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去涼州,但是治中從事我要安排辛毗去幫你,這個你不能拒絕。”劉韜看向盧琰,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見。
“可以,這正好!”盧琰清楚,辛毗不僅是幫他處理政務,也會幫他提防那些惡意。
“以後遇到事情,自己多思考,條件允許的話,多和他商量商量。不要求你三思而後行,隻是謹慎沒有錯。你的位置,太多人盯著了。”劉韜叮囑道。
“愚弟明白。”盧琰誠懇的點了點頭。
都在說劉韜要稱帝,稱帝之後那麽他們這幾個義弟,很大概率會封侯,甚至封王。
他來自涿縣盧氏,有盧植這個父親還好。關羽和張飛,一個良家子出身,甚至還因為殺人當過逃犯;張飛隻是一個土豪,家裏做酒肉生意。
結果因為跟對了人,眼看就要封侯甚至封王,誰不羨慕?不知道涿縣那邊多少人後悔,後悔沒有早點結交劉韜,否則現在早發跡了。
他們卻忘了,劉韜當初在涿縣組建民團,他們本身都有機會加入。自己錯過了這個機會,那麽也怪不得誰……
盧琰離開之後,少不得親自過去拜訪了一下王允。並州刺史的身份顯然不能給他,所以劉韜需要和他商量一下。
“王伯父,很抱歉,晚輩前陣子一直在忙,沒有能親自登門拜訪。”劉韜行了一禮,現在是私下拜訪,王允和盧植也有交情,於情於理,他這個弟子也應該以後輩的身份拜見。
“哪裏哪裏,最近這段時間,是將軍最重要的時期,允也不好打擾。”王允對劉韜的態度很滿意,對他的印象也好了幾分,“德然親自前來,定有要事,但說無妨!”
“也不是什麽重要的事情……原本打算委任您去涼州擔任刺史,隻是盧琰希望能去曆練一番。是以對於您的職位安排方麵,我有兩個提議。”劉韜也不客氣,直接說了出來。
頓了頓,繼續說道:“首先,便是在年後,函穀關以西,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和安定四郡,將改組為雍州,到時候希望您去那邊,擔任刺史。”
“將軍沒打算定都洛陽或長安?”王允聞言,對這個職位沒太在意,隻是問了句。
“洛陽被燒,再說那邊不太穩定,或許要過幾年才能遷過去。並州也才剛剛開始建設,沒有個五年十年的,不放心離開。”劉韜迴道。
這裏才是他真正的大本營,就算司州和涼州丟掉,隻要守好並州,就還有翻盤的可能性。同時這裏也是重要的人才產地,為他源源不斷提供人才。
洛陽是真不穩定,要修繕,同時還要防備,不管是南陽還是兗州都能打過來。
不是說打不過,或者怕他們打過來,而是三五天打一次,打不過就劫掠或破壞,到時候想要發展一下都做不到,太惡心人了!
“原來如此,那麽另外一個選擇是什麽?”王允見狀也不再細問。
“不瞞您,我近期可能就要稱帝……”劉韜首先說明一下。
“將軍早該如此,不,或許王某,應該稱唿您一聲陛下了。”王允笑道。
“那也得等到登基之後……”劉韜笑了笑,“到時候,我打算把朝廷進行整改……就是這樣,到時候尚書台改為尚書省,到時候尚書有六個,戶部尚書,我希望由您來擔任。”
“原來如此,隻是這戶部尚書,主要管轄什麽?”王允聞言恍然。
三省六部製仔細看,會發現也就是在現有的政治製度上進行修改的結果。隻是幅度比較大的一次改革,算不上創新。唯一的兩點,就是廢除自先秦時期就有的三公九卿製。
不過三公的稱唿,夏朝其實就出現,所以三公九卿製,同樣屬於‘傳承+改良’的政治製度,並非純原創的製度。
簡單來說,就是華夏的政治製度,基本都是依靠‘傳承+改良’的模式,一步步傳承下來。哪怕到劉韜穿越前,當時的政治製度,其實也有三省六部的一些影子。
先傳承,然後才談改良,這才是華夏文明獨步於世界的核心所在。
“戶部尚書,隻要管國家戶籍、田畝、貨幣、各種賦稅、官員俸祿。說到底,就是一個國家的大管家。”劉韜解釋道,也就相當於後世的財政部。
“那麽重要的職位,讓給王某?”王允有些詫異,同時也有些少許的激動。
“以您老的能力,擔任這個職位綽綽有餘。若非您剛投入我的麾下,中書省肯定有您的一席之地。”劉韜笑道。
“以前的履曆都沒用了?”王允有些詫異。
“有用,所以才安排您擔任尚書一職。”劉韜笑道,“不過那是我稱帝以前,稱帝之後,履曆可都沒用了……”
“看來我投效得還算及時。”王允感慨,劉韜倒是果決,既然不來投靠他,那麽索性都不用這些人。想出仕,隻能重新想辦法。
隱約倒是知道,年後會有一場科舉考試,通過考試來錄取和選拔官員。很有可能,這是以後人才出仕的唯一辦法。
其實不然,劉韜也打算,讓三品以上的官員,蔭一個親屬出仕。就說王允,他的兒子,或者侄子裏麵,肯定有出色的人才,比如說王淩或者王昶。
既然要推廣退休製度,那麽至少也要讓這些官員安心。免得一個兩個,以為自己退休了,兒子不爭氣考不上科舉,家族是否會沒落什麽的。
隻要完善考核製度,那麽優秀的自然可以提拔,能力低下的,少不得要被貶職,甚至是革職。如此,既給了那些官員一個交代,同樣也避免太多水貨摻雜進來。
“是的,您的決定非常正確。年後會有一場科舉考試,到時候會通過考核來選拔人才。
考試內容涵蓋經文,數算和策論三個方麵,也就是三場考試,最後根據成績來選拔三榜人才,並根據榜單來分配職位。
伯父家中若有合適的子弟,不如讓他們去考考看?以後孝廉製度會被全麵取消,至少在我這裏是這樣,人才隻能通過考試來出仕,早考早輕鬆哦!”劉韜提醒道。
“哈哈,稍後老朽迴去,自然會和族人好好談談。”王允笑道,“至於戶部尚書一職,老朽便接下來,為陛下看好錢袋子,管好這個家!”
“可以,這正好!”盧琰清楚,辛毗不僅是幫他處理政務,也會幫他提防那些惡意。
“以後遇到事情,自己多思考,條件允許的話,多和他商量商量。不要求你三思而後行,隻是謹慎沒有錯。你的位置,太多人盯著了。”劉韜叮囑道。
“愚弟明白。”盧琰誠懇的點了點頭。
都在說劉韜要稱帝,稱帝之後那麽他們這幾個義弟,很大概率會封侯,甚至封王。
他來自涿縣盧氏,有盧植這個父親還好。關羽和張飛,一個良家子出身,甚至還因為殺人當過逃犯;張飛隻是一個土豪,家裏做酒肉生意。
結果因為跟對了人,眼看就要封侯甚至封王,誰不羨慕?不知道涿縣那邊多少人後悔,後悔沒有早點結交劉韜,否則現在早發跡了。
他們卻忘了,劉韜當初在涿縣組建民團,他們本身都有機會加入。自己錯過了這個機會,那麽也怪不得誰……
盧琰離開之後,少不得親自過去拜訪了一下王允。並州刺史的身份顯然不能給他,所以劉韜需要和他商量一下。
“王伯父,很抱歉,晚輩前陣子一直在忙,沒有能親自登門拜訪。”劉韜行了一禮,現在是私下拜訪,王允和盧植也有交情,於情於理,他這個弟子也應該以後輩的身份拜見。
“哪裏哪裏,最近這段時間,是將軍最重要的時期,允也不好打擾。”王允對劉韜的態度很滿意,對他的印象也好了幾分,“德然親自前來,定有要事,但說無妨!”
“也不是什麽重要的事情……原本打算委任您去涼州擔任刺史,隻是盧琰希望能去曆練一番。是以對於您的職位安排方麵,我有兩個提議。”劉韜也不客氣,直接說了出來。
頓了頓,繼續說道:“首先,便是在年後,函穀關以西,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和安定四郡,將改組為雍州,到時候希望您去那邊,擔任刺史。”
“將軍沒打算定都洛陽或長安?”王允聞言,對這個職位沒太在意,隻是問了句。
“洛陽被燒,再說那邊不太穩定,或許要過幾年才能遷過去。並州也才剛剛開始建設,沒有個五年十年的,不放心離開。”劉韜迴道。
這裏才是他真正的大本營,就算司州和涼州丟掉,隻要守好並州,就還有翻盤的可能性。同時這裏也是重要的人才產地,為他源源不斷提供人才。
洛陽是真不穩定,要修繕,同時還要防備,不管是南陽還是兗州都能打過來。
不是說打不過,或者怕他們打過來,而是三五天打一次,打不過就劫掠或破壞,到時候想要發展一下都做不到,太惡心人了!
“原來如此,那麽另外一個選擇是什麽?”王允見狀也不再細問。
“不瞞您,我近期可能就要稱帝……”劉韜首先說明一下。
“將軍早該如此,不,或許王某,應該稱唿您一聲陛下了。”王允笑道。
“那也得等到登基之後……”劉韜笑了笑,“到時候,我打算把朝廷進行整改……就是這樣,到時候尚書台改為尚書省,到時候尚書有六個,戶部尚書,我希望由您來擔任。”
“原來如此,隻是這戶部尚書,主要管轄什麽?”王允聞言恍然。
三省六部製仔細看,會發現也就是在現有的政治製度上進行修改的結果。隻是幅度比較大的一次改革,算不上創新。唯一的兩點,就是廢除自先秦時期就有的三公九卿製。
不過三公的稱唿,夏朝其實就出現,所以三公九卿製,同樣屬於‘傳承+改良’的政治製度,並非純原創的製度。
簡單來說,就是華夏的政治製度,基本都是依靠‘傳承+改良’的模式,一步步傳承下來。哪怕到劉韜穿越前,當時的政治製度,其實也有三省六部的一些影子。
先傳承,然後才談改良,這才是華夏文明獨步於世界的核心所在。
“戶部尚書,隻要管國家戶籍、田畝、貨幣、各種賦稅、官員俸祿。說到底,就是一個國家的大管家。”劉韜解釋道,也就相當於後世的財政部。
“那麽重要的職位,讓給王某?”王允有些詫異,同時也有些少許的激動。
“以您老的能力,擔任這個職位綽綽有餘。若非您剛投入我的麾下,中書省肯定有您的一席之地。”劉韜笑道。
“以前的履曆都沒用了?”王允有些詫異。
“有用,所以才安排您擔任尚書一職。”劉韜笑道,“不過那是我稱帝以前,稱帝之後,履曆可都沒用了……”
“看來我投效得還算及時。”王允感慨,劉韜倒是果決,既然不來投靠他,那麽索性都不用這些人。想出仕,隻能重新想辦法。
隱約倒是知道,年後會有一場科舉考試,通過考試來錄取和選拔官員。很有可能,這是以後人才出仕的唯一辦法。
其實不然,劉韜也打算,讓三品以上的官員,蔭一個親屬出仕。就說王允,他的兒子,或者侄子裏麵,肯定有出色的人才,比如說王淩或者王昶。
既然要推廣退休製度,那麽至少也要讓這些官員安心。免得一個兩個,以為自己退休了,兒子不爭氣考不上科舉,家族是否會沒落什麽的。
隻要完善考核製度,那麽優秀的自然可以提拔,能力低下的,少不得要被貶職,甚至是革職。如此,既給了那些官員一個交代,同樣也避免太多水貨摻雜進來。
“是的,您的決定非常正確。年後會有一場科舉考試,到時候會通過考核來選拔人才。
考試內容涵蓋經文,數算和策論三個方麵,也就是三場考試,最後根據成績來選拔三榜人才,並根據榜單來分配職位。
伯父家中若有合適的子弟,不如讓他們去考考看?以後孝廉製度會被全麵取消,至少在我這裏是這樣,人才隻能通過考試來出仕,早考早輕鬆哦!”劉韜提醒道。
“哈哈,稍後老朽迴去,自然會和族人好好談談。”王允笑道,“至於戶部尚書一職,老朽便接下來,為陛下看好錢袋子,管好這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