去青州任職,幾年後風聲平息了,再調迴來擔任三公。”傅允小心說道。


    “那他許諾給你什麽職位?”傅睿看向傅允,似乎一眼看穿了他。


    “陛下沒說,但許軍師暗示,陛下不會虧待與我。”傅允連忙迴道。


    目前傅允隻是黃門侍郎,隻能說這個位置有些雞肋。也正因為這樣,傅允應該是非常可我那個升遷的。許攸隻需要稍微暗示,自然巴巴地過來找父親。


    實際上,許攸什麽也沒有許諾,而袁紹同樣什麽都沒有許諾。一切順利那還好說,自然不會忘記功臣。如果遇到問題,那麽不必說,傅睿肯定是要被推出去的,傅允也不討好。


    “父親,既然如此,為何不考慮一下投效陛下?”另外一個身影在屏風後麵出來,卻是傅允早些時候,先一步過來的傅巽。


    本來是隨著水鏡書院那些人過來,結果不小心考過了科舉。本來還想說考著玩玩,試試自己的水平,誰知道朝廷那邊說了,誰考上直接走了,那麽以後永遠不許參加科舉。


    傅巽最後還是留了下來,按說有一個月的假期,他本身沒什麽事情,打算直接上任。


    誰知道朝廷要開始討伐進攻,而且還要攻打代郡,他才想起來,自家父親在代郡當太守,於是連忙過來,嚐試說服父親投降大漢。


    “二弟?你怎麽來了?”傅允看到傅巽,高興的東西,有些戒備。


    “愚弟之前前往大漢參加科舉,考中二榜二十四名進士出身,被任命為譙縣縣令……”傅巽少不得把自己的情況說了出來,“本來打算去上任,誰知道收到消息,大漢要與燕漢與晉國開戰,想到父親在代郡,連忙過來。”


    “大漢對待士人何其苛刻,而且寧可扶持黎庶當官,也不願意重用賢良。長此以往,各家子弟,恐怕隻有少數能夠出仕。同樣,你我士族,將永無出頭之日!”傅允聞言當即勸說,“晉國皇帝,體恤我等士人,乃真正的仁君,當得天下!弟弟,不若跟我去鄴城,怎麽都能為你,謀求個一官半職……”


    “兄長,時代變了!”傅巽搖了搖頭,“而且我士族豪門,有更多的田地和家產,不同於黎庶,需要一邊工作一邊學習。隻要我們投入足夠,族中子弟肯學肯上進,那麽最終出仕的人數,其實沒什麽變化。”


    科舉製度,唯一的結果,就是選拔出來的官員,至少是有真才實學,而不是博眼球賺名聲,然後就能推舉出仕為官的。


    換了後世,就相當於取消公務員考試,在網紅和流量明星裏麵,選擇一批安排到中央裏麵打雜兩年,再具體安排工作。那還誰專心讀書,想著怎麽當網紅算了!


    人和人不同,官宦人家天生底蘊就豐富,家學,經濟什麽的,肯定比一般的百姓要好。


    所以最終能當官的,至少大部分都是官宦子弟,至少也是有錢人家。但至少,能上去的,都是有一定才學的。而且至少給了普通人,一個相對公平的上位機會。


    做到這步可以了,真的不能奢求什麽了……


    “也就是說,劉韜那邊的話,隻要肯努力好好學習,考過科舉,那麽一樣可以出仕為官。反之,嘩眾取寵之人,將很難有出頭之日,對吧?”傅允沒說話,傅睿先問了句。


    “是的,而且聽說針對六部官員,以及太守以上的官員,可以蔭一個子弟。不能直接出仕,卻能進入專門學院學習,同時科舉的時候,可以得到一定的加分。”傅巽迴道。


    到這個程度上,如果還考不中,那就不是人家不給機會,而是自己不爭氣。


    “果然坊間之言,也不可全信……”傅睿感慨,隨即看向傅允,“你們我管不了,但我乃漢臣,大漢任命的代郡太守!”


    這個大漢可不是燕漢,而是劉宏時期的大漢。王澤從代郡太守遷雁門太守,他便是繼任者,並且在這個任上,見證了大漢的四分五裂。


    最初是劉虞,同時劉韜那邊也的確亂來,他就保持中立。現在是劉備,同樣是大漢宗親,他也可以繼續觀望。


    畢竟老了,自己怎麽樣無所謂,主要看能幫到兒子多少。按說真的投靠袁紹,那也沒什麽,隻要利益足夠的話。


    但可以幫助到兒子,還能成全自己的忠義的話,傅睿還是要臉的。


    “父親!”傅允沒想到,父親居然打算投效北漢。


    “去告訴朝廷的軍隊,讓他們快點過來接管這邊,否則的話,公孫瓚可要過來了。”傅睿隨即看向傅巽。


    “是!”傅巽聞言,當即告辭離開。父親的意思很簡單,公孫瓚過來的話,那麽就算他投降也沒用,這邊做主的,還是人家公孫瓚。


    “迴去告訴袁紹,他的父親,叔父和伯父都是漢臣。他的祖父和曾祖父也都是漢臣。”傅睿看向傅允,“另外,大漢如果真的打到鄴城下麵,不要逞強,直接投降!”


    傅允聞言,已經明白,父親已經打算把傅家的未來,壓在北漢上麵。


    不管自己多不情願,傅允也明白這是無法改變的事實。這年頭士人講究的是家國天下,家天下裏麵,又以族長為首,傅睿是族長,所以他能決定傅家的未來。


    他身為族人,隻能遵守。而繼續在晉國當官,隻是作為預防萬一。


    萬一北漢運氣不好被滅,那麽至少傅家還有他這一脈可以延續下去……就如同荀氏,荀諶就在晉國任職,甚至袁紹那邊都有荀正在那邊。


    不管最後誰得到天下,潁川荀氏,至少都有一脈可以延續下去。


    代郡這邊在謀劃投降的同時,青州這邊,也醞釀著一場劇變。


    這一天,臧洪設宴,宴請了駐紮在青州的將軍朱靈,這是消息傳遞到青州的第二天。


    “家父老了……”酒過三巡,臧洪開始抱怨起來,“從中山太守的任上退了下來,說是打算去晉陽養老,還說自己是漢臣。”


    臧洪的父親就是臧旻,當時是中山太守,與劉韜有過接觸。


    這次說是自己要過退休生活,其實是勸告臧洪,他也是漢臣,不應該為晉國效力。別說什麽忠義不兩全,他忠誠的應該是大漢,而不是晉國。


    臧洪也無奈,別說忠義不兩全,這是要他忠孝義不能三全對吧?得得得,袁紹提拔了他,所以自己為袁紹服務,這是‘義’之所在。可忠孝都在父親那邊,二比一沒辦法啊!


    “朱某也是漢臣……”朱靈聞言,已經大概知道臧霸的意思,淡淡一笑說道。


    “哦?”臧洪有些詫異的看向朱靈。


    “本將閱人很多,沒有像大漢陛下這樣有能力的,這才是真正的明主!既然已碰上了真的明主,為什麽不投奔他呢?”朱靈迴道,“而袁紹對外說得再好,也不過是個謀逆之人,這個事實是不會改變的。”


    頓了頓,看向周圍,說道:“本將誠心誠意與太守溝通,周圍的那些人,就可以撤下去了吧?”


    “獻醜,獻醜……”臧洪聞言,訕訕一笑,拍了拍手。


    藏在周圍的刀斧手,陸續離開。按照暗號,拍手就是解散,但如果是擲杯,那就第一時間殺出去,把朱靈給殺了。


    若非有這個安排,臧洪又如何會這樣對朱靈說實話?


    “所以,你我的想法一致,對吧?”朱靈看向臧洪。


    “本官說過,我乃漢臣。”臧洪朝著朱靈笑了笑。


    於是在劉韜找到南匈奴的軍隊時,前線傳來了讓他不敢置信的消息:代郡太守傅睿,青州刺史臧霸,晉國將軍朱靈正式投降大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隨身魔法塔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隔壁的小蜥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隔壁的小蜥蜴並收藏三國之隨身魔法塔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