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平康坊的改革也就正式被確定成了趙國的新政策。
趙王下達命令讓趙括全權負責把這個改革推廣到趙國的各地,給出來的期限是三年。
這件事情對於趙括來說當然是非常容易辦的,畢竟趙括現在隻需要出腦海裏的想法和理念,剩下來的事情自然會有一大堆忠心耿耿的部下去幫助趙括處理。
周少奮在這件事情上,顯然是被重重的打了一波臉,但是事情傳出去之後,聽在趙國民眾的耳朵之中,竟然卻有了一種非常奇怪的變化。
“武信君在政治鬥爭之中勝利不是理所當然的嗎?
其實也沒有什麽好驚訝的。”
“就是就是,這些年那麽多的政敵都想要扳倒武信君,但是他們的結果都是被武信君狠狠的打臉。
所以我說周卿的輸一點都不奇怪,反而是如果周卿贏了,那才是真正奇怪呢。”
“現在這個樣子也挺好的,有武信君來主持大局,其他的人就乖乖的聽從武信君的命令就好了。
不要再出什麽小心思了,反正我覺得隻有武信君才能夠讓我們能夠讓我們趙國變得真正的強大起來。”
“說的太對了。
這些年我們趙國之所以能夠滅掉燕國和魏國,不就是因為武信君的存在嗎?
所以呀,我們一定要相信武信君,其他人的話就不需要再去管它了。”
這些言論雖然隻是邯鄲城之中的一部分言論,但其實也反映了出來現在的趙國政壇和民間之中,對於趙括的信任,究竟有多麽的強烈。
簡單的總結就是一句話,隻有趙括才能拯救趙國。
這件事情到這裏也就結束了,眾人在幾天之後就不再把平康坊的改革放在嘴上,而是開始討論起了另外一件事情,那就是現在還在進行中的趙國滅亡韓國的戰爭。
韓國,新鄭城。
李牧注視著麵前高大的新鄭城牆,整個人的眉頭就沒有鬆開過。
“這些該死的韓國人打仗是不會打,但是建造龜殼還是挺在行的。”
也難怪李牧要這麽吐槽,實在是韓國人的防禦過於完備了,讓李牧這樣久經戰陣的將領都有些無從下手。
其實李牧也並不是沒有別的手段,他手中的炸藥隻要能夠達到足夠的量,炸掉這個城牆也不是不行。
但是呢,李牧也非常清楚,炸藥這種東西不到萬不得已絕對不能拿出來的。
在李牧的身邊有不少趙國的將軍,他們正在向李牧匯報著情況。
“大將軍,韓國人的所有城池都已經被我們攻克了,陽翟城在兩天前剛剛陷落。”
韓國之中最著名的兩座城池就是陽翟城還有新鄭城,分別是韓國之前的首都和現在的首都。
如今舊的首都陽翟城已經陷落,那麽這座新征程之中的韓國守軍就成為了最後一支依然還在堅持戰鬥的韓國軍隊。
換句話說,隻要能夠攻克這座城池,那麽韓國也就可以正式宣告滅亡了。
隻不過麵對著這樣的消息,李牧多少還是有些不太高興。
在李牧看來,韓國應該早就已經滅亡了,而不是一直被拖到現在。
如果這些韓國人能夠有勇氣一些出城決戰的話,李牧覺得他還是可以給韓國一個體麵的亡國之路的。
隻可惜這些韓國人顯然早就已經打定了主意,就算是再怎麽樣也不會投降,他們隻會堅守在這座城市之中,一直到最後一刻。
李牧摸了摸下巴,有些無奈的開口說道:“再派人去告訴邯鄲那邊,我們這邊暫時是沒有什麽結果了,圍困這個城池應該是一個長期的工作,讓邯鄲那邊也做好相應的準備。”
李牧雖然有些著急,但是實際上他也很清楚,這種事情是急不來的。
其實從戰爭的角度來說,李牧僅僅用了一個多月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就把韓國打到隻剩下最後一座城池,這絕對是一個任何人過來都挑不出毛病的速度了。
李牧的這個情報很快就被送到了邯鄲,並且在又一次的廷議上,被許曆通知給了趙國君臣。
即便周少奮在這件事情上和趙括一派非常的不對付,但是周少奮也並沒有提出什麽反對或者質疑。
因為周少奮也很清楚這個時候反對還是質疑,都隻能夠是自取其辱,真的想要做這件事情的話,那還是得等到李牧失敗的時候。
趙王也是差不多的想法,他開口說道:“隻要能夠在今年內打下韓國也就行了,眼下看來這樣的希望應該還是相當大的。”
趙王在說話的時候語氣中帶著明顯的高興,畢竟這馬上就是趙王要滅掉的第3個國家了。
這對於任何一位趙國的國君來說,都是一個前無古人的重大成就,將來在史書上必然也會被濃墨重彩的記載。
趙括點了點頭,對於趙王的分析表示讚同,並且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見。
“雖然說現在的情況對我們確實是相當有利的,但是臣覺得還是有一些其他方麵要值得關注,尤其是在外交方麵。
根據我們趙國在其他三個國家之中的探子匯報,齊國眼下是完全沒有任何調動兵馬的打算,但是秦國和楚國似乎都有了一些想要調動兵馬的跡象,這一點絕對是不可不防呀,大王。”
趙王一聽到這句話之後,也是連連點頭,開口說道:“其實是這個道理,武信君呀,你可得好好的準備一下,絕對不能夠讓這些家夥幹擾到寡人滅亡韓國的事業,明白了嗎?”
另外一邊的周少奮聽著這些話,感覺好像在這場廷議之中被完全無視了,但是偏偏周深還不能夠提出任何的意見,因為這種無視並不是趙括有意而為之,完全是趙王在一直詢問趙括。
正如趙括所說,遠方的秦國和楚國確實也正在進行著一場討論,究竟是不是要對趙國開戰?
鹹陽,秦王宮。
秦王贏子楚坐在王位上,對著在場的其他秦國大臣說道:“你們說一說,現在我們最近要不要和趙國開戰呢?”
贏子楚絕對是最討厭趙國的國君,所以對於他來說,他是不願意放棄任何一個可能會打擊到趙國的機會的。
如果是其他問題的話,贏子楚剛剛話音落下的瞬間,絕對就會有一大堆人搶著迴答了。
但是在涉及到趙國問題的時候,這裏總是會習慣性的冷場。
這其實也並不奇怪,因為對於這些秦國大臣來說,他們對於趙國是真的有了陰影。
這麽多年下來,秦國和趙國的戰爭之中,勝利的次數可以說是屈指可數。
更重要的是秦國從來都沒有戰勝過趙括,趙括在一天,秦國人心中的壓力就一直都在。
在這樣的情況下,涉及趙國的時候,大家不敢開口,也就是理所當然了。
甚至贏子楚都已經習慣了這種情況,所以他也不廢話,直接開口點名。
“太師,你來說說究竟應該怎麽辦吧?”
秦國太師呂不韋裝模作樣的思考了一會,給出了一個答案。
“大王,老臣覺得現在確實還不是和趙國開戰的時候。
去年我們雖然贏了趙國一次,但那一次畢竟是廉頗領軍。
這一次趙國派出來的大將是李牧,這位李牧可是趙括麾下的頭號大將,如果對上他的話,我們勝利的把握其實很小。”
對於呂不韋來說,他當然是不希望看到秦國和趙國開戰的。
總體的戰略非常簡單,就是一直拖延秦國和趙國的戰爭,等到哪天這個世界上隻剩下秦國和趙國兩個國家的時候,呂不韋就可以名正言順的以投誠的名義重新迴到趙國之中了。
呂不韋的這個觀點,其實也並沒有出乎在場其他人的意料之外,畢竟一直以來呂不韋就以和趙國妥協,講究和平而著稱。
秦國相邦範睢在聽到了呂不韋的話之後,不由皺起了眉頭說道:“道理雖然是這個道理,但是如果我們什麽也不做的話,那麽韓國豈不是就這麽白白滅亡了嗎?
現在這個天下已經有兩個國家先後被趙國滅掉了,如果我們還是這麽見死不救的話,趙國進一步的強大,接下來又該如何是好呢?”
對於範睢來說,趙國絕對也是他最討厭的一個國家,畢竟當年強大無比的秦國,可是就在範睢的手上,被趙國一步步的打落塵埃,成為了如今的二流國家。
呂不韋嗬嗬一笑,對著範睢說道:“難道應候不知道趙國人其實已經在邯鄲城之中集結了20萬大軍嗎?
這20萬兵馬可不是為了爭吵韓國去的,他就是在等待著其他國家的救援呢。
如果我們救援韓國的話,那麽這20萬大軍就會衝著我們來了,我想要請問一下現在的大秦真的能夠打敗,這很有可能由趙括親自率領的20萬大軍嗎?”
呂不韋的話說完,在場頓時變得鴉雀無聲,沒有任何人能夠在繼續開口了。
原本還有著幾分希望的贏子楚,看著這一幕隻能有些無奈的搖了搖頭,說道:“好了好了,寡人都知道了,那就不要再廢話了,就按照太師的話辦吧。”
雖然心中非常的不情願,但是最終贏子楚還是聽從了呂不韋的建議,決定最終不出兵去和趙國作對,免得招來趙國的20萬大軍,以卵擊石。
而在另外一邊針對著同樣的問題,楚國的君臣也有了同樣的探討。
楚王緩緩開口說道:“這個趙國的野心還真是沒有止境呀,先是滅掉了燕國和魏國,現在又是韓國。
如果再被他這樣搞下去的話,恐怕我們楚國也很快就要遭殃了吧。”
楚王之所以這麽說當然是有原因的,縱觀現在的國境線,除了韓國之外,距離趙國最近的一座都城就是楚國的陳城。
換句話說,一旦等到韓國滅亡之後,楚國的都城所麵臨的壓力就是最大的。
隻要趙國願意的話,那麽從邯鄲而來的洶湧大軍隨時都能夠翻越黃河,出現在楚國都城的外麵。
考慮到現在楚國和趙國之間的國力對比,這種畫麵僅僅是想象一下,都足夠讓楚王寢食難安了。
在聽到了楚王的話之後,其他的楚國大臣們也各自有不同的看法。
大司馬景陽作為在場之中為人所知,最為堅定的反對趙國一派的領袖人物,立刻就開口說道:“大王所言極是,現在我們楚國應該聯合其他的國家出兵救援韓國,不能夠再繼續猶豫下去了。
如果再等到韓國也滅亡了之後,那就真的非常難辦了。
因為趙國人永遠都不懂滿足,這是一個無比貪婪的國家,趙國的相幫武信君趙括更是一個欲望永無止境的人,我們一定不能夠給趙括和趙國任何繼續變得強大的機會。”
景陽的話說出來,無疑讓楚王心中想要開戰的念頭又堅定了幾分,但是要知道在楚國之中可並不是僅僅隻有一個景陽的。
楚國令尹,春申君黃歇開口說道:“景陽大司馬,你說這句話就非常不對了。
難道你不知道現在趙國邯鄲之中正集結著20萬大軍嗎?
如果我們出兵的話,這豈不是代表著我們要和這20萬大軍來一次你死我活的戰爭,你真的覺得我們能夠打敗趙國這20萬的兵馬嗎?”
景陽重重的哼了一聲,對著春申君說道:“趙國人的20萬兵馬又不是不可戰勝的,打都沒有打,你又憑什麽說我們楚國一定會輸呢?
簡直就是在長他人誌氣,滅自己威風。”
春申君嗬嗬一笑,指出了一個最為核心的問題:“莫非你忘記了,趙國武信君趙括現在就在邯鄲城之中嗎?
如果是趙括率軍前來,不知道大司馬你能否有必勝的信心呢?”
這個問題絕對是十分尖銳的,他啪的一聲好像一個巴掌抽在了景陽的臉上,讓景陽的臉色迅速的變得蒼白,再也說不出話來了。
楚王看著這一幕也是有些無奈的,揉了揉太陽穴。
雖然說在之前楚國和趙國的關係很好,但那個時候是因為雙方都有著秦國和齊國這種共同的敵人。
現在趙國一家獨大,這種情況就發生了變化,楚國作為趙國的鄰居,對於趙國無疑就相當的忌憚。
而且別忘了楚國在春秋時代,可是和趙國的前身晉國進行了幾百年的爭霸戰爭,最終兩敗俱傷。
可以說雙方的淵源早在幾百年之前就結下了,這個梁子可不是那麽輕易就能夠化解的。
楚王長出了一口氣,緩緩開口說道:“這個事情先不要太急於做出決定,但是都給寡人傳令下去,應該要調集的軍隊物資都給寡人先調集起來,免得到時候要用卻來不及,懂了嗎?”
很顯然對於楚王來說,他還是希望能夠出兵的。
趙王下達命令讓趙括全權負責把這個改革推廣到趙國的各地,給出來的期限是三年。
這件事情對於趙括來說當然是非常容易辦的,畢竟趙括現在隻需要出腦海裏的想法和理念,剩下來的事情自然會有一大堆忠心耿耿的部下去幫助趙括處理。
周少奮在這件事情上,顯然是被重重的打了一波臉,但是事情傳出去之後,聽在趙國民眾的耳朵之中,竟然卻有了一種非常奇怪的變化。
“武信君在政治鬥爭之中勝利不是理所當然的嗎?
其實也沒有什麽好驚訝的。”
“就是就是,這些年那麽多的政敵都想要扳倒武信君,但是他們的結果都是被武信君狠狠的打臉。
所以我說周卿的輸一點都不奇怪,反而是如果周卿贏了,那才是真正奇怪呢。”
“現在這個樣子也挺好的,有武信君來主持大局,其他的人就乖乖的聽從武信君的命令就好了。
不要再出什麽小心思了,反正我覺得隻有武信君才能夠讓我們能夠讓我們趙國變得真正的強大起來。”
“說的太對了。
這些年我們趙國之所以能夠滅掉燕國和魏國,不就是因為武信君的存在嗎?
所以呀,我們一定要相信武信君,其他人的話就不需要再去管它了。”
這些言論雖然隻是邯鄲城之中的一部分言論,但其實也反映了出來現在的趙國政壇和民間之中,對於趙括的信任,究竟有多麽的強烈。
簡單的總結就是一句話,隻有趙括才能拯救趙國。
這件事情到這裏也就結束了,眾人在幾天之後就不再把平康坊的改革放在嘴上,而是開始討論起了另外一件事情,那就是現在還在進行中的趙國滅亡韓國的戰爭。
韓國,新鄭城。
李牧注視著麵前高大的新鄭城牆,整個人的眉頭就沒有鬆開過。
“這些該死的韓國人打仗是不會打,但是建造龜殼還是挺在行的。”
也難怪李牧要這麽吐槽,實在是韓國人的防禦過於完備了,讓李牧這樣久經戰陣的將領都有些無從下手。
其實李牧也並不是沒有別的手段,他手中的炸藥隻要能夠達到足夠的量,炸掉這個城牆也不是不行。
但是呢,李牧也非常清楚,炸藥這種東西不到萬不得已絕對不能拿出來的。
在李牧的身邊有不少趙國的將軍,他們正在向李牧匯報著情況。
“大將軍,韓國人的所有城池都已經被我們攻克了,陽翟城在兩天前剛剛陷落。”
韓國之中最著名的兩座城池就是陽翟城還有新鄭城,分別是韓國之前的首都和現在的首都。
如今舊的首都陽翟城已經陷落,那麽這座新征程之中的韓國守軍就成為了最後一支依然還在堅持戰鬥的韓國軍隊。
換句話說,隻要能夠攻克這座城池,那麽韓國也就可以正式宣告滅亡了。
隻不過麵對著這樣的消息,李牧多少還是有些不太高興。
在李牧看來,韓國應該早就已經滅亡了,而不是一直被拖到現在。
如果這些韓國人能夠有勇氣一些出城決戰的話,李牧覺得他還是可以給韓國一個體麵的亡國之路的。
隻可惜這些韓國人顯然早就已經打定了主意,就算是再怎麽樣也不會投降,他們隻會堅守在這座城市之中,一直到最後一刻。
李牧摸了摸下巴,有些無奈的開口說道:“再派人去告訴邯鄲那邊,我們這邊暫時是沒有什麽結果了,圍困這個城池應該是一個長期的工作,讓邯鄲那邊也做好相應的準備。”
李牧雖然有些著急,但是實際上他也很清楚,這種事情是急不來的。
其實從戰爭的角度來說,李牧僅僅用了一個多月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就把韓國打到隻剩下最後一座城池,這絕對是一個任何人過來都挑不出毛病的速度了。
李牧的這個情報很快就被送到了邯鄲,並且在又一次的廷議上,被許曆通知給了趙國君臣。
即便周少奮在這件事情上和趙括一派非常的不對付,但是周少奮也並沒有提出什麽反對或者質疑。
因為周少奮也很清楚這個時候反對還是質疑,都隻能夠是自取其辱,真的想要做這件事情的話,那還是得等到李牧失敗的時候。
趙王也是差不多的想法,他開口說道:“隻要能夠在今年內打下韓國也就行了,眼下看來這樣的希望應該還是相當大的。”
趙王在說話的時候語氣中帶著明顯的高興,畢竟這馬上就是趙王要滅掉的第3個國家了。
這對於任何一位趙國的國君來說,都是一個前無古人的重大成就,將來在史書上必然也會被濃墨重彩的記載。
趙括點了點頭,對於趙王的分析表示讚同,並且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見。
“雖然說現在的情況對我們確實是相當有利的,但是臣覺得還是有一些其他方麵要值得關注,尤其是在外交方麵。
根據我們趙國在其他三個國家之中的探子匯報,齊國眼下是完全沒有任何調動兵馬的打算,但是秦國和楚國似乎都有了一些想要調動兵馬的跡象,這一點絕對是不可不防呀,大王。”
趙王一聽到這句話之後,也是連連點頭,開口說道:“其實是這個道理,武信君呀,你可得好好的準備一下,絕對不能夠讓這些家夥幹擾到寡人滅亡韓國的事業,明白了嗎?”
另外一邊的周少奮聽著這些話,感覺好像在這場廷議之中被完全無視了,但是偏偏周深還不能夠提出任何的意見,因為這種無視並不是趙括有意而為之,完全是趙王在一直詢問趙括。
正如趙括所說,遠方的秦國和楚國確實也正在進行著一場討論,究竟是不是要對趙國開戰?
鹹陽,秦王宮。
秦王贏子楚坐在王位上,對著在場的其他秦國大臣說道:“你們說一說,現在我們最近要不要和趙國開戰呢?”
贏子楚絕對是最討厭趙國的國君,所以對於他來說,他是不願意放棄任何一個可能會打擊到趙國的機會的。
如果是其他問題的話,贏子楚剛剛話音落下的瞬間,絕對就會有一大堆人搶著迴答了。
但是在涉及到趙國問題的時候,這裏總是會習慣性的冷場。
這其實也並不奇怪,因為對於這些秦國大臣來說,他們對於趙國是真的有了陰影。
這麽多年下來,秦國和趙國的戰爭之中,勝利的次數可以說是屈指可數。
更重要的是秦國從來都沒有戰勝過趙括,趙括在一天,秦國人心中的壓力就一直都在。
在這樣的情況下,涉及趙國的時候,大家不敢開口,也就是理所當然了。
甚至贏子楚都已經習慣了這種情況,所以他也不廢話,直接開口點名。
“太師,你來說說究竟應該怎麽辦吧?”
秦國太師呂不韋裝模作樣的思考了一會,給出了一個答案。
“大王,老臣覺得現在確實還不是和趙國開戰的時候。
去年我們雖然贏了趙國一次,但那一次畢竟是廉頗領軍。
這一次趙國派出來的大將是李牧,這位李牧可是趙括麾下的頭號大將,如果對上他的話,我們勝利的把握其實很小。”
對於呂不韋來說,他當然是不希望看到秦國和趙國開戰的。
總體的戰略非常簡單,就是一直拖延秦國和趙國的戰爭,等到哪天這個世界上隻剩下秦國和趙國兩個國家的時候,呂不韋就可以名正言順的以投誠的名義重新迴到趙國之中了。
呂不韋的這個觀點,其實也並沒有出乎在場其他人的意料之外,畢竟一直以來呂不韋就以和趙國妥協,講究和平而著稱。
秦國相邦範睢在聽到了呂不韋的話之後,不由皺起了眉頭說道:“道理雖然是這個道理,但是如果我們什麽也不做的話,那麽韓國豈不是就這麽白白滅亡了嗎?
現在這個天下已經有兩個國家先後被趙國滅掉了,如果我們還是這麽見死不救的話,趙國進一步的強大,接下來又該如何是好呢?”
對於範睢來說,趙國絕對也是他最討厭的一個國家,畢竟當年強大無比的秦國,可是就在範睢的手上,被趙國一步步的打落塵埃,成為了如今的二流國家。
呂不韋嗬嗬一笑,對著範睢說道:“難道應候不知道趙國人其實已經在邯鄲城之中集結了20萬大軍嗎?
這20萬兵馬可不是為了爭吵韓國去的,他就是在等待著其他國家的救援呢。
如果我們救援韓國的話,那麽這20萬大軍就會衝著我們來了,我想要請問一下現在的大秦真的能夠打敗,這很有可能由趙括親自率領的20萬大軍嗎?”
呂不韋的話說完,在場頓時變得鴉雀無聲,沒有任何人能夠在繼續開口了。
原本還有著幾分希望的贏子楚,看著這一幕隻能有些無奈的搖了搖頭,說道:“好了好了,寡人都知道了,那就不要再廢話了,就按照太師的話辦吧。”
雖然心中非常的不情願,但是最終贏子楚還是聽從了呂不韋的建議,決定最終不出兵去和趙國作對,免得招來趙國的20萬大軍,以卵擊石。
而在另外一邊針對著同樣的問題,楚國的君臣也有了同樣的探討。
楚王緩緩開口說道:“這個趙國的野心還真是沒有止境呀,先是滅掉了燕國和魏國,現在又是韓國。
如果再被他這樣搞下去的話,恐怕我們楚國也很快就要遭殃了吧。”
楚王之所以這麽說當然是有原因的,縱觀現在的國境線,除了韓國之外,距離趙國最近的一座都城就是楚國的陳城。
換句話說,一旦等到韓國滅亡之後,楚國的都城所麵臨的壓力就是最大的。
隻要趙國願意的話,那麽從邯鄲而來的洶湧大軍隨時都能夠翻越黃河,出現在楚國都城的外麵。
考慮到現在楚國和趙國之間的國力對比,這種畫麵僅僅是想象一下,都足夠讓楚王寢食難安了。
在聽到了楚王的話之後,其他的楚國大臣們也各自有不同的看法。
大司馬景陽作為在場之中為人所知,最為堅定的反對趙國一派的領袖人物,立刻就開口說道:“大王所言極是,現在我們楚國應該聯合其他的國家出兵救援韓國,不能夠再繼續猶豫下去了。
如果再等到韓國也滅亡了之後,那就真的非常難辦了。
因為趙國人永遠都不懂滿足,這是一個無比貪婪的國家,趙國的相幫武信君趙括更是一個欲望永無止境的人,我們一定不能夠給趙括和趙國任何繼續變得強大的機會。”
景陽的話說出來,無疑讓楚王心中想要開戰的念頭又堅定了幾分,但是要知道在楚國之中可並不是僅僅隻有一個景陽的。
楚國令尹,春申君黃歇開口說道:“景陽大司馬,你說這句話就非常不對了。
難道你不知道現在趙國邯鄲之中正集結著20萬大軍嗎?
如果我們出兵的話,這豈不是代表著我們要和這20萬大軍來一次你死我活的戰爭,你真的覺得我們能夠打敗趙國這20萬的兵馬嗎?”
景陽重重的哼了一聲,對著春申君說道:“趙國人的20萬兵馬又不是不可戰勝的,打都沒有打,你又憑什麽說我們楚國一定會輸呢?
簡直就是在長他人誌氣,滅自己威風。”
春申君嗬嗬一笑,指出了一個最為核心的問題:“莫非你忘記了,趙國武信君趙括現在就在邯鄲城之中嗎?
如果是趙括率軍前來,不知道大司馬你能否有必勝的信心呢?”
這個問題絕對是十分尖銳的,他啪的一聲好像一個巴掌抽在了景陽的臉上,讓景陽的臉色迅速的變得蒼白,再也說不出話來了。
楚王看著這一幕也是有些無奈的,揉了揉太陽穴。
雖然說在之前楚國和趙國的關係很好,但那個時候是因為雙方都有著秦國和齊國這種共同的敵人。
現在趙國一家獨大,這種情況就發生了變化,楚國作為趙國的鄰居,對於趙國無疑就相當的忌憚。
而且別忘了楚國在春秋時代,可是和趙國的前身晉國進行了幾百年的爭霸戰爭,最終兩敗俱傷。
可以說雙方的淵源早在幾百年之前就結下了,這個梁子可不是那麽輕易就能夠化解的。
楚王長出了一口氣,緩緩開口說道:“這個事情先不要太急於做出決定,但是都給寡人傳令下去,應該要調集的軍隊物資都給寡人先調集起來,免得到時候要用卻來不及,懂了嗎?”
很顯然對於楚王來說,他還是希望能夠出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