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陽公主的事情,也讓李世民很是生氣,加上身邊本就不太好,又常服丹藥,病倒在床。
武媚知道了辯機的事情,想去安慰高陽公主,卻被拒之門外。
武媚在李世民的床榻之前,臉色很難看。
李世民拉著武媚的手:“朕知道你因為什麽而難過,是不是因為朕此次處死了不少的無辜?朕知道你心地善良,那些侍婢,朕雖然下令處死,卻還關在牢房之中,不曾行刑。朕會大赦天下,放她們出去,流放邊境,永不準迴來。”至於小環,是早已經秘密殺死,李世民覺得不管是因為辯機的事情,還是跟徐惠有關的事情,小環都是留不得的。
貞觀二十三年(649年)三月十七日,李世民借著上一年冬季大旱,到此時才下了第一場雨,支撐病體到了顯道門外,大赦天下。
三月二十三日,李世民敕令太子李治在金液門聽政。
四月初一,李世民去了翠微宮,武媚依舊伺候在左右。
李世民感覺身體已經好不起來了,很是擔心武媚將來的生活:“媚兒,朕走後,你想要一個什麽樣的生活?”
武媚苦笑著:“臣妾是陛下的嬪妃,還能有自己的選擇嗎?”
李世民道:“或許別的嬪妃沒有選擇,但你不一樣。你姑且說來看看,或許朕能如你所願。”
武媚本想說:“若是臣妾說想與李默在一起,陛下能滿足嗎?”又想著,李世民已經臥病在床,不想刺激他,便隻是低頭不語。
李世民猜測著說:“就算你想與李默在一起,朕也能如你所願。”
武媚歎息:“陰陽兩隔,又怎麽能在一起?”
李世民笑了笑:“朕可以將你賜死,送出宮與李默合葬。”
武媚笑而不答。
李世民對李治說:“李世績才智有餘,然而你對他沒有恩德,恐怕不能夠敬服你。朕現在將他降職,假如他即刻就走,等朕死後,你以後可再重用他為仆射,視為親信;如果他俳徊觀望,應當殺掉他。”
李治流淚:“父皇,別說什麽死不死的,父皇是萬歲。”
李世民拍了拍李治的手:“哪一代的君王能活萬歲的?現實的問題,還是要理智的對待。”
五月十五日,李世民任命同中書門下三品李世績為疊州都督。李世績接受詔令後,沒有迴家即去上任,心中卻有幾分不滿,感覺是無過而遭貶,心中暗想:“難不成是皇上病重,病到腦子都糊塗了?陛下可不像是個是非不分的昏君。”
五月十八日,開府儀同三司衛國公李靖病情惡化,李世民命人將病中的他抬去慰問李靖:“衛國公乃朕生平故人,對國家有功勞。如今病到這種地步,朕為公感到擔憂。”話下,流也跟著下來。
李靖反倒安慰李世民:“陛下,臣已經七十九高齡,此時走了,也是活到了盡頭。臣能跟隨陛下打下江山,又留下了實戰經驗的書本,也可以放心的去了。”話音落下,笑著斷了氣。
李靖的離世,讓李世民很是傷心,使得病情加重,幾日不進食,頭發花白。
李治晝夜不離李世民身邊的伺候著,一為孝心,二也能多看看武媚。
李世民流著淚說:“你這麽孝敬疼愛朕,對政事的處理也很得當,朕死了也沒什麽遺憾了。你可還有什麽事需要父皇為你辦的嗎?”
李治跪在地上:“父皇,可否將武才人留給兒臣?漢宣帝劉詢將王政君賜給了皇太子劉奭,使得王政君日後協助漢元帝劉奭。”
李世民很是詫異:“王政君當時隻是宮女,而武才人是你父皇的嬪妃,若朕就這樣將她賜給了你,恐怕於禮不合啊!”
李治低著頭:“義成公主先後嫁給啟民可汗、始畢可汗、處羅可汗、頡利可汗(後三個都是啟民可汗的兒子),從父到子,再到弟。”
李世民笑了笑:“那是突厥人的風俗,在中原,這種事情隻怕是會引起一段不小的風波。隻是,武才人確實不一般,若是能跟了你,倒也能對你有所幫助。問題的關鍵還不在於朕是否如你願,一切都要看武才人是否願意。”
李世民讓李治先退下,把武媚叫到了身旁:“媚兒,朕死後,你將來可有什麽打算?朕留住了你的人,但朕的心中一直都明白,你的心並不在朕身上。朕不想再勉強你,想在死後還你想要的生活。雉奴讓朕將你賜給他,不知道你對他可有情?李默也並沒有死,被朕用假死藥送到了宮外。希望你能原諒朕的一點兒私心,想讓你能陪朕到最後。不管你選擇誰,朕都可以如你所願。”
武媚很詫異的抬起頭來,她很想選擇李治,又不敢說,怕李世民會懷疑她與李治早就有私情,會影響到李治。
李世民微笑著:“看來你不好意思講。這樣吧,等朕死後,將你送入感業寺為尼。你再想選擇誰,都由你自己決定。出家為尼,也算是脫胎換骨了。你也不必擔心寺裏寂寞,朕會選幾個嬪妃與你一起去。你先把朕扶起來,朕給你寫下一道密旨,必要的時候可以拿出來。”
李世民起床,寫下了密旨:“朕準武才人武媚在自願之時還俗,另行嫁人,任何人不得追究。”
他將寫好的密旨交到武媚的手上:“到感業寺,你可帶發修行。隻怕是,你作任何選擇,也需要為朕守喪一年。過去,是朕對不起你,希望朕的補償不算晚。”
武媚很是感動的跪在地上:“謝皇上隆恩。”
隨後,李世民又單獨與李治說:“武才人是朕的嬪妃,若就這樣賜給了你,隻怕非議不少。朕死後,會留下遺旨,讓武才人、柳采女、武才人身邊的貼身侍女小翠和張氏到感業寺出家為尼。柳采女是朕從未寵幸又與武才人交好的嬪妃,也能陪伴武才人。出家後,也算是脫胎換骨,為朕守喪一年,可自行婚配。隻是,不可勉強於她。若她願意跟你,是你們的緣份;若她要嫁他人,你也不可追究。這世間,唯有‘情’字是皇命不能勉強而得的。徐充容對朕癡心一片,讓她給朕殉葬。此遺詔要秘密進行,日後便說是徐充容因朕之死傷心欲絕,生無可戀而自盡的。其他無子嗣的嬪妃,還是依例居於崇聖宮(太宗別廟)。不需要安排過多的嬪妃陪著武才人,人心隔肚皮,安排得不好,會適得其反。”
有關徐惠,李世民想不聲不響的把她帶走,以免以後加害武媚。所有徐惠的罪行,也不公開了,以免破壞了武媚心中那點兒唯存的嬪妃間的真情。他情願武媚日後知道了徐惠被賜死的真相而恨他,也不想武媚的心中為人心的險惡而涼透了心。
貞觀二十三年(649年)五月二十四日,李世民病情危及,召長孫無忌到含風殿。
李世民躺在床上,一手握著長孫無忌的手,一手摸著長孫無忌的腮。長孫無忌無法自控的大聲痛哭,使得李世民本想交代的事情也說不出口了,隻好讓長孫無忌離去。
五月二十六日,李世民自知時間不多,召長孫無忌與褚遂良到含風殿:“長孫無忌,褚遂良,朕的後事全部交給你們了。朕死後,你們要對太子善加輔佐教導,治理好大唐。褚遂良,長孫無忌對朕竭盡忠誠,朕能擁有大唐江山,長孫無忌出力較多,朕死後,不要讓小人進讒言挑撥離間。”
李世民又對太子李治說:“雉奴,有無忌、遂良在,你不用為大唐江山擔憂。日後有什麽事情,要多與他們商議。朕死後,不可馬上發喪。等你迴京,一切安排妥當,再發喪即位,以保安全。”
隨後,李世民命褚遂良草擬遺詔。遺詔寫完不久,李世民就離世了。
李治悲痛,卻隻能隱藏於心,秘不發喪。
五月二十七日,李治起身往長安走,飛騎、精悍步兵及舊將領紛紛跟隨。二十八日,李治到了京城,李世民所用的馬車,侍衛兵如同平時一樣,繼太子之後到達京城,安頓在兩儀殿。
李治任命太子左庶子於誌寧為侍中,少詹事張行成兼任侍中,任命檢校刑部尚書、右庶子、兼吏部侍郎高季輔兼任中書令。
五月二十九日,在太極殿發喪,宣示太宗李世民的遺詔,太子李治即皇帝位,後宮中除武才人、柳采女、小翠、張氏奉旨出家感業寺帶發修行,韋昭容(韋尼子)等無子嗣的嬪妃均依例去了崇聖宮,徐充容賜自盡以殉葬。軍國大事,不可停下不辦;平常瑣細事務,委托給有關官署。諸王在外任都督、刺史的,都聽憑他們前來奔喪,但濮王李泰不在奔喪的範圍內。廢止遼東的征戰及各項土木工程。
阿史那社爾和契苾何力將軍,曾之前民間流傳與武媚有染,且與李世民情意深重,請求殉葬,被李治駁迴了。
去賜死徐惠的,是王伏勝。李世民在將遺詔給王伏勝的時候,將徐惠的罪行一一說給了王伏勝,並講明了不處置徐惠的原因是因為顧及武媚的心情,讓他把這些都告訴徐惠。
徐惠聽後狂笑:“哈哈哈……我原以為一切都是我的計劃周詳,才沒被陛下得知。哪知,全因為陛下對武媚的情深義重,連心情都要考慮得如此周全。陛下已去,我活著也沒什麽意思。”
最快更新無錯小說閱讀,請訪問 請收藏本站閱讀最新小說!
武媚知道了辯機的事情,想去安慰高陽公主,卻被拒之門外。
武媚在李世民的床榻之前,臉色很難看。
李世民拉著武媚的手:“朕知道你因為什麽而難過,是不是因為朕此次處死了不少的無辜?朕知道你心地善良,那些侍婢,朕雖然下令處死,卻還關在牢房之中,不曾行刑。朕會大赦天下,放她們出去,流放邊境,永不準迴來。”至於小環,是早已經秘密殺死,李世民覺得不管是因為辯機的事情,還是跟徐惠有關的事情,小環都是留不得的。
貞觀二十三年(649年)三月十七日,李世民借著上一年冬季大旱,到此時才下了第一場雨,支撐病體到了顯道門外,大赦天下。
三月二十三日,李世民敕令太子李治在金液門聽政。
四月初一,李世民去了翠微宮,武媚依舊伺候在左右。
李世民感覺身體已經好不起來了,很是擔心武媚將來的生活:“媚兒,朕走後,你想要一個什麽樣的生活?”
武媚苦笑著:“臣妾是陛下的嬪妃,還能有自己的選擇嗎?”
李世民道:“或許別的嬪妃沒有選擇,但你不一樣。你姑且說來看看,或許朕能如你所願。”
武媚本想說:“若是臣妾說想與李默在一起,陛下能滿足嗎?”又想著,李世民已經臥病在床,不想刺激他,便隻是低頭不語。
李世民猜測著說:“就算你想與李默在一起,朕也能如你所願。”
武媚歎息:“陰陽兩隔,又怎麽能在一起?”
李世民笑了笑:“朕可以將你賜死,送出宮與李默合葬。”
武媚笑而不答。
李世民對李治說:“李世績才智有餘,然而你對他沒有恩德,恐怕不能夠敬服你。朕現在將他降職,假如他即刻就走,等朕死後,你以後可再重用他為仆射,視為親信;如果他俳徊觀望,應當殺掉他。”
李治流淚:“父皇,別說什麽死不死的,父皇是萬歲。”
李世民拍了拍李治的手:“哪一代的君王能活萬歲的?現實的問題,還是要理智的對待。”
五月十五日,李世民任命同中書門下三品李世績為疊州都督。李世績接受詔令後,沒有迴家即去上任,心中卻有幾分不滿,感覺是無過而遭貶,心中暗想:“難不成是皇上病重,病到腦子都糊塗了?陛下可不像是個是非不分的昏君。”
五月十八日,開府儀同三司衛國公李靖病情惡化,李世民命人將病中的他抬去慰問李靖:“衛國公乃朕生平故人,對國家有功勞。如今病到這種地步,朕為公感到擔憂。”話下,流也跟著下來。
李靖反倒安慰李世民:“陛下,臣已經七十九高齡,此時走了,也是活到了盡頭。臣能跟隨陛下打下江山,又留下了實戰經驗的書本,也可以放心的去了。”話音落下,笑著斷了氣。
李靖的離世,讓李世民很是傷心,使得病情加重,幾日不進食,頭發花白。
李治晝夜不離李世民身邊的伺候著,一為孝心,二也能多看看武媚。
李世民流著淚說:“你這麽孝敬疼愛朕,對政事的處理也很得當,朕死了也沒什麽遺憾了。你可還有什麽事需要父皇為你辦的嗎?”
李治跪在地上:“父皇,可否將武才人留給兒臣?漢宣帝劉詢將王政君賜給了皇太子劉奭,使得王政君日後協助漢元帝劉奭。”
李世民很是詫異:“王政君當時隻是宮女,而武才人是你父皇的嬪妃,若朕就這樣將她賜給了你,恐怕於禮不合啊!”
李治低著頭:“義成公主先後嫁給啟民可汗、始畢可汗、處羅可汗、頡利可汗(後三個都是啟民可汗的兒子),從父到子,再到弟。”
李世民笑了笑:“那是突厥人的風俗,在中原,這種事情隻怕是會引起一段不小的風波。隻是,武才人確實不一般,若是能跟了你,倒也能對你有所幫助。問題的關鍵還不在於朕是否如你願,一切都要看武才人是否願意。”
李世民讓李治先退下,把武媚叫到了身旁:“媚兒,朕死後,你將來可有什麽打算?朕留住了你的人,但朕的心中一直都明白,你的心並不在朕身上。朕不想再勉強你,想在死後還你想要的生活。雉奴讓朕將你賜給他,不知道你對他可有情?李默也並沒有死,被朕用假死藥送到了宮外。希望你能原諒朕的一點兒私心,想讓你能陪朕到最後。不管你選擇誰,朕都可以如你所願。”
武媚很詫異的抬起頭來,她很想選擇李治,又不敢說,怕李世民會懷疑她與李治早就有私情,會影響到李治。
李世民微笑著:“看來你不好意思講。這樣吧,等朕死後,將你送入感業寺為尼。你再想選擇誰,都由你自己決定。出家為尼,也算是脫胎換骨了。你也不必擔心寺裏寂寞,朕會選幾個嬪妃與你一起去。你先把朕扶起來,朕給你寫下一道密旨,必要的時候可以拿出來。”
李世民起床,寫下了密旨:“朕準武才人武媚在自願之時還俗,另行嫁人,任何人不得追究。”
他將寫好的密旨交到武媚的手上:“到感業寺,你可帶發修行。隻怕是,你作任何選擇,也需要為朕守喪一年。過去,是朕對不起你,希望朕的補償不算晚。”
武媚很是感動的跪在地上:“謝皇上隆恩。”
隨後,李世民又單獨與李治說:“武才人是朕的嬪妃,若就這樣賜給了你,隻怕非議不少。朕死後,會留下遺旨,讓武才人、柳采女、武才人身邊的貼身侍女小翠和張氏到感業寺出家為尼。柳采女是朕從未寵幸又與武才人交好的嬪妃,也能陪伴武才人。出家後,也算是脫胎換骨,為朕守喪一年,可自行婚配。隻是,不可勉強於她。若她願意跟你,是你們的緣份;若她要嫁他人,你也不可追究。這世間,唯有‘情’字是皇命不能勉強而得的。徐充容對朕癡心一片,讓她給朕殉葬。此遺詔要秘密進行,日後便說是徐充容因朕之死傷心欲絕,生無可戀而自盡的。其他無子嗣的嬪妃,還是依例居於崇聖宮(太宗別廟)。不需要安排過多的嬪妃陪著武才人,人心隔肚皮,安排得不好,會適得其反。”
有關徐惠,李世民想不聲不響的把她帶走,以免以後加害武媚。所有徐惠的罪行,也不公開了,以免破壞了武媚心中那點兒唯存的嬪妃間的真情。他情願武媚日後知道了徐惠被賜死的真相而恨他,也不想武媚的心中為人心的險惡而涼透了心。
貞觀二十三年(649年)五月二十四日,李世民病情危及,召長孫無忌到含風殿。
李世民躺在床上,一手握著長孫無忌的手,一手摸著長孫無忌的腮。長孫無忌無法自控的大聲痛哭,使得李世民本想交代的事情也說不出口了,隻好讓長孫無忌離去。
五月二十六日,李世民自知時間不多,召長孫無忌與褚遂良到含風殿:“長孫無忌,褚遂良,朕的後事全部交給你們了。朕死後,你們要對太子善加輔佐教導,治理好大唐。褚遂良,長孫無忌對朕竭盡忠誠,朕能擁有大唐江山,長孫無忌出力較多,朕死後,不要讓小人進讒言挑撥離間。”
李世民又對太子李治說:“雉奴,有無忌、遂良在,你不用為大唐江山擔憂。日後有什麽事情,要多與他們商議。朕死後,不可馬上發喪。等你迴京,一切安排妥當,再發喪即位,以保安全。”
隨後,李世民命褚遂良草擬遺詔。遺詔寫完不久,李世民就離世了。
李治悲痛,卻隻能隱藏於心,秘不發喪。
五月二十七日,李治起身往長安走,飛騎、精悍步兵及舊將領紛紛跟隨。二十八日,李治到了京城,李世民所用的馬車,侍衛兵如同平時一樣,繼太子之後到達京城,安頓在兩儀殿。
李治任命太子左庶子於誌寧為侍中,少詹事張行成兼任侍中,任命檢校刑部尚書、右庶子、兼吏部侍郎高季輔兼任中書令。
五月二十九日,在太極殿發喪,宣示太宗李世民的遺詔,太子李治即皇帝位,後宮中除武才人、柳采女、小翠、張氏奉旨出家感業寺帶發修行,韋昭容(韋尼子)等無子嗣的嬪妃均依例去了崇聖宮,徐充容賜自盡以殉葬。軍國大事,不可停下不辦;平常瑣細事務,委托給有關官署。諸王在外任都督、刺史的,都聽憑他們前來奔喪,但濮王李泰不在奔喪的範圍內。廢止遼東的征戰及各項土木工程。
阿史那社爾和契苾何力將軍,曾之前民間流傳與武媚有染,且與李世民情意深重,請求殉葬,被李治駁迴了。
去賜死徐惠的,是王伏勝。李世民在將遺詔給王伏勝的時候,將徐惠的罪行一一說給了王伏勝,並講明了不處置徐惠的原因是因為顧及武媚的心情,讓他把這些都告訴徐惠。
徐惠聽後狂笑:“哈哈哈……我原以為一切都是我的計劃周詳,才沒被陛下得知。哪知,全因為陛下對武媚的情深義重,連心情都要考慮得如此周全。陛下已去,我活著也沒什麽意思。”
最快更新無錯小說閱讀,請訪問 請收藏本站閱讀最新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