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趙國都已經出兵進攻到了齊國境內,那麽其實不需要齊國的使者出發,秦國和楚國當然也都已經接到了這個消息。
在得知了這個消息之後,秦國大王贏子楚也是第一時間就召集了自己的大臣們來商議這件事情。
“諸位呀,這個趙國人果然是不願意閑下來,這才剛剛一年的時間又跑去進攻齊國了。
你們都來說一下,現在的話我們應該要怎麽辦,究竟要不要出兵幫助齊國呢?”
從贏子楚的角度來說,他當然是願意出兵幫助齊國的,但是呢,不管怎麽說,他還是希望想要聽一聽其他秦國大臣們的意見。
贏子楚這個人,他的性格多多少少還是有些軟弱的,關鍵時刻並不是那種能夠獨自作出決定的人。
隻不過這一次讓贏子楚有些意外的是,秦國大臣們的意見,居然是一邊倒的。
“大王,我們必須要立刻出兵救援齊國才行。”
“如果齊國都被滅亡了的話,那麽這天下就隻剩下秦國和楚國了。
楚國並不是一個靠譜的國家,我們需要齊國在東邊對邯鄲城進行牽製,這樣才能夠讓趙國不能夠放心大膽的向西邊進攻我們秦國,所以說這一次還是必須要去救援齊國的。”
“如果我們這一次依然坐視這齊國滅亡的話,那麽接下來很有可能照顧就要來進攻我們秦國的。
到那個時候,單單憑借我們一個國家的力量,又怎麽可能和趙國去作戰呢?
所以說我們現在必須要保留更多的國家作為火種,來和他們一起去對抗趙國人。”
聽著麵前這些秦國大臣們所說的話,贏子楚一時間都有些愣住了。
他是真的沒有想到,有朝一日對趙國開戰的要求,居然能夠得到這麽多的讚同。
畢竟在過去的這麽多年裏,秦國一直都被趙國報答,秦國君臣對於趙國的這個心理陰影可是相當嚴重的。
不過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這也足以證明,確實現在趙國對於秦國生死存亡的威脅已經非常嚴重了,嚴重到足夠讓這些秦國大臣們超脫恐懼,選擇毅然決然的起來反抗。
贏子楚一邊想著,一邊將目光傳到了自己身邊不遠處的呂不韋身上。
眾所周知,呂不韋一直以來都是完全反對和趙國開戰的,那麽在現在這麽一個情況下,呂不韋又會做出怎麽樣的一個決定呢?
這就是讓贏子楚又一次感到驚訝的事情了,呂不韋並沒有說話。
於是贏子楚幹脆開口問道:“太師,就現在這種情況,你難道沒有什麽想說的嗎?”
雖然說現在秦國的相邦依然還是範睢,但是贏子楚事實上在很多事情上所聽取的都是呂不韋的意見。
從贏子楚的角度而言,呂不韋才是那個真正讓贏子楚的命運發生了天翻地覆變化的人,他對於呂不韋是發自內心的信任。
在這樣的大事情上,如果不能夠得到呂不韋的意見,贏子楚是真的不放心。
在聽到了贏子楚的問話之後,呂不韋這才摸了摸胡須,不緊不慢的說道:“大王,老臣對於其他諸卿們的話,並沒有任何的意見,這一次確實是可以和趙國開戰的。”
呂不韋的這句話說完之後,同樣也是坐在大殿之中的毛遂,表情就微微動了一下。
不過表情動歸動,但毛遂這個人一直以來在商議事情的時候都是默不作聲的,這也早就被大家所習以為常,所以說也並沒有什麽人注意到毛遂。
在聽到了呂不韋的話之後,贏子楚也算是放心了,這才露出了笑容說道:“既然大家都沒有什麽意見,那麽就這樣吧,讓王翦和蒙驁兩位將軍率領我們大秦所有的軍隊向東去進攻趙國。
這一次我們的目標不一定是說要獲得勝利,但一定要能夠牽製住趙國一部分的兵力,讓趙國人不能夠把所有的重兵都集中在齊國方向。
隻要能夠讓齊國生存下來,那麽我們這一次的軍事行動就可以說是大獲全勝了。”
贏子楚,這一次也是做出了一個非常準確的判斷,他並沒有想著說著說再去收複什麽秦國的國土,他想的就是牽製一下趙國,讓趙國不可以滅掉齊國就行了。
隻要能夠繼續的拖延住趙國擴張的腳步,讓秦國能夠繼續獲得休養生息的機會,那麽贏子楚覺得秦國將來也未必就說一定不是趙國的對手。
總而言之就是4個字,事在人為。
在聽到了贏子楚的這個命令之後,在場的兩名秦國大將蒙驁和王翦立刻就站了起來領受了命令,並且表示這一次一定會不負大王的厚望。
片刻之後,呂不韋坐在了迴家的馬車上,在他的對麵就是毛遂。
這兩個人乃是秦國之中最堅固的政治盟友之一,所以說即便是其他人看到的這一幕,也不會感到有任何的意外。
毛遂注視著呂不韋,十分平靜的開口說道:“剛剛在大殿上的時候,你為什麽不阻止一下大王想要出兵趙國的決定呢?”
呂不韋是否早就已經想到毛遂會提出這樣的問題,當即笑嗬嗬的說道:“難道邯鄲城那邊就沒有什麽新的指令傳來嗎?”
通常來說邯鄲城那邊的指令都是先傳到毛遂這裏,然後再由毛遂轉達給呂不韋的。
毛遂就這麽看著呂不韋,並沒有開口說話。
沒有得到迴答的呂不韋也並沒有生氣,而是繼續開口解釋道:“現在的情況其實很簡單,趙國已經滅掉了天下一半的國家,現在天下隻剩下了其他的三個國家。
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還想要說服大王,讓大王不對趙國出兵,其實已經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了。
我們要做的就是靜靜的圍觀,看著武信君那邊怎麽能夠打敗這些人就行了。”
毛遂表情十分平靜地對著呂不韋說道:“你可能已經忘記了,這一次負責攻擊齊國的主將是李牧,並不是我們的主君。”
呂不韋突然笑了起來,對著毛遂說道:“主君這一次確實是一個很好的計謀,讓李牧去臥底,一下子就騙到了那個年輕而幼稚的趙王。”
毛遂的臉色微微一變,忍不住開口對著呂不韋說道:“你是怎麽知道這件事情的?”
呂不韋的臉上帶著笑意,緩緩開口說道:“在這個世界上沒有其他人比我更知道主君他究竟是一個多麽聰明的人,像他這樣的聰明人有了一個周少奮,就絕對不可能再有第2個周少奮。
但是偏偏在趙國政壇之內,確實又出現了第2個周少奮——李牧,這個事情就很不正常了。
所以說在我看來這個事情的真正結果隻有一個,那就是李牧的所謂背叛根本就是主君一手在背後操控的。”
毛遂聽了之後,也是一時間有些啞口無言。
不得不說,呂不韋的這個邏輯還真的是相當的出人意料,他先是斷定趙括是一個當世最聰明的人,絕對不可能被別人戲耍,然後再從這個判斷出發,看穿了趙括其實僅僅是讓李牧去充當臥底的真相。
毛遂緩緩的出了一口氣,開口說道:“我突然有些明白,為什麽主君一直以來都告訴我,在和秦國有關的事情時,一定要先聽取你的意見之後再作出決定了。”
呂不韋嗬嗬一笑,有些得意地對著毛遂說道:“現在你知道了啊,老實說,如果主君能夠像信任你一樣的信任我的話,那麽這個時候哪裏還有許曆和李牧他們什麽事呢?”
麵對著呂不韋的自吹自擂,毛遂顯然並沒有心思接腔,而是冷冷的說道:“作為臣子,我建議你最好還是不要猜測主君的心思,這是一種找死的行為。”
呂不韋聳了聳肩膀,沒有再把這個話題繼續下去。
突然呂不韋又笑了起來,開口說道:“其實仔細想的話,現在也不剩下幾個國家了,或許我們的那位主君很快就會展開真正的奪權行動了。
到那個時候你我離開這座該死的城市,重新迴歸到趙國政壇之中的日子,也就是真正的指日可待了。”
毛遂聽到這裏之後,先是愣了一下時候,臉上也是露出了期待的表情。
呂不韋並不是趙國人,毛遂可是一個真真正正的趙國人,對於毛遂來說,這麽多年背井離鄉隱藏身份的日子如果真的能夠結束的話,那確實是再好不過了。
在出兵的這件事情上糾結的並不是僅僅隻有秦國人,同時還有來自於壽春城的楚國人。
在之前遷都的決議提出並且得到通過之後,楚王也是非常的雷厲風行,立刻就把整個都城都遷移到了壽春城。
遷都到了這裏之後,楚王也是鬆了一口氣,這裏距離趙國和楚國的邊境線足足有好幾百裏地,就算是趙國真的打過來,楚國也能夠擁有足夠及時的時間來作出反應。
在聽到了趙國進攻齊國的消息之後,楚王更是對於自己這個遷都的決定感到無比的慶幸,覺得自己實在是太英明了,居然能夠事先就把這件事情可以想到。
但是開心歸開心,趙國進攻齊國這件事情,其實本身是不可能讓楚王笑的出來的。
畢竟不管怎麽看,如果趙國真的滅亡了齊國,那麽趙國所剩下的對手就隻有楚國,還有秦國了。
所以說楚王也是立刻就召集了自己的一班大臣們召開了一次會議,會議的目標也非常的簡單,那就是究竟楚國要在這場戰爭之中有什麽樣的立場呢?
對於楚王的這個問題,大司馬景陽也是立刻就給出了迴答。
“啟稟大王,現在這些趙國人是越來越猖狂了,如果不能夠把他們這個猖狂的氣焰給打下去的話,接下來我們楚國一定會成為下一個遭殃的國家。
所以說臣建議就是我們現在一定要出兵去救援齊國,這樣一來的話才能夠讓齊國保存下來,成為將來繼續牽製趙國的力量。”
景陽的這個建議其實和秦國那邊大臣們的看法都是差不多的,畢竟現在事情都已經到了這個地步,這樣不是傻瓜的話都能夠很容易的把整個局勢給分析出來。
楚王在聽到了景陽的這番話之後,也是微微點頭,顯然他整個人的心中,對於這個建議也是比較的認同的。
但是景陽的建議依然是一如既往的遭到了春申君的反對。
春申君開口說道:“我們之前就已經和趙國簽訂了盟約,這盟約才剛剛簽訂沒有多久,難道我們又要背棄盟約了嗎?
如果這件事情傳出去的話,那麽天下人又該怎麽看待我們呢?”
對於春申君來說,很顯然他其實是很不喜歡這種背棄盟約的感覺,更何況楚國之前就已經做過一次背棄和趙國盟約的事情了,現在又在來一次,這就更加的不符合春申君本人的價值觀了。
在聽到了春申君的話之後,景陽也是重重的哼了一聲,很不高興的說道:“這都已經是什麽時候了?
你還想著你的那些所謂的君子風度呢?
如果不能夠繼續救援齊國的話,那接下來我們楚國就要亡國了,懂嗎?
收起你的風度吧,那是應該在對弱小的敵人時候用的。
現在趙國都不跟你講風度了,你還在這裏講這些,難道你不覺得很可笑嗎?”
對於景陽的這些指責,春申君顯然是非常生氣的,兩個人也是立刻就吵了起來。
但是呢這一次,事情又和之前產生了變化。
如果是在之前的話,那麽支持春申君的聲音肯定是更多的,但是偏偏這一次,大部分人卻是站在了景陽那邊。
這個理由其實也很簡單,就是因為大家都和景陽想的一樣,馬上楚國就要麵臨巨大的危機了,這個時候誰還顧得了什麽盟約呢?
楚王看到了這個局麵之後,也是不再猶豫,也十分果斷的下定了決心。
“給寡人傳令下去,立刻把全國所有的兵馬都集中起來交給景陽大司馬去指揮,這一次我們一定要積極的救援齊國,絕對不能夠讓齊國再滅亡了。”
在這一次,楚國和秦國的不約而同的做出了決定,那就是救援齊國,和趙國決一死戰!
在得知了這個消息之後,秦國大王贏子楚也是第一時間就召集了自己的大臣們來商議這件事情。
“諸位呀,這個趙國人果然是不願意閑下來,這才剛剛一年的時間又跑去進攻齊國了。
你們都來說一下,現在的話我們應該要怎麽辦,究竟要不要出兵幫助齊國呢?”
從贏子楚的角度來說,他當然是願意出兵幫助齊國的,但是呢,不管怎麽說,他還是希望想要聽一聽其他秦國大臣們的意見。
贏子楚這個人,他的性格多多少少還是有些軟弱的,關鍵時刻並不是那種能夠獨自作出決定的人。
隻不過這一次讓贏子楚有些意外的是,秦國大臣們的意見,居然是一邊倒的。
“大王,我們必須要立刻出兵救援齊國才行。”
“如果齊國都被滅亡了的話,那麽這天下就隻剩下秦國和楚國了。
楚國並不是一個靠譜的國家,我們需要齊國在東邊對邯鄲城進行牽製,這樣才能夠讓趙國不能夠放心大膽的向西邊進攻我們秦國,所以說這一次還是必須要去救援齊國的。”
“如果我們這一次依然坐視這齊國滅亡的話,那麽接下來很有可能照顧就要來進攻我們秦國的。
到那個時候,單單憑借我們一個國家的力量,又怎麽可能和趙國去作戰呢?
所以說我們現在必須要保留更多的國家作為火種,來和他們一起去對抗趙國人。”
聽著麵前這些秦國大臣們所說的話,贏子楚一時間都有些愣住了。
他是真的沒有想到,有朝一日對趙國開戰的要求,居然能夠得到這麽多的讚同。
畢竟在過去的這麽多年裏,秦國一直都被趙國報答,秦國君臣對於趙國的這個心理陰影可是相當嚴重的。
不過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這也足以證明,確實現在趙國對於秦國生死存亡的威脅已經非常嚴重了,嚴重到足夠讓這些秦國大臣們超脫恐懼,選擇毅然決然的起來反抗。
贏子楚一邊想著,一邊將目光傳到了自己身邊不遠處的呂不韋身上。
眾所周知,呂不韋一直以來都是完全反對和趙國開戰的,那麽在現在這麽一個情況下,呂不韋又會做出怎麽樣的一個決定呢?
這就是讓贏子楚又一次感到驚訝的事情了,呂不韋並沒有說話。
於是贏子楚幹脆開口問道:“太師,就現在這種情況,你難道沒有什麽想說的嗎?”
雖然說現在秦國的相邦依然還是範睢,但是贏子楚事實上在很多事情上所聽取的都是呂不韋的意見。
從贏子楚的角度而言,呂不韋才是那個真正讓贏子楚的命運發生了天翻地覆變化的人,他對於呂不韋是發自內心的信任。
在這樣的大事情上,如果不能夠得到呂不韋的意見,贏子楚是真的不放心。
在聽到了贏子楚的問話之後,呂不韋這才摸了摸胡須,不緊不慢的說道:“大王,老臣對於其他諸卿們的話,並沒有任何的意見,這一次確實是可以和趙國開戰的。”
呂不韋的這句話說完之後,同樣也是坐在大殿之中的毛遂,表情就微微動了一下。
不過表情動歸動,但毛遂這個人一直以來在商議事情的時候都是默不作聲的,這也早就被大家所習以為常,所以說也並沒有什麽人注意到毛遂。
在聽到了呂不韋的話之後,贏子楚也算是放心了,這才露出了笑容說道:“既然大家都沒有什麽意見,那麽就這樣吧,讓王翦和蒙驁兩位將軍率領我們大秦所有的軍隊向東去進攻趙國。
這一次我們的目標不一定是說要獲得勝利,但一定要能夠牽製住趙國一部分的兵力,讓趙國人不能夠把所有的重兵都集中在齊國方向。
隻要能夠讓齊國生存下來,那麽我們這一次的軍事行動就可以說是大獲全勝了。”
贏子楚,這一次也是做出了一個非常準確的判斷,他並沒有想著說著說再去收複什麽秦國的國土,他想的就是牽製一下趙國,讓趙國不可以滅掉齊國就行了。
隻要能夠繼續的拖延住趙國擴張的腳步,讓秦國能夠繼續獲得休養生息的機會,那麽贏子楚覺得秦國將來也未必就說一定不是趙國的對手。
總而言之就是4個字,事在人為。
在聽到了贏子楚的這個命令之後,在場的兩名秦國大將蒙驁和王翦立刻就站了起來領受了命令,並且表示這一次一定會不負大王的厚望。
片刻之後,呂不韋坐在了迴家的馬車上,在他的對麵就是毛遂。
這兩個人乃是秦國之中最堅固的政治盟友之一,所以說即便是其他人看到的這一幕,也不會感到有任何的意外。
毛遂注視著呂不韋,十分平靜的開口說道:“剛剛在大殿上的時候,你為什麽不阻止一下大王想要出兵趙國的決定呢?”
呂不韋是否早就已經想到毛遂會提出這樣的問題,當即笑嗬嗬的說道:“難道邯鄲城那邊就沒有什麽新的指令傳來嗎?”
通常來說邯鄲城那邊的指令都是先傳到毛遂這裏,然後再由毛遂轉達給呂不韋的。
毛遂就這麽看著呂不韋,並沒有開口說話。
沒有得到迴答的呂不韋也並沒有生氣,而是繼續開口解釋道:“現在的情況其實很簡單,趙國已經滅掉了天下一半的國家,現在天下隻剩下了其他的三個國家。
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還想要說服大王,讓大王不對趙國出兵,其實已經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了。
我們要做的就是靜靜的圍觀,看著武信君那邊怎麽能夠打敗這些人就行了。”
毛遂表情十分平靜地對著呂不韋說道:“你可能已經忘記了,這一次負責攻擊齊國的主將是李牧,並不是我們的主君。”
呂不韋突然笑了起來,對著毛遂說道:“主君這一次確實是一個很好的計謀,讓李牧去臥底,一下子就騙到了那個年輕而幼稚的趙王。”
毛遂的臉色微微一變,忍不住開口對著呂不韋說道:“你是怎麽知道這件事情的?”
呂不韋的臉上帶著笑意,緩緩開口說道:“在這個世界上沒有其他人比我更知道主君他究竟是一個多麽聰明的人,像他這樣的聰明人有了一個周少奮,就絕對不可能再有第2個周少奮。
但是偏偏在趙國政壇之內,確實又出現了第2個周少奮——李牧,這個事情就很不正常了。
所以說在我看來這個事情的真正結果隻有一個,那就是李牧的所謂背叛根本就是主君一手在背後操控的。”
毛遂聽了之後,也是一時間有些啞口無言。
不得不說,呂不韋的這個邏輯還真的是相當的出人意料,他先是斷定趙括是一個當世最聰明的人,絕對不可能被別人戲耍,然後再從這個判斷出發,看穿了趙括其實僅僅是讓李牧去充當臥底的真相。
毛遂緩緩的出了一口氣,開口說道:“我突然有些明白,為什麽主君一直以來都告訴我,在和秦國有關的事情時,一定要先聽取你的意見之後再作出決定了。”
呂不韋嗬嗬一笑,有些得意地對著毛遂說道:“現在你知道了啊,老實說,如果主君能夠像信任你一樣的信任我的話,那麽這個時候哪裏還有許曆和李牧他們什麽事呢?”
麵對著呂不韋的自吹自擂,毛遂顯然並沒有心思接腔,而是冷冷的說道:“作為臣子,我建議你最好還是不要猜測主君的心思,這是一種找死的行為。”
呂不韋聳了聳肩膀,沒有再把這個話題繼續下去。
突然呂不韋又笑了起來,開口說道:“其實仔細想的話,現在也不剩下幾個國家了,或許我們的那位主君很快就會展開真正的奪權行動了。
到那個時候你我離開這座該死的城市,重新迴歸到趙國政壇之中的日子,也就是真正的指日可待了。”
毛遂聽到這裏之後,先是愣了一下時候,臉上也是露出了期待的表情。
呂不韋並不是趙國人,毛遂可是一個真真正正的趙國人,對於毛遂來說,這麽多年背井離鄉隱藏身份的日子如果真的能夠結束的話,那確實是再好不過了。
在出兵的這件事情上糾結的並不是僅僅隻有秦國人,同時還有來自於壽春城的楚國人。
在之前遷都的決議提出並且得到通過之後,楚王也是非常的雷厲風行,立刻就把整個都城都遷移到了壽春城。
遷都到了這裏之後,楚王也是鬆了一口氣,這裏距離趙國和楚國的邊境線足足有好幾百裏地,就算是趙國真的打過來,楚國也能夠擁有足夠及時的時間來作出反應。
在聽到了趙國進攻齊國的消息之後,楚王更是對於自己這個遷都的決定感到無比的慶幸,覺得自己實在是太英明了,居然能夠事先就把這件事情可以想到。
但是開心歸開心,趙國進攻齊國這件事情,其實本身是不可能讓楚王笑的出來的。
畢竟不管怎麽看,如果趙國真的滅亡了齊國,那麽趙國所剩下的對手就隻有楚國,還有秦國了。
所以說楚王也是立刻就召集了自己的一班大臣們召開了一次會議,會議的目標也非常的簡單,那就是究竟楚國要在這場戰爭之中有什麽樣的立場呢?
對於楚王的這個問題,大司馬景陽也是立刻就給出了迴答。
“啟稟大王,現在這些趙國人是越來越猖狂了,如果不能夠把他們這個猖狂的氣焰給打下去的話,接下來我們楚國一定會成為下一個遭殃的國家。
所以說臣建議就是我們現在一定要出兵去救援齊國,這樣一來的話才能夠讓齊國保存下來,成為將來繼續牽製趙國的力量。”
景陽的這個建議其實和秦國那邊大臣們的看法都是差不多的,畢竟現在事情都已經到了這個地步,這樣不是傻瓜的話都能夠很容易的把整個局勢給分析出來。
楚王在聽到了景陽的這番話之後,也是微微點頭,顯然他整個人的心中,對於這個建議也是比較的認同的。
但是景陽的建議依然是一如既往的遭到了春申君的反對。
春申君開口說道:“我們之前就已經和趙國簽訂了盟約,這盟約才剛剛簽訂沒有多久,難道我們又要背棄盟約了嗎?
如果這件事情傳出去的話,那麽天下人又該怎麽看待我們呢?”
對於春申君來說,很顯然他其實是很不喜歡這種背棄盟約的感覺,更何況楚國之前就已經做過一次背棄和趙國盟約的事情了,現在又在來一次,這就更加的不符合春申君本人的價值觀了。
在聽到了春申君的話之後,景陽也是重重的哼了一聲,很不高興的說道:“這都已經是什麽時候了?
你還想著你的那些所謂的君子風度呢?
如果不能夠繼續救援齊國的話,那接下來我們楚國就要亡國了,懂嗎?
收起你的風度吧,那是應該在對弱小的敵人時候用的。
現在趙國都不跟你講風度了,你還在這裏講這些,難道你不覺得很可笑嗎?”
對於景陽的這些指責,春申君顯然是非常生氣的,兩個人也是立刻就吵了起來。
但是呢這一次,事情又和之前產生了變化。
如果是在之前的話,那麽支持春申君的聲音肯定是更多的,但是偏偏這一次,大部分人卻是站在了景陽那邊。
這個理由其實也很簡單,就是因為大家都和景陽想的一樣,馬上楚國就要麵臨巨大的危機了,這個時候誰還顧得了什麽盟約呢?
楚王看到了這個局麵之後,也是不再猶豫,也十分果斷的下定了決心。
“給寡人傳令下去,立刻把全國所有的兵馬都集中起來交給景陽大司馬去指揮,這一次我們一定要積極的救援齊國,絕對不能夠讓齊國再滅亡了。”
在這一次,楚國和秦國的不約而同的做出了決定,那就是救援齊國,和趙國決一死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