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郡下轄十四縣,郡城臨湘以北原本隻有羅縣、益陽、下雋三縣,桓、靈之際,又從羅縣分出一部分,新置漢昌縣,如此一來,長沙北部便有四縣。


    劉表一旦下定決心統一荊州,派兵南下,臨湘以北四縣首當其衝,斷無幸免之理,所以劉景一開始就將這四縣排除在計劃外。


    臨湘以南,計有九縣,分別是湘南、連道、昭陵、醴陵、安城、茶陵、攸縣、容陵、酃縣。


    除了湘南、醴陵二縣距離臨湘太近,遇事難以置身事外,不是好去處,其餘七縣皆可作為存身之地,而其中又以酃縣為最佳。


    酃縣雖內有宗賊、豪強,外有荊蠻、賊寇,不服王化,攻劫暴掠,紛擾不息。


    並且酃縣乃是耒水衝刷而成的平原地帶,地勢低窪,可謂大雨大澇、小雨小澇、十年九澇。


    然而與酃縣具備的諸多優點相比,這些問題簡直不值一哂。


    劉景前世辦公之所掛著一張全國地圖,因此對地理比較了解,根據酃縣所處的位置,劉景很容易推斷出它是後世湖南第二大城市、湘南中心城池——衡陽。


    酃縣最早可以上溯到炎帝神農創耒、播種五穀,稱得上源遠流長,由於此地‘南扼南越之地,北通楚都要道’,自春秋時期便被楚人占領,並設立縣治,史稱“龐”。


    《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記載:越王無強時,興師伐齊。齊威王派使者遊說越王放棄討伐齊國而專攻楚國,進言稱:“複讎、龐、長沙,楚之粟也;竟澤陵,楚之材也。越窺兵通無假之關,此四邑者不上貢事於郢矣。”


    早在戰國時期,龐,也就是酃縣,便已經是楚國的重要糧倉了。


    亂世之中,糧食至關重要,手中有糧,才能心中不慌。不過這不是劉景最看重的地方,他最看重的是酃縣的地理位置。


    酃縣位於長沙郡之南,零陵、桂陽二郡以北,恰好夾於三郡之間。


    異日劉表大軍打下長沙,若想南下占領零陵、桂陽二郡,酃縣則是一道難以逾越的障礙,就像蜀之漢中、吳之江夏,隻有徹底解決了酃縣,才能放開手腳進軍零陵、桂陽二郡。


    反之,劉景有了酃縣,就有了整合零陵、桂陽二郡的可能。


    劉表大軍圍攻長沙,連年不克,劉景完全可以利用這段時間做更多準備,張羨敗亡後,他未必不能繼承張羨的遺產。


    正因為酃縣如此重要,劉景對酃縣可謂蓄謀已久,勢在必得。


    即使他沒有成為酃縣縣長,等到劉表大軍圍困長沙之際,他也會第一時間派兵占領酃縣。


    甚至酃縣以南二百裏外的耒陽,也是他的目標。耒陽乃是荊南四郡中唯一設置了鐵官的地方,治鐵業十分發達,鎧甲武器,皆由此出,他豈能放過這裏。


    以酃縣、耒陽為基,整合長沙郡南部諸縣、零陵、桂陽二郡,在張羨滅亡後,與劉表爭衡,這就是他心裏最終的計劃。


    說實話這個計劃的難度不低,可一旦成功,他立刻就會成為一方諸侯。就算失敗了,也談不上萬劫不複,他完全可以抽身退守零陵、桂陽,至不濟南下交州就是。


    記憶中交州牧張津曾在張羨死後,舉兵北上,意圖吞並零陵、桂陽二郡,與劉表激戰數載。


    張津目前還不知身在何地,如今的交州之主乃是名將朱儁之子朱符,也就是趕走諸葛玄的豫章太守朱皓之兄。


    朱符前年聽聞其弟被笮融所害,曾有意借道零陵、桂陽,兵伐豫章,為朱皓報仇,作為荊南霸主,張羨絕難容忍外兵入境,一口迴絕,此事最終不了了之。


    世間沒有萬無一失的計劃,更沒有唾手可得的成功,劉景有先知之能,但先知絕不是萬能的,如果自己缺乏“決斷”,不說泯滅於眾人,也將難有大作為。


    而劉景,恰恰是一個有“決斷”的人,機會一旦出現,他絕對不會放過。


    …………


    便坐內發生的事情根本瞞不住,很快就傳遍郡府各曹,眾吏忍不住議論紛紛,心中感慨不已,不愧是劉仲達,劉表、張羨這兩位荊州大人物為了爭奪他,真是不惜代價,一日之間,茂才、孝廉同時加於一身,大丈夫得誌如此,著實羨煞旁人。


    劉景這個當事人反而顯得格外平靜,不理外間紛擾,專心處理公事,一天的時間就在忙忙碌碌中度過。


    下職返家時,劉景路過諸曹,遠遠便發現高冠褒衣的族兄劉蟠站在五官掾院牆外,神情嚴肅的看著他,顯然是有意在此等他。


    劉景心知肚明,步履從容的行至劉蟠麵前,開口道:“從兄……”


    “隨我來……”劉蟠微微頷首道,當先而行,一路上,劉蟠始終保持沉默,不發一言。


    直到返迴舍中,合上房門,劉蟠才轉身麵對劉景,重重一歎道:“仲達,你一再堅持要去酃縣,到底有何深意?”


    劉景不慌不忙迴道:“長沙十四縣,隻有酃縣目前有空缺,我不去酃縣又能去哪裏呢?”


    劉蟠麵有不悅道:“這話你騙得了別人,卻騙不了我。”


    “真是什麽事都瞞不了從兄,”劉景“如實”說道:“我去酃縣,隻是為了避難而已。”


    “避難?”劉蟠聞言不禁皺起眉頭,問道:“你是不是在襄陽時聽到了什麽風聲?”


    劉景緩緩搖了搖頭,說道:“何必要聽說什麽,此事不是顯而易見嗎。自古一山不容二虎,荊州亦不容二主,劉使君雖非王霸之才,卻也不是無能之輩,怎能長久容忍荊南離心,雙方之間,必有一戰,而且時間必定不會太久,就在這一二年間。


    劉使君對我禮遇有加,舉我為茂才,我雖未應命,亦當心懷恩情,因此不欲參與南北之爭,唯有遠奔南方,避開紛擾。”


    “果真如此?”劉蟠眉頭緊皺,劉景話中透露出了很多重要信息,理由也足夠充分,可事情真會如此簡單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舉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反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反聽並收藏舉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