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試結束,按照四人的文筆,本來都不符合劉韜的意思。但說到底,他那個目光,估計整個華夏也沒幾個人能跟得上。
排名終究還是要排的,最後法正自然是狀元,顧雍榜眼,黃敘和孫匡並列探花。或許,這次科舉,是大漢建立之後,唯一一次出現雙探花的情況……
畢竟下次科舉,總不能最後進士及第的,還是四人吧?!
四人連帶著其他十幾個進士出身的考生,自然也分配到了六部擔任郎官,先從最基本的文書工作開始做起,熟悉一下衙門的運作,過個三年考評沒問題,再一步步提升。
“話說衙門的工作都那麽多的嗎?”真正來到衙門,很快四人就開始麵對社會的毒打,顧雍看著成堆的文件,隻覺得頭大。
“如果其他幾部的話,或許壓力還沒那麽大,可誰讓你來的是我們戶部……”荀彧笑道,顧雍這個年輕人,經他簡單考校後,發現潛力很不錯,所以打算重點培養。
荀彧此刻已經是戶部侍郎,距離尚書也就五年的事情,在顧雍麵前,可以算是老前輩。隻是讓人哭笑不得的是,兩人的年齡,其實相差隻有五年。
從龍之臣,顧雍也不得不感慨,這錦上添花的,的確比不上雪中送炭。雙方相差五年,才學按說也差不到哪裏去,結果身份卻差距那麽多。
三四年前,記得劉韜還征辟過他,當時他,主要是家裏不看好一個區區雲中太守。同時也是故土難離,家裏人已經給他安排好了縣令的身份,自然不想輕易離開。
現在他是沒有顏麵,去提征辟的事情了。科舉考試已經開始,以前的征辟全部作廢,以後想要在大漢出仕,那麽隻能參加科舉!
就算考了科舉,也隻能從郎官,或者地方官開始當起,果然機遇這東西,錯過就沒了。
“還請侍郎賜教!”顧雍隻能乖乖詢問,麵對這個隻是大自己五歲的上司,不敢放肆。
“並州下個月開始重新劃分各州各郡,同時在其上設置一個府。其中牽扯到大量的調動,行政區域的劃分,還有官員的調動。
如果這還不算什麽,那麽雍州的設立也需要我們參與,最後就是司州和涼州一直在請求調配物資。以及今年各州的糧食生產……”荀彧一個個算下來,“於是戶部的工作,會比其他各部,都要忙一點點。”
長官,你是不是對一點點有什麽誤解?顧雍有些無奈,自己怎麽就來了戶部。
想到去了刑部的法正,去了吏部的黃敘,以及去了禮部的孫匡,自己好像是最慘的。
“六部裏麵,目前也就是禮部最輕鬆,畢竟沒什麽需要做的事情。正因為這樣,在真正的忙得不行的時候,吏部和戶部,可以稍微請禮部的過來幫忙……”荀彧迴道。
這不,此刻禮部郎中的荀悅,已經在不遠處的書桌上幫忙了。黃敘因為要熟悉辦公情況,所以還在禮部,不過估計被借調過來,也不過是時間問題。
“原來如此……”顧雍點了點頭,原來黃敘那廝也跑不掉。知道自己不是最慘的一個進士,莫名其妙的,心情突然變得舒服了一些。
“杜襲原本是並州刺史,改組之後,自然要成為並州知府吧?”吏部那邊其實也在忙,下個月並州的情況,就人員調動問題,這個原本就是吏部的工作。
“杜襲還年輕,驟然提拔為知府,是不是不妥?”吏部侍郎張楊迴道,算了算,這杜襲還不到三十歲,直接就是知府。調迴來,都是和他平級了。
憑什麽?不就是早早投奔劉韜,自己卻一直沒有正式表態要投靠劉韜,才被閑置了一段時間,現在也就混了個吏部侍郎。
對,到了這個級別,張楊其實已經沒什麽好抱怨的,甚至已經算很感激劉韜,能既往不咎,依然重用他。隻是看到杜襲不到三十歲就提拔為知府,多少還是有些羨慕。
“現在有能力的,都差不多安排好了。能調動的也沒幾個,知府似乎還下設有同知、通判等屬官,也需要擇優調配……”盧植提醒道。
“要不這樣,知府暫時空懸,且讓杜襲擔任同知,代知府職位,過幾年看情況再正式轉正?”張楊給了個折中的方案。
“這樣的話,似乎也可以!”盧植看了看張楊,隨即點頭,“年輕人,總要多曆練!”
“的確如此……”張楊感覺盧植看穿了自己的想法,連忙迴應。剛剛那句話,說的杜襲,但感覺根本是說給他聽的。
畢竟真要算的話,張楊也還不到四十歲,還是‘年輕人’。
“太行山的三個縣,已經確認了吧?”盧植隨即追問道。
“基本確定五個縣的地址,分別是黎城縣、安陽縣和五台縣。黎城縣屬上黨郡,安陽縣屬河內郡,五台縣屬雁門郡。”張楊早有準備,聞言連忙迴道,順便一陣翻找,把圖輿給拿了出來。
五台縣因為五台山而命名,在上艾(陽泉市)縣北部,算是進入冀州,甚至是幽州的橋頭堡;黎城縣在潞縣以北,與冀州的涉縣,三縣呈三角狀態,可以協助潞縣攻打涉縣,也可以協助潞縣防禦。
最後是安陽縣(安陽市),在河內蕩陰縣以北,林慮縣以東的山區之中。距離魏郡鄴城隻有五十裏的距離。理論上,這個縣估計是很難建成,一旦建成,趙漢估計永無寧日。
說是設縣,其實這三個地方原本都沒有城池,都隻是城寨而已。就算設縣,估計也隻是在原本的基礎上,換上正式的官職,估計短時間內,不會專門建設城池。
同時這個安陽縣,估計隨時會麵對袁紹的進攻,時不時要‘舉縣’逃入太行山脈避難。
是以也不會專門開墾農田什麽的,百姓的生計問題,也需要想辦法解決。除非,調幾千大軍過去鎮守,但這樣和開戰沒什麽區別。
別的不說,物資補給方麵,估計戶部那邊就有得扯皮。非荀彧吝嗇,而是真的是被榨得差不多了,他也沒辦法,憑空就變出一批物資出來。
可其實誰都知道,荀彧管理的戶部,至少還有一批紅線時期使用的物資。問題就在於,這批物資,估計連劉韜,都摳不出來。
“那就是戶部該頭痛的事情了……”盧植聞言,也隻是淡淡一笑。
排名終究還是要排的,最後法正自然是狀元,顧雍榜眼,黃敘和孫匡並列探花。或許,這次科舉,是大漢建立之後,唯一一次出現雙探花的情況……
畢竟下次科舉,總不能最後進士及第的,還是四人吧?!
四人連帶著其他十幾個進士出身的考生,自然也分配到了六部擔任郎官,先從最基本的文書工作開始做起,熟悉一下衙門的運作,過個三年考評沒問題,再一步步提升。
“話說衙門的工作都那麽多的嗎?”真正來到衙門,很快四人就開始麵對社會的毒打,顧雍看著成堆的文件,隻覺得頭大。
“如果其他幾部的話,或許壓力還沒那麽大,可誰讓你來的是我們戶部……”荀彧笑道,顧雍這個年輕人,經他簡單考校後,發現潛力很不錯,所以打算重點培養。
荀彧此刻已經是戶部侍郎,距離尚書也就五年的事情,在顧雍麵前,可以算是老前輩。隻是讓人哭笑不得的是,兩人的年齡,其實相差隻有五年。
從龍之臣,顧雍也不得不感慨,這錦上添花的,的確比不上雪中送炭。雙方相差五年,才學按說也差不到哪裏去,結果身份卻差距那麽多。
三四年前,記得劉韜還征辟過他,當時他,主要是家裏不看好一個區區雲中太守。同時也是故土難離,家裏人已經給他安排好了縣令的身份,自然不想輕易離開。
現在他是沒有顏麵,去提征辟的事情了。科舉考試已經開始,以前的征辟全部作廢,以後想要在大漢出仕,那麽隻能參加科舉!
就算考了科舉,也隻能從郎官,或者地方官開始當起,果然機遇這東西,錯過就沒了。
“還請侍郎賜教!”顧雍隻能乖乖詢問,麵對這個隻是大自己五歲的上司,不敢放肆。
“並州下個月開始重新劃分各州各郡,同時在其上設置一個府。其中牽扯到大量的調動,行政區域的劃分,還有官員的調動。
如果這還不算什麽,那麽雍州的設立也需要我們參與,最後就是司州和涼州一直在請求調配物資。以及今年各州的糧食生產……”荀彧一個個算下來,“於是戶部的工作,會比其他各部,都要忙一點點。”
長官,你是不是對一點點有什麽誤解?顧雍有些無奈,自己怎麽就來了戶部。
想到去了刑部的法正,去了吏部的黃敘,以及去了禮部的孫匡,自己好像是最慘的。
“六部裏麵,目前也就是禮部最輕鬆,畢竟沒什麽需要做的事情。正因為這樣,在真正的忙得不行的時候,吏部和戶部,可以稍微請禮部的過來幫忙……”荀彧迴道。
這不,此刻禮部郎中的荀悅,已經在不遠處的書桌上幫忙了。黃敘因為要熟悉辦公情況,所以還在禮部,不過估計被借調過來,也不過是時間問題。
“原來如此……”顧雍點了點頭,原來黃敘那廝也跑不掉。知道自己不是最慘的一個進士,莫名其妙的,心情突然變得舒服了一些。
“杜襲原本是並州刺史,改組之後,自然要成為並州知府吧?”吏部那邊其實也在忙,下個月並州的情況,就人員調動問題,這個原本就是吏部的工作。
“杜襲還年輕,驟然提拔為知府,是不是不妥?”吏部侍郎張楊迴道,算了算,這杜襲還不到三十歲,直接就是知府。調迴來,都是和他平級了。
憑什麽?不就是早早投奔劉韜,自己卻一直沒有正式表態要投靠劉韜,才被閑置了一段時間,現在也就混了個吏部侍郎。
對,到了這個級別,張楊其實已經沒什麽好抱怨的,甚至已經算很感激劉韜,能既往不咎,依然重用他。隻是看到杜襲不到三十歲就提拔為知府,多少還是有些羨慕。
“現在有能力的,都差不多安排好了。能調動的也沒幾個,知府似乎還下設有同知、通判等屬官,也需要擇優調配……”盧植提醒道。
“要不這樣,知府暫時空懸,且讓杜襲擔任同知,代知府職位,過幾年看情況再正式轉正?”張楊給了個折中的方案。
“這樣的話,似乎也可以!”盧植看了看張楊,隨即點頭,“年輕人,總要多曆練!”
“的確如此……”張楊感覺盧植看穿了自己的想法,連忙迴應。剛剛那句話,說的杜襲,但感覺根本是說給他聽的。
畢竟真要算的話,張楊也還不到四十歲,還是‘年輕人’。
“太行山的三個縣,已經確認了吧?”盧植隨即追問道。
“基本確定五個縣的地址,分別是黎城縣、安陽縣和五台縣。黎城縣屬上黨郡,安陽縣屬河內郡,五台縣屬雁門郡。”張楊早有準備,聞言連忙迴道,順便一陣翻找,把圖輿給拿了出來。
五台縣因為五台山而命名,在上艾(陽泉市)縣北部,算是進入冀州,甚至是幽州的橋頭堡;黎城縣在潞縣以北,與冀州的涉縣,三縣呈三角狀態,可以協助潞縣攻打涉縣,也可以協助潞縣防禦。
最後是安陽縣(安陽市),在河內蕩陰縣以北,林慮縣以東的山區之中。距離魏郡鄴城隻有五十裏的距離。理論上,這個縣估計是很難建成,一旦建成,趙漢估計永無寧日。
說是設縣,其實這三個地方原本都沒有城池,都隻是城寨而已。就算設縣,估計也隻是在原本的基礎上,換上正式的官職,估計短時間內,不會專門建設城池。
同時這個安陽縣,估計隨時會麵對袁紹的進攻,時不時要‘舉縣’逃入太行山脈避難。
是以也不會專門開墾農田什麽的,百姓的生計問題,也需要想辦法解決。除非,調幾千大軍過去鎮守,但這樣和開戰沒什麽區別。
別的不說,物資補給方麵,估計戶部那邊就有得扯皮。非荀彧吝嗇,而是真的是被榨得差不多了,他也沒辦法,憑空就變出一批物資出來。
可其實誰都知道,荀彧管理的戶部,至少還有一批紅線時期使用的物資。問題就在於,這批物資,估計連劉韜,都摳不出來。
“那就是戶部該頭痛的事情了……”盧植聞言,也隻是淡淡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