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韓冬的要求,艾瑪的手下幫他準備了h&k公司出品的型衝鋒槍,配套的40發大容量彈匣、紅點瞄準鏡、槍燈以及公司專為mp7設計的消聲器。
韓冬之所以選擇mp7衝鋒槍,是由於它應用了大量的塑料聚合物,槍身結構小巧緊湊,重量也很輕,空槍重隻有1.9公斤,帶40發滿裝彈匣的重量也不超過2.2公斤,槍托收縮時長度隻有415毫米,配用標準軍用dm11型4.6x30mm鋼芯彈時,槍口初速為725米/秒,槍口動能約450焦,乍看上去還比不上9mm口徑的帕拉貝魯姆手槍彈,然而其彈道低伸,穿透能力極強,50m內能擊穿9mm厚的優質低碳鋼板,在100m處能穿透靶板(在20層凱夫拉前麵放1.6mm厚鈦合金板)及靶後厚的軍用明膠塊(模擬人體組織構造),在200m處仍可穿透靶板,用來對付那些變異僵屍自是綽綽有餘。
名為衝鋒槍,其實最初的mp7是作為pdw(單兵自衛)武器設計的,比手槍威力大、比衝鋒槍穿透力強、比步槍輕便的設計特點使得射手非常容易據槍和瞄準目標,配用的4.6mm槍彈有效射程達到200米,後坐衝量卻隻有9mm口徑衝鋒槍的一半,實施長點射時很容易瞄準目標,幾乎不會發生習慣性的位移,短點射也很容易控製,非常適合軍方非一線戰鬥人員如指揮官、通訊工程技術人員和飛機、坦克駕駛員等使用。潶し言し格醉心章節已上傳
隻是由於涉及到後勤以及彈藥供給耗費問題,在采用新口徑武器方麵,就連一貫財大氣粗的美國也采取相當謹慎的態度,因而自問世至今,mp7始終無法像它的同門師兄弟mp5那樣獲得大量軍、警訂購合同,目前所接到的少得可憐的訂單中,除了被美國總統特勤隊、德國憲兵近程防禦小組或羅森伯格集團這樣的私人企業采購作為自衛用途之外,主要還是被德國ksk、英國sas、美國海豹等特種部隊采用,加上消聲器作為衝鋒槍的升級替代品,當然,還要加上像韓冬這樣有著特殊作戰需要的顧客。
其實可供韓冬選擇的並不止mp7這一款,像另一款典型的pdw武器,比利時fn公司生產的p90衝鋒槍在彈容量、射程、穿透力等方麵也完全能滿足他的需求,其問世以及用於實戰的時間也遠比mp7要早,隻是p90戰鬥重量達到3公斤(帶50發滿裝彈匣),和戰鬥重量3.1公斤的m4短突擊步槍(帶30發滿裝彈匣)相比並不具備重量優勢,其自身長度達到500毫米,卻不具備長度可調的伸縮式槍托,這就使得抵肩射擊時的姿勢十分別扭,最高50發的攜彈量相對於發長彈匣來說優勢也不太明顯。
與p90相比,mp7不但在重量、體積上都更占優勢,采用傳統的下插式彈匣設計也使得其更換起來比前者更加簡便快捷,完全伸展開來的槍托長度達到195毫米,使其總長度與m4短管突擊步槍接近,抵肩射擊時的動作更為流暢,進一步提高了射擊精度,另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個人使用習慣——早在韓冬退役之前,他服役的大隊就已經用作為“摸哨槍”使用了。
當然,作為衝鋒槍,mp7也有其不足之處,其中之一就在於高達950發/分鍾的理論射速,最新改進型的也達到了850發/分鍾,這就導致了連發射擊時子彈散布過高,當然p90也存在同樣的問題,不過對於韓冬這種身經百戰的老手來說,手動控製射速完全不是問題。
另外一點也是pdw武器的普遍缺陷在於遠距離存能不足,從物理學原理來說,越輕的彈頭越容易獲得高初速,後座力越小,連發時也更容易控製,同時也不可避免地存在遠距離存能低、風偏量大的缺點,為克服這個缺陷,mp7在設計之初就采用了重2.0克的鋼芯彈頭以盡量增加遠距離存能,然而在中遠距離作戰時,其彈道性能和殺傷力也依然無法與m4或m16突擊步槍相抗衡,不過考慮到此次主要是室內作戰,最大作戰距離也不會超過150米,這個先天缺陷也就不成為問題了。
總而言之還是那句話,世界上沒有最好的武器,隻有最合適的武器。
由於時間過於緊迫,韓冬無法按照自己的使用習慣對手中的武器進行適當的改造,不過h&k公司適應時代潮流的設計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和之前的量產型相比,取消了折疊式前握把,在前護木下方加裝了一個u型導軌座,在3、6、9點鍾方向各有一段北約標準皮卡汀尼導軌,用於安裝握把、槍燈、激光指示器等附件,機匣頂部的導軌與槍身等長,便於使用者任意安裝、組合各種機械或光學瞄具。
除了隨槍附帶的翻轉式機械瞄具之外,韓冬選擇了公司的指軍/警用的型號)紅點瞄準鏡,作為該公司係列產品中尺寸最小、最輕的紅點鏡,這個加上鏡架也隻有105克重的小家夥靈巧輕便,防水耐用,耗電量也很低,並可配合微光夜視裝置作為夜視瞄準鏡使用,非常適合在光線不足的情況下作戰,考慮到那座秘密實驗室的主體結構都位於地下,其內部照明等基礎設施很可能已經受到了某種程度的損毀,韓冬相信它應該能派得上大用場。
ps:懶得開單章了,這裏說點題外話,一直搞不明白後台的數據是怎麽統計的,起、創兩站的粉絲加起來400多個,單章高訂居然隻有68個,均訂42個,上月稿費隻有58塊錢,難道起點的打賞包括盟主打賞都不算作者收入麽?聯係了責編還沒迴話,不過在這裏肯請喜歡以及正在訂閱這本書的讀者大大,麻煩移步創世主站來訂閱,給作者一點小小的鼓勵,否則我真不知道自己還能不能堅持下去,每天在電腦前趴上好幾個小時,殫精竭慮地碼字,每月更新十幾萬字,卻隻能換來兩包煙錢,真的很讓人灰心……深候在此拜謝各位支持!
韓冬之所以選擇mp7衝鋒槍,是由於它應用了大量的塑料聚合物,槍身結構小巧緊湊,重量也很輕,空槍重隻有1.9公斤,帶40發滿裝彈匣的重量也不超過2.2公斤,槍托收縮時長度隻有415毫米,配用標準軍用dm11型4.6x30mm鋼芯彈時,槍口初速為725米/秒,槍口動能約450焦,乍看上去還比不上9mm口徑的帕拉貝魯姆手槍彈,然而其彈道低伸,穿透能力極強,50m內能擊穿9mm厚的優質低碳鋼板,在100m處能穿透靶板(在20層凱夫拉前麵放1.6mm厚鈦合金板)及靶後厚的軍用明膠塊(模擬人體組織構造),在200m處仍可穿透靶板,用來對付那些變異僵屍自是綽綽有餘。
名為衝鋒槍,其實最初的mp7是作為pdw(單兵自衛)武器設計的,比手槍威力大、比衝鋒槍穿透力強、比步槍輕便的設計特點使得射手非常容易據槍和瞄準目標,配用的4.6mm槍彈有效射程達到200米,後坐衝量卻隻有9mm口徑衝鋒槍的一半,實施長點射時很容易瞄準目標,幾乎不會發生習慣性的位移,短點射也很容易控製,非常適合軍方非一線戰鬥人員如指揮官、通訊工程技術人員和飛機、坦克駕駛員等使用。潶し言し格醉心章節已上傳
隻是由於涉及到後勤以及彈藥供給耗費問題,在采用新口徑武器方麵,就連一貫財大氣粗的美國也采取相當謹慎的態度,因而自問世至今,mp7始終無法像它的同門師兄弟mp5那樣獲得大量軍、警訂購合同,目前所接到的少得可憐的訂單中,除了被美國總統特勤隊、德國憲兵近程防禦小組或羅森伯格集團這樣的私人企業采購作為自衛用途之外,主要還是被德國ksk、英國sas、美國海豹等特種部隊采用,加上消聲器作為衝鋒槍的升級替代品,當然,還要加上像韓冬這樣有著特殊作戰需要的顧客。
其實可供韓冬選擇的並不止mp7這一款,像另一款典型的pdw武器,比利時fn公司生產的p90衝鋒槍在彈容量、射程、穿透力等方麵也完全能滿足他的需求,其問世以及用於實戰的時間也遠比mp7要早,隻是p90戰鬥重量達到3公斤(帶50發滿裝彈匣),和戰鬥重量3.1公斤的m4短突擊步槍(帶30發滿裝彈匣)相比並不具備重量優勢,其自身長度達到500毫米,卻不具備長度可調的伸縮式槍托,這就使得抵肩射擊時的姿勢十分別扭,最高50發的攜彈量相對於發長彈匣來說優勢也不太明顯。
與p90相比,mp7不但在重量、體積上都更占優勢,采用傳統的下插式彈匣設計也使得其更換起來比前者更加簡便快捷,完全伸展開來的槍托長度達到195毫米,使其總長度與m4短管突擊步槍接近,抵肩射擊時的動作更為流暢,進一步提高了射擊精度,另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個人使用習慣——早在韓冬退役之前,他服役的大隊就已經用作為“摸哨槍”使用了。
當然,作為衝鋒槍,mp7也有其不足之處,其中之一就在於高達950發/分鍾的理論射速,最新改進型的也達到了850發/分鍾,這就導致了連發射擊時子彈散布過高,當然p90也存在同樣的問題,不過對於韓冬這種身經百戰的老手來說,手動控製射速完全不是問題。
另外一點也是pdw武器的普遍缺陷在於遠距離存能不足,從物理學原理來說,越輕的彈頭越容易獲得高初速,後座力越小,連發時也更容易控製,同時也不可避免地存在遠距離存能低、風偏量大的缺點,為克服這個缺陷,mp7在設計之初就采用了重2.0克的鋼芯彈頭以盡量增加遠距離存能,然而在中遠距離作戰時,其彈道性能和殺傷力也依然無法與m4或m16突擊步槍相抗衡,不過考慮到此次主要是室內作戰,最大作戰距離也不會超過150米,這個先天缺陷也就不成為問題了。
總而言之還是那句話,世界上沒有最好的武器,隻有最合適的武器。
由於時間過於緊迫,韓冬無法按照自己的使用習慣對手中的武器進行適當的改造,不過h&k公司適應時代潮流的設計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和之前的量產型相比,取消了折疊式前握把,在前護木下方加裝了一個u型導軌座,在3、6、9點鍾方向各有一段北約標準皮卡汀尼導軌,用於安裝握把、槍燈、激光指示器等附件,機匣頂部的導軌與槍身等長,便於使用者任意安裝、組合各種機械或光學瞄具。
除了隨槍附帶的翻轉式機械瞄具之外,韓冬選擇了公司的指軍/警用的型號)紅點瞄準鏡,作為該公司係列產品中尺寸最小、最輕的紅點鏡,這個加上鏡架也隻有105克重的小家夥靈巧輕便,防水耐用,耗電量也很低,並可配合微光夜視裝置作為夜視瞄準鏡使用,非常適合在光線不足的情況下作戰,考慮到那座秘密實驗室的主體結構都位於地下,其內部照明等基礎設施很可能已經受到了某種程度的損毀,韓冬相信它應該能派得上大用場。
ps:懶得開單章了,這裏說點題外話,一直搞不明白後台的數據是怎麽統計的,起、創兩站的粉絲加起來400多個,單章高訂居然隻有68個,均訂42個,上月稿費隻有58塊錢,難道起點的打賞包括盟主打賞都不算作者收入麽?聯係了責編還沒迴話,不過在這裏肯請喜歡以及正在訂閱這本書的讀者大大,麻煩移步創世主站來訂閱,給作者一點小小的鼓勵,否則我真不知道自己還能不能堅持下去,每天在電腦前趴上好幾個小時,殫精竭慮地碼字,每月更新十幾萬字,卻隻能換來兩包煙錢,真的很讓人灰心……深候在此拜謝各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