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些時候,他已經給科考的士子出了一個題目,那就是‘忠誠’。


    出這道題,主要是想問問這些考生,忠誠是什麽,你們的忠誠到底給了誰,你們應該對誰忠誠。忠誠於自己,忠誠於家族,忠誠於朝廷,還是忠誠於民族。


    這個題很開放,沒有固定的答案,關鍵可以看出一個人的眼界,閱讀量和大概的三觀。


    膚淺的,大概會一頓歌功頌德,然後表示要效忠大漢。稍微有些見識的,大概會引用‘食君之祿,忠君之事,擔君之憂’來迴答。


    這次不考這個,或者類似‘民族’和‘家國天下’這種題目了,畢竟這四人策論的答案,都達不到他的滿意標準,再出類似的題目就沒意思了。


    說真的,也不知道是這個時代人眼界太低,還是說為了考高分不斷揣摩自己的想法。最後得出的答案,卻和他真正的想法差了太遠。


    “題目是‘天下’。”劉韜看向四人,“給你們一些提示,我的雙眼看到的,比你們想象中的要寬廣。而我想知道的,是你們的雙眼,能看到多遠。”


    題目居然是‘天下’?四人聞言一愣,想想也是,劉韜已經登基稱帝,總不可能一直守著三州就滿足。眼光,自然是天下。


    一統天下十三州,但按照他剛剛那句話,那麽目標顯然不僅僅是十三州就可以的……


    莫非,陛下打算重開西域?不少人有這樣的想法,畢竟西漢時期開啟西域絲路之後,通過絲路貿易,的確賺了不少。同時不少西域胡人國家的特產,也通過西域傳了過來。


    比如說,最近已經逐漸變得重要,並且開始改良品種和大量種植的胡蘿卜。


    隻是從酒泉開始向西進入西域,基本都黃沙萬裏,物資補給非常困難。也就是說遠征的成本非常高。就說漢武帝勞師遠征,為了得到大宛良駒幾次遠征大宛。


    雖然後續大宛屈服,也隻是讓人屈服,沒有能打下別人。同時期間消耗的物資,也是被議論最多的……姑且,難道不應該先考慮把十三州都給平定,再逐步開西域嗎?


    四人因為年齡和見識的關係,對這個題目的理解個不相同。


    法正是司州人,對西域的情況也算有所了解。覺得應該先內而外,先征服十三州,然後再考慮別的。而要征服十三州,那麽河北的冀州和幽州必須要打下來。


    不僅是大後方,同時冀州也是重要的產糧區。幽州是劉韜的故鄉,同時也可以從鮮卑和烏桓那邊買馬,補充騎兵。


    中原之地,大多沒有山脈,隻要騎兵足夠,那麽各方諸侯唯一的選擇,就是閉城死守。奪取中原,那麽益州、荊州、兗州和交州,也就翻騰不起來了。


    直至這個時候,才是遠征的最佳時機,至少已經有條件可以遠征了。


    正要下筆,卻想到劉韜那句刻意強調的話。覺得事情不對,莫非,劉韜的雙眼,看到的不僅僅是西域?難道還要更西,更北,或者更南?


    更北那已經是苦寒之地,生存都成問題,怎麽發展?向東已經是汪洋大海,向南都是蠻荒且充滿毒瘴的蠻荒山林,向西則是黃沙萬裏……


    若非這些地方的確不適合生存,大家又何苦要在中原,在大漢十三州打來打去的?!


    對大漢不滿,直接拖家帶口,跑到域外,建立大大小小的國家,說不定幾百年後還能反攻大漢,這難道不香嗎?!


    算了,死了就死了,必須要勸諫,十三州都沒有打下來,好高騖遠!法正最終還是落筆,主要還是結合上一次的‘忠誠’的策論,他認為這才是臣子應該有的覺悟!


    孫匡沒有那麽多的想法,他結合地理圖誌,劉韜不是說很遠嗎?那麽他就有多遠寫多遠。北至北海(貝加爾湖),東邊本來想說到三韓之地,後來想了想,把倭國寫了進去。


    西邊到大秦,反正有書籍記載了大秦的存在,說是在極西之地。向南,九真日南那片區域,怎麽都要算進去……


    顧雍中規中矩,主要是受蔡邕的理念影響,以天下十三州為目標,同時勸諫‘打天下容易,治天下難’的道理,希望打下十三州後,應該與民休養,二三十年,國力允許,再向外征討不遲。


    黃敘也是差不多的想法,雖然他不介意不斷對外擴充,這樣父親也能不斷累積軍功。不過大漢自黃巾之亂,甚至更早以前的動亂,國力不斷下降。


    如今天下群雄割據,平定天下,需要花費的時間就不少,之後少不得還是要休養生息一段時間,才適合繼續征戰,不能窮兵黷武。


    四人就這樣“沙沙”的書寫著,劉韜等待的這段時間,索性也找人拿來一張很大很大的紙,開始用炭筆在上麵塗塗寫寫。


    隨侍的郭嘉瞄了一眼,感覺劉韜是在畫一張圖輿,一開始隻是輪廓,看不出什麽,後來慢慢看出,是大漢的全景。首先是沿海,幽州,冀州,青州,徐州和揚州……


    最後是天下十三州,出現在畫紙之上。慢著,這也沒占這張紙多少區域吧?


    果不其然,劉韜繼續畫了下去,先是中南半島,東南亞群島。向東畫了西伯利亞一大片陸地,又把倭國四座島嶼給畫了出來。向西,把西域到印度地區畫了出來。


    這才占了五分之一的區域,郭嘉唿吸開始急促起來,陛下這圖輿,不得了啊!


    考生們寫了大概兩個時辰,當然可以的話一個時辰最好,畢竟皇帝在等著他們的迴答。讓一個皇帝,等待他們兩個時辰,已經很難想想。


    隨著孫匡停筆,他才注意到,陛下似乎在畫著什麽東西,用的卻不是毛筆,而是炭筆。不同於大號的那種,是一種小號的炭筆,似乎在寫著些什麽東西。


    至於旁邊的郭嘉,他認識,一個有些輕浮的狗頭軍師,而且還是劉韜最信任的那種。


    問題是,他為什麽現在一臉見鬼的模樣?陛下在寫的,到底是什麽東西?很好奇,但不敢亂看,免得給自己惹麻煩……


    終於,大家都停下筆來,包括劉韜,他是最後一個停筆的。


    “都完成了?拿上來我看看?”劉韜放下手中的炭筆,笑著對四人說道。


    近侍第一時間把答卷拿了上來,放在劉韜麵前。隻需要看四個人的試卷,批卷應該不會很難。隻是劉韜看了一眼下內容,還是不由得皺起眉頭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隨身魔法塔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隔壁的小蜥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隔壁的小蜥蜴並收藏三國之隨身魔法塔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