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嗣昌走近一步,低聲道:他們也有意和談,出來的軍隊在廣寧未動,還在等待我們的消息。


    崇禎眉頭擰緊,眼神閃爍半晌,道:西北之亂威脅我大明社稷,建虜更是我大明心腹之患,兩者都要鏟除!


    楊嗣昌沉聲道:陛下放心,與建虜和談,隻是權宜之策,拖延一年時間,待臣剿滅流寇,臣必然揮動軍隊,北伐平遼!


    崇禎這才笑著點頭,道:好好好!有卿在,朕安心。


    楊嗣昌看著崇禎的表情,稍一沉吟,道:陛下,周征雲近來在兵部行事頗為跋扈,一口氣放了兩個郎中,四個員外郎中的三個,達一個月的假,要獨攬兵部事宜,臣有些擔心。


    崇禎臉色頓時一冷,麵有怒色,道:當真如此?


    門外的李忠恰好聽著,神色微變,連忙端著一盤奏本進來,故意弄出點聲音,小心翼翼的立在門口。


    崇禎看了眼,眉宇煩躁,道:又是什麽事情?


    李忠端著小跑上前,道:萬歲爺,這時朝臣們上書的申辯奏本,辯解他們不是溫黨的。


    崇禎神色鐵青的冷笑一聲,道:辯解?朕看是不打自招!


    楊嗣昌沒有說話,躬身立著。


    高層都知道,溫體仁離開是必然了,無非是溫體仁還想掙紮,不肯放手。


    李忠沒有說話,將奏本放在崇禎案頭,不動聲色的瞥了眼楊嗣昌,低聲道:萬歲爺,這是東江鎮的奏本。


    崇禎聽著,連忙伸手搶過來,急急的打開看去。


    沒多久,他遞給楊嗣昌,皺眉道:你看看。


    楊嗣昌接過去打開,眼神驟然警惕,閃爍著厲色光芒。


    這是東江鎮總兵何可綱的奏本,言及建虜似乎有異動,正在集合,目標或許是東江鎮以及朝鮮。


    楊嗣昌盯著奏本看了好一陣子,道:陛下,這應該是建虜故意向我們施壓,不過也不能不防,還須嚴令遼東,天津衛,山東三地嚴密注視,嚴陣以待,不能大意!


    崇禎看著楊嗣昌一陣,忽然道:這樣,調周正為薊遼督師,嚴防建虜!周征雲從軍以來,一直與建虜作戰,從未有敗績,不管是京城之下,遼東還是在東江鎮,都給予建虜重創,現在也找不出比他更適合去遼東的人了。他又不適合在兵部,愛卿覺得如何?


    楊嗣昌看著崇禎,心裏明悟,不管崇禎多不喜歡周正,但周正確實是個人才,在對付建虜,甚至是平遼這件事上,崇禎信周正,比信他楊嗣昌的多!


    楊嗣昌可不想周正離開,這樣威脅巨大的人物,自然要放在眼皮底下看著才放心,故作沉思一陣,道:陛下,遼東還是可解,臣不久就要出京剿匪,兵部無人主事,周征雲暫時還不能離開。


    崇禎一想也,兵部尚書還是楊嗣昌兼任,楊嗣昌要出京,左侍郎陳新甲已經在西北,周正這個右侍郎再走,兵部就空了。


    也好。崇禎微笑著點頭。


    李忠站在一旁,不動聲色的觀察著楊嗣昌。


    李忠是崇禎身旁的老人,跟著他從潛邸來到乾清宮,這十年間,見了不知道多少首輔,閣臣,六部尚書,但唯獨這一位很不同,給人十足的壓迫感,那雙眼的厲芒令人生畏。


    就在這時候,王承恩從外麵進來,看了眼幾人,來到崇禎身旁,耳語了幾句。


    崇禎臉角陡然繃直,雙眸迸射殺意,寒聲道:朕本想全君臣之誼,不至於太過難看,不曾想你竟然敢如此!傳旨,罷免溫體仁,限他三日內離京,命刑部查清溫黨黨羽,重則問斬,流放,輕則奪職罷官!


    王承恩麵色如常的躬身道:奴婢遵旨。


    他知道會是這個結果,因為他剛匯報給崇禎的,就是溫體仁剛才在司禮監,居然公然行賄內監,以求換迴帝心!


    行賄內監,崇禎是斷然不能相容!


    楊嗣昌將一切盡收眼底,神色不動如山,隻是目光在王承恩臉上輕輕掃過。


    這個人,是宮內大太監,地位無人能動,在皇帝身邊的一句話,抵得過朝臣的千言萬語!


    很快,乾清宮的詔書就下來了。


    溫體仁萬萬沒想到,崇禎沒有慰留,‘三上三拒’的溫情戲碼也沒有開始,竟然是直接罷官!


    刑部的動作更快,接到旨意,又不知道從哪裏得來了那些彈劾‘溫黨’的奏本,羅列了大小官員多達一百多人。


    刑部動作快到無法眨眼,似乎在擔心什麽,溫體仁還沒離京就開始抓人。


    周正雖然坐在兵部,消息卻靈通的很。


    姚童順,丁琪,張賀儀等來去匆匆,匯報著各種情況。


    張賀儀欣喜的道:大人,這一下子就鏟除了二十多個攔路虎,咱們以後的事情肯定會順暢很多。


    姚童順道:大人,小人聽說,溫首輔沒有收拾東西,從宮裏出來,接了旨意就急匆匆的要離京了,細軟都沒有收拾


    丁琪笑著道:溫首輔怕是恨不得飛出去,晚片刻,皇上都可能改變主意,下他的獄。


    周正班房裏是一片歡聲笑語,鏟除了朝廷裏的阻擋,他們的計劃就能相對順暢的實施。


    相比於朝廷裏的爭權奪利,周正以及他身邊的人,都渴望著遼東三地的革新,若是這三個地方做得好,那絕對是一番偉業,後續影響不可揣度,是他們的基業所在!


    周正班房之外,兩丈之外才有人影,所有人都繞著走。


    楊嗣昌近來十分威風,各地巡撫,總督見了不少,又是入閣,在朝野是一個威風八麵的人物,相對之下,周正這個右侍郎就不算什麽了。


    到了七月,朝廷就更忙了,‘十麵張了最關鍵時刻,內閣,六部都在圍著轉。


    有崇禎的信任,楊嗣昌的能力得到充分的施展,還沒有正式開始,李自成,張獻忠就在四川,陝北接連大敗,其他各路流寇也是連連退縮,掌控的地盤急劇縮小,‘十麵張威力初步顯現,朝廷自然大喜,越發的支持楊嗣昌。


    楊嗣昌在西北大展拳腳,在朝廷,尤其是兵部也逐漸攬住大權,將周正的權力急速壓縮,甚至於開始插手遼東,山東,天津衛的事,在未給周正隻言片語的話,就要調曹變蛟的五千騎兵進入山西。


    崇禎十年七月十二,忽然有吏科給事中以禮部尚書空缺,舉薦戶部右侍郎周正調任。


    七月十三,楊嗣昌以閣臣不能兼任兵部尚書為由,上書卸任,舉薦右侍郎周正接任。


    七月十四,大理寺少卿以閣臣空缺為由,上書舉薦周正入閣。


    一時間,在朝廷一片忙碌中,‘周征雲’三個字極其耀眼,滿朝野都聽到,看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官笙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官笙並收藏明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