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巴薩的海風裹挾著鹹澀氣息掠過新建的索國海軍基地,楊三站在旗艦甲板上,望著港口內忙碌裝卸物資的貨輪,眉頭卻依舊緊鎖。


    吞並尼國雖已塵埃落定,但接踵而至的難題讓他意識到,占領一塊土地遠比攻下它艱難百倍。


    非盟的貿易製裁如同套在脖頸上的枷鎖,西方媒體的惡意炒作更是將索國推向輿論的風口浪尖。


    而尼國境內此起彼伏的反抗聲浪,更像是埋在地下的火藥桶,隨時可能被點燃。


    此時,遠在加州農場的楊革勇和葉雨澤密切關注著尼國局勢。


    兩人坐在農場的木屋裏,麵前的電腦屏幕上不斷刷新著尼國的相關新聞和情報。


    “這樣下去不是辦法,”楊革勇猛吸一口莫合煙,煙霧在屋內繚繞。


    葉雨澤點頭:“經濟製裁和輿論壓力短期內難以消除,當務之急是解決尼國百姓的溫飽問題,讓他們看到跟著索國能過上好日子,才能從根本上穩定局勢。”


    楊革勇緩緩點頭,眼神中透著深思熟慮:


    “我同意。尼國土地廣袤,但農業技術落後,百姓連基本的糧食供應都難以保障。”


    “我們農場的先進種植和養殖技術,或許能成為破局的關鍵。不如我們親自去一趟尼國,實地考察,看看如何將這些技術落地。”


    楊革勇眼中閃過一絲憂慮:“你我都不年輕了,尼國局勢又不穩定,此行怕是風險不小。”


    “風險再大也得去,”葉雨澤拍了拍楊革勇的肩膀。


    “孩子們在前線拚命打下這片土地,我們做長輩的,不能在後方幹著急。況且,憑咱倆的經驗和手段,還能應付得來。”


    就這樣,楊革勇和葉雨澤踏上了前往尼國的征程。


    他們帶著農場的技術團隊和一批先進的農業設備,抵達尼國後,沒有選擇住進戒備森嚴的政府大樓,而是直接深入到尼國農村地區。


    眼前的景象讓他們觸目驚心:大片的土地荒蕪,百姓麵黃肌瘦,簡陋的茅草屋在風中搖搖欲墜。


    兩人決定先從最基礎的糧食種植入手。


    他們選中了一片靠近河流、土壤相對肥沃的區域,作為試點種植基地。


    楊革勇憑借多年的農業經驗,親自指導當地農民翻整土地。


    他發現尼國傳統的耕作方式十分粗放,便耐心地向農民們講解深耕細作的好處,以及如何根據不同的土壤特性進行改良。


    葉雨澤則帶領技術團隊,將從加州農場帶來的優良種子分發給農民。


    這些種子經過改良,具有高產、耐旱、抗病等特性。


    “大家看,”葉雨澤舉起一把種子,向圍在身邊的農民們介紹道,“這種小麥種子,隻要按照我們教的方法種植,產量至少能比你們以前的種子提高三倍。”


    農民們聽後,眼中露出懷疑和期待交織的神色。


    在灌溉方麵,技術團隊發現尼國水資源分配不均,許多農田因缺乏灌溉而幹旱。


    於是,他們著手建設現代化的滴灌係統。工人們在田間鋪設管道,安裝滴頭,將水直接輸送到作物根部。


    這不僅大大提高了水資源的利用效率,還能避免因大水漫灌導致的土壤鹽堿化問題。


    與此同時,養殖技術的推廣也在同步進行。


    在另一個村莊,技術人員建起了現代化的養殖場。他們引進了優質的牛羊品種,並向當地牧民傳授科學的養殖方法。


    “以前你們喂牛羊,就是隨便扔些草料,”技術人員指著養殖場裏的自動喂食設備說道。


    “現在我們采用科學的飼料配方,根據牛羊不同的生長階段,搭配不同的營養成分,這樣它們長得更快更壯,產肉量和產奶量也會大幅提高。”


    然而,推廣新技術並非一帆風順。


    一些當地部落首領對索國的介入心存疑慮,擔心這會影響他們的傳統利益和地位。他們煽動村民抵製新技術,拒絕配合試點工作。


    麵對這種情況,楊革勇和葉雨澤沒有強行推進。


    他們決定先從與部落首領溝通入手。兩人帶著禮物,親自拜訪各個部落。


    在部落的議事帳篷裏,楊革勇真誠地對部落首領們說:


    “各位首領,我們來這裏,不是要奪走你們的東西,而是想幫助大家過上更好的生活。”


    “糧食產量提高了,牛羊養得壯了,你們的族人能吃飽穿暖,生活富足,這對大家都有好處。我們保證,不會幹涉你們的傳統習俗和內部事務。”


    葉雨澤則補充道:“我們可以先做個試點,讓大家親眼看看效果。如果覺得好,再推廣開來;要是覺得不行,我們馬上離開。”


    在兩人的耐心勸說下,部分部落首領態度有所緩和,同意先進行試點。


    為了進一步打消他們的顧慮,楊革勇和葉雨澤還邀請部落首領們參與到項目的管理和監督中,讓他們切身感受到自己的權益得到了尊重。


    隨著時間的推移,試點基地逐漸有了起色。種植的小麥綠油油一片,長勢喜人。


    養殖場裏的牛羊膘肥體壯。當地百姓看到實實在在的成果後,態度發生了轉變。越來越多的人主動要求學習新技術,參與到農業生產中來。


    但新的問題又出現了。尼國缺乏完善的農產品加工和銷售體係,豐收後的糧食和肉類無法及時處理和銷售,容易造成浪費。


    楊革勇和葉雨澤意識到,要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必須建立起從生產到加工再到銷售的完整產業鏈。


    他們利用自己的人脈和資源,聯係到索國國內以及周邊國家的企業,在尼國投資建設農產品加工廠。麵粉廠、肉製品加工廠等相繼落成,將農產品進行深加工,提高附加值。


    同時,組織成立農業合作社,幫助農民統一銷售農產品,避免惡性競爭,保障農民的利益。


    在這個過程中,楊三也積極配合父親和嶽父的工作。


    他派出軍隊維護農村地區的治安,確保農業生產的順利進行,協調政府部門出台相關政策,為農業發展提供支持。


    經過幾個月的努力,尼國的農業麵貌發生了巨大變化。


    大片荒蕪的土地被開墾,糧食產量節節攀升,百姓的餐桌上逐漸豐富起來。


    養殖場的產品不僅滿足了國內需求,還開始出口到周邊國家,為尼國帶來了外匯收入。


    看到百姓生活逐漸改善,反抗的聲音也越來越小。一些曾經抵製索國統治的人,開始轉變態度,主動參與到國家建設中來。


    楊革勇和葉雨澤終於鬆了一口氣,他們知道,自己的努力沒有白費,治理尼國的第一步,算是成功邁出了。


    然而,他們清楚,這僅僅是開始。尼國的基礎設施建設、教育普及、醫療改善等諸多問題,還需要長期的努力和投入。


    但他們堅信,隻要一步一個腳印,尼國一定能走向繁榮穩定,索國對這片新領土的統治也將更加穩固。


    在解決了溫飽問題後,楊革勇和葉雨澤又將目光投向了尼國的教育和醫療領域。


    他們深知,隻有提高國民素質,保障人民健康,才能為尼國的長遠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葉雨澤和楊革勇站在蒙巴薩城郊新建成的農業合作社屋頂,望著遠處麥浪翻滾的田野,心中卻並未有絲毫懈怠。


    夕陽將兩人的影子拉得很長,他們知道,接下來的路更加艱難而漫長。


    “溫飽隻是第一步,”葉雨澤摩挲著手中的莫合煙,目光堅定,“教育和醫療不跟上,尼國永遠無法擺脫落後的命運。”


    楊革勇點點頭,深吸一口氣道:“我打算在尼國各地建立免費的公立學校,從索國和馬賽抽調優秀教師,同時引進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材,讓這裏的孩子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


    葉雨澤補充道:“醫療方麵,我們可以在主要城市和偏遠鄉村建立醫院和診所,從加州農場的醫療團隊中調配骨幹力量,培訓當地醫護人員,逐步建立起完善的醫療體係。”


    兩人隨即開始製定詳細計劃,聯係各方資源,為尼國的教育醫療改革做準備。


    與此同時,葉眉和楊三也在為打破非盟製裁而積極奔走。


    葉眉利用自己女王的身份,頻繁與周邊國家的政要、商界領袖會麵,展現索國治理尼國的成果和誠意。


    她在一次外交晚宴上,向鄰國代表展示了尼國農業改革後的豐收景象視頻,懇切地說道:


    “我們所做的一切,不是侵略,而是為了讓這片土地上的人民過上更好的生活。索國願意與各位分享先進的技術和經驗,實現共同發展。”


    楊三則憑借其強硬果斷的作風,在軍事和經濟領域雙管齊下。


    他一方麵加強索國軍隊的建設和部署,展示強大的軍事威懾力,讓企圖對索國不利的勢力有所忌憚。


    另一方麵,積極推動尼國與索國的經濟融合,吸引更多國際資本投資尼國的新興產業,提升尼國的經濟活力和國際影響力。


    為了進一步擴大影響力,葉眉和楊三決定聯合馬賽的葉柔。姐妹倆通過視頻會議商討合作事宜,葉眉目光堅定地說:


    “姐姐,我們姐妹聯手,再拉攏一些誌同道合的國家,一定能在非盟取得話語權。”


    葉柔點頭迴應:“沒錯,我們可以先從那些與我們有共同利益,且對非盟現有格局不滿的國家入手。”


    三人開始篩選潛在的同盟國。


    他們發現,一些非洲小國長期受到大國的壓製,在資源分配、貿易等方麵處於劣勢,對非盟的決策也缺乏影響力。


    於是,葉眉、葉柔和楊三分別帶隊,前往這些國家進行外交訪問。


    在訪問過程中,他們向這些國家描繪了合作共贏的藍圖。


    葉柔承諾,馬賽可以為同盟國提供先進的技術支持和人才培訓。


    楊三表示,索國強大的軍事力量將為同盟國提供安全保障。


    葉眉則強調,大家可以共同組建經濟聯盟,在貿易、投資等領域加強合作,打破非盟現有的不公平貿易壁壘。


    經過不懈努力,他們成功拉攏了幾個國家組成同盟。


    這些國家在非盟會議上開始相互支持,共同發聲。


    在一次非盟關於貿易政策的重要會議上,索國代表在發言中展示了尼國在索國治理下的經濟發展數據和民生改善成果,同盟國代表紛紛起身支持,反駁那些對索國的無端指責。


    “各位,”索國代表目光掃視全場。


    “索國對尼國的治理,帶來的是和平與繁榮,是對非洲發展的積極探索。我們應該摒棄偏見,以開放合作的態度,共同推動非洲的進步。”


    這番發言引起了不少國家的共鳴,非盟內部對索國的態度開始逐漸軟化。


    隨著同盟的不斷壯大和影響力的提升,索國及其同盟在非盟的話語權越來越重。


    他們開始參與非盟重要政策的製定和決策,推動非盟進行改革,使其更加公平、合理,符合廣大非洲國家的利益。


    而葉雨澤和楊革勇主導的教育醫療改革也在穩步推進。


    尼國各地的學校陸續開學,孩子們坐在明亮的教室裏,充滿渴望地學習知識。


    新建的醫院和診所為百姓提供了優質的醫療服務,許多曾經難以治愈的疾病得到了有效治療。


    為此,葉雨澤還特地從軍墾城請來了“三寶”


    就是自己老爹和老約翰還有劉向東,他們三個如今在全世界醫療領域可是鼎鼎大名。


    他們過來之後,各國記者也是聞風而來,帶動一些國際醫療機構也有意識在這裏投資。


    要知道,這些可都是頂尖行業翹楚,他們能投資的意義,遠大於投資本身。


    而農業方麵,除了葉雨澤和楊革勇帶來的技術,軍墾城農牧業總公司也派了一些人過來。


    開玩笑,都是娘家人,互相幫助那不是應該的嗎?


    索國在非洲的崛起之勢已不可阻擋,通過一係列的努力,它正逐步奠定成為非洲大國的堅實基礎,為非洲的發展和繁榮注入新的活力。


    ? ?來了


    ?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國軍墾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強67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強67並收藏大國軍墾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