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蜀漢麒麟兒
三國:偷聽我心聲,蜀漢殺瘋了 作者:叁餐四季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曹操的話還沒說完,程昱已從旁疾速掩住了他的嘴。
程昱滿臉焦急,急聲道:“丞相,微臣死罪!但此刻萬不可再激怒蜀軍,以免危及丞相性命。”
曹操這才如夢初醒,被程昱一提醒,立刻冷靜了下來。
他笑著拱了拱手,問道:“陳將軍,現在你滿意了嗎??”
陳到猛的一拔長槍,帶出一串血水,有幾滴濺到了劉禪的臉上,竟讓他那張稚嫩的臉龐多了幾分猙獰。
劉禪麵無表情地低聲吩咐:“放曹操走。”
陳到微微一愣,隨即沉聲問道:“小主公,既然今日已起殺心,何不幹脆將他們一網打盡?”
劉禪輕輕搖頭,解釋道:“曹操若亡,曹魏與東吳必會聯手對付我們。”
陳到眉頭緊皺,不解地問道:“曹操的部將為了複仇,攻擊我們倒也在情理之中,可東吳為何也會對我們出手?我們是盟友,東吳沒理由的啊。”
劉禪嘴角勾起一抹冷笑,淡淡道:“曹操與這批部將一旦身死,曹魏實力必然大打折扣,但即便如此,我們蜀漢仍然是最弱的一方。到時候,我們自然會成為東吳眼中的肥肉,而所謂盟約,不過是一張隨時可以撕毀的廢紙罷了。”
陳到似懂非懂,但並不影響他執行劉禪的命令。
隻見他輕輕揮手,五百白毦兵即刻變陣,讓出一條通道。
曹操帶領眾官,膽戰心驚地穿越而過。
不過,等曹兵正準備通過的時候,白毦兵再次攔住了去路。
曹操的耐心終於消磨殆盡,他憤怒地勒住馬韁,瞪視著陳到,大聲質問:“陳到,你這是何意?”
陳到迴應道:“丞相,白毦兵出征必見血,否則不祥。”
麵對陳到的無賴行徑,曹操還能說些什麽?
曹魏勢弱,隻能吞下苦果。
最終,曹操隻帶著二十五騎,離開了華容道。
離開後不久,程昱又湊了上來,拱手道:“丞相,文遠眼尖,剛才於黑暗中發現,陳到懷抱著一個幼兒。”
“哦?文遠也發現了?”
曹操把張遼喚到身前,問道:“文遠,你可認出那幼兒是誰?”
張遼搖了搖頭,說道:“隻是有些猜測,但不敢確認。”
曹操笑道:“我剛才也瞧見了那個幼兒,正巧心中也有個大概的想法。”
程昱笑著插話道:“丞相何不與文遠共同說出猜測?”
兩人對視一眼,幾乎同時開口說道:“劉禪(劉公嗣)!”
曹操輕歎一聲,緩緩道:“果然是他,這大耳賊竟生了個如此不凡的麒麟兒。”
程昱咬牙切齒,恨聲道:“早知今日,當初在長阪坡時,就該將他與趙雲一同亂箭射死,以絕後患。”
曹操擺了擺手,淡笑道:“生死有命,富貴在天。劉禪氣數未盡,自非人力可改。即便在長阪坡,亦難取他性命。”
他沉思片刻,自嘲地笑了笑,繼續道:“就如如今,我曹操氣數未盡,劉禪自是不敢殺我。”
……
另一邊,在蜀漢的眾多軍隊中,每一支都有所斬獲,滿載而歸夏口。
唯獨關羽沒有任何收獲,空著雙手來見劉備。
此時,諸葛亮正與劉備把酒言歡,慶祝勝利。
聽聞關羽和小主公歸來,他立刻放下酒杯,起身迎接。
“關羽將軍,恭喜你立下赫赫戰功,為天下蒼生除去了曹賊這個大患。”諸葛亮熱情地祝賀道。
關羽卻沉默不語,麵色凝重。
諸葛亮察覺到不對勁,多次追問之下,關羽才終於吐露了實情,表示願意承擔所有罪責,請求賜死。
諸葛亮冷著臉說道:“雲長為了往日恩情私放曹操,亮不得不按照軍令狀,依法處置。”
諸葛亮命令軍士押著關羽去斬首。
劉備見狀,猛地站起,神情焦急地向諸葛亮求情:“軍師,當年我們在桃園結義,誓言同生共死。如今雲長犯下大錯,理應受罰,但我實在不忍違背當年的誓言。我請求能給他一個機會,讓他戴罪立功,將功贖罪。”
這本就是諸葛亮和劉備設的局,自然沒有人會繼續為難關羽,諸葛亮順水推舟,饒過了關羽。
關羽心中感激不盡,淚水盈眶。
劉禪在一旁默默觀察著這一切,心中感慨萬分。
【這拙劣的演技,簡直讓人不忍直視!】
【特別是大耳朵父親,求情時嘴角竟然還掛著微笑?】
【還有孔明叔叔,你每次撒謊騙人的時候,都會下意識地扇扇子。】
【最假、最不像的就是二叔,明明已經知道了諸葛亮的計策,卻硬要裝作一無所知】
【裝就裝吧,可總得裝得像一點啊!擠幾滴眼淚出來,不過分吧?】
【對~二叔,就這麽哭!別停~抹眼淚啊,哀嚎的聲音再大一點點,對嘍~】
【哎,別隻是從嗓子裏硬擠出聲音,要學會運氣於丹田,讓聲音從胸口深處發出,這樣才能讓你的情感顯得更加真切動人~】
【……二叔你到底會不會啊?算了,反正你也聽不見我心裏的聲音,真沒意思。】
關羽內心獨白:我能聽見,可我tm就是不會啊!
諸葛亮一直憋著笑,他關注的重點在撒謊上麵。
難道他撒謊的時候,全都在扇扇子?
諸葛亮認真想了想,好像隻是個別現象,他絕大多數扇扇子的時候,並沒有撒謊。
這時,陳到上前單獨匯報這次出行的所有見聞。
諸葛亮靜靜地聆聽,不時點頭,他的眼神中閃爍著驚喜的光芒。
聽完後,諸葛亮看向劉禪,眼神裏全是讚許!
不愧是蜀漢的麒麟兒,興複漢室的希望,就在他身上!
劉備此刻也露出了笑容,他的聲音中帶著幾分豪邁與自信:“此次曹操大敗,我興複漢室的希望。又添了幾分!”
【老爹,興複漢室的希望,真不在你身上。】
諸葛亮也用極低的聲音自語道:“也隻能是希望了,主公你實現不了的。”
關羽下意識地看了眼劉禪,覺得興複漢室,還是劉禪更有希望一些。
糜竺倒是希望興複得越早越好,因為資助蜀漢實在太費錢了,糜家已經入不敷出很久了。
程昱滿臉焦急,急聲道:“丞相,微臣死罪!但此刻萬不可再激怒蜀軍,以免危及丞相性命。”
曹操這才如夢初醒,被程昱一提醒,立刻冷靜了下來。
他笑著拱了拱手,問道:“陳將軍,現在你滿意了嗎??”
陳到猛的一拔長槍,帶出一串血水,有幾滴濺到了劉禪的臉上,竟讓他那張稚嫩的臉龐多了幾分猙獰。
劉禪麵無表情地低聲吩咐:“放曹操走。”
陳到微微一愣,隨即沉聲問道:“小主公,既然今日已起殺心,何不幹脆將他們一網打盡?”
劉禪輕輕搖頭,解釋道:“曹操若亡,曹魏與東吳必會聯手對付我們。”
陳到眉頭緊皺,不解地問道:“曹操的部將為了複仇,攻擊我們倒也在情理之中,可東吳為何也會對我們出手?我們是盟友,東吳沒理由的啊。”
劉禪嘴角勾起一抹冷笑,淡淡道:“曹操與這批部將一旦身死,曹魏實力必然大打折扣,但即便如此,我們蜀漢仍然是最弱的一方。到時候,我們自然會成為東吳眼中的肥肉,而所謂盟約,不過是一張隨時可以撕毀的廢紙罷了。”
陳到似懂非懂,但並不影響他執行劉禪的命令。
隻見他輕輕揮手,五百白毦兵即刻變陣,讓出一條通道。
曹操帶領眾官,膽戰心驚地穿越而過。
不過,等曹兵正準備通過的時候,白毦兵再次攔住了去路。
曹操的耐心終於消磨殆盡,他憤怒地勒住馬韁,瞪視著陳到,大聲質問:“陳到,你這是何意?”
陳到迴應道:“丞相,白毦兵出征必見血,否則不祥。”
麵對陳到的無賴行徑,曹操還能說些什麽?
曹魏勢弱,隻能吞下苦果。
最終,曹操隻帶著二十五騎,離開了華容道。
離開後不久,程昱又湊了上來,拱手道:“丞相,文遠眼尖,剛才於黑暗中發現,陳到懷抱著一個幼兒。”
“哦?文遠也發現了?”
曹操把張遼喚到身前,問道:“文遠,你可認出那幼兒是誰?”
張遼搖了搖頭,說道:“隻是有些猜測,但不敢確認。”
曹操笑道:“我剛才也瞧見了那個幼兒,正巧心中也有個大概的想法。”
程昱笑著插話道:“丞相何不與文遠共同說出猜測?”
兩人對視一眼,幾乎同時開口說道:“劉禪(劉公嗣)!”
曹操輕歎一聲,緩緩道:“果然是他,這大耳賊竟生了個如此不凡的麒麟兒。”
程昱咬牙切齒,恨聲道:“早知今日,當初在長阪坡時,就該將他與趙雲一同亂箭射死,以絕後患。”
曹操擺了擺手,淡笑道:“生死有命,富貴在天。劉禪氣數未盡,自非人力可改。即便在長阪坡,亦難取他性命。”
他沉思片刻,自嘲地笑了笑,繼續道:“就如如今,我曹操氣數未盡,劉禪自是不敢殺我。”
……
另一邊,在蜀漢的眾多軍隊中,每一支都有所斬獲,滿載而歸夏口。
唯獨關羽沒有任何收獲,空著雙手來見劉備。
此時,諸葛亮正與劉備把酒言歡,慶祝勝利。
聽聞關羽和小主公歸來,他立刻放下酒杯,起身迎接。
“關羽將軍,恭喜你立下赫赫戰功,為天下蒼生除去了曹賊這個大患。”諸葛亮熱情地祝賀道。
關羽卻沉默不語,麵色凝重。
諸葛亮察覺到不對勁,多次追問之下,關羽才終於吐露了實情,表示願意承擔所有罪責,請求賜死。
諸葛亮冷著臉說道:“雲長為了往日恩情私放曹操,亮不得不按照軍令狀,依法處置。”
諸葛亮命令軍士押著關羽去斬首。
劉備見狀,猛地站起,神情焦急地向諸葛亮求情:“軍師,當年我們在桃園結義,誓言同生共死。如今雲長犯下大錯,理應受罰,但我實在不忍違背當年的誓言。我請求能給他一個機會,讓他戴罪立功,將功贖罪。”
這本就是諸葛亮和劉備設的局,自然沒有人會繼續為難關羽,諸葛亮順水推舟,饒過了關羽。
關羽心中感激不盡,淚水盈眶。
劉禪在一旁默默觀察著這一切,心中感慨萬分。
【這拙劣的演技,簡直讓人不忍直視!】
【特別是大耳朵父親,求情時嘴角竟然還掛著微笑?】
【還有孔明叔叔,你每次撒謊騙人的時候,都會下意識地扇扇子。】
【最假、最不像的就是二叔,明明已經知道了諸葛亮的計策,卻硬要裝作一無所知】
【裝就裝吧,可總得裝得像一點啊!擠幾滴眼淚出來,不過分吧?】
【對~二叔,就這麽哭!別停~抹眼淚啊,哀嚎的聲音再大一點點,對嘍~】
【哎,別隻是從嗓子裏硬擠出聲音,要學會運氣於丹田,讓聲音從胸口深處發出,這樣才能讓你的情感顯得更加真切動人~】
【……二叔你到底會不會啊?算了,反正你也聽不見我心裏的聲音,真沒意思。】
關羽內心獨白:我能聽見,可我tm就是不會啊!
諸葛亮一直憋著笑,他關注的重點在撒謊上麵。
難道他撒謊的時候,全都在扇扇子?
諸葛亮認真想了想,好像隻是個別現象,他絕大多數扇扇子的時候,並沒有撒謊。
這時,陳到上前單獨匯報這次出行的所有見聞。
諸葛亮靜靜地聆聽,不時點頭,他的眼神中閃爍著驚喜的光芒。
聽完後,諸葛亮看向劉禪,眼神裏全是讚許!
不愧是蜀漢的麒麟兒,興複漢室的希望,就在他身上!
劉備此刻也露出了笑容,他的聲音中帶著幾分豪邁與自信:“此次曹操大敗,我興複漢室的希望。又添了幾分!”
【老爹,興複漢室的希望,真不在你身上。】
諸葛亮也用極低的聲音自語道:“也隻能是希望了,主公你實現不了的。”
關羽下意識地看了眼劉禪,覺得興複漢室,還是劉禪更有希望一些。
糜竺倒是希望興複得越早越好,因為資助蜀漢實在太費錢了,糜家已經入不敷出很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