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延和歎了口氣,正如蔣冕的那樣這幾年那些蠻子確實是有些不像話了,不斷扣邊不據聞還經常滲入漢地劫掠不過這些都並不嚴重所以朝廷對於這些事情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可是既然發生了就不能是沒發生,如果能讓他們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相信他們並不會過於野蠻,對於他們來或許烈酒就是一個非常不錯的必需品。


    長達兩個月的烈酒熏陶,高原上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不管是婦女還是兒童都已經逐漸喜歡上了這種能為他們驅逐寒冷的神奇飲料!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有幸滲入漢地區欣賞大明朝的美食或者烈酒,這突然在吐蕃族群裏興起的東西讓他們每一個人都深深的陶醉。


    秋日就意味著寒冬的到來,蒼茫的草原上當雪花漫天的時候就意味著寒冷和死亡!烈酒能讓人瞬間的暖和起來,不僅僅隻是身體,甚至臉心都會在瞬間變得火熱起來!


    達吧撮是一個居住在甘孜的一名純藏人,他的生活如同其他的藏人一樣每天過著放牧的生活,因為父親的節省他家裏如今已經有了三百多頭牛和七百多隻羊,甚至還有十多名奴隸,這讓他的生活一切都充滿了歡樂。


    自從把父親送上了天葬台,達吧撮接管了他父親的一切,包括兩名妻子和三個兄弟,但是除了牛羊外他並不覺得那兩個老女人和幾個將來會分走他牛羊的兄弟會成為他的助手,所以他非常的鬱悶,但是畢竟是自己的親人他下不了手。正當他為這些事情煩憂的時候慷慨的大明人來了,他們帶來了烈酒!


    那是一種能讓人全身血液都變得溫暖的好東西。喝過之後如同騰雲駕霧般的感覺讓他忘記了一切的煩惱,這是一個好東西。一壇子烈酒隻需要三隻羊的價格,而這一壇子烈酒足夠他喝上七八天!他甚至覺得烈酒就是天神賜予他們這些貴族的禮物!


    是的,他現在已經是一名低等貴族,在部族裏他已經有了能夠與那些頭人話的權力!


    “達吧哈吉,你去再換迴一些烈酒迴來!”躺在帳篷裏,達吧撮吩咐著自己的☆☆☆☆,弟弟,這位年僅隻有十三歲的少年藏族少年隻是了頭然後就要準備出去。


    達吧撮很滿意自己這位弟弟今天的表現,往常他並不會這麽的溫順,甚至還會讓自己多注意即將過冬而需要的幹草。但是今天他沒有,他去換酒了!


    他不知道,因為寒冷的到來他的弟弟在昨晚因為沒有棲身的牛皮毯子偷喝了他的烈酒,所以達吧哈吉也愛上了這個東西。美酒不僅能為他驅逐寒冷,還能讓他再次的在夢中與早已經被烏鴉吃成一副骨架的老達吧殃吉的笑臉!


    三隻羊一壇烈酒!對於擁有如此多牛羊的達吧撮來牛羊僅僅隻是一個數字而已,少了幾十隻羊或者少了幾十頭牛並不會多麽的顯眼,更何況達吧撮早已經不關心這些了,他最關心的是美酒能不能足夠的讓他溫暖而已。


    .......


    烈酒源源不斷的輸出,藏民的牛羊也在源源不斷的被帶迴了大明。貿易商隊會把這些牛羊販賣給那些貴人們享用或者直接宰殺在各地販賣。


    銀錢,烈酒,已經成為了一個巨大的網絡把蜀中地區的漢人和邊藏的牧民變得友好起來,劫掠已經很久沒有發生了。銅錢是換取不到烈酒的,隻有牛羊。大明人根本就不需要銅錢,他們隻需要牛羊!所以戰鬥就開始了。當自家的牛羊正在源源不斷的減少的時候為了繼續過上美麗的生活他們舉起了屠刀砍向了同胞!


    有了第一個敢舉起屠刀的人就有第二個,短短的兩個多月的時間裏一些貴族已經被殺死了好幾個。是他們朋友或者兄弟下手了,在他們一起品嚐美酒的時候!


    而楊銘卻在柳寒月的服侍下剛剛吃完了午飯。院試最重策論,他必須再次溫習,大比已經迫在眉睫了,雖然他並不擔心自己會落榜,但是整個京城裏充滿著濃鬱的考試氣息還是讓他不得不認真對待!


    古者,賞不以爵祿,刑不以刀鋸。賞之以爵祿,是賞之道行於爵祿之所加,而不行於爵祿之所不加也。刑以刀鋸,是刑之威施於刀鋸之所及,而不施於刀鋸之所不及也。先王知天下之善不勝賞,而爵祿不足以勸也;知天下之惡不勝刑,而刀鋸不足以裁也。是故疑則舉而歸之於仁,以君子長者之道待天下,使天下相率而歸於君子長者之道,故曰忠厚之至也。


    楊銘一篇篇看著李道遠當日送於自己的策論文章,這是宋嘉祐二年(蘇軾應禮部試的試卷。主考官歐陽修以為它脫盡五代宋初以來的浮靡艱澀之風,十分賞識,曾“讀軾書不覺汗出,快哉!老夫當避此人,放出一頭地。”


    他答曰:君子如祉,亂庶遄已。君子如怒,亂庶遄沮。”夫君子之已亂豈有他術哉?時其喜怒,而無失乎仁而已矣。《春秋》之義,立法貴嚴,而責人貴寬。因其褒貶之義以製賞罰,亦忠厚之至也。


    之所以這道策論能讓李道遠看中而紀律於心得之中最根本的原因便是如今已經悄悄開始興盛起來的王陽明的心學!心學與理學不同,理學的中心思想就是讓大家都成為謙謙君子,如有大愛,禮為萬法之本!而心學的中心思想確實學以致用,如同後世的素質教育一般不僅要學會並且要在實踐中來思考!而這篇文章之所以能被歐陽修看中的主要原因便是當時歐陽修也提出了一個觀。


    言必有出!


    意思就是的話必須是曾經的聖賢所過的,做事也是如此必須要與聖賢相符!如今大明朝依舊是理學的天下,這心學的學卻不是主流,李道遠就是要以這篇文章來告誡楊銘,言出必有禮(理)!這禮便是禮法,也是理學!


    楊銘深入其中,他原本還有些想要將後世的一些學融入院試之中,看了這篇文章不禁驚出一頭冷汗!如果自己冒然答題......那麽自己會不會成為一個理學大家眼中的異類?


    ps:今日第二更送上!月票一張都沒有,能不能實現0的突破呢?


    (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的脊梁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煙頭不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煙頭不滅並收藏大明的脊梁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