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伯爾山口,迪科塔爾堡壘。這是開伯爾峽穀與開伯爾丘陵的過渡地帶。在全長五十三公裏的山口要道中,也是海拔最高的地方。從峽穀中流出的開伯爾河,也變得不再那麽急湍。
若是平常時節,開伯爾山口正迎來一年之中最好的使節。山花爛漫,草長鶯飛。來往印度與波斯的大型商隊,攜帶著數不清的商貨,來迴往返於兩地。
附近的山地部落,也會經常在此守株待兔。若是碰上人數不多的商隊,還會殺人取貨。若是人數不少,則掂量一二後。或收取買路財或任由商隊離開。
整個開伯爾山口,也就此變得繁忙無比。
但是當下,商隊全因戰事的影響,而受阻於可不裏和富樓沙(白沙瓦)。山地部落則在護教軍與德裏軍隊的雙重壓力下,或是投靠兩方人馬,或是全族避開此地。
所以此時的開伯爾山口,已無形中將原有的地方勢力給清掃一空。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山口會陷入冷清。
因為軍隊的到來,正使得山口曆經有史以來,最喧囂的時候。
隻見由兩座高塔,中間鏤空,頂部用石橋相連,呈門字形的迪科塔爾堡壘外,規模龐大的護教軍,將迪科塔爾堡壘團團包圍。整個山地外側,也盡是護教軍的營帳。
其中帖木兒滅裏的波斯軍團與卡爾旺的第一路大軍,構成此次攻打德裏軍隊的主力。全軍兵馬,也多達五萬餘人。另有八米俺與菲斯洛固的降軍,有八萬餘人。還有部分吉慈尼的降軍以及後來途徑喀布爾河穀,臣服於護教軍的部族兵馬,有兩萬餘人。
因而整個護教軍的兵力,高達十五萬之多。
所以放眼望去,盡是人山人海。
隻是德裏的兵馬也不少。由額格納齊擔任全軍統帥,執掌信德之地八萬兵馬。後來見護教軍援軍齊至,兵馬極多。便再次抽調信德之地的能戰之士,使得兵馬突破了十七萬人。
且德裏蘇丹那邊,也知道了開伯爾山口的緊張局勢。所以又增派了六萬大軍,由自己的女兒奧裏薩親自率領,火速趕往開伯爾山口。好一舉打敗護教軍,橫掃整個古爾舊地乃至波斯與巴格達。
因而事情發展到現在,開伯爾山口之戰,已不僅僅是兩大勢力間的初次接觸與試探,而是中亞與南亞未來霸主之位的生死較量。
對於唿羅珊來說,贏了,整個唿羅珊的聲望,會攀升到從前大遼才有的高度。輸了,自然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失去窺探印度次大陸的能力。
並且唿羅珊周邊的勢力,也會抓住唿羅珊衰弱的機會,趁機咬下一塊肉來。
這樣的結果,唿羅珊自然是竭力避免的。所以事實上,這已是唿羅珊與德裏蘇丹之間的國運之戰。
對於德裏蘇丹來說,重要性也不亞於滅國。因為開伯爾山口是進入印度大陸的門戶。若是掌控在向來以強勢著稱的唿羅珊手上,那麽德裏蘇丹國隻會不得安寧。
未來括疆納土,統一整個印度次大陸,也隻會是一個笑話。
所以此戰,雙方都抱著必勝的信念。
此時德裏一方,額格納齊正在營帳中,與諸位軍將與謀士商討著與唿羅珊軍隊的決戰。
盡管前些天,阿卜·萊伊斯通過派兵襲擾之計,欲削弱德裏軍隊的兵力。但是額格納齊早有防備!將最精銳的古拉姆軍,放在隊伍的最前麵。
這裏麵都是從信德之地抽調出來的精銳之士。經過兩年多的訓練,已經成為信德之地最驍勇善戰的軍隊。前段時間幫助德裏蘇丹進攻南方的土著時,還一路攻城拔寨,將戰線推到納爾默達河北岸。
所以阿卜·萊伊斯一下子就碰上了硬骨頭。不僅沒讓額格納齊傷筋動骨,還差點讓偷襲的護教軍全軍覆沒。
若不是軍隊中有熟悉當地的向導,還真甩不開古拉姆軍的追殺。
後來阿卜·萊伊斯眼見額格納齊勢大,就放棄了山口的部分路段。將所有兵馬,都撤退到迪科塔爾堡壘。好以地形之優,將德裏軍隊攔截在此。
但是額格納齊的兵力實在太多了。與護教軍相比,乃是一比八的比例。並且額格納齊還命令底下的兵馬,晝夜不歇,輪番攻城。試圖以疲軍之計,擊潰護教軍堅守的信心。
結果不到兩天的時間,護教軍的外圍陣地就輪番陷入敵手。所有兵馬,也都被逼退到迪科塔爾堡壘的小片台地上。
隻要額格納齊再來幾次全麵進攻,迪科塔爾堡壘的淪陷,便是早晚的事了。
好在這時候,卡爾旺與帖木兒滅裏的兵馬齊至。不僅發動反攻,奪迴了失陷的外圍陣地。還一路追趕,將額格納齊趕出開伯爾山口。若不是後來象兵發威,堪堪穩住了頹勢。那額格納齊的八萬兵馬,隻有被擊潰的份了。
隨後額格納齊也發了狠,再次抽調信德之地的兵馬,並向德裏求援。並率領大軍,又攻進開伯爾山口。
最後雙方間都需要時間休整,就隔著開伯爾河,在這片較為寬闊的丘陵地上嚴陣以待。
如今距上次交戰,已經過去了五天時間。因連番大戰而疲憊的將士,也都已養足了精神。再加上援軍即將到來的消息,讓額格納齊有了發動反攻的信心。
便召集了諸位將領,讓他們出謀劃策。
“異教徒兵馬雖多,但有多數是降軍以及臣服於他們的部族兵馬。與護教軍相比,這些人就是一群烏合之眾。雖也英勇,但遇見我們象兵,隻能一擊即潰。”,夷乞幹思慮幾許後,出聲道。
雖然當初被額格納齊脅迫離開也裏,心裏並不情願。一路上,也一直想找機會脫離額格納齊的掌控。
可惜額格納齊對他看守的極嚴,使其一直都找不到機會。之後來到信德,眼看著額格納齊有如天助一般,從被趕出來的喪家之犬迅速成為信德總督,他也慢慢滅了離開的心思。
便抱著順應天命的心思,拿出些自己在也裏處政時的手段,幫助額格納齊以分化瓦解之策,更快的拉攏各部酋長,掌控信德之地。當奧裏薩公主與額格納齊琴瑟相和時,又擔任使者,親自前往德裏遊說蘇丹答應公主的婚事。
投桃報李之下,額格納齊也任命其為信德之地的維齊爾,掌管一切政務。
可以說,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所以對於額格納齊,他也真的起了輔佐的心思。
“那維齊爾之意,此戰隻出動象兵,便能一舉取勝?”,古拉姆軍的統領別黑列旺帶著些許譏諷的神情道。
若是平常時節,開伯爾山口正迎來一年之中最好的使節。山花爛漫,草長鶯飛。來往印度與波斯的大型商隊,攜帶著數不清的商貨,來迴往返於兩地。
附近的山地部落,也會經常在此守株待兔。若是碰上人數不多的商隊,還會殺人取貨。若是人數不少,則掂量一二後。或收取買路財或任由商隊離開。
整個開伯爾山口,也就此變得繁忙無比。
但是當下,商隊全因戰事的影響,而受阻於可不裏和富樓沙(白沙瓦)。山地部落則在護教軍與德裏軍隊的雙重壓力下,或是投靠兩方人馬,或是全族避開此地。
所以此時的開伯爾山口,已無形中將原有的地方勢力給清掃一空。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山口會陷入冷清。
因為軍隊的到來,正使得山口曆經有史以來,最喧囂的時候。
隻見由兩座高塔,中間鏤空,頂部用石橋相連,呈門字形的迪科塔爾堡壘外,規模龐大的護教軍,將迪科塔爾堡壘團團包圍。整個山地外側,也盡是護教軍的營帳。
其中帖木兒滅裏的波斯軍團與卡爾旺的第一路大軍,構成此次攻打德裏軍隊的主力。全軍兵馬,也多達五萬餘人。另有八米俺與菲斯洛固的降軍,有八萬餘人。還有部分吉慈尼的降軍以及後來途徑喀布爾河穀,臣服於護教軍的部族兵馬,有兩萬餘人。
因而整個護教軍的兵力,高達十五萬之多。
所以放眼望去,盡是人山人海。
隻是德裏的兵馬也不少。由額格納齊擔任全軍統帥,執掌信德之地八萬兵馬。後來見護教軍援軍齊至,兵馬極多。便再次抽調信德之地的能戰之士,使得兵馬突破了十七萬人。
且德裏蘇丹那邊,也知道了開伯爾山口的緊張局勢。所以又增派了六萬大軍,由自己的女兒奧裏薩親自率領,火速趕往開伯爾山口。好一舉打敗護教軍,橫掃整個古爾舊地乃至波斯與巴格達。
因而事情發展到現在,開伯爾山口之戰,已不僅僅是兩大勢力間的初次接觸與試探,而是中亞與南亞未來霸主之位的生死較量。
對於唿羅珊來說,贏了,整個唿羅珊的聲望,會攀升到從前大遼才有的高度。輸了,自然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失去窺探印度次大陸的能力。
並且唿羅珊周邊的勢力,也會抓住唿羅珊衰弱的機會,趁機咬下一塊肉來。
這樣的結果,唿羅珊自然是竭力避免的。所以事實上,這已是唿羅珊與德裏蘇丹之間的國運之戰。
對於德裏蘇丹來說,重要性也不亞於滅國。因為開伯爾山口是進入印度大陸的門戶。若是掌控在向來以強勢著稱的唿羅珊手上,那麽德裏蘇丹國隻會不得安寧。
未來括疆納土,統一整個印度次大陸,也隻會是一個笑話。
所以此戰,雙方都抱著必勝的信念。
此時德裏一方,額格納齊正在營帳中,與諸位軍將與謀士商討著與唿羅珊軍隊的決戰。
盡管前些天,阿卜·萊伊斯通過派兵襲擾之計,欲削弱德裏軍隊的兵力。但是額格納齊早有防備!將最精銳的古拉姆軍,放在隊伍的最前麵。
這裏麵都是從信德之地抽調出來的精銳之士。經過兩年多的訓練,已經成為信德之地最驍勇善戰的軍隊。前段時間幫助德裏蘇丹進攻南方的土著時,還一路攻城拔寨,將戰線推到納爾默達河北岸。
所以阿卜·萊伊斯一下子就碰上了硬骨頭。不僅沒讓額格納齊傷筋動骨,還差點讓偷襲的護教軍全軍覆沒。
若不是軍隊中有熟悉當地的向導,還真甩不開古拉姆軍的追殺。
後來阿卜·萊伊斯眼見額格納齊勢大,就放棄了山口的部分路段。將所有兵馬,都撤退到迪科塔爾堡壘。好以地形之優,將德裏軍隊攔截在此。
但是額格納齊的兵力實在太多了。與護教軍相比,乃是一比八的比例。並且額格納齊還命令底下的兵馬,晝夜不歇,輪番攻城。試圖以疲軍之計,擊潰護教軍堅守的信心。
結果不到兩天的時間,護教軍的外圍陣地就輪番陷入敵手。所有兵馬,也都被逼退到迪科塔爾堡壘的小片台地上。
隻要額格納齊再來幾次全麵進攻,迪科塔爾堡壘的淪陷,便是早晚的事了。
好在這時候,卡爾旺與帖木兒滅裏的兵馬齊至。不僅發動反攻,奪迴了失陷的外圍陣地。還一路追趕,將額格納齊趕出開伯爾山口。若不是後來象兵發威,堪堪穩住了頹勢。那額格納齊的八萬兵馬,隻有被擊潰的份了。
隨後額格納齊也發了狠,再次抽調信德之地的兵馬,並向德裏求援。並率領大軍,又攻進開伯爾山口。
最後雙方間都需要時間休整,就隔著開伯爾河,在這片較為寬闊的丘陵地上嚴陣以待。
如今距上次交戰,已經過去了五天時間。因連番大戰而疲憊的將士,也都已養足了精神。再加上援軍即將到來的消息,讓額格納齊有了發動反攻的信心。
便召集了諸位將領,讓他們出謀劃策。
“異教徒兵馬雖多,但有多數是降軍以及臣服於他們的部族兵馬。與護教軍相比,這些人就是一群烏合之眾。雖也英勇,但遇見我們象兵,隻能一擊即潰。”,夷乞幹思慮幾許後,出聲道。
雖然當初被額格納齊脅迫離開也裏,心裏並不情願。一路上,也一直想找機會脫離額格納齊的掌控。
可惜額格納齊對他看守的極嚴,使其一直都找不到機會。之後來到信德,眼看著額格納齊有如天助一般,從被趕出來的喪家之犬迅速成為信德總督,他也慢慢滅了離開的心思。
便抱著順應天命的心思,拿出些自己在也裏處政時的手段,幫助額格納齊以分化瓦解之策,更快的拉攏各部酋長,掌控信德之地。當奧裏薩公主與額格納齊琴瑟相和時,又擔任使者,親自前往德裏遊說蘇丹答應公主的婚事。
投桃報李之下,額格納齊也任命其為信德之地的維齊爾,掌管一切政務。
可以說,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所以對於額格納齊,他也真的起了輔佐的心思。
“那維齊爾之意,此戰隻出動象兵,便能一舉取勝?”,古拉姆軍的統領別黑列旺帶著些許譏諷的神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