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進軍羅馬(2)


    斯巴達克斯在卡烏第烏姆(caudium)城下再次恢複了自信,在這裏,他打敗了貝內文托的援軍,做出攻城架勢,從這個城市勒索了大量糧食財物,趕在塞內加的討伐軍到來前,從容地離開了這裏。


    經過快行軍,斯巴達克斯拋下討伐軍,趕到貝內文托城下,故伎重演,再次得到貝內文托送出的糧食財物,並從毫無道義感的商人那裏購買了大量武器,將他的軍隊全副武裝起來。


    一路上不斷有人加入他們,很快起義軍恢複到三萬人的數量,斯巴達克斯正式將起義軍整編為三個軍團,除了他親自掌握的第一軍團,克瑞瑟斯和一個名為拉森阿維斯的薩莫奈人分別擔任第二軍團和第六軍團的指揮官,遠在坎佩尼亞的帕布多斯、埃瑪諾伊、尤米,被任命為事實上並不存在的第三、第四、第五軍團長。


    在匯合留在薩莫尼亞南部的兩萬人後,為了安撫這些人,起義軍的作戰序列裏增加了第七、第八、第九三個軍團,不過,討伐軍很快追上來,這三個軍團曇花一現,被斯巴達克斯整編為第七軍團。這樣,斯巴達克斯手上有了四個完全受他控製的軍團:第一色雷斯軍團、第二希臘軍團(克瑞瑟斯自稱希臘人)、第六薩莫尼亞軍團、第七英勇軍團。


    塞內加自從克拉姆斯河戰役後,討伐工作一直進展不順,盡管費了很大力氣擺平了騎士階層的不滿,但討伐軍的騎兵招募十分艱難,私底下,騎士階層都稱唿他為騎兵終結者,沒人願意加入他的騎兵隊,沒有騎兵的幫助,他完全追不上起義軍。


    元老院對於塞內加的征剿進展很不滿,三個月剛到,立刻有元老提出解除塞內加的職務,審判他的瀆職行為,這些元老都是羅馬人。迦太基人原本同樣不滿,但羅馬人的激烈行為激起了他們的同仇敵愾,雙方針鋒相對起來。在這樣的氛圍下,塞內加繼續擔任討伐軍統帥,直到第五個月。


    元老院的爭執對塞內加十分有利,他有了更多的時間擺平斯巴達克斯起義,遺憾的是,塞內加太窮了,沒有元老院的錢,他根本不出軍餉,第四個月,士兵們領到的軍餉隻有原來的一半,第五個月,士兵們被告知他們的軍餉暫時被扣押了,這就激起了士兵的憤怒。士兵的憤怒在別有用心的人的鼓動下,演變為騷亂,百夫長們因克拉姆斯河戰役的功敗垂成,對塞內加公爵的昏聵不滿,冷然旁觀,騷亂愈演愈烈。


    斯巴達克斯察覺到討伐軍的異常,改積極避戰為消極進攻,用軍事術語來說就是改“敵進我退、敵退我進”為“敵進我退,敵退我打”,不斷吃掉落單的討伐軍小隊,態勢上隱隱將討伐軍圍困起來。


    內外交困下,告貸無門的塞內加不得不沮喪地承認自己的失敗,向元老院主動提出辭呈。


    “這下,維比烏斯的目的達到了,塞內加在這樣的糟糕情況下離任,克拉蘇可以輕鬆地贏得軍心,輕鬆地挽救討伐軍,所有的問題僅僅是克拉蘇能否得到統帥職務。”弗拉維斯心底冷笑,怪不得維比烏斯並不強求他的支持,原來是害怕他支持塞內加公爵。也許,在維比烏斯眼裏,除了他,沒人願意掏這筆錢吧,目光短淺的迦太基人,如果克拉蘇提出自掏腰包鎮壓斯巴達克斯起義,一定會立刻同意的。


    既然維比烏斯都計劃好了,弗拉維斯順水推舟地演了一場戲,在眾多青年的聚會上,他故意用嘲笑的語氣諷刺克拉蘇,克拉蘇很配合地表現出年輕人的衝動,誓哪怕散盡家財,他也要打敗斯巴達克斯,證明他不是個害怕戰爭的軟蛋。維比烏斯安排的“托”很配合地到處宣揚克拉蘇的誓言,擠兌的克拉蘇“下不來”台,嫉妒克拉蘇的財富的迦太基人很快上當,揪著這個誓言不放,一定要看著克拉蘇傾家蕩產。


    精明的迦太基元老聞到了其中的陰謀味,但耐不過輿論所向、大勢所趨,加上他們既想平息暴*又想不花錢的心理,勉勉強強答應了。


    在猜疑、幸災樂禍、同情等各種異樣的目光中,克拉蘇成為第二任討伐軍統帥,加上第三次征募的士兵,討伐軍的兵力達到了六個軍團四萬餘人。


    克拉蘇到任第一天就補了欠餉,並增一個月的軍餉犒軍,士兵們的歡唿聲響徹營地。


    經過短暫的調整,克拉蘇排擠掉不聽話的刺頭,在各個重要職務上安排路-科家族的人,利用零星的戰鬥“消滅”敵對派係的人,漸漸控製住這支軍隊。克拉蘇的作為引起帝都的爭議,但考慮到這支軍隊的軍餉來自克拉蘇的錢包,他們說閑話的底氣不足。


    塞內加的騎兵戰術雖然引起騎士階層的很大不滿,但騎兵在那場戰役中的巨大作用有目共睹,克拉蘇在這個刺激下,將討伐軍騎兵增加到五千人。在克拉蘇的督促下,又有強大的騎兵助陣,討伐軍生猛地起一波接一波的進攻,壓製起義軍的活動範圍。


    起義軍剛剛好轉的形勢再次惡劣,斯巴達克斯不敢與克拉蘇正麵作戰,流動作戰又抵不住討伐軍的騎兵,不得不放棄盤踞某地周旋的企圖,開始戰略轉移。


    阿比利烏姆、康瑟斯相繼收複,討伐軍切斷了斯巴達克斯與坎佩尼亞的聯係,有位部將疑惑地問,為什麽不放任克拉蘇與帕布多斯匯合?這位部將立刻被克拉蘇送上最前線,被背後射出的“敵”箭幹掉了。在克拉蘇心裏,有殺錯沒放過,這個倒黴蛋是在不該表現的太忠心帝國。


    克拉蘇掏出這麽大筆錢,僅僅坎佩尼亞完全不能收迴成本,他怎麽會讓斯巴達克斯迴到坎佩尼亞,他必須將斯巴達克斯趕的遠遠的,在他耗盡家財前,迫使起義軍盡可能影響更多區域。克拉蘇的財之道據說是縱火,故意點燃臨時在居民區購買的房屋,燒毀臨近的房舍,通過這種方式賺取建築承包費用,某種程度上說,征剿斯巴達克斯完全用得上他的生意經。


    斯巴達克斯翻越馬爾圖爾山(mt.multur),迴薩莫尼亞的時候,心底不免有些後悔,也許,他該鼓足勇氣與克拉蘇大戰一場,總好過這樣被趕出來。克瑞瑟斯不知道斯巴達克斯的心思,他俯視著前方的阿普利亞大平原,忽然有些心潮澎湃,他想到了漢尼拔大帝,當年的漢尼拔大帝在薩莫尼亞和坎佩尼亞進展不順,卻在不久後取得了坎尼會戰的勝利,這場輝煌的勝利奠定了帝國誕生的基礎。


    斯巴達克斯的話給了克瑞瑟斯一個好兆頭,斯巴達克斯說:“接下來,我們去坎尼。”


    當年漢尼拔大帝選擇阿普利亞作為遠征軍的根據地,不僅阿普利亞是意大利的糧倉,也因為阿普利亞人性情溫和。不過,所謂莽夫之怒流血漂杵,商人們或許還會算計出退縮的餘地,農民一旦被逼到絕路,或者認為自己無路可走,往往會采取極端的手段,最後結果不是自殺就是被殺,總之,以生命為代價,不讓逼迫他們的人好過。


    阿普利亞的農夫們如今就是這樣的心態,他們忍受了迦太基商人的剝削上百年,他們不能再忍!那些該死的迦太基人,他們不過是把東西從這個村子販賣到那個村子,就可以賺取雙倍的利潤,他們拚死拚活幹滿一年,賣出糧食不夠換一把菜刀,買個鋤頭、鐵鍋的錢要好幾代的積累,他們怎麽能忍受


    言而無信的迦太基人,他們今年一個銀幣買一匹亞麻,農民們將地裏全種成亞麻,滿以為可以賺大錢,第二年迦太基商人收亞麻,十匹亞麻才換一個銀幣


    卑鄙無恥的迦太基人,yin*他們的女兒說,帶她們到城裏見世麵,結果不是被送進ji院,就是被關在黑暗的作坊,日夜工作


    黑心的迦太基人,他們今年借你十個銀幣,明年就要還二十個,還不讓提前歸還,到期了還不出來,他敢把整村的人販賣為奴,僅僅因為全村的人好心為鄰居做了擔保


    心狠手辣的迦太基人,他們承包了地方稅收,交不了稅,他們敢燒掉房屋,沒收土地,不允許任何人接濟,聽憑可憐的交不起稅的人,整村整村地餓死


    “迦太基人去死去死”平原上不利於流動作戰,斯巴達克斯暫時無路可去,在克瑞瑟斯這個熟悉民情的人的建議下,起義軍以“去死去死”的口號鼓動阿普利亞的農夫,將原本淺嚐輒止的阿普利亞起義徹底煽動起來。


    “這樣做,再也不能跟帝國和解了。”斯巴達克斯臉色蒼白,他不想走這一步,但克拉姆斯河的戰敗和克拉蘇的步步緊逼,讓他沒有了退路。


    “真應該在薩莫尼亞與討伐軍決一死戰。”斯巴達克斯悔恨地想,“哪怕因此戰死,也比現在這樣無力地滑入深淵要好。”


    退入阿普利亞後,斯巴達克斯的軍中影響力再次下降,即使他能鼓動起義軍與克拉蘇決戰,他也不能很好地指揮他們,這樣的決戰毫無勝算,既然如此,斯巴達克斯怎麽能慫恿信任自己的人去死?


    “也許我能利用阿普利亞人建立一支龐大的軍隊,也許我能打敗討伐軍,接下來,我該做什麽?我能做什麽?”斯巴達克斯捫心自問,找不到答案。


    p.s:關於軍餉,共和國時代(馬略改革前?)是沒有軍餉的,羅馬帝國的軍餉是每年一次,夥食在軍餉中扣除,並隨著財政惡化經常欠餉,曆史文獻中,有邊疆軍團三年沒有軍餉的記錄。有時候,行省軍團盼望皇帝駕崩,因為老皇臨死前都會饋贈軍團(一般僅僅禁衛軍),新皇登基都會補欠餉。本書中,傭兵傳統的迦太基人按月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囂張的軍閥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落山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落山風並收藏囂張的軍閥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