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廷,德陽城。


    李承乾正在德陽城巡視。


    這是他登基為王以來,第一次巡視天下。


    而德陽城,也是大明立國以後建造的第一座城池。


    在蕭鉞、杜荷兩任縣令前後數年的努力之下,還別說,如今的德陽城的確有了一絲通都大邑的盛景。


    當然,這也是吃了地勢的便利。


    畢竟下轄貿易口岸,也的確讓德陽城占盡了天時地利人和。


    雖然如今大明製造銷往各地,但該說不說,最大的下遊市場,還是大唐。


    這也是德陽城能在短短數年時間發展成今天這般規模的主要原因。


    “不錯,雖然和長安沒得比,但比起當初的涇陽城,倒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了。”大街之上,李承乾滿意地點了點頭。


    做得好的地方,他向來是不吝稱讚的。


    “說起來,本王也不是第一次來這德陽城了,比起上次,變化著實不小。”


    一旁,杜荷聞言,也是笑道:“全都是蕭縣令之前的底子打得好,德陽城能有今天的盛況,蕭縣令功不可沒。”


    官場就是如此,花花轎子人抬人。


    再說了,德陽城一開始的確是蕭鉞弄起來的,這點兒大家都清楚。


    這時候捧一下蕭鉞他還能落個謙遜的名頭。


    “嗯,蕭鉞當年的確是在這德陽城耗費了無數的心血。”李承乾點了點頭,這才說道,“不過這並不能掩蓋你的付出。”


    對於杜荷,說實話他不是很喜歡,這家夥桀驁就不說了,但心思太深,野心也太大。


    他和侯君集倒是一類人。


    這類人,把控好了,自不用多說,一定是把好手。


    但把控這類人卻是太過於耗費心神,很顯然,如今的杜荷還沒成長到需要他李承乾耗費大量心神來培養的地步。


    要不然,李承乾也不會將其塵封數年。


    不過一想到這裏,李承乾偏過頭多看了一眼這家夥,心中倒是微微好奇,也不知道這家夥,如今還有沒有那個心思。


    要是沒記錯的話,在原本的曆史上,自己這副身體的原生離走到那一步也快了。


    杜荷哪兒知道李承乾在想什麽,隻是被李承乾這麽看著,總感覺心裏毛毛的,整個人都極其的不舒服。


    不過他也不敢表現出來。


    而李承乾卻是沒管他,問道:“對了,最近和長安那邊可有聯係?”


    聞言,杜荷一愣,這跳躍性的思維,他一時半會兒還真有些跟不上,過了片刻,才點頭說道:“有,不過也就是和家兄時常聯係一二,自從家父仙逝以後,我們杜家的日子其實也沒那麽好過了,畢竟以前家父在世的時候,也得罪過不少人。


    可在他當初的那個位置上,得罪人,其實也正常,哎……”


    說完,杜荷長歎了一口氣。


    李承乾聽他這麽說,心道嗬嗬。


    可以啊,這是有鋪墊了啊,不過他也不在意。


    正常,人嘛,誰還沒點兒私心。


    從龍之臣,那是多大的榮耀。他能理解,真的。


    “行了,不說這些傷心事了……”李承乾隨意的開解了一句,便說道,“走,帶本王去學堂看看,此番本王巡視天下,最重要的就是巡視各地學堂。


    說起來,我大明國學開學數年,也不知道效果如何。”


    “殿下這是打算取仕了?”一聽李承乾這麽說,杜荷立馬就猜到了目的。


    李承乾倒也沒拒絕,這事兒也瞞不了多久,當然,也沒必要瞞,總得給大明國學的那些家夥,一點兒曙光不是。


    “該取仕一批了。”李承乾笑道,“如今我大明的國土已經足夠的廣袤,需要更多的人來一起治理才行。


    說到底,我大明人才匱乏啊。”


    他這話倒是真沒說錯,如今大明的國土麵積比之大唐也是不遑多讓,可在官員的配比上,嗬嗬,還沒大唐的一半多。


    你敢信?


    別的朝代擔心冗官,嗬嗬,這種情況,在大明卻是一點兒都不擔心。


    “我大明人傑地靈,倒不是人才匱乏。”杜荷連忙笑道,“人才還是有的,隻是人才的成長速度,跟不上大明的發展速度罷了,說起來,錯可不在他們身上。”


    李承乾聞言笑了。


    這家夥,不是說是一個極其桀驁之輩麽?


    他今日這麽一看,怎麽像個諂媚之徒?


    這一路上,都在拍馬屁,搞得李承乾都有些不習慣了。


    當然,他這都是廢話。


    開什麽玩笑,杜荷就算再怎麽桀驁,狂妄,但你是他恩主啊?


    他還敢在你麵前狂妄桀驁不成?


    真要這樣,那他這就不叫做桀驁、狂妄了,而是叫做愚蠢!


    說著,眾人便來到了大明德陽國學。


    還別說,學堂倒是修建得不錯,這會兒,學堂中也是一片的朗朗讀書聲。


    李承乾靜靜地聽了聽,卻是不由自主地搖了搖頭。


    就現在這水平,還差得遠……


    杜荷好似猜到了李承乾心思一般,連忙在一旁笑道:“殿下莫不是失望了?”


    “談不上失望,但也的確沒達到預期。”李承乾說道,“本王雖然知道這班學子並非此學堂的第一批學子,但管中窺豹,可見一斑。”


    開什麽玩笑,這分明是稚童,剛開始蒙學。


    這一點兒李承乾難道還分不清不成?


    真要指望一群還在讀人之初、性本善的家夥幫他治理天下,他那啥吃多了吧?


    “其實我德陽國學的學子還是不錯的,第一批如今都在我德陽縣衙做事,也算是提前觀政的一種吧,微臣也是擔心他們今後入朝為官缺乏經驗,這不,也有培養他們的意思。”杜荷極其不要臉地說道。


    那是真不要臉啊,將這些人弄進縣衙,他可不是為了培養,說到底,還是德陽城也缺人,尤其是他縣衙裏,也缺。


    當然,打雜跑腿的不缺,他缺的是識文斷字,有一定學識的人。


    不過這樣的人,他德陽城也不好找,找到了,人家也未必了他。


    所以,他這才將主意打到了這些學子的身上。


    當然,同時也有培植心腹的目的。


    未來,誰知道他能走到哪一步,大明能走到哪一步,李承乾又能走到哪一步,甚至,他麾下的那些學子又能走到哪一步。


    趁著他們最是無力的時候,給他們一個機會,結個善緣,又有何不可呢?


    “做得還是不錯的。”李承乾聞言也是一愣。


    他也沒想到,杜荷居然還有這麽一手。


    不過很快,李承乾就知道這家夥再打什麽主意了。


    不過他也不在意。


    有什麽本事,還真就得露出來才行。


    雖然說,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可要是你長都不長出來,誰又能看得到你?


    “如今,第一批的學子大概有多少人?”李承乾一臉沉重地問道。


    第一批,那也就是應屆生了唄。


    “大概有六十餘人。”杜荷說道。


    他覺得不少了,是真不少了。


    要知道,德陽城剛成立國學的時候,那時候的德陽城雖然說是一城,其實也就是一個大一點兒,特殊一點兒的坊市罷了。


    不對,坊市都談不上,應該就是一個草市。


    就這樣的德陽,你能指望有多少人有求學之心?


    李承乾卻是長歎了一口氣,六十餘人,嗬嗬,如果按照後世那般,還別說,就這六十餘人都不夠德陽城自己分的。


    又在學堂裏四處轉了轉,正當李承乾來到先生們辦公的地方時,有一將士卻是急急忙忙地跑了進來。


    劉三見狀,連忙將其攔下,不過在聽到將士匯報的情況後,整個人都是一愣,連忙朝著李承乾走了過去。


    “殿下,萬俟將軍那邊,大唐插手了。”


    說罷,他就將萬俟璞匯報上來的事兒,詳詳細細地給說了一遍。


    一旁,杜荷聽得也是目瞪口呆,不過李承乾看了一眼,便知道這家夥十有八九是裝出來的。


    “傳令萬俟將軍,讓他們自行甄別處理,別什麽小事兒都來找本王,本王不是他們的保姆!”李承乾故作不滿地說道。


    當然,心裏卻是不以為然,大唐摻和,多正常的事兒。


    以長孫無忌那根攪屎棍的習慣,他要是不摻和才稀奇了。


    不過他也知道,這事兒,有意思了。


    想到這裏,他又說道:“告訴萬俟璞,有什麽不懂的,可以問問兩位仆射,不要什麽事情都來問本王。”


    契苾何力和普西偌這次沒跟著來,這兩人如今一起坐鎮日月山,處理一些基本事務。


    有幾分監國的意思。


    很快,劉三就讓人直奔大趙王廷而去。


    他其實也是深以為然,殿下一日日理萬機的,你萬俟璞什麽屁事兒都來找殿下,這就不合適了吧?


    要不殿下成天就處理你的那點兒屁事兒好了?


    而在一旁,杜荷卻是陷入了沉思。


    他其實一早就知道萬俟璞那邊正在和大唐起衝突,甚至知道萬俟璞和李君羨最近殺了個難舍難分,但他卻是一直不知道李承乾的態度,這讓他有些惱火。


    李承乾的態度,才是如今最重要的一環。


    偷偷看了眼李承乾,杜荷也不知道李承乾在想什麽,一時間,整個人微微有些愣神。


    李承乾也不搭理他。


    沒必要,你們想做什麽隻管去做就好了,整天想東想西的,累不累?


    當然,如今這個情況,可能就連萬俟璞都已經想明白了李承乾想做什麽了。


    而這個沒經曆過的杜荷,卻是有些不明所以了。


    李承乾沒管他,找來了學堂的先生,與其閑聊了一番。


    李承乾聊的一般都是日常生活,和這先生倒是聊了不少。


    說白了,就是在打聽一下這德陽的一些政策。


    不過該說不說,杜荷在這方麵還是做得蠻好的。


    各項政策的執行度也都不錯。


    至少就目前而言,還沒出現太大的偏頗,當然,這也有當初蕭鉞的功勞。


    當初蕭鉞可是沒少在這方麵下功夫,而杜荷基本上延續了蕭鉞當初的政策,沒有做太大的改變。


    倒是頗有些蕭規曹隨的意思。


    就在這時,又有一將士急急忙忙地跑了進來,李承乾這會兒正在和一群教書先生聊人生,聊理想了,見狀,微微皺了皺眉頭。


    不過那將士卻是絲毫不管,當即就說道:“殿下,不好了,五弩失畢反了!”


    嗯?


    一聽這話,眾人都是一愣,五弩失畢造反了?


    好家夥,還真是一個震驚的消息。


    李承乾也是微微有些恍惚。


    這還是他治下第一次有人造反吧?


    他都有些不習慣。


    “說,具體怎麽迴事兒?”


    當下,李承乾也急了。


    在旁的事情上,他倒是能淡定,可造反這種事兒,嗬嗬,他也是第一次遇到,要說不慌,嗬嗬,狗都不信。


    那將士立馬就將事情的經過詳細地說了一遍。


    李承乾這才發現,這家夥居然不是自己帶出來的人,而是趙岩的麾下。


    想到這裏,他頓時鬆了口氣,是啊,怨軍還在那邊,他急什麽。


    而從這將士的口中,他大致也弄清楚是個什麽情況了。


    簡單點兒說,就是五弩失畢坐不住了。


    隨著阿史那泥孰的遊說,西突厥的十姓貴族就剩下他們五弩失畢還在負隅頑抗了。


    而雙方誰也說服不了誰,向來戰鬥意誌彪悍的五弩失畢,便興兵了。


    這對於五弩失畢來說,還真就不是個事兒。


    五弩失畢這些年,嗬嗬,造反的事兒都不知道幹了多少次了,他們會在意這些麽?


    隻要觸碰到了他們的利益,他們可是絲毫不會跟你講客氣的。


    很顯然,這一次的阿史那泥孰就觸碰到了他們的利益。


    這是一群戰鬥瘋子,也是一群靠著戰爭,造反起家興家的瘋子,對他們來說,造反?嗬嗬,真就家常便飯罷了。


    這話一點兒都不誇張。


    這麽多年來,五弩失畢先後推翻了曆代多少位可汗了?


    造大明的反,那又如何?


    而李承乾突然笑了。


    是的,他突然就笑了。


    好事兒啊!


    如今,大唐介入了大趙王廷的事兒,他正不想參與呢。


    這下好了,名正言順的借口都有了。


    這般想著,李承乾問道:“如今局勢如何?”


    那將士當即說道:“暫時被我軍壓製了,但也隻是暫時壓製。


    如今,五弩失畢各部都在集結兵馬,牛大都護也在迅速組織人手與之抗衡。”


    刷新一下。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貞觀無太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赴醉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赴醉人並收藏貞觀無太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