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進入九月,劉韜花費一個月的時間,把並州的政務,總算是適應了下來。接手是一迴事,熟悉卻是另外一迴事。
尤其各郡各縣匯報上來的數據,很多都模糊不清,統計也沒有雲中郡那麽詳實,簡直讓人火大不已。到底是以前的官吏辦事怠慢,沒有做好本職工作,還是大環境工作情況就是這樣?比如說,缺乏足夠數算方麵的人才……
常山張氏倒有不少這方麵的人才,隻是以前用不到那麽多,現在劉韜卻覺得不夠用。
於是派人找到張世平,問他要不要當並州計曹從事。
後者從來沒聽說過計曹從事這個職位,計吏到是聽過,不過能用州從事來稱唿,那肯定是高官,二話不說,把商隊丟下,屁顛屁顛就過來報到。
“張兄,我也不和你客套。”見到張世平之後,劉韜簡單寒暄兩句,就進入正題,“這個計曹從事,是我為以後的工作,準備的一個新職位。專門負責統計並州治下,各種數據,所需要的一個官員。”
“那,不知道主公需要什麽數據?”張世平已經打算投入劉韜麾下,自然以主公稱唿。
“比如說人口,我需要知道各郡各縣常住人口有多少。其中多少老人,多少小孩,多少年輕人,同時男女比例,最近三年嬰兒出生率這些,都需要知道。”劉韜迴道。
“這個,可是一個大工程。”張世平有些為難,這其中需要動用的人力可不少。
“你是州計曹從事,這意味著,各郡太守,各縣縣令,在統計方麵,都需要配合你的工作,明白了沒有?”劉韜當即解釋。
“這樣的話,那屬下明白了。”張世平也是鬆了口氣,“隻是要這些幹什麽?”
“首先,我可以了解一個縣,到底可以征發多少徭役,多少士卒。以後征兵,肯定是青壯多的地方多征收一些,青壯少,或者男丁少的地方少征收,或者不征收。”劉韜迴道。
“原來如此,這樣的話,了解地方青壯比例,的確很有必要。”張世平恍然。
“同時還能知道人口出生率,這個間接反應這個縣的民生情況。嬰兒出生率和夭折率進行對比,如果夭折率過高,那麽就要找出具體原因,然後想辦法改善這方麵的問題。其實所謂的治政,很多東西都在這些統計的數據裏麵。”劉韜進一步解釋道。
“屬下受教!”張世平以前從來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
“其實你考慮過,隻是方向不同。”劉韜笑道,“就說經商,也需要了解各地的貨物行情,然後看看今年的出產情況。往年可以低價收購商品的地方,今年可能因為減產,導致商品價格提升,收購成本提升,在算上運輸的成本,還不如在別的地方收購更劃算……”
“的確是這樣……”張世平點了點頭,以前的確遇到過這個情況。
“對官府而言,知道這些數據,可以進行調控。比如說在豐收的地方低價買入糧食,存入常平倉裏麵,然後在減產的地方,用比收購價略高的價格出售,確保官府不虧本的情況下,保證地方糧食價格的穩定。甚至可以鼓勵商人運輸糧食去出售,可以在別的地方見麵商人的賦稅……”劉韜略微想了想。
畢竟對於統計學和經濟學,他也大多是道聽途說。不過有一點他相信,那就是給這個時代的人一個更高的眼界,他們自然會逐漸把這些東西完善起來。
製度的改革,成本比較低,反而是科技的改革才是最頭痛。完全是砸錢,運氣好可以試驗出來,運氣不好就是試錯,把錯誤都錯完,剩下的就是對的。
這樣一步步堆疊起來,便是科技樹。就說這煉鋼,這個時代要做到這部分,那麽坩堝肯定不能免,一個合格的坩堝需要的是耐高溫的瓷器。那麽首先,就要把瓷器燒出來。
很多民用的工藝,都是在軍用和工業用的基礎上,改良而成,也有民用改軍用的情況。反正僅僅就煉鋼而言,涉及到的工藝就有許多,純粹搭個高爐,燒個焦煤就能煉出來,估計也隻有無腦爽文能做到。
張世平就這樣,給劉韜忽悠的一愣一愣的,隻覺得活了那麽多年都白活了。數算的作用居然那麽大,結果張家居然要淪落到,分家去經商的程度……
張世平很想哭,為什麽以前沒有一個君王,能看到這些?!
“好好幹,你的作用非常重要,不亞於治中或者別駕。”劉韜看他那麽激動的樣子,於是出麵鼓勵道。
“屬下一定把這個工作做好,絕對不辜負主公的期待!”張世平當即迴應,他現在不僅僅是為了報劉韜的知遇之恩,或者升官發財,更多是想要向世人宣布,張家精通的數算,並不雞肋,甚至非常重要!
劉韜也沒想到,張世平會那麽激動,不過這沒關係,積極性高漲那是挺好的。
然後頭痛的就是荀彧,這個治中從事政務改革還在進行,結果又要再多出一個計曹從事,那簿曹從事的工作怎麽辦?
“簡單啊!”劉韜迴道,“計曹負責統計數據,簿曹負責收支管理。”
說到底就是會計和出納分開,以前統計也是簿曹,出納也是簿曹,太多操作空間了。
“這樣……倒也行!”荀彧想了想,也明白這樣做的好處,於是欣然受命。隻是按照這個結果的話,那麽計曹從事的職位,應該是在簿曹從事之上。
“看來州牧的奇思妙想還真不少……”陳群來到荀彧的身邊,接到征辟之後,陳群當即出發過來,算是第一批抵達的。
之後就給荀彧拉了壯丁,過來幫忙調整政務結構,陳群在這方麵,比他更精通一些。
兩人擅長治政,在這個基礎上,荀彧就是個管家婆,並州的一切都打理得井井有條。陳群擅長政務,對於如何優化政務工作,提升政務效率方麵比較擅長。
能想出九品中正製,主要是改革曹魏政治結構的存在,扣除士族本身的一些立場問題,其實對後世的影響一樣巨大。
就說九品中正製,延續兩漢察舉製的同時,也作為科舉製度的前置條件。初期這個製度,隻能說完全是為世家量身定做。不過從時代考慮,當時曹魏的人才選拔開始出問題,曹丕或者曹睿,需要獲得世家的認可和幫助。
當時提出九品中正製,其實更多是向世家妥協,來彌補曹操三次的招賢令帶來的影響。
隻可惜世家最終還是放棄了曹魏,曹丕和曹睿的過早去世,曹魏的大權開始旁落到權臣手中。司馬懿或許忠誠,但司馬師已經有別的想法。
在司馬師的帶頭,司馬昭的奠基下,司馬炎順利接受禪讓,建立西晉,或者說北晉。畢竟從晉代開始,華夏各朝代就從東西朝,開始朝著南北朝過渡。
“也正因為這樣,所以才能不拘一格,任用良才。甚至不拘泥於常規束縛,怎麽方便就怎麽改。偏偏這種,看起來很偷懶的方法,能大大提升官府的工作效率……”荀彧感慨。
“文若,你我也算老交情,告訴我,州牧到底是什麽想法?”陳群試著問了句,直接從朝廷的固有製度上進行修改,一般能那麽做的,隻能是大漢天子。
從這方麵來看,劉韜做得,甚至可以說有些明目張膽。
“主公是漢室宗親,他能有什麽想法?”荀彧笑了笑,交情是交情,立場是立場,“再說,主公也是苦於以前的製度存在的問題,所以想著改良。他以並州作為試點,若是可以,自然會上奏朝廷進行修改,類似這樣的情況,已經在很多的地方試行過。”
試行這玩意真的萬金油,可以用在很多地方。不過也必須承認,試行這個的確可以避免某個政策水土不服,導致民生惡化的情況。
就說農業改革,在雲中縣試行之後,開始在雲中各縣試行,之後再開始在定襄、太原和上黨三地試行。五原和雁門沒必要,畢竟那個地方劉韜決定以放牧為主。
然後就是教育改革,也開始在雲中試行,最多三年,有了足夠的書院祭酒和導師之後,就會開始朝著各郡普及。有了完善的數據和經驗,再推廣,阻力也會少一些。
“昔日光武帝,也曾經投效於更始帝……”陳群可不上當,直接舉了劉秀的例子。
“那也是更始帝要誅殺光武帝,以至於光武帝不得不反抗。”荀彧淡淡一笑。
“好一個不得不反抗……”陳群搖了搖頭,早就聽說荀彧拜入劉韜麾下當了門客,如今看來是真的。看來潁川荀氏,可能已經開始在劉韜身上押注。
那麽潁川陳氏,是否也應該押注?也罷,反正他也過來了,且先觀察一段時間……
劉韜派人外出征辟,滿寵、呂虔和陳群三人響應,梁習和劉馥卻不響應。當然,劉馥不響應,主要還是家中表示,劉馥去了淮南,具體去向不知,無從告知。
劉韜雖然也大概知道,劉馥有段時間會去淮南避難。但沒想到,居然去得那麽早。
至於管寧、國淵和邴原三人,卻是已經避難去了遼東,所以還要派人去遼東找找。劉韜派人去了,畢竟他也希望,看看能不能找到在那邊的太史慈。
王修倒是收到,但迴信表示,已經在孔融麾下擔任主簿,所以感謝劉韜的好意。有些人就這樣,下手慢了,說不定就給別人給招募去了……
偏偏有些人,又各種鬧失蹤,比如張昭和張紘,至今沒有找到。
想說要不把魯肅挖過來,然後想想才意識到這廝,今年才18歲。家裏就他一個獨子,且自幼喪父,就老祖母養著長大。估計也不會同意,他來並州這裏為官。
話說這廝也是四十六歲就掛掉,也不知道是不是遺傳病。好在有一個遺腹子魯淑,五十八歲病逝……可以確定是親生無疑。
尤其各郡各縣匯報上來的數據,很多都模糊不清,統計也沒有雲中郡那麽詳實,簡直讓人火大不已。到底是以前的官吏辦事怠慢,沒有做好本職工作,還是大環境工作情況就是這樣?比如說,缺乏足夠數算方麵的人才……
常山張氏倒有不少這方麵的人才,隻是以前用不到那麽多,現在劉韜卻覺得不夠用。
於是派人找到張世平,問他要不要當並州計曹從事。
後者從來沒聽說過計曹從事這個職位,計吏到是聽過,不過能用州從事來稱唿,那肯定是高官,二話不說,把商隊丟下,屁顛屁顛就過來報到。
“張兄,我也不和你客套。”見到張世平之後,劉韜簡單寒暄兩句,就進入正題,“這個計曹從事,是我為以後的工作,準備的一個新職位。專門負責統計並州治下,各種數據,所需要的一個官員。”
“那,不知道主公需要什麽數據?”張世平已經打算投入劉韜麾下,自然以主公稱唿。
“比如說人口,我需要知道各郡各縣常住人口有多少。其中多少老人,多少小孩,多少年輕人,同時男女比例,最近三年嬰兒出生率這些,都需要知道。”劉韜迴道。
“這個,可是一個大工程。”張世平有些為難,這其中需要動用的人力可不少。
“你是州計曹從事,這意味著,各郡太守,各縣縣令,在統計方麵,都需要配合你的工作,明白了沒有?”劉韜當即解釋。
“這樣的話,那屬下明白了。”張世平也是鬆了口氣,“隻是要這些幹什麽?”
“首先,我可以了解一個縣,到底可以征發多少徭役,多少士卒。以後征兵,肯定是青壯多的地方多征收一些,青壯少,或者男丁少的地方少征收,或者不征收。”劉韜迴道。
“原來如此,這樣的話,了解地方青壯比例,的確很有必要。”張世平恍然。
“同時還能知道人口出生率,這個間接反應這個縣的民生情況。嬰兒出生率和夭折率進行對比,如果夭折率過高,那麽就要找出具體原因,然後想辦法改善這方麵的問題。其實所謂的治政,很多東西都在這些統計的數據裏麵。”劉韜進一步解釋道。
“屬下受教!”張世平以前從來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
“其實你考慮過,隻是方向不同。”劉韜笑道,“就說經商,也需要了解各地的貨物行情,然後看看今年的出產情況。往年可以低價收購商品的地方,今年可能因為減產,導致商品價格提升,收購成本提升,在算上運輸的成本,還不如在別的地方收購更劃算……”
“的確是這樣……”張世平點了點頭,以前的確遇到過這個情況。
“對官府而言,知道這些數據,可以進行調控。比如說在豐收的地方低價買入糧食,存入常平倉裏麵,然後在減產的地方,用比收購價略高的價格出售,確保官府不虧本的情況下,保證地方糧食價格的穩定。甚至可以鼓勵商人運輸糧食去出售,可以在別的地方見麵商人的賦稅……”劉韜略微想了想。
畢竟對於統計學和經濟學,他也大多是道聽途說。不過有一點他相信,那就是給這個時代的人一個更高的眼界,他們自然會逐漸把這些東西完善起來。
製度的改革,成本比較低,反而是科技的改革才是最頭痛。完全是砸錢,運氣好可以試驗出來,運氣不好就是試錯,把錯誤都錯完,剩下的就是對的。
這樣一步步堆疊起來,便是科技樹。就說這煉鋼,這個時代要做到這部分,那麽坩堝肯定不能免,一個合格的坩堝需要的是耐高溫的瓷器。那麽首先,就要把瓷器燒出來。
很多民用的工藝,都是在軍用和工業用的基礎上,改良而成,也有民用改軍用的情況。反正僅僅就煉鋼而言,涉及到的工藝就有許多,純粹搭個高爐,燒個焦煤就能煉出來,估計也隻有無腦爽文能做到。
張世平就這樣,給劉韜忽悠的一愣一愣的,隻覺得活了那麽多年都白活了。數算的作用居然那麽大,結果張家居然要淪落到,分家去經商的程度……
張世平很想哭,為什麽以前沒有一個君王,能看到這些?!
“好好幹,你的作用非常重要,不亞於治中或者別駕。”劉韜看他那麽激動的樣子,於是出麵鼓勵道。
“屬下一定把這個工作做好,絕對不辜負主公的期待!”張世平當即迴應,他現在不僅僅是為了報劉韜的知遇之恩,或者升官發財,更多是想要向世人宣布,張家精通的數算,並不雞肋,甚至非常重要!
劉韜也沒想到,張世平會那麽激動,不過這沒關係,積極性高漲那是挺好的。
然後頭痛的就是荀彧,這個治中從事政務改革還在進行,結果又要再多出一個計曹從事,那簿曹從事的工作怎麽辦?
“簡單啊!”劉韜迴道,“計曹負責統計數據,簿曹負責收支管理。”
說到底就是會計和出納分開,以前統計也是簿曹,出納也是簿曹,太多操作空間了。
“這樣……倒也行!”荀彧想了想,也明白這樣做的好處,於是欣然受命。隻是按照這個結果的話,那麽計曹從事的職位,應該是在簿曹從事之上。
“看來州牧的奇思妙想還真不少……”陳群來到荀彧的身邊,接到征辟之後,陳群當即出發過來,算是第一批抵達的。
之後就給荀彧拉了壯丁,過來幫忙調整政務結構,陳群在這方麵,比他更精通一些。
兩人擅長治政,在這個基礎上,荀彧就是個管家婆,並州的一切都打理得井井有條。陳群擅長政務,對於如何優化政務工作,提升政務效率方麵比較擅長。
能想出九品中正製,主要是改革曹魏政治結構的存在,扣除士族本身的一些立場問題,其實對後世的影響一樣巨大。
就說九品中正製,延續兩漢察舉製的同時,也作為科舉製度的前置條件。初期這個製度,隻能說完全是為世家量身定做。不過從時代考慮,當時曹魏的人才選拔開始出問題,曹丕或者曹睿,需要獲得世家的認可和幫助。
當時提出九品中正製,其實更多是向世家妥協,來彌補曹操三次的招賢令帶來的影響。
隻可惜世家最終還是放棄了曹魏,曹丕和曹睿的過早去世,曹魏的大權開始旁落到權臣手中。司馬懿或許忠誠,但司馬師已經有別的想法。
在司馬師的帶頭,司馬昭的奠基下,司馬炎順利接受禪讓,建立西晉,或者說北晉。畢竟從晉代開始,華夏各朝代就從東西朝,開始朝著南北朝過渡。
“也正因為這樣,所以才能不拘一格,任用良才。甚至不拘泥於常規束縛,怎麽方便就怎麽改。偏偏這種,看起來很偷懶的方法,能大大提升官府的工作效率……”荀彧感慨。
“文若,你我也算老交情,告訴我,州牧到底是什麽想法?”陳群試著問了句,直接從朝廷的固有製度上進行修改,一般能那麽做的,隻能是大漢天子。
從這方麵來看,劉韜做得,甚至可以說有些明目張膽。
“主公是漢室宗親,他能有什麽想法?”荀彧笑了笑,交情是交情,立場是立場,“再說,主公也是苦於以前的製度存在的問題,所以想著改良。他以並州作為試點,若是可以,自然會上奏朝廷進行修改,類似這樣的情況,已經在很多的地方試行過。”
試行這玩意真的萬金油,可以用在很多地方。不過也必須承認,試行這個的確可以避免某個政策水土不服,導致民生惡化的情況。
就說農業改革,在雲中縣試行之後,開始在雲中各縣試行,之後再開始在定襄、太原和上黨三地試行。五原和雁門沒必要,畢竟那個地方劉韜決定以放牧為主。
然後就是教育改革,也開始在雲中試行,最多三年,有了足夠的書院祭酒和導師之後,就會開始朝著各郡普及。有了完善的數據和經驗,再推廣,阻力也會少一些。
“昔日光武帝,也曾經投效於更始帝……”陳群可不上當,直接舉了劉秀的例子。
“那也是更始帝要誅殺光武帝,以至於光武帝不得不反抗。”荀彧淡淡一笑。
“好一個不得不反抗……”陳群搖了搖頭,早就聽說荀彧拜入劉韜麾下當了門客,如今看來是真的。看來潁川荀氏,可能已經開始在劉韜身上押注。
那麽潁川陳氏,是否也應該押注?也罷,反正他也過來了,且先觀察一段時間……
劉韜派人外出征辟,滿寵、呂虔和陳群三人響應,梁習和劉馥卻不響應。當然,劉馥不響應,主要還是家中表示,劉馥去了淮南,具體去向不知,無從告知。
劉韜雖然也大概知道,劉馥有段時間會去淮南避難。但沒想到,居然去得那麽早。
至於管寧、國淵和邴原三人,卻是已經避難去了遼東,所以還要派人去遼東找找。劉韜派人去了,畢竟他也希望,看看能不能找到在那邊的太史慈。
王修倒是收到,但迴信表示,已經在孔融麾下擔任主簿,所以感謝劉韜的好意。有些人就這樣,下手慢了,說不定就給別人給招募去了……
偏偏有些人,又各種鬧失蹤,比如張昭和張紘,至今沒有找到。
想說要不把魯肅挖過來,然後想想才意識到這廝,今年才18歲。家裏就他一個獨子,且自幼喪父,就老祖母養著長大。估計也不會同意,他來並州這裏為官。
話說這廝也是四十六歲就掛掉,也不知道是不是遺傳病。好在有一個遺腹子魯淑,五十八歲病逝……可以確定是親生無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