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中府羅嘎斯鎮,大隊兵馬守鎮子的出口,劍拔弩張。
“公主!鎮上的軍糧已不足一日之數。再不突圍,咱們就---”,西喀喇汗國的大將巴爾塔看著河對岸的兵馬,急聲道。
羅嘎斯鎮是一塊斜插入河中心的灘塗地。三麵環水,灌溉便利。臨河的地方都修建了土牆,使得汛季漲水之時,這裏也不會被洪水淹沒。所以久而久之,這裏就成了一塊適宜耕種的善地。很多無主的百姓移居這裏,羅嘎斯也慢慢變成了一個稍有規模的鎮子。
原本在德古娜巴他們到來之前,羅嘎斯鎮上的村民生活,還算安逸。即便河中遭遇了大變,但除了臨近尋斯幹的地方人心惶惶外。其它城鎮,都還保持著慣有的平靜。
但是當下,整個鎮上的百姓都遭了無妄之災。
因為以二王子為首的叛·軍包圍羅嘎斯鎮的同時,連同內裏的村民一起,也全都被圍困在內的。
何況德古娜巴他們的身份不一般!又牽扯到汗國皇族的宮·廷政變。所以羅嘎斯鎮上的村民命運,無形中與德古娜巴他們綁在一起。
從圍困之初那天開始算起,整個鎮子已被圍了整整七天。雖然鎮上存了些吃食,但德古娜巴他們的人數可不少。僅公主親領的巾幗軍,就有三千人。還有其他不服二王子的汗國兵馬,林林總總的突破一萬來人。
而鎮上的百姓,隻有一千多人口。供應起一萬大軍,實在是無能為力。所以七天的時間,已經是極限了。
此刻聽著巴爾塔的話,德古娜巴思慮了稍許,出聲道:“河對岸查探得怎麽樣了?”。
雖然河麵擋住了鎮子與外界的聯係,但並不是沒有辦法解決。隻要弄幾艘小舟,還是很容易跨過河麵的。
隻是麻煩的是!當前窣利河的水位還很高,整個水流,也比枯水期要快上幾倍。小舟劃行其上,極容易失控。另外製造小舟需要木材,鎮上都是開墾的田地,幾乎沒有樹林。
百姓們的房屋也都以粘土、石板居多,少有木板。如此,小舟的製造就是個問題。且鎮上的百姓加上兵馬為數不少,造出的小舟自然不能少了。
所以通過水路離開小鎮,其實是最萬不得已的選擇。
並且到時候,定然有人是被舍棄的。
而德古娜巴向來有愛民的美稱,對待鎮上的百姓,定然是不願就這麽舍棄的。畢竟叛軍一旦占領了此地,必定會屠村滅口的。且追隨她的軍隊,也是不能舍棄的。
因為這些人是她奪迴尋斯幹的資本!沒了這些人,就真的對二王子為首的叛軍無可奈何了。
雖然德古娜巴知道,李承績代表的唿羅珊,會出兵幫她平亂。但她同樣知道,唿羅珊對西喀喇汗國,也有吞並之心。
像近些年,西喀喇汗國的唿羅珊商賈是越來越多了。說著漢話、波斯語以及迴鶴語的清教徒,也是遍布喀喇汗國全境。大量德高望重的伊瑪目們在清真寺公開改信清教,使得尋斯幹的清真寺,十有八九都成了清教的傳教地。
更別說逃奴大規模的湧入唿羅珊,致使民間對唿羅珊的推崇到了無以複加的地步。很多百姓甚至都日思夜盼著,唿羅珊能早日將尋斯幹納入統治。
還有很多商賈與世家大族,都私底下縫製了唿羅珊的旗幟。準備著唿羅珊規複河中府時,懸掛在門前表示臣服。
可以說,整個西喀喇汗國的百姓,都已做好了唿羅珊規複河中府的準備。
她的父汗桃花石汗也知曉此事!但麵對唿羅珊的強勢,不敢有任何動作。而收買民心,她的父汗又根本做不到。確卻的說,整個西域,都沒有任何一方勢力能做到。
無論廢除奴籍、分田分地。還是興建工坊,生產出各種讓人無法拒絕的商貨。西喀喇汗國以及任何勢力,都不可能做到。因為奴籍的牽扯很深,涉及到了各個汗國貴族和世家大族的私產。畢竟河中的地界,養奴已傳承千餘年了。
就是阿巴斯帝國最強盛時期,奴隸也依舊廣泛存在。所以很少有人有這個魄力,能做出如此石破天驚的壯舉。再有分田分地,那是逼著底下的世家大族造反。
但唿羅珊就是做到了!
期間雖殺了一批,但活下來的世家大族,卻都不敢對唿羅珊的統治有不臣之心。那無孔不入的事務司,就是懸在他們頭上的一把刀。所以別說造·反了,就是私底下說唿羅珊的不是,都是不敢的。
再有興建工坊,生產出各種新奇又讓人歡喜得緊的商貨。除了唿羅珊,沒有一方勢力能夠有這麽高的商業手腕。
因此林林總總之下,他的父汗隻能在邊境上築高牆,以期隔絕唿羅珊的滲透。同時對世家大族與百姓們的‘叛變’行徑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並私底下鼓勵其他教派與清教一爭高下。
可惜的是,清教中所傳遞出的‘人人有飯吃,人人有衣穿’的人間天堂,具有碾壓一切教派的實力。再有唿羅珊這個活生生的例子,就更讓百姓們趨之若鶩了。
所以清教的坐大,已非平常手段能夠遏製。
巴爾塔不知道德古娜巴想得這麽深遠,但他知道,若非萬不得已,德古娜巴是絕不願舍棄任何一人的。也正是這個原因,在二王子發動叛亂的時候。他立即從西喀喇汗國與唿羅珊的邊境返迴尋斯幹!並拒絕二王子的高官厚祿,毅然決然的加入德古娜巴,幫其恢複汗王的統治。
便出聲道:“前去查探的兒郎已經迴來了。據他們所言,河對岸有欽察遊騎!”。
德古娜巴聞言,臉色瞬時變得非常難看。
“欽察人、花拉子模人,他們就是強盜!”,德古娜巴怒氣衝衝道。因為二王子的叛亂之所以那麽勢如破竹,就是有花拉子模人和欽察人的加入。
其實早在花拉子模涉足大遼時,汗王就派出使者,向花拉子模人表示無意涉足大遼之心。並且送了不少牛羊,彰顯西喀喇汗國的善意。
後來還共同商議!待花拉子模徹底掌控大遼後,與其結盟。實則是為了擺脫唿羅珊的威脅,刻意尋求的外援。
花拉子模蘇丹摩訶末也有意加強花拉子模與西喀喇汗國的友誼,所以應下了結盟之事,並透露出迎娶德古娜巴的意思。
雖然心底不願,但為了汗國的國祚,德古娜巴還是違背自己的心意答應了這樁婚事,
這麽一來。整個西喀喇汗國對花拉子模在大遼的攻勢都毫無提防之心。
結果二王子叛亂,引入花拉子模的兵馬。使得汗國北境,第一時間就落入花拉子模之手。隨後二王子又偷偷打開尋斯幹的城門,放花拉子模人進來。
當夜,汗王就死在花拉子模人之手。
西喀喇汗國,也在一夜之間陷入滅國的邊緣。
想到這,德古娜巴臉色就更加陰沉。
其實若不是這個原因,她是絕不會向李承績求援的。因為請神容易送神難!汗國的百姓對唿羅珊又是盼望已久!所以護教軍一旦來了,汗國就更加複國無望了。
但殺父之仇,滅國之恨!讓她再也無法像平常一樣保持理智。更何況,花拉子模吞並了欽察諸部,更加難以對付。汗國的兵馬又養尊處優慣了,無論是兵力還是戰鬥力,都無法與花拉子模相比。
所以不得已之下,隻能借助唿羅珊報殺父滅國之仇。
“公主!”,巴爾塔看出了德古娜巴刻意隱藏的悲切,關心道。
“無妨!”,德古娜巴收起心底的傷感,麵色堅毅道:“他們有多少兵力?”。
巴爾塔有些猶豫,應聲道:“東南西三麵,不下萬人。”。
德古娜巴深吸了口氣,好半晌才迴道:“知道了,你下去吧!”。
巴爾塔看著,寬慰了幾句,才麵顯擔心的離開。德古娜巴心煩意亂,便四處走走。來到河岸邊,暖風吹著。她的腦海裏,不自覺浮現出一個黑發少年的模樣。
“你會帶兵來為我解圍麽?”,盡管相信李承績的為人,但西喀喇汗國已形同滅國了。當初的承諾,似乎也沒有兌現的必要了。而且德古娜巴自認,自己已不能給李承績足夠的好處了。如此,她心裏已隱隱有些擔心。
而在關口鎮。已經確認可哈爾消息屬實的護教軍與兩郡邊軍,拆毀了十裏長的邊牆,齊齊衝向西喀拉汗國境內。李承業身在其中,心裏隱隱有些激動。因為這場戰事不同於從前在唿羅珊國境內作戰,敵人也不再是兵器不足,少有甲胄的馬匪。
而且可以想象得到,這一戰不會太輕鬆。但是機遇是與危險並存的!通過這一戰,邊軍有機會向護教軍證明自己的實力。
並且這次的敵人中,還有花拉子模人和欽察人。這可不同於一般的烏合之眾,在大遼、波斯,欽察人是最好的兵源。而且在北方草原,欽察人常常是各方勢力頭疼的存在。論勇猛,欽察人是最當之無愧的。
再有花拉子模人!在唿羅珊未涉足波斯之地時,花拉子模就是各方畏懼的存在。即便當前花拉子模衰敗了,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並且通過征服欽察草原,花拉子模的國力有了一定的恢複。僅從兵力上,就有了極大的擴充。
否則的話,也不敢對大遼有非分之想的同時,還妄想涉足河中。
畢竟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唿羅珊已將河中府視為自己的禁臠。
懷著這樣的心情,李承業積極鼓動底下的兵馬,以最快的速度趕往汗國的南邊。也是此次護教軍出征,為的是恢複西喀拉汗國全境。而汗國最重要的城池便是尋斯幹城,除此以外,也沒別的地方能掙軍功。
既然這次的軍事行動是以護教軍為主,那麽最主要的城池。自然有護教軍來攻取。至於邊軍打掃戰場,看守俘虜就夠了。李承業料想到跟隨護教軍是這個結果,就主動請求趕往汗國南境,為德古娜巴公主解圍。
剛好護教軍的千戶長也為德古娜巴的事頭疼。不救吧,聽說德古娜巴與國主的關係不一般。救吧,趕往尋斯幹就會被耽擱。這少去一天,風險就多增幾分。秉持速戰速決的作戰準則,千戶長不願為別的事分心。
所以李承業的請求,便毫無阻礙的得到應允。
但馬魯邊軍的將士為此有些憤憤不平。在他們看來,這就是護教軍故意給他們使絆子。明明有尋斯幹這樣的大功勞,非得讓他們去救什麽勞什子公主。因此李承業的鼓舞,並沒有收到很好的效果。
與此同時,碣石鎮,一大陣兵馬踏著黃沙而來。遠遠的,就能看到天空彌漫的塵土。立時鎮上敲響了警鍾,關上了通往鎮外的關門。
這麽沒過小許,千軍萬馬就齊至鎮外。起先鎮上的百姓們還很擔心,但看到唿羅珊標誌性的旗幟後,就轉驚恐為歡喜。隨即大開關門,歡迎護教軍的到來了。
這時候,護教軍也在距離鎮子五裏的地方停下。隨即有傳令官出列道:“國主有令,全軍休整一日,明日趕赴尋斯幹城下。”。聽到這話,全軍很是整齊的劃定區域,開始安營紮寨。紀律之嚴明,由此可見一般。
這時候,鎮上的村民也等到了傳令官的迴應。卻是護教軍不會進鎮,隻在此休整一晚,明日就會離開。同時招募熟悉這地界的向導,為護教軍帶路。
對此,百姓們自然是願意的。並湊出十幾頭牛羊和為數不少的時令果蔬,送到護教軍營地。
若是以往,鎮上百姓定然是躲避不及的。因為行軍如過匪,百姓都是最遭難的。但碣石鎮早些年便被護教軍納入統治,知道護教軍的規矩。而且納入護教軍治下後,他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心裏,也就順理成章的向著護教軍了。
隻是護教軍有護教軍的規矩!對於百姓的東西,絕不能白拿。所以最後是交涉的護教軍苦勸了半天,送東西的百姓才收下護教軍的錢財。
“公主!鎮上的軍糧已不足一日之數。再不突圍,咱們就---”,西喀喇汗國的大將巴爾塔看著河對岸的兵馬,急聲道。
羅嘎斯鎮是一塊斜插入河中心的灘塗地。三麵環水,灌溉便利。臨河的地方都修建了土牆,使得汛季漲水之時,這裏也不會被洪水淹沒。所以久而久之,這裏就成了一塊適宜耕種的善地。很多無主的百姓移居這裏,羅嘎斯也慢慢變成了一個稍有規模的鎮子。
原本在德古娜巴他們到來之前,羅嘎斯鎮上的村民生活,還算安逸。即便河中遭遇了大變,但除了臨近尋斯幹的地方人心惶惶外。其它城鎮,都還保持著慣有的平靜。
但是當下,整個鎮上的百姓都遭了無妄之災。
因為以二王子為首的叛·軍包圍羅嘎斯鎮的同時,連同內裏的村民一起,也全都被圍困在內的。
何況德古娜巴他們的身份不一般!又牽扯到汗國皇族的宮·廷政變。所以羅嘎斯鎮上的村民命運,無形中與德古娜巴他們綁在一起。
從圍困之初那天開始算起,整個鎮子已被圍了整整七天。雖然鎮上存了些吃食,但德古娜巴他們的人數可不少。僅公主親領的巾幗軍,就有三千人。還有其他不服二王子的汗國兵馬,林林總總的突破一萬來人。
而鎮上的百姓,隻有一千多人口。供應起一萬大軍,實在是無能為力。所以七天的時間,已經是極限了。
此刻聽著巴爾塔的話,德古娜巴思慮了稍許,出聲道:“河對岸查探得怎麽樣了?”。
雖然河麵擋住了鎮子與外界的聯係,但並不是沒有辦法解決。隻要弄幾艘小舟,還是很容易跨過河麵的。
隻是麻煩的是!當前窣利河的水位還很高,整個水流,也比枯水期要快上幾倍。小舟劃行其上,極容易失控。另外製造小舟需要木材,鎮上都是開墾的田地,幾乎沒有樹林。
百姓們的房屋也都以粘土、石板居多,少有木板。如此,小舟的製造就是個問題。且鎮上的百姓加上兵馬為數不少,造出的小舟自然不能少了。
所以通過水路離開小鎮,其實是最萬不得已的選擇。
並且到時候,定然有人是被舍棄的。
而德古娜巴向來有愛民的美稱,對待鎮上的百姓,定然是不願就這麽舍棄的。畢竟叛軍一旦占領了此地,必定會屠村滅口的。且追隨她的軍隊,也是不能舍棄的。
因為這些人是她奪迴尋斯幹的資本!沒了這些人,就真的對二王子為首的叛軍無可奈何了。
雖然德古娜巴知道,李承績代表的唿羅珊,會出兵幫她平亂。但她同樣知道,唿羅珊對西喀喇汗國,也有吞並之心。
像近些年,西喀喇汗國的唿羅珊商賈是越來越多了。說著漢話、波斯語以及迴鶴語的清教徒,也是遍布喀喇汗國全境。大量德高望重的伊瑪目們在清真寺公開改信清教,使得尋斯幹的清真寺,十有八九都成了清教的傳教地。
更別說逃奴大規模的湧入唿羅珊,致使民間對唿羅珊的推崇到了無以複加的地步。很多百姓甚至都日思夜盼著,唿羅珊能早日將尋斯幹納入統治。
還有很多商賈與世家大族,都私底下縫製了唿羅珊的旗幟。準備著唿羅珊規複河中府時,懸掛在門前表示臣服。
可以說,整個西喀喇汗國的百姓,都已做好了唿羅珊規複河中府的準備。
她的父汗桃花石汗也知曉此事!但麵對唿羅珊的強勢,不敢有任何動作。而收買民心,她的父汗又根本做不到。確卻的說,整個西域,都沒有任何一方勢力能做到。
無論廢除奴籍、分田分地。還是興建工坊,生產出各種讓人無法拒絕的商貨。西喀喇汗國以及任何勢力,都不可能做到。因為奴籍的牽扯很深,涉及到了各個汗國貴族和世家大族的私產。畢竟河中的地界,養奴已傳承千餘年了。
就是阿巴斯帝國最強盛時期,奴隸也依舊廣泛存在。所以很少有人有這個魄力,能做出如此石破天驚的壯舉。再有分田分地,那是逼著底下的世家大族造反。
但唿羅珊就是做到了!
期間雖殺了一批,但活下來的世家大族,卻都不敢對唿羅珊的統治有不臣之心。那無孔不入的事務司,就是懸在他們頭上的一把刀。所以別說造·反了,就是私底下說唿羅珊的不是,都是不敢的。
再有興建工坊,生產出各種新奇又讓人歡喜得緊的商貨。除了唿羅珊,沒有一方勢力能夠有這麽高的商業手腕。
因此林林總總之下,他的父汗隻能在邊境上築高牆,以期隔絕唿羅珊的滲透。同時對世家大族與百姓們的‘叛變’行徑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並私底下鼓勵其他教派與清教一爭高下。
可惜的是,清教中所傳遞出的‘人人有飯吃,人人有衣穿’的人間天堂,具有碾壓一切教派的實力。再有唿羅珊這個活生生的例子,就更讓百姓們趨之若鶩了。
所以清教的坐大,已非平常手段能夠遏製。
巴爾塔不知道德古娜巴想得這麽深遠,但他知道,若非萬不得已,德古娜巴是絕不願舍棄任何一人的。也正是這個原因,在二王子發動叛亂的時候。他立即從西喀喇汗國與唿羅珊的邊境返迴尋斯幹!並拒絕二王子的高官厚祿,毅然決然的加入德古娜巴,幫其恢複汗王的統治。
便出聲道:“前去查探的兒郎已經迴來了。據他們所言,河對岸有欽察遊騎!”。
德古娜巴聞言,臉色瞬時變得非常難看。
“欽察人、花拉子模人,他們就是強盜!”,德古娜巴怒氣衝衝道。因為二王子的叛亂之所以那麽勢如破竹,就是有花拉子模人和欽察人的加入。
其實早在花拉子模涉足大遼時,汗王就派出使者,向花拉子模人表示無意涉足大遼之心。並且送了不少牛羊,彰顯西喀喇汗國的善意。
後來還共同商議!待花拉子模徹底掌控大遼後,與其結盟。實則是為了擺脫唿羅珊的威脅,刻意尋求的外援。
花拉子模蘇丹摩訶末也有意加強花拉子模與西喀喇汗國的友誼,所以應下了結盟之事,並透露出迎娶德古娜巴的意思。
雖然心底不願,但為了汗國的國祚,德古娜巴還是違背自己的心意答應了這樁婚事,
這麽一來。整個西喀喇汗國對花拉子模在大遼的攻勢都毫無提防之心。
結果二王子叛亂,引入花拉子模的兵馬。使得汗國北境,第一時間就落入花拉子模之手。隨後二王子又偷偷打開尋斯幹的城門,放花拉子模人進來。
當夜,汗王就死在花拉子模人之手。
西喀喇汗國,也在一夜之間陷入滅國的邊緣。
想到這,德古娜巴臉色就更加陰沉。
其實若不是這個原因,她是絕不會向李承績求援的。因為請神容易送神難!汗國的百姓對唿羅珊又是盼望已久!所以護教軍一旦來了,汗國就更加複國無望了。
但殺父之仇,滅國之恨!讓她再也無法像平常一樣保持理智。更何況,花拉子模吞並了欽察諸部,更加難以對付。汗國的兵馬又養尊處優慣了,無論是兵力還是戰鬥力,都無法與花拉子模相比。
所以不得已之下,隻能借助唿羅珊報殺父滅國之仇。
“公主!”,巴爾塔看出了德古娜巴刻意隱藏的悲切,關心道。
“無妨!”,德古娜巴收起心底的傷感,麵色堅毅道:“他們有多少兵力?”。
巴爾塔有些猶豫,應聲道:“東南西三麵,不下萬人。”。
德古娜巴深吸了口氣,好半晌才迴道:“知道了,你下去吧!”。
巴爾塔看著,寬慰了幾句,才麵顯擔心的離開。德古娜巴心煩意亂,便四處走走。來到河岸邊,暖風吹著。她的腦海裏,不自覺浮現出一個黑發少年的模樣。
“你會帶兵來為我解圍麽?”,盡管相信李承績的為人,但西喀喇汗國已形同滅國了。當初的承諾,似乎也沒有兌現的必要了。而且德古娜巴自認,自己已不能給李承績足夠的好處了。如此,她心裏已隱隱有些擔心。
而在關口鎮。已經確認可哈爾消息屬實的護教軍與兩郡邊軍,拆毀了十裏長的邊牆,齊齊衝向西喀拉汗國境內。李承業身在其中,心裏隱隱有些激動。因為這場戰事不同於從前在唿羅珊國境內作戰,敵人也不再是兵器不足,少有甲胄的馬匪。
而且可以想象得到,這一戰不會太輕鬆。但是機遇是與危險並存的!通過這一戰,邊軍有機會向護教軍證明自己的實力。
並且這次的敵人中,還有花拉子模人和欽察人。這可不同於一般的烏合之眾,在大遼、波斯,欽察人是最好的兵源。而且在北方草原,欽察人常常是各方勢力頭疼的存在。論勇猛,欽察人是最當之無愧的。
再有花拉子模人!在唿羅珊未涉足波斯之地時,花拉子模就是各方畏懼的存在。即便當前花拉子模衰敗了,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並且通過征服欽察草原,花拉子模的國力有了一定的恢複。僅從兵力上,就有了極大的擴充。
否則的話,也不敢對大遼有非分之想的同時,還妄想涉足河中。
畢竟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唿羅珊已將河中府視為自己的禁臠。
懷著這樣的心情,李承業積極鼓動底下的兵馬,以最快的速度趕往汗國的南邊。也是此次護教軍出征,為的是恢複西喀拉汗國全境。而汗國最重要的城池便是尋斯幹城,除此以外,也沒別的地方能掙軍功。
既然這次的軍事行動是以護教軍為主,那麽最主要的城池。自然有護教軍來攻取。至於邊軍打掃戰場,看守俘虜就夠了。李承業料想到跟隨護教軍是這個結果,就主動請求趕往汗國南境,為德古娜巴公主解圍。
剛好護教軍的千戶長也為德古娜巴的事頭疼。不救吧,聽說德古娜巴與國主的關係不一般。救吧,趕往尋斯幹就會被耽擱。這少去一天,風險就多增幾分。秉持速戰速決的作戰準則,千戶長不願為別的事分心。
所以李承業的請求,便毫無阻礙的得到應允。
但馬魯邊軍的將士為此有些憤憤不平。在他們看來,這就是護教軍故意給他們使絆子。明明有尋斯幹這樣的大功勞,非得讓他們去救什麽勞什子公主。因此李承業的鼓舞,並沒有收到很好的效果。
與此同時,碣石鎮,一大陣兵馬踏著黃沙而來。遠遠的,就能看到天空彌漫的塵土。立時鎮上敲響了警鍾,關上了通往鎮外的關門。
這麽沒過小許,千軍萬馬就齊至鎮外。起先鎮上的百姓們還很擔心,但看到唿羅珊標誌性的旗幟後,就轉驚恐為歡喜。隨即大開關門,歡迎護教軍的到來了。
這時候,護教軍也在距離鎮子五裏的地方停下。隨即有傳令官出列道:“國主有令,全軍休整一日,明日趕赴尋斯幹城下。”。聽到這話,全軍很是整齊的劃定區域,開始安營紮寨。紀律之嚴明,由此可見一般。
這時候,鎮上的村民也等到了傳令官的迴應。卻是護教軍不會進鎮,隻在此休整一晚,明日就會離開。同時招募熟悉這地界的向導,為護教軍帶路。
對此,百姓們自然是願意的。並湊出十幾頭牛羊和為數不少的時令果蔬,送到護教軍營地。
若是以往,鎮上百姓定然是躲避不及的。因為行軍如過匪,百姓都是最遭難的。但碣石鎮早些年便被護教軍納入統治,知道護教軍的規矩。而且納入護教軍治下後,他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心裏,也就順理成章的向著護教軍了。
隻是護教軍有護教軍的規矩!對於百姓的東西,絕不能白拿。所以最後是交涉的護教軍苦勸了半天,送東西的百姓才收下護教軍的錢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