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高度來看咱們的奉天府,是不是感覺和平時不一樣?”
在奉天府幾十米高的空中,一個圓形的熱氣球在飄蕩,而朱海濤則陪著李君梅在上麵往下看去。
李君梅有些害怕,一個巾幗英雄竟然像小女兒般躲在朱海濤的懷裏。
“沒事,有繩子係著,咱們不用擔心。”朱海濤知道李君梅害怕熱氣球將他們帶走,因此早就在熱氣球的下麵用胳膊粗的麻繩給綁上了,另一邊則拴在一個鐵鉤子上,這個鐵鉤子則被水泥固定在了地下。
這熱氣球是朱海濤用絲綢做的,十分輕便。他先是拿雞鴨等生物做了一個模型上了天,盡管第一次失火失敗了,但是朱海濤又做了幾次試驗,才最終讓熱氣球定了型。
熱氣球是依靠加熱的空氣或某些密度低於空氣的氣體以產生浮力飛行,通過調節氣囊中空氣的溫度從而達到控製氣球升降的目的。
當然這種東西和中國的關係也是深厚,孔明燈就是最早依靠熱氣球的原理上天的。1241年的時候,蒙古人也曾在李格尼茲戰役中使用過龍形天燈傳遞信號。
真正的熱氣球,是在十八世紀由法國造紙商蒙哥爾費兄弟發明的。1782年的時候,約瑟夫.蒙哥爾費把紙屑扔到火爐中的時候,無意中發現紙屑不斷上升,因此受到了很大的啟發。11月,他在法國阿維尼翁用一件襯衣進行了第一次實驗,然後又使用縫成“立方形”的綢緞布料,他成功將這塊布料上升到他家公寓的天花板上。
12月,兩兄弟在法國阿諾內相聚,進行了同樣的實驗,用紙製作成了一個立方體,成功使立方體升起來三十米高。12月14日,他們又用熱氣使3立方米的氣球鼓起來,使這個氣球上升,隨後,他們製造了直徑十二米的氣球,在1783年4月,對這個巨型氣球進行了試飛,成功使它飛到了400米左右的高度。
1783年6月4日,蒙哥爾費兄弟用這個氣球當眾做了第一次試驗,氣球成功飛到1000多米高,並在起飛10分鍾後降落到距離起飛地點2公裏遠的地方,當時在場的一些人就給科學院寫了報告。
為了得到皇室的資助,他們說服國王和王後,讓他們在凡爾賽宮裏認識他們的發明。1783年9月19日,蒙哥爾費兄弟在法國國王路易十六的麵前將盛有一隻羊、一隻鴨子和一隻公雞的氣球升到了500米的高空,並持續了8分鍾的時間,飛行了3500米左右。氣球降落的時候,三隻動物安然無恙,這就導致升空不會導致死亡。為了獎賞他,乘氣球的那隻羊被送入國王的動物園。
1783年11月21日,他們用熱氣球進行了第一次載人實驗,氣球從巴黎西部的布洛涅林園起飛,在空中持續了25分鍾,最後降落在今天巴黎十三區的意大利廣場附近。因為成功發明了熱氣球,1783年10月10日,蒙哥爾費兄弟被推薦為法國科學院院士,1784年4月15日,他們的父親被封為貴族,他們繼而成為騎士。後來,在法語之中,氣球這個詞就按照他們的名字冠名的。
現在,朱海濤提前一年多時間將熱氣球發明了出來。這種東西,在軍事上的用途非常大。最早發明的孔明燈,就是諸葛亮為了傳遞信號來使用的,這個熱氣球也有類似的功能。另外,它還可以固定在戰場上麵,為炮兵提供目標方位,並進行校準。
它們還有在緊急情況下傳遞物品的功能,在1871年普法戰爭之中,普魯士軍隊將巴黎包圍的水泄不通,巴黎公社的起義軍為了和外麵進行聯絡以及獲得補給,就用熱氣球和外麵進行聯絡。
在親自乘坐這個熱氣球遊覽了奉天府的景觀之後,朱海濤就下令部隊裝備這種熱氣球,為炮兵提供校準的功能。
另外,這隻熱氣球部隊還要在棉蘭老島北岸地區駐紮下來,用來眺望海麵,以防西班牙艦隊的偷襲。
在奉天府的港灣裏麵,朱海濤設立了密集的岸防火力。他部署了三個岸防炮旅,總共裝備了90門120毫米重炮,還有120門90毫米重炮,另外還有20門200毫米大口徑重炮,被安裝在了岸邊適當的位置上。
這些重炮都被加長了身管,最遠的200毫米重炮,雖然采用滑膛炮設計,但是射程能夠達到15公裏左右,要比軍艦上麵最重的48磅炮射程還要遠。雖然被固定住了,但是卻有一定的角度能夠轉動起來。它們被安排的位置也非常隱蔽,如果不是近距離觀察,根本就看不見它們的存在。
另外,在靠近海邊的基安巴城、第波羅城以及哥打巴托城,都進行了類似的布置,隻不過那裏的岸防火力較弱,比不上在奉天府這樣的火力。
“您就放心吧,奉天府的岸邊已經被修建的固若金湯了,西班牙艦隊如果敢來,那咱們就讓他們吃不了兜著走!”負責奉天府周邊安全任務的李繼發,拍著胸脯對著朱海濤說道。
“咱們的造船廠和那裏的研發人員,如果到了戰時,能夠得到保護嗎?”朱海濤問道。
“那裏得到了特別關照,光是200毫米重炮就安裝了十門,就是一級戰艦過來,也能被一炮擊沉。”李繼發說道。
朱海濤點了點頭,麵對眼前這樣的火力,他心裏那顆大石頭,算是放了下來。
曆史上北洋艦隊和日本人在山東爭奪威海衛軍港的畫麵,總是在朱海濤的腦海中浮現出來。當日如果路上增援得力,而且海軍的彈藥也能得到充足供應,就是憑借曆史上北洋海軍那些軍艦,也能抵抗日軍圍困很長一段時間。到那時候,日本本來就吃不消了,天長日久下來,沒準甲午戰爭又是另外一種景象了。
海權理論的提出者馬漢曾經說過,一艘有一百門炮的軍艦,不如有隻有一門炮的岸防炮兵。現在奉天府港灣被部署的如此嚴密,即使西班牙艦隊來了,也要讓他們有來無迴。
在奉天府幾十米高的空中,一個圓形的熱氣球在飄蕩,而朱海濤則陪著李君梅在上麵往下看去。
李君梅有些害怕,一個巾幗英雄竟然像小女兒般躲在朱海濤的懷裏。
“沒事,有繩子係著,咱們不用擔心。”朱海濤知道李君梅害怕熱氣球將他們帶走,因此早就在熱氣球的下麵用胳膊粗的麻繩給綁上了,另一邊則拴在一個鐵鉤子上,這個鐵鉤子則被水泥固定在了地下。
這熱氣球是朱海濤用絲綢做的,十分輕便。他先是拿雞鴨等生物做了一個模型上了天,盡管第一次失火失敗了,但是朱海濤又做了幾次試驗,才最終讓熱氣球定了型。
熱氣球是依靠加熱的空氣或某些密度低於空氣的氣體以產生浮力飛行,通過調節氣囊中空氣的溫度從而達到控製氣球升降的目的。
當然這種東西和中國的關係也是深厚,孔明燈就是最早依靠熱氣球的原理上天的。1241年的時候,蒙古人也曾在李格尼茲戰役中使用過龍形天燈傳遞信號。
真正的熱氣球,是在十八世紀由法國造紙商蒙哥爾費兄弟發明的。1782年的時候,約瑟夫.蒙哥爾費把紙屑扔到火爐中的時候,無意中發現紙屑不斷上升,因此受到了很大的啟發。11月,他在法國阿維尼翁用一件襯衣進行了第一次實驗,然後又使用縫成“立方形”的綢緞布料,他成功將這塊布料上升到他家公寓的天花板上。
12月,兩兄弟在法國阿諾內相聚,進行了同樣的實驗,用紙製作成了一個立方體,成功使立方體升起來三十米高。12月14日,他們又用熱氣使3立方米的氣球鼓起來,使這個氣球上升,隨後,他們製造了直徑十二米的氣球,在1783年4月,對這個巨型氣球進行了試飛,成功使它飛到了400米左右的高度。
1783年6月4日,蒙哥爾費兄弟用這個氣球當眾做了第一次試驗,氣球成功飛到1000多米高,並在起飛10分鍾後降落到距離起飛地點2公裏遠的地方,當時在場的一些人就給科學院寫了報告。
為了得到皇室的資助,他們說服國王和王後,讓他們在凡爾賽宮裏認識他們的發明。1783年9月19日,蒙哥爾費兄弟在法國國王路易十六的麵前將盛有一隻羊、一隻鴨子和一隻公雞的氣球升到了500米的高空,並持續了8分鍾的時間,飛行了3500米左右。氣球降落的時候,三隻動物安然無恙,這就導致升空不會導致死亡。為了獎賞他,乘氣球的那隻羊被送入國王的動物園。
1783年11月21日,他們用熱氣球進行了第一次載人實驗,氣球從巴黎西部的布洛涅林園起飛,在空中持續了25分鍾,最後降落在今天巴黎十三區的意大利廣場附近。因為成功發明了熱氣球,1783年10月10日,蒙哥爾費兄弟被推薦為法國科學院院士,1784年4月15日,他們的父親被封為貴族,他們繼而成為騎士。後來,在法語之中,氣球這個詞就按照他們的名字冠名的。
現在,朱海濤提前一年多時間將熱氣球發明了出來。這種東西,在軍事上的用途非常大。最早發明的孔明燈,就是諸葛亮為了傳遞信號來使用的,這個熱氣球也有類似的功能。另外,它還可以固定在戰場上麵,為炮兵提供目標方位,並進行校準。
它們還有在緊急情況下傳遞物品的功能,在1871年普法戰爭之中,普魯士軍隊將巴黎包圍的水泄不通,巴黎公社的起義軍為了和外麵進行聯絡以及獲得補給,就用熱氣球和外麵進行聯絡。
在親自乘坐這個熱氣球遊覽了奉天府的景觀之後,朱海濤就下令部隊裝備這種熱氣球,為炮兵提供校準的功能。
另外,這隻熱氣球部隊還要在棉蘭老島北岸地區駐紮下來,用來眺望海麵,以防西班牙艦隊的偷襲。
在奉天府的港灣裏麵,朱海濤設立了密集的岸防火力。他部署了三個岸防炮旅,總共裝備了90門120毫米重炮,還有120門90毫米重炮,另外還有20門200毫米大口徑重炮,被安裝在了岸邊適當的位置上。
這些重炮都被加長了身管,最遠的200毫米重炮,雖然采用滑膛炮設計,但是射程能夠達到15公裏左右,要比軍艦上麵最重的48磅炮射程還要遠。雖然被固定住了,但是卻有一定的角度能夠轉動起來。它們被安排的位置也非常隱蔽,如果不是近距離觀察,根本就看不見它們的存在。
另外,在靠近海邊的基安巴城、第波羅城以及哥打巴托城,都進行了類似的布置,隻不過那裏的岸防火力較弱,比不上在奉天府這樣的火力。
“您就放心吧,奉天府的岸邊已經被修建的固若金湯了,西班牙艦隊如果敢來,那咱們就讓他們吃不了兜著走!”負責奉天府周邊安全任務的李繼發,拍著胸脯對著朱海濤說道。
“咱們的造船廠和那裏的研發人員,如果到了戰時,能夠得到保護嗎?”朱海濤問道。
“那裏得到了特別關照,光是200毫米重炮就安裝了十門,就是一級戰艦過來,也能被一炮擊沉。”李繼發說道。
朱海濤點了點頭,麵對眼前這樣的火力,他心裏那顆大石頭,算是放了下來。
曆史上北洋艦隊和日本人在山東爭奪威海衛軍港的畫麵,總是在朱海濤的腦海中浮現出來。當日如果路上增援得力,而且海軍的彈藥也能得到充足供應,就是憑借曆史上北洋海軍那些軍艦,也能抵抗日軍圍困很長一段時間。到那時候,日本本來就吃不消了,天長日久下來,沒準甲午戰爭又是另外一種景象了。
海權理論的提出者馬漢曾經說過,一艘有一百門炮的軍艦,不如有隻有一門炮的岸防炮兵。現在奉天府港灣被部署的如此嚴密,即使西班牙艦隊來了,也要讓他們有來無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