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七年,冬。
轟轟烈烈的工業改革終於在長安拉開了序幕。
當工匠定級的消息傳出去以後,整個長安的工匠頓時欣喜若狂。
他們在乎的不是級別的工資,而是看到了未來的希望!
雖然以往工匠也有優劣之分,但那個晉升途徑,晉升條件都太過於苛刻了一些。
可如今不一樣了,這對眾人來說,都是一個機會,一個可以改變命運的機會。
當然,段綸他們此舉之所以能如此成功,其實並非是他們戰勝了世家大族。
真正讓世家大族選擇妥協的原因,說到底都是因為利益。
他們從大明的將作監身上看到了巨大的利益。
對於他們來說,壓製工匠隻是為了維護自己這個利益集團的一種手段,但如果工匠能給他們帶來巨大的利益之時,他們的態度是截然不同的。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
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這就是最真實的寫照。
什麽士農工商,在絕對的利益麵前,第一個打破這個規則的就是他們這些讀書人。
當然,如果可以的話,他們當然願意在保證絕對利益的前提下,同時還能打壓其他階級。
隻是很多時候,怎麽可能如此順遂?
當工部、少府監、將作監開始為工匠評級的時候,長安的各家勳貴也是頭疼的很。
他們還是低估了評級對工匠意味著什麽。
“郎君,我們工坊裏的工匠都在鬧辭工。”侯君集府上,有老仆說道。
侯君集那叫一個蛋疼!
他娘的,他還是工業改革的支持者,結果第一個倒黴的居然是他,你讓他心裏怎麽想?
“告訴他們,我們是簽訂了契約的……”侯君集有些氣急敗壞。
要是這些工匠都辭工了,那他們的工坊可就停擺了。
老仆一聽這話,當即就說道:“郎君,鬧著辭工的就是那些契約快要到期了的。問題是,我們要是真同意了,那未來其他工匠會不會效仿?”
這才是問題的關鍵。
如果說就單單鬧事兒的幾個工匠,他其實還真沒當迴事兒。
侯君集歎了口氣,問道:“別人家呢?都什麽情況?”
“打聽了一下,滿長安的情況幾乎都一樣。”老仆說道,“應該是那些工匠商量好了,估摸著他們也不是說真要辭工,可能是想要和將作監那些工匠一樣的權利。
而且,我還聽說,兩監和工部都在大肆招募工匠,估計也是在……”
說到這裏,老仆不說話了,有些話不能說得太明。
侯君集想了想,說道:“這樣,你派人去打聽一下其他勳貴家的做法,至於我們這邊,先拖著。”
他不想做什麽出頭鳥,倒不是說他怕,他現在的身份比較尷尬,如果能低調的話,盡量低調一些好了。
老仆聞言,當即就點頭繼續忙碌去了。
其實,這樣的情況在今天的長安城,比比皆是。
各家都有這樣的情況發生。
而真正操縱這一切的自然是李二和兩監與戶部。
如果隻是單純的改革朝廷的工匠,不能說意義不大,隻能說步伐太慢了一些。
當然,最重要的原因其實還不是這個,最重要的原因是大唐民間的工匠數量還是相當龐大的。
如果隻在朝廷內部改革,未來民間的工匠和朝廷的工匠可能會脫節,這不利於民間工業的發展。
而且,好不容易走到這一步了,步子可以大一些,這樣的機會,未來可不多。
府邸中,當書房隻剩下侯君集一個人的時候,他也在思考這些問題。
對他來說,這些其實都不重要,工坊的利益才幾何?
到了他這個地步,要是還為這點兒蠅頭小利而煩惱,那就太丟人了一些。
他真正在意的是麵子。
但如果和他的政治前途相比,那麵子又是不值一提的小事兒了。
“麻煩,也不知道那小子到底要作甚。”侯君集自言自語道。
對於李承乾,他還是很在意的。
別看他將自己閨女送到日月山後,和李承乾沒有任何的私下往來,但並不代表他不支持李承乾。
這可能也是他和李承乾之間的一種默契吧。
……
同一時間,大明德陽城。
作為大明王廷除了日月山以外,打造的第一座城池,如今的德陽倒是多了幾分繁華。
當然,德陽能快速繁華起來,那還是沾了日月山的光。
幾乎從大唐方向往來日月山的客商都會在德陽落腳,這也帶動了德陽的經濟發展。
加上李承乾又將大量的非軍工類的作坊遷徙到了各城,德陽的經濟在短時間內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
而那些落戶德陽的工坊,也在短時間內幫德陽城聚集了大量的人口。
“蕭鉞這小子行啊,德陽城治理得僅僅有條的,街麵上的客商也是絡繹不絕。”走在德陽城裏,程處亮一臉驚歎地說道,“沒想到,這小子還有這能耐,這要傳迴大唐,宋國公不得高興壞了。”
一旁,房遺愛一臉不屑地說道:“有日月山在背後撐著,又有殿下把關,說句難聽的,這他娘就是拴條狗在這裏,也不會比蕭鉞那家夥差哪裏去。”
“都他媽知道是難聽的了,你個王八蛋不知道閉嘴啊!”一茶肆中,蕭鉞本來在這裏等著眾人,一開始還蠻為自己兄弟高興的,結果一聽到房遺愛那張破嘴,頓時就忍不住了。
也就是打不贏,要是有把握,他恨不得將房遺愛摁在地上一頓捶!
房遺愛扭過頭一看,好家夥,當即打著哈哈笑道:“蕭老二還是很厲害的,至少換我的話,德陽肯定沒有今天這幅光景。”
這就是個不要臉的。
對於房遺愛這樣的人來說,臉麵對他屁用沒有,落不著實惠的東西,要來作甚?
蕭鉞本來還有些鬱結,一聽房遺愛這話,頓時就無語了。
他都這麽說了,他能說啥?
程處亮更缺德,當即就笑道:“好個房老二,老子羞與伱為伍,他娘的,第一次見人說自己不如狗的!”
“程老二,你是不是欠揍!”有些話,自己能說,但別說的話,總感覺有些不舒服。
程處亮占了便宜就跑,當即就打馬朝蕭鉞跑了過去,問道:“哥幾個帶著上百兄弟,你可得給哥幾個安排好了啊!
他娘的,那可都是自家兄弟,要是虧待了他們,房老二能念叨你一輩子。”
“行了……”蕭鉞笑道,“都安排好了,今晚好吃好喝,兄弟也為你們慶慶功。”
說著,蕭鉞把程處亮拉倒一邊,小聲道,“不是,你們不急著迴日月山複命,貓在德陽城是幾個意思?”
“你以為老子願意留在你德陽城啊?”程處亮說道,“出了點兒意外,我已經讓人通知殿下了,具體怎麽做,得看殿下自己的打算了。”
“啥意外?”蕭鉞問道。
程處亮迴頭指了指姚大,說道:“你知道那家夥是誰麽?”
蕭鉞仔細看了看,道:“那不姚大麽?”
“這你就不知道了吧。”程處亮笑道,“那可是長孫安業的種!”
“長孫安業?”蕭鉞一時半會兒還沒想起來,聞言有些疑惑。
程處亮小聲道:“貞觀初年,準備幫太上皇複辟的那個。”
“他啊!”蕭鉞頓時一驚,“不是,你們怎麽將他帶迴來了,既然發現了他的身份,交給陛下啊,這帶迴來,要是讓陛下察覺了,保不齊會往殿下身上想。”
“你說什麽屁話呢。”程處亮臉色頓時就變了,“那是咱自家兄弟!”
這話,如果是房遺愛說的,那就是百分百的實話,可程處亮嘛,嗬嗬,多多少少帶點兒什麽東西才對。
見蕭鉞這反應,程處亮也知道自己的話說到位了,當下也不再跟他扯這些,頓時就招唿著眾人大塊吃肉,大口喝酒去了。
喝酒的時候,程處亮對眾人笑道:“搞定了。”
“你啊,太冒險了。”李德獎聽他這麽說,搖了搖頭,他當然知道程處亮在做什麽,但姚大的身份,就是一把雙刃劍。
“你不懂。”程處亮搖了搖頭,道,“這事兒我們要是遮遮掩掩的,反而不好,放心好了。”
姚大在一旁,有些不好意思地說道:“如果因為我的身份會連累你們或者殿下,我這就迴大唐,自己去長安。”
“屁話!”房遺愛一聽這話就不樂意了,“老子們自家兄弟,既然在大唐境內都沒丟下你,到了大明再丟下你,殿下知道了,還不得把我們皮給剝了。
你放心好了,程老二這家夥,雖說卵用沒有,但那腦瓜子卻是好使得很。他說沒事兒,那就是真的沒事兒。”
“你不會說話閉嘴好麽……”程處亮也是無語,碰到這家夥,他是無語得很。
而當他們喝酒說笑的時候,李承乾在大明宮也收到了程處亮的急報。
因為事關重大,程處亮一直到了德陽城才派人給李承乾送信。
看完信函後,李承乾怒聲道:“程老二好大的膽子,這麽大的事兒居然敢自己做主!”
急報中,程處亮不單單說了此番在長安屠滅陰家的事兒,也不單單說了姚大的身份,更重要的是他還將姚大的身份給泄漏了出去。
這才是李承乾看來最要命的問題。
他如今還沒做好和李二鬥的準備。
要是讓李二知道了他窩藏當年準備推翻他複辟李淵的亂臣之後,天知道李二怎麽想。
至於姚大的身份,他反而不意外。
從一開始,他就察覺到了姚大的身上必然有著不為人知的秘密。
隻是他沒想到,居然會是長孫安業的後人。
“殿下切莫動氣,程小公爺年幼,有些時候做事兒不知輕重,殿下切莫為了此等事兒傷了身子。”袁公公到日月山後,還是第一次見李承乾發這麽大的脾氣,當下就如同以往在東宮的時候,寬慰道。
李承乾看到他,突然問道:“你可還記得長孫安業這人?”
“長孫安業?”袁公公想了想,突然恍然道,“皇後娘娘的異母兄?”
“對,正是此人。”李承乾點了點頭。
他對長孫安業完全一無所知,若非程處亮提起來,他甚至完全不知道此人是誰。
“此人老奴記得。”袁公公說道,“昔年殿下還小,可能記不太起了,此人若非皇後娘娘庇佑,隻怕早就死了。
不過如今好像是下落不明,倒也不知去向。
說起來,他當年幹的混賬事兒可就多了。”
“額?”李承乾有些疑惑,道,“說說,都幹了些什麽。”
“說起來,還和皇後娘娘有關。”袁公公活得久,又久居深宮,倒是對這些知道得不少,“當年皇後娘娘和齊國公年幼喪父,長孫安業擔心齊國公和他爭奪家裏的爵位,就狠心將皇後娘娘和齊國公趕出了長孫家。
這也是為什麽齊國公和皇後娘娘會在許國公府上長大的原因。
後來陛下登臨大寶,長孫安業又擔心皇後娘娘和齊國公報複於他,便和幾個奸人造反,準備幫助太上皇複辟。
可他也不想想,若非皇後娘娘,他在大唐開國之初可曾坐到那般高位?
最後,還是皇後娘娘心善,求了陛下,這才留了他一命,若非如此,當年他就該死了。
還有……”
聽袁公公說完,李承乾點了點頭。
長孫皇後是個什麽人,他從後世的典籍中也有所了解。
這麽來說的話,保長孫安業的人其實是他名義上的母後。
這麽一想,他突然明白程處亮這麽做的目的了。
“殿下為何會突然過問長孫安業的事兒?”袁公公小心翼翼地問道。
李承乾知道他這是在試探,不過也沒當迴事兒,將程處亮從來的信函遞給他說道:“你看了就知道。”
“老奴不敢。”袁公公當即躬身道,“是老奴妄言了。”
見他這般,李承乾才點了點頭。
這家夥要是真敢接過信函的話,那他在大明王廷的路也走到頭了。
“傳長孫衝。”歎了口氣,李承乾說道。
這事兒,他還真找不到幾個人商量。
整個大明,對長孫安業的事兒了解的估計都沒幾個。
現如今,可能就他身邊這個閹人和草原六城上的裴默等人。
等長孫衝一到,李承乾就把程處亮的信函遞給了他。
“你先看看,看完再迴話。”
長孫衝本來還有些好奇,可等看完信函的內容後,整個人都呆住了。
“說起來,這還是你我的親人啊!”李承乾見長孫衝看完了信函,當即就拍了拍長孫衝的肩膀,“說說吧,應該怎麽辦?”
“殿下,這……”長孫衝也愣住了。
他當然知道長孫安業的事兒,可他沒想到,姚大就是長孫安業的兒子啊……
(本章完)
轟轟烈烈的工業改革終於在長安拉開了序幕。
當工匠定級的消息傳出去以後,整個長安的工匠頓時欣喜若狂。
他們在乎的不是級別的工資,而是看到了未來的希望!
雖然以往工匠也有優劣之分,但那個晉升途徑,晉升條件都太過於苛刻了一些。
可如今不一樣了,這對眾人來說,都是一個機會,一個可以改變命運的機會。
當然,段綸他們此舉之所以能如此成功,其實並非是他們戰勝了世家大族。
真正讓世家大族選擇妥協的原因,說到底都是因為利益。
他們從大明的將作監身上看到了巨大的利益。
對於他們來說,壓製工匠隻是為了維護自己這個利益集團的一種手段,但如果工匠能給他們帶來巨大的利益之時,他們的態度是截然不同的。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
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這就是最真實的寫照。
什麽士農工商,在絕對的利益麵前,第一個打破這個規則的就是他們這些讀書人。
當然,如果可以的話,他們當然願意在保證絕對利益的前提下,同時還能打壓其他階級。
隻是很多時候,怎麽可能如此順遂?
當工部、少府監、將作監開始為工匠評級的時候,長安的各家勳貴也是頭疼的很。
他們還是低估了評級對工匠意味著什麽。
“郎君,我們工坊裏的工匠都在鬧辭工。”侯君集府上,有老仆說道。
侯君集那叫一個蛋疼!
他娘的,他還是工業改革的支持者,結果第一個倒黴的居然是他,你讓他心裏怎麽想?
“告訴他們,我們是簽訂了契約的……”侯君集有些氣急敗壞。
要是這些工匠都辭工了,那他們的工坊可就停擺了。
老仆一聽這話,當即就說道:“郎君,鬧著辭工的就是那些契約快要到期了的。問題是,我們要是真同意了,那未來其他工匠會不會效仿?”
這才是問題的關鍵。
如果說就單單鬧事兒的幾個工匠,他其實還真沒當迴事兒。
侯君集歎了口氣,問道:“別人家呢?都什麽情況?”
“打聽了一下,滿長安的情況幾乎都一樣。”老仆說道,“應該是那些工匠商量好了,估摸著他們也不是說真要辭工,可能是想要和將作監那些工匠一樣的權利。
而且,我還聽說,兩監和工部都在大肆招募工匠,估計也是在……”
說到這裏,老仆不說話了,有些話不能說得太明。
侯君集想了想,說道:“這樣,你派人去打聽一下其他勳貴家的做法,至於我們這邊,先拖著。”
他不想做什麽出頭鳥,倒不是說他怕,他現在的身份比較尷尬,如果能低調的話,盡量低調一些好了。
老仆聞言,當即就點頭繼續忙碌去了。
其實,這樣的情況在今天的長安城,比比皆是。
各家都有這樣的情況發生。
而真正操縱這一切的自然是李二和兩監與戶部。
如果隻是單純的改革朝廷的工匠,不能說意義不大,隻能說步伐太慢了一些。
當然,最重要的原因其實還不是這個,最重要的原因是大唐民間的工匠數量還是相當龐大的。
如果隻在朝廷內部改革,未來民間的工匠和朝廷的工匠可能會脫節,這不利於民間工業的發展。
而且,好不容易走到這一步了,步子可以大一些,這樣的機會,未來可不多。
府邸中,當書房隻剩下侯君集一個人的時候,他也在思考這些問題。
對他來說,這些其實都不重要,工坊的利益才幾何?
到了他這個地步,要是還為這點兒蠅頭小利而煩惱,那就太丟人了一些。
他真正在意的是麵子。
但如果和他的政治前途相比,那麵子又是不值一提的小事兒了。
“麻煩,也不知道那小子到底要作甚。”侯君集自言自語道。
對於李承乾,他還是很在意的。
別看他將自己閨女送到日月山後,和李承乾沒有任何的私下往來,但並不代表他不支持李承乾。
這可能也是他和李承乾之間的一種默契吧。
……
同一時間,大明德陽城。
作為大明王廷除了日月山以外,打造的第一座城池,如今的德陽倒是多了幾分繁華。
當然,德陽能快速繁華起來,那還是沾了日月山的光。
幾乎從大唐方向往來日月山的客商都會在德陽落腳,這也帶動了德陽的經濟發展。
加上李承乾又將大量的非軍工類的作坊遷徙到了各城,德陽的經濟在短時間內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
而那些落戶德陽的工坊,也在短時間內幫德陽城聚集了大量的人口。
“蕭鉞這小子行啊,德陽城治理得僅僅有條的,街麵上的客商也是絡繹不絕。”走在德陽城裏,程處亮一臉驚歎地說道,“沒想到,這小子還有這能耐,這要傳迴大唐,宋國公不得高興壞了。”
一旁,房遺愛一臉不屑地說道:“有日月山在背後撐著,又有殿下把關,說句難聽的,這他娘就是拴條狗在這裏,也不會比蕭鉞那家夥差哪裏去。”
“都他媽知道是難聽的了,你個王八蛋不知道閉嘴啊!”一茶肆中,蕭鉞本來在這裏等著眾人,一開始還蠻為自己兄弟高興的,結果一聽到房遺愛那張破嘴,頓時就忍不住了。
也就是打不贏,要是有把握,他恨不得將房遺愛摁在地上一頓捶!
房遺愛扭過頭一看,好家夥,當即打著哈哈笑道:“蕭老二還是很厲害的,至少換我的話,德陽肯定沒有今天這幅光景。”
這就是個不要臉的。
對於房遺愛這樣的人來說,臉麵對他屁用沒有,落不著實惠的東西,要來作甚?
蕭鉞本來還有些鬱結,一聽房遺愛這話,頓時就無語了。
他都這麽說了,他能說啥?
程處亮更缺德,當即就笑道:“好個房老二,老子羞與伱為伍,他娘的,第一次見人說自己不如狗的!”
“程老二,你是不是欠揍!”有些話,自己能說,但別說的話,總感覺有些不舒服。
程處亮占了便宜就跑,當即就打馬朝蕭鉞跑了過去,問道:“哥幾個帶著上百兄弟,你可得給哥幾個安排好了啊!
他娘的,那可都是自家兄弟,要是虧待了他們,房老二能念叨你一輩子。”
“行了……”蕭鉞笑道,“都安排好了,今晚好吃好喝,兄弟也為你們慶慶功。”
說著,蕭鉞把程處亮拉倒一邊,小聲道,“不是,你們不急著迴日月山複命,貓在德陽城是幾個意思?”
“你以為老子願意留在你德陽城啊?”程處亮說道,“出了點兒意外,我已經讓人通知殿下了,具體怎麽做,得看殿下自己的打算了。”
“啥意外?”蕭鉞問道。
程處亮迴頭指了指姚大,說道:“你知道那家夥是誰麽?”
蕭鉞仔細看了看,道:“那不姚大麽?”
“這你就不知道了吧。”程處亮笑道,“那可是長孫安業的種!”
“長孫安業?”蕭鉞一時半會兒還沒想起來,聞言有些疑惑。
程處亮小聲道:“貞觀初年,準備幫太上皇複辟的那個。”
“他啊!”蕭鉞頓時一驚,“不是,你們怎麽將他帶迴來了,既然發現了他的身份,交給陛下啊,這帶迴來,要是讓陛下察覺了,保不齊會往殿下身上想。”
“你說什麽屁話呢。”程處亮臉色頓時就變了,“那是咱自家兄弟!”
這話,如果是房遺愛說的,那就是百分百的實話,可程處亮嘛,嗬嗬,多多少少帶點兒什麽東西才對。
見蕭鉞這反應,程處亮也知道自己的話說到位了,當下也不再跟他扯這些,頓時就招唿著眾人大塊吃肉,大口喝酒去了。
喝酒的時候,程處亮對眾人笑道:“搞定了。”
“你啊,太冒險了。”李德獎聽他這麽說,搖了搖頭,他當然知道程處亮在做什麽,但姚大的身份,就是一把雙刃劍。
“你不懂。”程處亮搖了搖頭,道,“這事兒我們要是遮遮掩掩的,反而不好,放心好了。”
姚大在一旁,有些不好意思地說道:“如果因為我的身份會連累你們或者殿下,我這就迴大唐,自己去長安。”
“屁話!”房遺愛一聽這話就不樂意了,“老子們自家兄弟,既然在大唐境內都沒丟下你,到了大明再丟下你,殿下知道了,還不得把我們皮給剝了。
你放心好了,程老二這家夥,雖說卵用沒有,但那腦瓜子卻是好使得很。他說沒事兒,那就是真的沒事兒。”
“你不會說話閉嘴好麽……”程處亮也是無語,碰到這家夥,他是無語得很。
而當他們喝酒說笑的時候,李承乾在大明宮也收到了程處亮的急報。
因為事關重大,程處亮一直到了德陽城才派人給李承乾送信。
看完信函後,李承乾怒聲道:“程老二好大的膽子,這麽大的事兒居然敢自己做主!”
急報中,程處亮不單單說了此番在長安屠滅陰家的事兒,也不單單說了姚大的身份,更重要的是他還將姚大的身份給泄漏了出去。
這才是李承乾看來最要命的問題。
他如今還沒做好和李二鬥的準備。
要是讓李二知道了他窩藏當年準備推翻他複辟李淵的亂臣之後,天知道李二怎麽想。
至於姚大的身份,他反而不意外。
從一開始,他就察覺到了姚大的身上必然有著不為人知的秘密。
隻是他沒想到,居然會是長孫安業的後人。
“殿下切莫動氣,程小公爺年幼,有些時候做事兒不知輕重,殿下切莫為了此等事兒傷了身子。”袁公公到日月山後,還是第一次見李承乾發這麽大的脾氣,當下就如同以往在東宮的時候,寬慰道。
李承乾看到他,突然問道:“你可還記得長孫安業這人?”
“長孫安業?”袁公公想了想,突然恍然道,“皇後娘娘的異母兄?”
“對,正是此人。”李承乾點了點頭。
他對長孫安業完全一無所知,若非程處亮提起來,他甚至完全不知道此人是誰。
“此人老奴記得。”袁公公說道,“昔年殿下還小,可能記不太起了,此人若非皇後娘娘庇佑,隻怕早就死了。
不過如今好像是下落不明,倒也不知去向。
說起來,他當年幹的混賬事兒可就多了。”
“額?”李承乾有些疑惑,道,“說說,都幹了些什麽。”
“說起來,還和皇後娘娘有關。”袁公公活得久,又久居深宮,倒是對這些知道得不少,“當年皇後娘娘和齊國公年幼喪父,長孫安業擔心齊國公和他爭奪家裏的爵位,就狠心將皇後娘娘和齊國公趕出了長孫家。
這也是為什麽齊國公和皇後娘娘會在許國公府上長大的原因。
後來陛下登臨大寶,長孫安業又擔心皇後娘娘和齊國公報複於他,便和幾個奸人造反,準備幫助太上皇複辟。
可他也不想想,若非皇後娘娘,他在大唐開國之初可曾坐到那般高位?
最後,還是皇後娘娘心善,求了陛下,這才留了他一命,若非如此,當年他就該死了。
還有……”
聽袁公公說完,李承乾點了點頭。
長孫皇後是個什麽人,他從後世的典籍中也有所了解。
這麽來說的話,保長孫安業的人其實是他名義上的母後。
這麽一想,他突然明白程處亮這麽做的目的了。
“殿下為何會突然過問長孫安業的事兒?”袁公公小心翼翼地問道。
李承乾知道他這是在試探,不過也沒當迴事兒,將程處亮從來的信函遞給他說道:“你看了就知道。”
“老奴不敢。”袁公公當即躬身道,“是老奴妄言了。”
見他這般,李承乾才點了點頭。
這家夥要是真敢接過信函的話,那他在大明王廷的路也走到頭了。
“傳長孫衝。”歎了口氣,李承乾說道。
這事兒,他還真找不到幾個人商量。
整個大明,對長孫安業的事兒了解的估計都沒幾個。
現如今,可能就他身邊這個閹人和草原六城上的裴默等人。
等長孫衝一到,李承乾就把程處亮的信函遞給了他。
“你先看看,看完再迴話。”
長孫衝本來還有些好奇,可等看完信函的內容後,整個人都呆住了。
“說起來,這還是你我的親人啊!”李承乾見長孫衝看完了信函,當即就拍了拍長孫衝的肩膀,“說說吧,應該怎麽辦?”
“殿下,這……”長孫衝也愣住了。
他當然知道長孫安業的事兒,可他沒想到,姚大就是長孫安業的兒子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