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燮?”


    眼聽安定軍陣中策馬而出的文士自稱都尉傅燮,趙雲卻是陡然震在當場。


    旋即,卻是暗暗道:“他就是傅燮,傅南容?”


    說起傅南容,可能相比起董卓,李傕這等涼州人的名氣較低。


    可是,在後世,大漢涼州之士,傅燮也是趙雲極為敬重的一人。


    據《後漢書·傅燮傳》記載:郡將範津舉傅燮為官,在其逝世時,正好是傅南容入京從官時。


    可在聞聽其逝世後,卻是果斷棄官返迴,為範津守孝三年。


    由此可見,傅燮極為重恩義,品德良好可見一斑!


    隨後,在黃巾爆發時,也作為護軍司馬隨同皇甫嵩征討,可惜卻是遭受宦官忌恨,隻得在安定擔任都尉。


    不過,真正讓趙雲動容的卻是王國、韓遂領羌人反叛,兵寇漢陽時,傅燮所作出的舉動。


    中平四年,羌人大舉寇漢陽,此時傅南容便是此地太守。


    羌胡得知後,卻是數千羌卒跪倒在城外啼哭,請求傅燮開城歸順,願意將其送歸鄉裏。


    其子也同樣勸說著,不過最終傅燮還是選擇為大漢盡忠,戰死陣中。


    由此可見,傅南容在羌人心裏,有著崇高的聲望,對國家同樣也是忠心耿耿。


    涼州雖然出了董卓、李傕,郭汜等禍亂國家的亂臣賊子,可也出現了眾多的忠義之士。


    遠的涼州三明不說,單單是皇甫嵩,傅燮,蓋勳便足以稱之為大漢忠臣。


    ······


    聞言,趙雲肅然,翻身下馬,緩緩上前,拱手行禮,道:“晚輩常山趙雲,拜見傅都尉。”


    一番行禮,傅燮已然得知,眼前這支漢軍是友非敵,便揮手示意軍中士卒收起兵器。


    緊隨著,傅燮深吸口氣,高聲問著:“不知你等乃何方之師,又如何追擊羌人抵達此處?”


    細細觀察得知,追擊羌人的不過數百漢軍,以好勇鬥狠的羌胡為何不敢反身奮力一戰。


    卻是猶如待宰的羔羊般,隻得拚命的慌不擇路逃竄著。


    這是如今傅燮心裏極為不解的!


    見狀,趙雲腳步在次上前,高叫著:“傅都尉,無須懷疑,鄙乃是新近投入車騎將軍麾下的一員。”


    “受皇甫將軍看重,封其為軍侯,特奉命領一曲軍馬入北地。”


    “以攪亂北地先零羌,清掃各地的羌人,以此擴大戰局。”


    話音落下,唯恐傅燮不相信其言語,趙雲特意上前,走在其身旁,將皇甫嵩所給予的漢軍令牌取出,以作憑證。


    傅南容曾經也是在軍伍間磨煉過的,眼見掌中漢軍令牌,也心知其所言非虛!


    旋即,傅燮沉聲道:“將士們,押解歸降的羌人迴返城中,為此次大破羌胡的趙軍侯等眾接風洗塵。”


    既然雙方已經達成共識,也未在多言,兩軍合軍一齊進城而去。


    彭陽城中


    將羌胡分散關押在監牢內,傅燮親自在縣府安排宴席,邀請軍侯趙雲等麾下一眾小校前往。


    堂中,酒香四溢,眾人各自依次坐定,一同互相敬酒。


    正值酣處,趙雲輕輕放下酒樽,拱手著:“傅都尉,如今羌胡盡數投誠,不知您準備如何處置?”


    此時,趙雲一方麵由於敬佩的緣故,另一方麵也是軍職不高的原因。


    姿態也放得很低,言語間並未居功自傲,反而是商量的語氣。


    隨著此話一出,屯長趙泉、張大牛等小校也將目光投放在身間,看其準備如何處置。


    席間,唯有張二牛依然沉默無言,好似不存在一般。


    與其兄長的性格卻是截然不同,憨厚、沉默,箭術高超,這是這段時日以來,趙雲給出的總結。


    細細思索一番,傅燮說著:“趙軍侯,北地羌胡雖桀驁不馴,可未必沒有教化的可能。”


    “進入安定境內以來,不知諸位有沒有發覺此地並未有北地羌人的混亂?”


    隨著一番話語直出,此時趙雲、趙泉才不如迴想起來,好像的確是那麽迴事。


    雖然安定境內羌人小聚集的分散在各地生存,可卻相對溫和許多,與漢民相處融洽、和諧。


    聯想起來,趙雲悄然瞟向上首的傅燮,眼見其鎮定自若,沒有絲毫的情緒。


    “難道安定境內羌人的穩定,其中大部是傅燮的功勞?”


    思索而起,趙雲越發覺得這可能性很高,畢竟史上的傅燮便深得羌人愛戴。


    不等其詢問,傅燮和氣的說道:“趙軍侯,如若你信得過傅某,便將羌胡降眾留在安定。”


    “某必定會在短時間內讓羌人歸心,不在排斥大漢的統治。”


    “當然,你此次的戰功,傅某也會親自向車騎將軍稟告,屆時朝中也會如實嘉獎的。”


    眼見傅燮主動承擔下這數萬羌胡俘虜的重擔,趙雲也不在追究,故作思索一番,便答應了下來。


    其中,既有對傅燮的信任,也有自身的打算。


    此次接洽進行得極為順利,酒宴也在歡樂中而度過。


    縣府外


    趙泉緊跟上趙雲,行到隱蔽的一處,緩緩問著:“阿雲,你為何做主將數千羌胡俘虜交給他?”


    “須知,這數千羌胡俘虜要是我軍押解到京兆尹,屆時朝中必然震動。”


    “阿雲,你到時也必定會受天子重視,說不定仕途也會由此一帆風順。”


    “可如今將羌人留在安定,可想而知,就算傅燮如實稟告情況,可戰功也會大幅度縮減。”


    “不知阿雲為何要應承下來?”


    隨著趙泉一番急切的詢問,趙雲不由會心的笑了。


    這才是為自己著想的族人啊,一生有此朋友,夫複何求?


    不過,也正是由於在為其著想,此時看待事物卻是沒有從全局考慮,略顯片麵。


    隨即,趙雲微笑著,解釋道:“阿泉,你想得太過簡單啊!”


    “單說我軍如今深處安定,距離郿縣,至少數百裏路途,外加沿途境內皆分布著羌胡。”


    “我方軍力又不足,一旦傅燮不照應著,各地羌人聯合阻截,俘虜又發生暴動。”


    “阿泉想想,憑借我軍現有實力,可否將俘虜安然押迴郿縣?”


    “最關鍵的,就算我軍一路順風,將俘虜押迴,可也不見得一定會受重視!”


    “畢竟,你我的出身限製了發展,朝中也無後台,雲應承傅燮,也未嚐沒有交好的心思。”


    “傅燮無論在涼州還是朝中,都有一定的地位,有其為引路人,負責稟告戰功。”


    “這可比靠你我自己打拚要好得多啊!”


    一番話語落下,趙雲也緩緩將此次利弊給分析而出。


    聞言後,趙泉腦子不笨,思索一番便想通了,道:“阿雲,明白了!”


    接下來的時日裏,趙雲也接受傅燮邀請,駐軍安定,進行休整。


    在突襲鬱郅,大破羌人的消息傳出後,頓時轟動涼州,各地郡民紛紛對趙雲之名進行傳頌著。


    一戰,趙雲在涼州逐漸闖出了一番名聲。


    緊隨著,遭受羌胡壓迫的漢人卻是紛紛攜著敬仰趙雲之名,前來相投!


    ······


    轉眼間,七月以到,本就酷熱的盛夏卻是更為炎熱。


    郿縣


    此時,漢軍中卻是發生了一件大事,天子竟然以左車騎將軍皇甫嵩領軍西征以來,毫無建樹為由。


    將其撤職查辦,押解迴京,聽候處置!


    一時,漢軍上下頓時間人心惶惶,可謂是怨聲載道,軍心逐漸低迷開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銀槍不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鳳溪凰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鳳溪凰躍並收藏銀槍不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