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時光,猶如這靈犀穀裏的溪水,悄無聲息地向前流淌。這幽靜的山穀,不知重複了多少迴的,花開、雪落、花又開。那山坡上、棗樹下、溪水裏、秋千上、老柿子樹下,每一個地方都留下了易丹和佑銘二人,讀書、寫字、練劍、嬉戲、打鬧的身影。
正所謂“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轉眼間,易丹已經長成了一個十八歲、亭亭玉立、落落大方的漂亮姑娘了;而佑銘,也長成了一個,俊朗書生模樣、十五歲的翩翩少年郎。倆人依舊天天練劍、日日讀書。
而歲月不知不覺中,已經在理賢和苗秋雨的臉上,留下了一抹淡淡的痕跡。但看到兩個孩子已長得這般模樣,他倆心裏有說不出的喜悅和滿足。雖然這十幾個冬寒夏暑,在山穀中,教授兩個孩子讀書、練功,也的確費了不少苦心。但也是在這十幾個,春來秋去與世無爭的平淡日子裏,他倆才體會到了人世間最難得、又最溫暖質樸的天倫之樂。看到兩個孩子這般聰明好學、勤奮友好,他倆感覺這一生總算沒有白活一場。當初,二人背離上修派的那種愧疚,也漸漸地淡漠了許多。當初苗秋雨訂立那個隻能“心有靈犀”不準越界半步的規定,早已經拋到九霄雲外,這兩老兩少,早就是相親相愛,不能分割的一家人了。雖然兩個孩子把理賢和苗秋雨喚作“師父”和“師娘”,但是在二人心裏,一個是兒子一個是女兒,沒有任何分別。
而易丹,對五歲之前的事情,完全沒有了任何記憶,她不但長得漂亮可愛,而且還一如既往地古靈精怪、活潑調皮,他經常喜歡捉弄比她小三歲的師弟。小時候就愛搶走師弟手裏的糖人兒,非要把師弟逗得哭鼻子了,才肯給還給他。也確實不該責備她的調皮,因為這山穀裏也沒有別的孩子,若不是經常逗一逗小師弟玩玩兒,調皮的易丹豈不是更加悶得慌啦?
初春的某天,大地還沒有迴暖。山坡下那顆老柿子樹的樹梢上,一個經過了整個冬天的霜雪浸紮後,變得更香更甜的大紅柿餅,掉落到正在樹下看書、練劍、曬太陽的倆姐弟腳下。易丹看了看這熟透、風幹了的大柿餅後,對佑銘說道:“師弟,今年這柿餅是不是該由你來摘啦?”
坐在樹下石凳子上看書的佑銘,迴頭眯著眼睛,仰望了一下這顆近三丈高、兩人才能合抱的老柿子樹,抓抓腦袋,一臉難為情地對易丹說道:“師姐,我輕功不如你,還是你來吧,像以前一樣,我在下麵幫你撿,怎麽樣?”
易丹轉轉眼珠子,說道:“怕啥呀師弟,你現在都是大人了,難道一輩子都隻能在樹下,幫師姐撿柿餅不成?再說了,你不也學了些輕功嗎?也得找機會練練不是?”
“可是,我的輕功不好,我怕…”佑銘難為情地說道。
“沒事,有我在下麵了,你要是掉下來。我接著你不就行了?”易丹拍拍胸脯,自信地說道。
佑銘放下手中正在看的《史記》說道:“那好吧,那我就試試吧,你可要幫我哦”
“放心吧,有你師姐我在,肯定沒問題,你行的”易丹為佑銘鼓氣道。
佑銘信了易丹的話,甩了甩胳膊,抬頭看了看樹的高度,蹲下一點身體,運功沉氣,稍稍屈膝下蹲之後,雙手一壓,縱身一躍飛了上去。佑銘平時不愛習武,功力自然也是不敢恭維,他用盡力氣,也沒有飛到預想的高度,隻有左手抓住了第一節樹杈,並且沒有抓穩,搖搖晃晃地眼看就要滑下來,於是大喊道:“師姐,幫我啊,我要掉下來啦”
這時,易丹甩出手裏的羊皮鞭子,將鞭子纏在更高的大樹丫上,然後對佑銘說道:“師弟快,抓住鞭子”
佑銘像抓救命稻草一樣,一把抓住鞭子,緩了一口氣,然後慢慢地順著鞭子爬了上去,終於成功地站在了樹上。
佑銘一手抓著樹枝,搖搖晃晃地站在樹上,一手摘著又大又紅的柿餅,一個、兩個、五個、十個….邊摘邊往下扔,每一個都被丹丹用頭、手、腳、肩膀等穩穩地接住了。
不一會兒,地上就堆積了好大一堆柿餅。丹丹看差不多了,於是對佑銘喊道:“師弟,夠啦,別再摘了,已經裝不下了,下次再來摘吧”
佑銘停止了采摘,晃晃悠悠地想從樹杈上,沿著剛才師姐纏的那條鞭子原路返迴。此時,易丹偷偷一笑,跑過去把鞭子一抽,對佑銘說道:“師弟啊,你用輕功飛下來啊”
“不行啊,師姐,太高了,我不敢飛啊,我的輕功可沒你的好,別鬧了,快把鞭子纏上來吧”佑銘在樹上喊道。
易丹蹦躂著說說:“我就不纏,我就不纏,我就要你飛下來,你學了這麽久的輕功,從來都不練一練,真是白學啦”佑銘見師姐這般捉弄自己,於是淡淡地說道:“那我自己爬下來吧”
說罷,佑銘抱著樹幹,小心翼翼地從樹幹上慢慢往下滑落。不一會兒,終於從大柿子樹上笨手笨腳地下來了。他拍了拍身上的塵土,抓起石桌上的《史記》繼續專心地看了起來。
古靈精怪的易丹撿起柿餅,心想:這小師弟現在長大了,也不像以前那麽好捉弄了啊,這下可就沒人陪她胡鬧了。於是易丹自言自語道:“哎,真沒意思,我要去練功了”
這天,易丹在靈犀穀口,又碰到了那少林寺的“羊師父”,他背著一包東西準備,扛迴少林寺方向。
易丹十分高興地上前叫道:“羊師父,好久沒有看到你了,最近還好嗎?怎麽很久都不見你來吃羊肉啦?”
原來那和尚在少林寺呆久了,受到佛法的感化逐漸深入,已經不太願意殺生了。但是也熬不過太久的時間,剛開始,每隔兩三個月來一次,後來三五個月來一次,再後來就更久了。慢慢地,來的次數更少了,易丹最近一次見到他,還是一年多以前的事情了。
那和尚連忙說道:“丫頭啊,貧僧已經很久不吃肉啦。不過叫你這麽一說,哎…老毛病又犯了”
“羊師父你不是說過‘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嘛’戒不掉的話,就不要為難自己嘛”易丹調皮地說道。
和尚聽了易丹這話,摸摸肚子,說道:“穿腸過,就穿腸過,走,今天我就再大吃一頓,再頂它三年可否?”
說著,那和尚從包袱裏拿出一把短刀,衝上山坡上正在吃草的羊群,他抓著一隻羊,舉起刀準備宰殺。羊一動不動地望著他,咩咩地叫著,好似在向他哀求一般。
那和尚頓生了憐憫之情,不舍得宰殺了。他放開了羊,向問易丹道:“丫頭,這裏有羊奶嗎?”
“當然有了,最近有好幾隻母羊都生小羊羔了,你看啊”說罷,易丹指了指羊群裏,帶著小羊羔的幾隻母羊。
和尚從包袱裏拿出一個缽盂,說道,我今天就喝羊奶吧”
“羊師父,你跟以前真的不一樣咯,居然忍得住啦?”易丹故意逗著說道。
“哎,別說啦,再說的話,一會兒我又忍不住啦。丫頭,對了,有薯藥嗎?給我烤兩根”和尚說道。
“當然有了,去年冬天在山坡上挖了很多,我這就去給你拿”說罷,易丹飛快地朝清修居方向跑去。
薯藥,原名“薯蕷(yu四聲)”,因避唐代宗李預諱,改為薯藥。北宋時,又避宋英宗趙曙諱,而更名“山藥”。此時,當然還沒有後來明朝中後期,地理大發現時,從美洲傳來的諸如:紅薯、土豆、芋頭、玉米、辣椒等,這些農作物,所以薯藥(山藥)在此時,算是既方便儲存,又能填飽肚子的絕佳食物了。
不一會兒,易丹便飛奔著,拿了好幾條薯藥過來,然後躍上樹梢,折了幾根枯樹枝,生火烤起了薯藥。
和尚喝著羊奶,吃著烤薯藥,看著易丹耍練少林九節鞭。話說,這條九節鞭,是那和尚之前用吃羊肉剩下的羊皮,親手給易丹做的。這鞭子不但柔韌結實,而且靈活、輕便十分稱手。
和尚見易丹現在的九節鞭法,已經耍得行雲流水,不像以前總是經常不小心纏著自己、打著自己了。於是滿意地不停點頭。易丹邊練邊問道:“羊師父,你看我的九節鞭耍得怎麽樣啊?有沒有山上的那些少林和尚耍的模樣啊?”
和尚喝了一口羊奶,點頭說道:“耍得很好啦,丫頭,我最多也隻能耍到你這個份兒上了,你真聰明,這少林九節鞭三年就能練成這樣了”
“多謝羊師父誇獎,我就覺得越練越順手了。”易丹得意地說道。
“你那個經常被你欺負的小師弟呢?怎麽不見他跟你一起了啊?”和尚調侃地問道。
易丹停下手裏揮舞的鞭子,聳聳肩說道:“他啊?他就是個書呆子,對練武不是太感興趣。我有時候都在想,我和他是不是顛倒了,應該是他愛武功,我愛讀書才對嘛”
“你這古靈精怪的小丫頭,像個男孩子一樣,你那文弱白淨的小師弟,不被你欺負才怪呢”和尚說道。
“我哪有欺負他啊?我都是跟他鬧著玩兒的”
和尚起身,用略帶哀傷的的眼神望著山穀裏的一切,然後語氣稍顯沉重地,對易丹說道:“哎…丫頭啊,我以後就不來啦,你自己要好好保重啊”
“為什麽呀?羊師父,哦,對不起,我差點又讓你破戒了,不過沒關係啊,以後你不喝酒,不吃肉也一樣可以過來看我啊?”易丹說道。
和尚歎了口氣說道:“哎…丫頭,隨緣吧,一切隨緣,莫強求,我走啦。”
“好呀,羊師父,謝謝你教了我這麽多東西,以後有機會,我一定去少林寺看你”易丹說道
那和尚眼裏,流露出慈悲的目光,撿起地上的缽盂收到袋子裏,然後說道:“丫頭我走了,你要保重”
說罷,那和尚轉身向少林寺方向走去。易丹使勁兒揮手,喊道:“羊師父,你也要保重啊,再見!”
易丹告別羊師父,迴到清修居。見師娘苗秋雨沒在大廳,於是去裏麵房間找她。她剛到師娘門口,便聽到師父和師娘講話的聲音。好奇心強,又鬼靈精怪易丹,悄悄地湊近了一些,聽師父和師娘在聊些什麽。
這時,聽屋裏的苗秋雨說道:“不行,我看銘兒還小,等幾年再說吧”
易丹聽了這話,更加好奇了,於是她幾乎貼在門上,想聽個究竟。
這時,理賢接話道:“可丹兒已經十八歲了,也該成婚了,要是把她嫁給別人,我肯定也不放心,你說要是真能把她和銘兒撮合在一起,豈不是一樁美事嗎?”
易丹這下終於聽清楚師父和師娘聊天的內容,原來師父是想要把自己,和小師弟撮合在一起拜堂成親。可是她心裏壓根兒就隻是把佑銘當做弟弟來對待,怎麽會有其它想法呢?於是她趴在門上繼續聽著。
“可銘兒比丹兒小三歲,我怕他沒法去照顧好丹兒啊,反而是丹兒要照顧他呢”師娘苗秋雨說道。
“這女比男大的比比皆是,不是說‘女大三抱金磚’嘛,大一點也好啊,才管得住他”理賢說道。
“這一點我倒是還不擔心,咱們銘兒乖巧懂事,比丹兒還文靜呢,他倆這性格啊,本就是互補的”苗秋雨說道。
“那是自然了,這一點,還是得我真傳,你看銘兒多像我啊,虎父無犬子”理賢說道。
在門口偷聽的易丹,這才知道原來師弟就是師父的兒子。她屏住唿吸,且聽他們又怎麽說。
這時,師娘苗秋雨繼續說道:“你有沒有把銘兒是咱們的親生兒子這件事情,告訴過他啊?”
易丹又是大吃一驚,原來師弟竟然是師父和師娘倆人的親生兒子,這太不可思議了。
“當然沒有告訴他啊,你當初不是跟我講好的嘛,隻讓他做我們徒弟,不要讓他知道我們就是他生身父母嘛,我哪敢不聽你的啊”裏麵傳來理賢的聲音。
“當初,不讓你告訴他真相,是怕他長大了驕縱,現在看來,當初我做的決定是對的,銘兒現在懂事好學,聰明乖巧”苗秋雨說道。
“是啊,你現在還有沒有後悔,當初和我一起離開碭山上修派啦?”理賢打趣地問道。
“我在說銘兒,你又扯哪兒去了?”苗秋雨帶著一臉幸福地說道。
“哎,我知道,你就是怕銘兒知道咱們當初,破壞師門規矩悄悄在一起的事情,可是銘兒這孩子這麽懂事,就算他知道了,他也不會嘲笑咱們的,你不要想多了”理賢說道。
“咱們銘兒才十五歲歲,等再過個一年半載的,我再跟他倆提一提這事兒,你看怎麽樣?”苗秋雨問道。
“也成,反正咱們江湖人士,不講那些規矩,過兩年就過兩年吧,反正兩個孩子永遠都會跟我們在一起”理賢說道。
“是啊,我也是這麽想的,既然這樣,咱們也不用著急,今天就先商量到這兒,他倆的事兒就慢慢來吧,急不得”苗秋雨說道。
易丹聽到這兒,覺得差不多了,不然被師父師娘發現了可就糗大了,於是悄悄地在門外轉身,趕緊離開。
到了午間用餐時,師娘苗秋雨已做好了噴噴的飯菜放在了桌上,師父和師弟也從上虛居過來了。四人圍坐一張八仙桌,一人一方開始用餐。
餐間,易丹鬼靈精地,不時看看師娘和師弟,心想難怪師弟和師娘長得那麽像,原來師娘就是他的親娘。易丹不停盯著佑銘看,佑銘發現今天師姐不太對勁兒,於是問道:“師姐啊,你怎麽老是盯著我看幹嘛?我臉上有髒東西嗎?”說著,自己用手在臉上蹭了蹭。
“沒有啊,我是在想你的輕功有沒有進步呢”易丹將箸子在碗裏戳了戳,精靈地迴應道。
“哦,謝謝師姐關心,我最近看書看得多,沒怎麽練功”佑銘答曰。
過了一會兒,鬼靈精的易丹又開口問苗秋雨:“師娘,你跟師父住怎麽不一塊兒呢?”
“我不是要帶你們倆嘛,住在一起不方便”苗秋雨看了看理賢後,說道。
“哦知道了,師娘,你說我是從哪兒來的呢?我好像又忘了”易丹問道。
“我不是早跟你說過嗎?你父母都已經過世了,是他們把你托付給我們”苗秋雨答道。
“哦,那師弟呢?師弟是從哪兒來的啊?”易丹鬼怪地追問道。
苗秋雨愣了愣,稍顯尷尬,不知如何繼續編造謊言。沒等她迴答,理賢接話道:“師弟也是父母不在了,才托付我們的,這些你不是都知道嗎?都跟你說過很多次了,以後也不要再問了”
“師弟的父母也都不在了嗎?你們確定?”易丹鬼怪地問道。
秋雨一臉尷尬,不知如何迴答。
“你這丫頭,怎麽連師父師娘的話都不相信了呢?”理賢解圍道。
然後,易丹將頭埋在碗裏,鬼精靈地偷著樂。
時光,猶如這靈犀穀裏的溪水,悄無聲息地向前流淌。這幽靜的山穀,不知重複了多少迴的,花開、雪落、花又開。那山坡上、棗樹下、溪水裏、秋千上、老柿子樹下,每一個地方都留下了易丹和佑銘二人,讀書、寫字、練劍、嬉戲、打鬧的身影。
正所謂“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轉眼間,易丹已經長成了一個十八歲、亭亭玉立、落落大方的漂亮姑娘了;而佑銘,也長成了一個,俊朗書生模樣、十五歲的翩翩少年郎。倆人依舊天天練劍、日日讀書。
而歲月不知不覺中,已經在理賢和苗秋雨的臉上,留下了一抹淡淡的痕跡。但看到兩個孩子已長得這般模樣,他倆心裏有說不出的喜悅和滿足。雖然這十幾個冬寒夏暑,在山穀中,教授兩個孩子讀書、練功,也的確費了不少苦心。但也是在這十幾個,春來秋去與世無爭的平淡日子裏,他倆才體會到了人世間最難得、又最溫暖質樸的天倫之樂。看到兩個孩子這般聰明好學、勤奮友好,他倆感覺這一生總算沒有白活一場。當初,二人背離上修派的那種愧疚,也漸漸地淡漠了許多。當初苗秋雨訂立那個隻能“心有靈犀”不準越界半步的規定,早已經拋到九霄雲外,這兩老兩少,早就是相親相愛,不能分割的一家人了。雖然兩個孩子把理賢和苗秋雨喚作“師父”和“師娘”,但是在二人心裏,一個是兒子一個是女兒,沒有任何分別。
而易丹,對五歲之前的事情,完全沒有了任何記憶,她不但長得漂亮可愛,而且還一如既往地古靈精怪、活潑調皮,他經常喜歡捉弄比她小三歲的師弟。小時候就愛搶走師弟手裏的糖人兒,非要把師弟逗得哭鼻子了,才肯給還給他。也確實不該責備她的調皮,因為這山穀裏也沒有別的孩子,若不是經常逗一逗小師弟玩玩兒,調皮的易丹豈不是更加悶得慌啦?
初春的某天,大地還沒有迴暖。山坡下那顆老柿子樹的樹梢上,一個經過了整個冬天的霜雪浸紮後,變得更香更甜的大紅柿餅,掉落到正在樹下看書、練劍、曬太陽的倆姐弟腳下。易丹看了看這熟透、風幹了的大柿餅後,對佑銘說道:“師弟,今年這柿餅是不是該由你來摘啦?”
坐在樹下石凳子上看書的佑銘,迴頭眯著眼睛,仰望了一下這顆近三丈高、兩人才能合抱的老柿子樹,抓抓腦袋,一臉難為情地對易丹說道:“師姐,我輕功不如你,還是你來吧,像以前一樣,我在下麵幫你撿,怎麽樣?”
易丹轉轉眼珠子,說道:“怕啥呀師弟,你現在都是大人了,難道一輩子都隻能在樹下,幫師姐撿柿餅不成?再說了,你不也學了些輕功嗎?也得找機會練練不是?”
“可是,我的輕功不好,我怕…”佑銘難為情地說道。
“沒事,有我在下麵了,你要是掉下來。我接著你不就行了?”易丹拍拍胸脯,自信地說道。
佑銘放下手中正在看的《史記》說道:“那好吧,那我就試試吧,你可要幫我哦”
“放心吧,有你師姐我在,肯定沒問題,你行的”易丹為佑銘鼓氣道。
佑銘信了易丹的話,甩了甩胳膊,抬頭看了看樹的高度,蹲下一點身體,運功沉氣,稍稍屈膝下蹲之後,雙手一壓,縱身一躍飛了上去。佑銘平時不愛習武,功力自然也是不敢恭維,他用盡力氣,也沒有飛到預想的高度,隻有左手抓住了第一節樹杈,並且沒有抓穩,搖搖晃晃地眼看就要滑下來,於是大喊道:“師姐,幫我啊,我要掉下來啦”
這時,易丹甩出手裏的羊皮鞭子,將鞭子纏在更高的大樹丫上,然後對佑銘說道:“師弟快,抓住鞭子”
佑銘像抓救命稻草一樣,一把抓住鞭子,緩了一口氣,然後慢慢地順著鞭子爬了上去,終於成功地站在了樹上。
佑銘一手抓著樹枝,搖搖晃晃地站在樹上,一手摘著又大又紅的柿餅,一個、兩個、五個、十個….邊摘邊往下扔,每一個都被丹丹用頭、手、腳、肩膀等穩穩地接住了。
不一會兒,地上就堆積了好大一堆柿餅。丹丹看差不多了,於是對佑銘喊道:“師弟,夠啦,別再摘了,已經裝不下了,下次再來摘吧”
佑銘停止了采摘,晃晃悠悠地想從樹杈上,沿著剛才師姐纏的那條鞭子原路返迴。此時,易丹偷偷一笑,跑過去把鞭子一抽,對佑銘說道:“師弟啊,你用輕功飛下來啊”
“不行啊,師姐,太高了,我不敢飛啊,我的輕功可沒你的好,別鬧了,快把鞭子纏上來吧”佑銘在樹上喊道。
易丹蹦躂著說說:“我就不纏,我就不纏,我就要你飛下來,你學了這麽久的輕功,從來都不練一練,真是白學啦”佑銘見師姐這般捉弄自己,於是淡淡地說道:“那我自己爬下來吧”
說罷,佑銘抱著樹幹,小心翼翼地從樹幹上慢慢往下滑落。不一會兒,終於從大柿子樹上笨手笨腳地下來了。他拍了拍身上的塵土,抓起石桌上的《史記》繼續專心地看了起來。
古靈精怪的易丹撿起柿餅,心想:這小師弟現在長大了,也不像以前那麽好捉弄了啊,這下可就沒人陪她胡鬧了。於是易丹自言自語道:“哎,真沒意思,我要去練功了”
這天,易丹在靈犀穀口,又碰到了那少林寺的“羊師父”,他背著一包東西準備,扛迴少林寺方向。
易丹十分高興地上前叫道:“羊師父,好久沒有看到你了,最近還好嗎?怎麽很久都不見你來吃羊肉啦?”
原來那和尚在少林寺呆久了,受到佛法的感化逐漸深入,已經不太願意殺生了。但是也熬不過太久的時間,剛開始,每隔兩三個月來一次,後來三五個月來一次,再後來就更久了。慢慢地,來的次數更少了,易丹最近一次見到他,還是一年多以前的事情了。
那和尚連忙說道:“丫頭啊,貧僧已經很久不吃肉啦。不過叫你這麽一說,哎…老毛病又犯了”
“羊師父你不是說過‘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嘛’戒不掉的話,就不要為難自己嘛”易丹調皮地說道。
和尚聽了易丹這話,摸摸肚子,說道:“穿腸過,就穿腸過,走,今天我就再大吃一頓,再頂它三年可否?”
說著,那和尚從包袱裏拿出一把短刀,衝上山坡上正在吃草的羊群,他抓著一隻羊,舉起刀準備宰殺。羊一動不動地望著他,咩咩地叫著,好似在向他哀求一般。
那和尚頓生了憐憫之情,不舍得宰殺了。他放開了羊,向問易丹道:“丫頭,這裏有羊奶嗎?”
“當然有了,最近有好幾隻母羊都生小羊羔了,你看啊”說罷,易丹指了指羊群裏,帶著小羊羔的幾隻母羊。
和尚從包袱裏拿出一個缽盂,說道,我今天就喝羊奶吧”
“羊師父,你跟以前真的不一樣咯,居然忍得住啦?”易丹故意逗著說道。
“哎,別說啦,再說的話,一會兒我又忍不住啦。丫頭,對了,有薯藥嗎?給我烤兩根”和尚說道。
“當然有了,去年冬天在山坡上挖了很多,我這就去給你拿”說罷,易丹飛快地朝清修居方向跑去。
薯藥,原名“薯蕷(yu四聲)”,因避唐代宗李預諱,改為薯藥。北宋時,又避宋英宗趙曙諱,而更名“山藥”。此時,當然還沒有後來明朝中後期,地理大發現時,從美洲傳來的諸如:紅薯、土豆、芋頭、玉米、辣椒等,這些農作物,所以薯藥(山藥)在此時,算是既方便儲存,又能填飽肚子的絕佳食物了。
不一會兒,易丹便飛奔著,拿了好幾條薯藥過來,然後躍上樹梢,折了幾根枯樹枝,生火烤起了薯藥。
和尚喝著羊奶,吃著烤薯藥,看著易丹耍練少林九節鞭。話說,這條九節鞭,是那和尚之前用吃羊肉剩下的羊皮,親手給易丹做的。這鞭子不但柔韌結實,而且靈活、輕便十分稱手。
和尚見易丹現在的九節鞭法,已經耍得行雲流水,不像以前總是經常不小心纏著自己、打著自己了。於是滿意地不停點頭。易丹邊練邊問道:“羊師父,你看我的九節鞭耍得怎麽樣啊?有沒有山上的那些少林和尚耍的模樣啊?”
和尚喝了一口羊奶,點頭說道:“耍得很好啦,丫頭,我最多也隻能耍到你這個份兒上了,你真聰明,這少林九節鞭三年就能練成這樣了”
“多謝羊師父誇獎,我就覺得越練越順手了。”易丹得意地說道。
“你那個經常被你欺負的小師弟呢?怎麽不見他跟你一起了啊?”和尚調侃地問道。
易丹停下手裏揮舞的鞭子,聳聳肩說道:“他啊?他就是個書呆子,對練武不是太感興趣。我有時候都在想,我和他是不是顛倒了,應該是他愛武功,我愛讀書才對嘛”
“你這古靈精怪的小丫頭,像個男孩子一樣,你那文弱白淨的小師弟,不被你欺負才怪呢”和尚說道。
“我哪有欺負他啊?我都是跟他鬧著玩兒的”
和尚起身,用略帶哀傷的的眼神望著山穀裏的一切,然後語氣稍顯沉重地,對易丹說道:“哎…丫頭啊,我以後就不來啦,你自己要好好保重啊”
“為什麽呀?羊師父,哦,對不起,我差點又讓你破戒了,不過沒關係啊,以後你不喝酒,不吃肉也一樣可以過來看我啊?”易丹說道。
和尚歎了口氣說道:“哎…丫頭,隨緣吧,一切隨緣,莫強求,我走啦。”
“好呀,羊師父,謝謝你教了我這麽多東西,以後有機會,我一定去少林寺看你”易丹說道
那和尚眼裏,流露出慈悲的目光,撿起地上的缽盂收到袋子裏,然後說道:“丫頭我走了,你要保重”
說罷,那和尚轉身向少林寺方向走去。易丹使勁兒揮手,喊道:“羊師父,你也要保重啊,再見!”
易丹告別羊師父,迴到清修居。見師娘苗秋雨沒在大廳,於是去裏麵房間找她。她剛到師娘門口,便聽到師父和師娘講話的聲音。好奇心強,又鬼靈精怪易丹,悄悄地湊近了一些,聽師父和師娘在聊些什麽。
這時,聽屋裏的苗秋雨說道:“不行,我看銘兒還小,等幾年再說吧”
易丹聽了這話,更加好奇了,於是她幾乎貼在門上,想聽個究竟。
這時,理賢接話道:“可丹兒已經十八歲了,也該成婚了,要是把她嫁給別人,我肯定也不放心,你說要是真能把她和銘兒撮合在一起,豈不是一樁美事嗎?”
易丹這下終於聽清楚師父和師娘聊天的內容,原來師父是想要把自己,和小師弟撮合在一起拜堂成親。可是她心裏壓根兒就隻是把佑銘當做弟弟來對待,怎麽會有其它想法呢?於是她趴在門上繼續聽著。
“可銘兒比丹兒小三歲,我怕他沒法去照顧好丹兒啊,反而是丹兒要照顧他呢”師娘苗秋雨說道。
“這女比男大的比比皆是,不是說‘女大三抱金磚’嘛,大一點也好啊,才管得住他”理賢說道。
“這一點我倒是還不擔心,咱們銘兒乖巧懂事,比丹兒還文靜呢,他倆這性格啊,本就是互補的”苗秋雨說道。
“那是自然了,這一點,還是得我真傳,你看銘兒多像我啊,虎父無犬子”理賢說道。
在門口偷聽的易丹,這才知道原來師弟就是師父的兒子。她屏住唿吸,且聽他們又怎麽說。
這時,師娘苗秋雨繼續說道:“你有沒有把銘兒是咱們的親生兒子這件事情,告訴過他啊?”
易丹又是大吃一驚,原來師弟竟然是師父和師娘倆人的親生兒子,這太不可思議了。
“當然沒有告訴他啊,你當初不是跟我講好的嘛,隻讓他做我們徒弟,不要讓他知道我們就是他生身父母嘛,我哪敢不聽你的啊”裏麵傳來理賢的聲音。
“當初,不讓你告訴他真相,是怕他長大了驕縱,現在看來,當初我做的決定是對的,銘兒現在懂事好學,聰明乖巧”苗秋雨說道。
“是啊,你現在還有沒有後悔,當初和我一起離開碭山上修派啦?”理賢打趣地問道。
“我在說銘兒,你又扯哪兒去了?”苗秋雨帶著一臉幸福地說道。
“哎,我知道,你就是怕銘兒知道咱們當初,破壞師門規矩悄悄在一起的事情,可是銘兒這孩子這麽懂事,就算他知道了,他也不會嘲笑咱們的,你不要想多了”理賢說道。
“咱們銘兒才十五歲歲,等再過個一年半載的,我再跟他倆提一提這事兒,你看怎麽樣?”苗秋雨問道。
“也成,反正咱們江湖人士,不講那些規矩,過兩年就過兩年吧,反正兩個孩子永遠都會跟我們在一起”理賢說道。
“是啊,我也是這麽想的,既然這樣,咱們也不用著急,今天就先商量到這兒,他倆的事兒就慢慢來吧,急不得”苗秋雨說道。
易丹聽到這兒,覺得差不多了,不然被師父師娘發現了可就糗大了,於是悄悄地在門外轉身,趕緊離開。
到了午間用餐時,師娘苗秋雨已做好了噴噴的飯菜放在了桌上,師父和師弟也從上虛居過來了。四人圍坐一張八仙桌,一人一方開始用餐。
餐間,易丹鬼靈精地,不時看看師娘和師弟,心想難怪師弟和師娘長得那麽像,原來師娘就是他的親娘。易丹不停盯著佑銘看,佑銘發現今天師姐不太對勁兒,於是問道:“師姐啊,你怎麽老是盯著我看幹嘛?我臉上有髒東西嗎?”說著,自己用手在臉上蹭了蹭。
“沒有啊,我是在想你的輕功有沒有進步呢”易丹將箸子在碗裏戳了戳,精靈地迴應道。
“哦,謝謝師姐關心,我最近看書看得多,沒怎麽練功”佑銘答曰。
過了一會兒,鬼靈精的易丹又開口問苗秋雨:“師娘,你跟師父住怎麽不一塊兒呢?”
“我不是要帶你們倆嘛,住在一起不方便”苗秋雨看了看理賢後,說道。
“哦知道了,師娘,你說我是從哪兒來的呢?我好像又忘了”易丹問道。
“我不是早跟你說過嗎?你父母都已經過世了,是他們把你托付給我們”苗秋雨答道。
“哦,那師弟呢?師弟是從哪兒來的啊?”易丹鬼怪地追問道。
苗秋雨愣了愣,稍顯尷尬,不知如何繼續編造謊言。沒等她迴答,理賢接話道:“師弟也是父母不在了,才托付我們的,這些你不是都知道嗎?都跟你說過很多次了,以後也不要再問了”
“師弟的父母也都不在了嗎?你們確定?”易丹鬼怪地問道。
秋雨一臉尷尬,不知如何迴答。
“你這丫頭,怎麽連師父師娘的話都不相信了呢?”理賢解圍道。
然後,易丹將頭埋在碗裏,鬼精靈地偷著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