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政的改革自始至終都不可能是一拍腦袋就有了決議的。


    這一點兒,不單單李二清楚,在場的所有人,哪怕是提出這個的長孫無忌其實也清楚。


    他也隻是借此機會闡述一下自己的政治主張罷了,倒也不是說今天就非得有個答案。


    很多時候,政治主張都是一點一點兒慢慢體現出來的,需要一個長久的過程。


    這就是長孫無忌的目的。


    當然,在場的人,幾乎都有自己的目的,對於這一點兒,李二了解,但也不介意。說到這裏,他突然臉色一寒,沉聲道:“不過之前耿國公倒是沒說錯,大唐這些年著實懈怠了!張亮雖然罪該萬死,但作為我大唐開國功臣,能力還是有的,可一戰命喪大趙王廷,諸位還不應該警覺起來麽?


    還有李君羨和劉樹義兄弟,都是我大唐的開國功臣,若是他們都一點兒能力都沒,當年又是如何能在披荊斬棘之下,為我大唐開萬世之基?”


    馮盎的話,他自然沒忘。


    雖然他很欣慰李承乾能理解他的意思,但同樣的,李承乾展現出來的能力,也讓他心悸。


    正如他所說的那樣,張亮雖然不濟,但絕非庸才,李君羨更是當年隨他數騎退敵的無雙悍將,哪怕是劉樹義兄弟,他雖然看不起,這一對兄弟,更多的時候,還是占了其父之名,但說起來,大唐開國之際,他們也曾衝鋒陷陣過。


    可以說他們是庸才,但不能說他們一點兒能力都沒有。


    真要一點兒能力都沒有,李二也不可能將一州刺史交由劉樹藝。


    “陛下此言在理。”長孫無忌聞言,也是立馬站了出來,說道,“張亮雖然敗了,但能力還是有的。


    此番兵敗大趙,對我大唐而言,的確不是一個好信號。”


    大家其實都清楚李二的心思,李承乾的崛起,最受威脅的便是李二。


    李二如今正值壯年,怎麽可能忍受如此強勢的太子?


    這是不可能的,也決計是不能被允許的。


    所以大家其實都明白李二會對此有所反應。


    當然,他們自己其實也震驚於大明這些年的發展,要知道,擊潰張亮的可不是大明早已成名的怨軍,也不是近些年聲名鵲起的長明軍,而是之前一直在大明不聲不響的征西軍、罪騎營……甚至是大明的百姓!


    這才是他們最驚訝的地方。


    “陛下,大明這些年的確發展得過於讓人驚歎了,此番張亮的潰敗……”話說到這一步,長孫無忌也不再遮掩,什麽大趙王廷,大家心裏都清楚,那就是為李承乾背鍋的。


    可這會兒,李二咬著這個話題不鬆口,自然也有著自己的意圖。


    真以為李二不擔心?


    他難道還能忘了自己的皇位怎麽來的不成?


    可以說,此刻,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意圖,李二的意圖就很清楚,他需要這些人明確的態度。


    作為帝王,他不可能百分百信任任何人的,永遠也不可能,哪怕這會兒他將這些他最信任的人都帶到了高州,但指望他對這些人毫無保留的信任,嗬嗬,不可能的。


    當然,真要有人得到了李二百分百的信任,那等著吧,要不走在李二的前麵,要麽被迫走在李二的前麵,隻有這兩個結局。


    帝王,連自家兒子都無法信任,更遑論旁人?


    這也是長孫無忌最聰明的地方,既然選擇了站隊,他自然不可能在這個時候站錯。


    真要是在這個時候,朝秦暮楚,那才是取死之道。這個道理,長孫無忌不可能不懂的。


    李二聞言,也是露出了滿意的笑容,對於長孫無忌,他最滿意的就是這點兒了,永遠都知道自己該做什麽,永遠都能將自己的位置把握得很好。


    他作為一個父親,將李承乾放在幕後,自然沒什麽問題,可作為帝王,他是不願意的。


    這不是父子親情,這是兩個國家之間的爭鋒。


    “大明的問題,的確應該重視起來了。”李二說道,“作為父親,朕雖然不該這麽說,但作為大唐的皇帝,朕必須考慮這個問題。


    雖然我們都沒有明言,但大家其實都知道,如今的大明,對大唐已經構成了威脅。


    聽聞此番契苾何力之所以能硬撼張亮,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大明數以十萬計的牧民蜂擁而至,這才是大明最讓人感到震撼的地方。”


    說到這裏,李二的語氣都沉重了許多。


    他不是沒有重視過這件事兒,相反,他很重視,所以才沒敢輕易開口。


    而眾人聞言,卻是都沉默了。


    大明最讓人恐懼的,便是大明那近乎變態的凝聚力和民心。


    哪怕是在大唐,他們也不相信會如此?


    別說區區一侯爵,就算是一公爵,估計更多的老百姓還是更願意顧好自己一畝三分地兒的小日子。


    這就是區別。


    “如果按照此番大明表現出來的戰爭動員力的話。”就在這時,馮盎再次站了出來,說道,“大明真要開展了全麵戰爭,瞬間能動員的兵力,估摸著不會低於二十萬。”


    馮盎執掌嶺南多年,不說別的,這點兒眼力見還是有的,當下他就知道了李二的意圖。


    本就和李承乾沒什麽交情,這個時候,自然知道站在哪邊。


    在這方麵,他們這些老狐狸,真就是一個比一個精明。


    “應該不止。”長孫無忌卻是搖了搖頭,道,“此番我們看到的大明,其實也隻是冰山一角罷了,別忘了,這終究隻是殿下的一紙旨意罷了,真要是殿下親自出來,就以如今展現出來的動員力,決計不止這點兒數。


    而且,經此一役,大明的民心和凝聚力,定然隻會更強,真要是爆發了大明和大唐之間的全麵衝突,大明可能會在短時間內動員超過五十萬大軍,這是我們以往怎麽也沒預料到的。


    在這之前,我們也曾粗略的估摸過大明的軍力,大致也就在十萬控弦之士,但經此一役,大明很多東西都暴露了。


    相對來說,這也不是什麽壞事兒。”


    一旦立場堅定下來,長孫無忌便不會有任何動搖,這就是他最大的優點。


    當然,李二聞言,這會兒卻是皺起了眉頭,說道:“但你們想過沒有,大明為什麽在這個時候暴露這些東西出來?


    就以大明如今展現出來的能力而言,其實根本就不需要暴露這麽多東西出來,擊潰張亮,真用不上如此。


    可既然如此,大明為什麽還要暴露出這麽多來?


    他是在威懾誰?”


    說到這裏,李二的眼神都冷了下來。


    他之前一直沒開口,不是說他不在意,而是他也在深思。


    很顯然,對於大明如今的一切,他也有著很深的忌憚,可如今大明已成了氣候,也不是他想拿捏就能拿捏的。


    在這一點兒上,他比任何人都清楚。


    也許朝堂上還有人覺得,大明那位始終是大唐的太子,不會太過於怎樣,但隻有李二清楚,李承乾早已不是什麽大唐的太子,比起大唐太子的身份,人家開國之君的身份,更加高貴一些。


    繼承而來的大唐,和他一刀一槍打下來的大明,哪個更能讓他觸動,其實並不是什麽選擇題。


    “陛下的意思是,大明這麽做更多的目的,其實是在展現自己的能力?”溫彥博聞言,沒忍住問了一句。


    早些年,他還沒從戶部下來的時候,和房玄齡便在各方麵打擊大明,說起來,對大明他也沒什麽好感,這會兒問出這樣的話來,倒也正常。


    一旁,房玄齡也沒多言,更沒有製止。


    他其實也有些明白了,在場的就沒一個傻子,誰又不知道這裏麵的彎彎繞繞,之前不過是沒人捅破這層窗戶紙罷了。


    “這其實才是問題的症結。”李二長歎了一口氣,說道,“到了如今,你們不應該再將高明看做大唐的太子了,當然,朕的意思不是說,高明不是大唐太子,而是高明已經有了更高的身份。


    這個時候,如果隻認可他大唐太子的身份,從而忽視了他大明王的身份,對他而言,決計不是尊重。


    更是……”


    李二話沒說完,但大家都懂李二的意思。


    的確,大明王,這才是如今李承乾最尊貴的身份,若是忽視了這個身份,李承乾決計會動怒的。


    誰都不想被人忽視自己的成就,這就是人性。


    “如此一來,唐明……”房玄齡說著說著,搖了搖頭,道,“可真要如此的話,這不管對大唐還是大明來說,都不是一個好的結果。


    微臣當年之所以處處遏製大明,也隻是希望唐明能更好的融合,但決不是動搖唐明合一的基礎。


    如今看來,倒是微臣當年錯了……”


    說著,房玄齡長歎了一口氣,對他而言,這也是一種政治上的失敗。


    整個大唐的人都知道,大唐若想更進一步,唐明一統是最簡單,也是最有效的方式。


    哪怕到了如今,也不知道有多少人期待著唐明一統的那天。


    但從如今的局勢來看,唐明一統,好似沒那麽簡單。


    至少現在看到的希望,沒有之前那般光明。


    這才是房玄齡有些無奈的地方。


    “朕知道,幾乎所有人都在期待著唐明一統,但朕希望你們明白,哪怕是朕,也期待那一天的到來,雖然朕很清楚,那一天的到來,於朕無益,但於大唐而言,定然是大益!


    但朕卻很清楚,唐明一統,沒那麽簡單的!


    朕是帝王,高明其實也是,明白麽?


    古往今來,但凡有所成就的帝王,就沒一個原意久居人下的!


    這才是高明此番為什麽展現出大明實力的動機。


    因為,他也也在提防著大唐!


    同時也是在告訴朕,告訴大唐,大明,沒那麽弱。”


    李二一說完,眾人臉色都是一愣。


    無他,說得太過於直白了,就差明著告訴眾人,唐明之間得用武力分出一個勝負來方可了。


    一時間,眾人的腦子裏都開始瘋狂的運轉了起來,他們也在思考,李二這是不是又有什麽意圖?或者說李二開始為了李承乾將來登臨大寶,提前做準備了?


    這不是不可能,相對來說,這甚至是最有可能的。


    別看李二說了那麽多,但說到底,他都是大唐的皇帝,所思所想,定然是大唐,這一點兒,毋庸置疑。


    作為一個帝王,李二一向都是合格的,這一點兒誰都不能否認。


    雖然他有著自己的私心,但那又如何?


    從李二登基到如今,大唐的種種變化都證實了,他就是大唐最合格的帝王。


    所以說,長孫無忌等人有些想法,其實也不奇怪。


    皇帝的話,聽聽就好了,誰還能真的當真不成?


    “眾卿難道沒這方麵的擔憂麽?”李二見眾人都不說話,當即又道,“如今的局勢,其實很明朗了,高明不會輕易迴長安,從當年皇考駕崩其實就看得出來。


    未來,高明迴大唐,會是什麽時候,想必都不用朕多言,諸位愛卿也能猜到了吧?”


    眾人還是不說話,這話可不是他們能說的。


    陛下話都說到這份兒上了,在場的又沒傻子,這不是明擺著等他駕崩了,李承乾才會迴長安麽?


    不過眾人倒是能理解李承乾,在外的李承乾,那就是天底下將東宮之位坐得最穩的太子,一旦迴了長安,那就是拔了牙的老虎,還有什麽威懾力?


    可想到這裏,眾人又有些不解了,這段時間李二可是在不斷的扶持李恪,其意圖,大家又不是傻子,怎麽可能不懂?


    “陛下。”長孫無忌適時地站了出來,問道,“唐明之間的衝突,是不是可以控製在一定範圍內,比如士族?”


    他這話一出,房玄齡等人瞬間就反應了過來。


    “恪兒這些年,也算能任事,而且高明久不在長安,作為皇室,總得有個人站出來挑頭才是,否則……”說到這裏,李二又不開口了。


    但他這麽一說,眾人卻是更迷惑了。


    放棄李承乾,扶持李恪?


    這是決計不可能的,首先這就不符合大唐的國情!


    真要如此,大唐必亂!


    李二不是短視之人,決計不會讓大唐陷入這種尷尬的地步。


    如果不是如此,那就隻能說明,李二所圖甚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貞觀無太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赴醉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赴醉人並收藏貞觀無太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