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吃完飯。
劉秀梅和劉秀蘭兩個人沒歇著。
趕緊的在炕上做出了兩床被子。
那爛棉花,做被子正合適。
這也沒時間去找彈棉花的。
就那麽兩個人自己鼓搗了半天,做出來兩床被,要不然這晚上都不夠蓋。
好在兩個人都是勤快人幹活出挑。
不大一會兒工夫就把被子做出來。
江小滿晚上終於蓋上熱乎乎的新棉被。
兩個姑娘爭了半天,終於把那破被子拿走。
一夜無話。
第二天一大早起來,江小滿就讓劉秀梅用玉米麵蒸窩頭。
昨兒晚上。
江小滿就把自己那些玉米麵黑麵,還有臘肉白糖全都拿了出來。
直接擱到屋裏的櫃子裏。
看的幾個孩子都眼饞,這可都是好東西,連過年都吃不到。
小石頭盯著姥姥,傻傻的舔著手指頭。
心裏想姥姥家可真好!
不光暖和,還能吃飽肚子,還能吃上肉,再也不用被自己爹打。
覺得在姥姥家的日子像是神仙過的日子。
雖然他這麽小,不知道神仙是什麽。
江小滿看著小家夥可憐巴巴,捏了一撮白糖,擱到他嘴裏,小家夥立刻樂得滿臉都開花。
就是那眼睛鼻子上的青腫看的更讓人刺目。
江小滿今天還要上山砍柴。
每天上山運動一下那才是適合她。
上山才健康。
家裏一下添了這麽多人。
江小滿琢磨著,得給孩子們多補補。
反正她到山上去弄野物,那還不是容易的很。
不過今天有一個小尾巴非要跟著她。
弄得江小滿一心的不痛快。
劉秀蘭拿舍得讓他娘一個人上山砍柴呀!
這不江小滿隻好帶著這個尾巴上山,這一下她也沒辦法。
在想一個人偷偷摸摸進深山看樣子不行。
那就好好砍柴。
這一上午可倒好,江小滿在那裏砍柴。劉秀蘭把這些柴一捆一捆背迴去。
因為早飯吃的飽。
劉秀蘭她渾身是勁兒。
一路背柴迴去,撞到村裏的人才知道江小滿兩個閨女都迴來。
不少人都警惕地想,今天打飯的時候一定得看住了江小滿。
可不能讓她多打,多打一勺,大家可就得少吃。
他們家兩個閨女迴去還帶著孩子,那得吃多少東西啊?
不過不等大家注意江小滿,中午的時候,生產隊長就開會了。
這頓飯是在食堂裏吃的,沒讓各家迴各家。
劉秀梅,劉秀蘭不是他們本村的人,所以肯定不能來食堂。
江小滿讓他們在家裏做飯的。
自己個來到食堂。
王大虎開大會的目的就是告訴大家食堂解散,今天每個人把自家的口糧領下去,以後自家做飯吧。
其實大家也願意迴自己家做。
不過等到口糧發起來,看到每個人隻有那麽一小布袋口糧的時候,心裏哇涼。
就這點兒吃的東西,要想熬到明年開春兒,可是不容易。
江小滿看到自己兩個兒子。
劉大拴和劉二柱到自己娘跟前打了個招唿。
倆人臉上也有點兒抹不開,自己娘是怎麽分家出去的,他們心裏清楚,可外人不知道。
江小滿也沒說什麽。
拿了自己分的那份糧食直接就迴了家。
這糧食加起來最多二十斤。
現在已經進了臘月,離開春還有兩三個月。
平均一個月最多四五斤糧食。
恐怕喝粥都不夠。
這發完口糧,家家可都炸了窩。
以前是在食堂混飯吃也就罷了,現在自家開始做飯,那當然要精打細算一些。
劉大拴和劉二柱拿著口糧迴家。
現在他們院子雖然沒隔開,但是兩家已經是算是分開。
連灶房現在都已經各用各的。
劉大拴拎著口糧袋子進了屋。
“孩子他爹你咋才迴來?打的飯呢?”
高鳳聽說他們在食堂開大會。
估摸著是要分口糧,讓各家自己做飯。
“打迴來了。以後就在自家做飯,隊長說食堂從今天開始就關門。”
高鳳一喜,要是口糧能發到自己家,說不準能讓孩子們吃的好一點兒。
興高采烈的過去一摸口糧袋子。
“他爹怎麽才這麽點兒,咱們家可是四口人呢。”
“這一袋子加起來最多50斤。”
“按人頭分,咱家兩個孩子隻能給十斤。”
劉大拴也是無奈。
一家四口人,這50斤糧食怎麽吃到明年開春啊?
“這不是餓死人啊!”
高鳳急了,這可是和她想象中不一樣。
她還以為分了口糧,家裏生活能改善。
這可倒好,分了這點口糧,恐怕頓頓還得稀湯。
“行了,隊上家家都如此。隊長家裏也一樣。”
劉大拴心裏琢磨怎麽辦。
這天寒地凍的,就算想上山找點兒吃的都不可能,現在山上根本連野草都沒有。
這日子難過呀!
那邊的吳翠花也一樣,一看到自家的口糧也有點傻眼。
知道今年是災年食堂吃的不好,可是根本沒想到這口糧會這麽少。
眼珠子一轉就想起來老太太。
“孩子他爹,咱娘分了多少糧食?要不然你去咱娘那兒借點兒糧食迴來,咱娘一個人又吃不了多少。借一點兒迴來,起碼能給孩子們填補點兒。”
劉二柱以前覺得自己媳婦心好也善良,可是如今一聽這話,心裏就有點兒反感,自己娘一個人在外麵過日子。現在自己當兒子的居然打自己兩口涼的主意,這是人幹的事兒嗎?
“孩子他娘你就別琢磨那個心思,咱娘一個人在外麵過日子不容易,而且年紀這麽大。這口糧一個大人都得頓頓喝稀粥,咱娘那裏能給多少?”
劉二柱第一次反駁吳翠花。
吳翠花有點兒悻悻。
“我還不是為了孩子們,又不是給我自己吃。這孫子孫女可是你們老劉家的,誰家老人不是為了孩子們能省點就省點。你娘也真是的,非要自己分家出去過,要是咱們在一起過,起碼糧食湊在一塊兒。
就算是喝粥也能喝點兒稠的。”
這會兒吳翠花覺得還是夥起來過日子強。
“你能不能少說兩句,當時因為啥分家的你自己不清楚?你要是和大嫂當時做的好,咱娘能因為這個分家?那是我自己的娘,現在一個人住在老房子裏。
我想一想就覺得心寒。我要是把孩子們養大,老了也是這種日子。我恐怕也得分家啊。”
劉二柱氣急敗壞的撂下門走了。
劉秀梅和劉秀蘭兩個人沒歇著。
趕緊的在炕上做出了兩床被子。
那爛棉花,做被子正合適。
這也沒時間去找彈棉花的。
就那麽兩個人自己鼓搗了半天,做出來兩床被,要不然這晚上都不夠蓋。
好在兩個人都是勤快人幹活出挑。
不大一會兒工夫就把被子做出來。
江小滿晚上終於蓋上熱乎乎的新棉被。
兩個姑娘爭了半天,終於把那破被子拿走。
一夜無話。
第二天一大早起來,江小滿就讓劉秀梅用玉米麵蒸窩頭。
昨兒晚上。
江小滿就把自己那些玉米麵黑麵,還有臘肉白糖全都拿了出來。
直接擱到屋裏的櫃子裏。
看的幾個孩子都眼饞,這可都是好東西,連過年都吃不到。
小石頭盯著姥姥,傻傻的舔著手指頭。
心裏想姥姥家可真好!
不光暖和,還能吃飽肚子,還能吃上肉,再也不用被自己爹打。
覺得在姥姥家的日子像是神仙過的日子。
雖然他這麽小,不知道神仙是什麽。
江小滿看著小家夥可憐巴巴,捏了一撮白糖,擱到他嘴裏,小家夥立刻樂得滿臉都開花。
就是那眼睛鼻子上的青腫看的更讓人刺目。
江小滿今天還要上山砍柴。
每天上山運動一下那才是適合她。
上山才健康。
家裏一下添了這麽多人。
江小滿琢磨著,得給孩子們多補補。
反正她到山上去弄野物,那還不是容易的很。
不過今天有一個小尾巴非要跟著她。
弄得江小滿一心的不痛快。
劉秀蘭拿舍得讓他娘一個人上山砍柴呀!
這不江小滿隻好帶著這個尾巴上山,這一下她也沒辦法。
在想一個人偷偷摸摸進深山看樣子不行。
那就好好砍柴。
這一上午可倒好,江小滿在那裏砍柴。劉秀蘭把這些柴一捆一捆背迴去。
因為早飯吃的飽。
劉秀蘭她渾身是勁兒。
一路背柴迴去,撞到村裏的人才知道江小滿兩個閨女都迴來。
不少人都警惕地想,今天打飯的時候一定得看住了江小滿。
可不能讓她多打,多打一勺,大家可就得少吃。
他們家兩個閨女迴去還帶著孩子,那得吃多少東西啊?
不過不等大家注意江小滿,中午的時候,生產隊長就開會了。
這頓飯是在食堂裏吃的,沒讓各家迴各家。
劉秀梅,劉秀蘭不是他們本村的人,所以肯定不能來食堂。
江小滿讓他們在家裏做飯的。
自己個來到食堂。
王大虎開大會的目的就是告訴大家食堂解散,今天每個人把自家的口糧領下去,以後自家做飯吧。
其實大家也願意迴自己家做。
不過等到口糧發起來,看到每個人隻有那麽一小布袋口糧的時候,心裏哇涼。
就這點兒吃的東西,要想熬到明年開春兒,可是不容易。
江小滿看到自己兩個兒子。
劉大拴和劉二柱到自己娘跟前打了個招唿。
倆人臉上也有點兒抹不開,自己娘是怎麽分家出去的,他們心裏清楚,可外人不知道。
江小滿也沒說什麽。
拿了自己分的那份糧食直接就迴了家。
這糧食加起來最多二十斤。
現在已經進了臘月,離開春還有兩三個月。
平均一個月最多四五斤糧食。
恐怕喝粥都不夠。
這發完口糧,家家可都炸了窩。
以前是在食堂混飯吃也就罷了,現在自家開始做飯,那當然要精打細算一些。
劉大拴和劉二柱拿著口糧迴家。
現在他們院子雖然沒隔開,但是兩家已經是算是分開。
連灶房現在都已經各用各的。
劉大拴拎著口糧袋子進了屋。
“孩子他爹你咋才迴來?打的飯呢?”
高鳳聽說他們在食堂開大會。
估摸著是要分口糧,讓各家自己做飯。
“打迴來了。以後就在自家做飯,隊長說食堂從今天開始就關門。”
高鳳一喜,要是口糧能發到自己家,說不準能讓孩子們吃的好一點兒。
興高采烈的過去一摸口糧袋子。
“他爹怎麽才這麽點兒,咱們家可是四口人呢。”
“這一袋子加起來最多50斤。”
“按人頭分,咱家兩個孩子隻能給十斤。”
劉大拴也是無奈。
一家四口人,這50斤糧食怎麽吃到明年開春啊?
“這不是餓死人啊!”
高鳳急了,這可是和她想象中不一樣。
她還以為分了口糧,家裏生活能改善。
這可倒好,分了這點口糧,恐怕頓頓還得稀湯。
“行了,隊上家家都如此。隊長家裏也一樣。”
劉大拴心裏琢磨怎麽辦。
這天寒地凍的,就算想上山找點兒吃的都不可能,現在山上根本連野草都沒有。
這日子難過呀!
那邊的吳翠花也一樣,一看到自家的口糧也有點傻眼。
知道今年是災年食堂吃的不好,可是根本沒想到這口糧會這麽少。
眼珠子一轉就想起來老太太。
“孩子他爹,咱娘分了多少糧食?要不然你去咱娘那兒借點兒糧食迴來,咱娘一個人又吃不了多少。借一點兒迴來,起碼能給孩子們填補點兒。”
劉二柱以前覺得自己媳婦心好也善良,可是如今一聽這話,心裏就有點兒反感,自己娘一個人在外麵過日子。現在自己當兒子的居然打自己兩口涼的主意,這是人幹的事兒嗎?
“孩子他娘你就別琢磨那個心思,咱娘一個人在外麵過日子不容易,而且年紀這麽大。這口糧一個大人都得頓頓喝稀粥,咱娘那裏能給多少?”
劉二柱第一次反駁吳翠花。
吳翠花有點兒悻悻。
“我還不是為了孩子們,又不是給我自己吃。這孫子孫女可是你們老劉家的,誰家老人不是為了孩子們能省點就省點。你娘也真是的,非要自己分家出去過,要是咱們在一起過,起碼糧食湊在一塊兒。
就算是喝粥也能喝點兒稠的。”
這會兒吳翠花覺得還是夥起來過日子強。
“你能不能少說兩句,當時因為啥分家的你自己不清楚?你要是和大嫂當時做的好,咱娘能因為這個分家?那是我自己的娘,現在一個人住在老房子裏。
我想一想就覺得心寒。我要是把孩子們養大,老了也是這種日子。我恐怕也得分家啊。”
劉二柱氣急敗壞的撂下門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