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廷和吐穀渾的這場大戰隨著慕容伏允的自盡也終究落下了大幕。


    當然,這不是說戰爭就真的結束了。


    雖然慕容伏允是敗了,包括他以及在澆河城的達延芒結波和定城王都已經死了,但接下來小規模的戰役還是會不斷的持續下去。


    而且,隨著慕容伏允的落敗,群龍無首的吐穀渾必然會踴躍出大量的野心家來。


    他們會打著複辟的旗號,繼續和李承乾周旋。


    對於這一點兒,包括李承乾在內的所有人都清楚。


    這是必然的,誰也無法改變。


    因為這就是人的欲望。


    而且,每一個趁勢而起的野心家都會覺得自己才是能拯救吐穀渾的天選之子,直到一個個野心家都踏上了慕容伏允的老路以後,吐穀渾才會最終的平靜下來。


    但在平靜下來的這個過程中,必然要死很多人,甚至拖垮吐穀渾。


    這一點兒,誰也無法改變。


    而這,也是李承乾命令契苾何力揮兵北上的原因,他想盡快地拿下吐穀渾,必然還要經曆不少的廝殺。


    這就是戰爭,也是戰爭的本質。


    戰爭從來都是如此。


    同樣的,不管是澆河軍還是征西軍,都不希望戰爭就此停下來。


    這也是為什麽慕容伏允會死的原因。


    因為,太多太多的人都希望戰爭不要過早的結束。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訴求,或者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目的。


    很多時候,並不是說某一個人就能決定這一切,在絕大多數的時間裏,每個人都要學會妥協。


    尤其像李承乾這種有所求的人,誰都無法例外。


    不過這一切對於李承乾來說,已經不重要了。


    這一仗勝了,他成了笑到了最後的人,這就是事實。


    也直到這一刻,李承乾才算真的鬆了一口氣。


    別看之前他表現得多鎮定,但沒人知道他承受了多大的壓力。


    他很清楚,這一場大戰稍有差池,他一手締造的大明王廷都將成為曇花一現,開的絢爛,也敗得恓惶,好在終究還是他笑到了最後。


    這一仗說到底,打的就是細節、是對全盤的掌握、是對人心地拿捏。


    各個戰場但凡有一個地方出現意外,整個戰局都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殿下,王侍郎求見。”就在李承乾鬆了一口氣的時候,劉三掀開了門簾走了進來。


    李承乾抬起頭,笑了笑,道:“帶他進來吧,說起來,這一仗,你們居功至偉啊!”


    “殿下,幸不辱命!”王玄策一進李承乾的大帳就急忙施禮,說話間,看向李承乾的目光,充滿了激動。


    所有人都以為此番出使西域諸國是他的功勞,但隻有他知道,這一切都是李承乾一手策劃的。


    在迴來的路上,他就一直在思考,為什麽李承乾永遠都能解決這種看似無解的難題,想了很久,他好似找到了一個答案,卻又模糊不堪。


    “辛苦了。”李承乾從桌案後麵走了出來,拍了拍王玄策的肩膀說道,“此番你們立了大功,若非你們,此戰沒那麽容易結束的。”


    這是實話,真正壓倒慕容伏允的恰恰就是西域聯軍這根最後的稻草。


    “微臣不敢居功,若非殿……”


    “行了。”不等他說完,李承乾擺了擺手,道,“還得伱自己有能力才行,你若沒這個能力,縱使本王有再好的法子也無法施為。


    對了,阿史那泥熟那邊可安排妥當?”


    “迴殿下,微臣此番就是來匯報這個事兒的。”王玄策急忙說道。


    “嗯?”李承乾眉頭一挑,“出意外了?”


    “倒也不是意外。”王玄策說著,向前幾步輕聲在李承乾耳旁低語了幾句……


    聽他說完,李承乾點了點頭,又搖了搖頭:“這阿史那泥熟倒是有些意思,行,再看看就是。”


    “還有。”王玄策又說道,“西域諸國的聯軍將軍求見殿下。”


    “這樣。”李承乾想了一下說道,“大戰結束了,也是時候犒勞一下大軍了,晚上吧,晚上讓高純行安排一下,準備一場酒宴,屆時給西域諸國的代表也去一張帖子就是。”


    當李承乾這邊在載歌載舞的慶祝大勝的時候,大明王廷大敗吐穀渾的消息也四散而出。


    西域諸國倒也還好,他們早就有所預料。


    而吐蕃、薛延陀這些國家卻是一個比一個震驚。


    尤其是吐蕃,鬆讚幹布在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直接停止了和蘇毗的交戰,甚至派出了使者要和蘇毗議和。


    當然,最震驚的莫過於大唐了。


    這個消息傳到大唐的時候,沒有一個不感到震驚的。


    尤其是在進攻河州的龜茲王,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整個人都呆住了。


    當夜,他就領著大軍退迴了清水川。


    還使得在河州協防的桃源守軍誤以為這家夥又有什麽花招,結果誰知道,等來的不是龜茲王的花招,而是大明王廷大敗吐穀渾的捷報。


    那一瞬間,眾人都愣住了。


    他們怎麽也不敢相信,李承乾居然在短時間內真的完成了蛇吞象的壯舉……


    當即,就把這消息傳迴了長安。


    貞觀七年,四月底。


    李二閑來無事,便在長孫無忌的邀請下,參觀了一下長孫家的作坊。


    最近李二對於工匠的態度大家都是知道的,但真正投其所好的人其實不多,也就長孫無忌做得最明顯。


    當然,這不是說其他人不願意這麽幹,事實上,整個大唐除了朝廷以外,就長孫家的鐵器生意做得最大。


    雖然古時候都是鹽鐵專賣,但在唐初,李二為了挽救大唐的商業,鹽鐵還是允許民間自行交易的。


    逛了一圈,李二笑道:“你這作坊倒是做得有模有樣,費心了。”


    說著,李二拍了拍長孫無忌的肩膀。


    他知道長孫無忌為什麽會在作坊上投入這麽多,當下還是很欣慰的。


    要想在工業上有所改革,單單靠工部還是不夠。


    如果不能從上到下都意識到改革的必要性,那他的改革就是失敗的。


    “陛下說笑了,身為臣子為陛下分憂本就是我們這些做臣子的責任。”長孫無忌笑道,“對了陛下,我們工坊最近研……”


    他剛說到這兒,就聽到外麵傳來了一陣陣的吵鬧聲。


    “發生什麽了?”李二問道。


    長孫無忌那叫一個恨,但也沒辦法,隻好讓人去打聽了一下。


    片刻之後,長孫家的仆役急急忙忙地跑了迴來,說道:“陛下,大喜啊,太子殿下大敗慕容伏允,慕容伏允被殿下一箭射下馬……”


    先不說這經了幾道手的消息有多誇張,但聽到李承乾大敗慕容伏允,李二和長孫無忌兩人都愣住了。


    這就贏了?


    可能麽?


    你確定不是在逗我們?


    “道聽途說也敢拿來蒙騙陛下,該死!”長孫無忌當即怒喝道,“老夫平日裏是怎麽教你們的!”


    他也怕,這可不是小事兒,哪怕隻是他府上的雜役,可畢竟是他府上的人。


    換句話說,他也不信。


    李承乾能擋住吐穀渾就已經是僥天之幸了,大敗慕容伏允,你鬧呢,李承乾拿什麽大敗慕容伏允?


    他的確是有著軍械之優,但緊緊依靠他為數不多的兵力就想力抗慕容伏允十數萬大軍,有那麽簡單麽?


    而且還有虎視眈眈的西突厥及西域諸國,他們實在沒看明白李承乾有什麽贏的機會。


    哪怕是李二都不相信。


    沒辦法,李承乾的局勢實在是沒有贏的希望。


    “小的該死,小的該死。”聽長孫無忌這麽一說,那仆役也是嚇了一跳,當即就跪在了地上,整個人都在瑟瑟發抖。


    李二倒是沒什麽反應,倒是語氣平和說道:“不用為難他,時候也不早了,朕也要迴宮了。”


    對這些仆役,尤其是別人家的仆役,李二向來都是寬容的。


    隻不過剛剛這消息也確實驚到他了。


    他也想迴去搞清楚一下。


    隻是吧,還沒走出作坊,就有貼身侍衛在他耳旁小聲嘀咕了一番。


    李二隻是瞬間就愣在了原地。


    他娘的,這是真的?


    “走,迴宮,無忌,你也跟朕一起。”李二當即說道,他也沒想到,剛剛那個雜役說的話居然是真的。


    高明真的大敗慕容伏允!


    這……


    當李二迴到皇宮的時候,同樣收到消息的文武百官早就在宮門外等著了。


    “陛下……”


    “迴宮再說。”李二擺了擺手,道,“對了,河州信使呢?將他也帶到太極殿,朕有話要問他。”


    何止是他,在這裏的所有人都想了解一下吐穀渾到底發生了什麽,為什麽李承乾突然就能大敗吐穀渾。


    不多時,眾人再次迴到太極殿。


    李二坐在龍椅上,看著殿下的河州信使說道:“把你知道的都一五一十地講述一遍。”


    “迴陛下。”河州信使說道,“不日之前,龜茲王的大軍突然撤兵,我們還以為他又要耍什麽花招,結果就等來了殿下大敗慕容伏允,慕容伏允已在陣前自盡的消息。


    然後我們派斥候深入吐穀渾探聽消息,然後……”


    等信使說完,眾人都愣住了。


    他們雖然收到了消息,但隻知道李承乾大敗慕容伏允,具體詳情都是一知半解。


    而且消息渠道也是五花八門,這會兒才算是第一次了解到事情的全貌。


    一個個都是一臉不敢置信的表情。


    “這阿史那咥力會出兵援助殿下倒是可以理解,可這西域諸國是什麽情況?”有人當下就問了一句。


    他們之前可是分析過大明王廷的處境的,當時的結論就是,大明王廷能拖住吐穀渾就已經是極限了,結果現在你告訴他們,李承乾贏了!


    甚至大敗吐穀渾十數萬大軍,這讓他們一時半會兒都接受不了。


    關鍵是,他們都認定西域諸國和李承乾有著不可調停的矛盾,結果現在西域諸國卻是李承乾的援兵,完全出乎他們的預料,更讓他們難以理解。


    “殿下一定是許了西域諸國什麽好處,否則,西域諸國不可能會反戈一擊。”長孫無忌說道,“微臣之前就聽說,慕容伏允最近一直在和西域諸國還有阿史那咥力勾連,準備聯合他們一起對殿下出兵。


    結果這兩支他親自拉來的援兵都反戈一擊,這中間絕對發生了什麽我們不知道的東西。


    陛下,我們有必要弄清楚大明王廷和西域諸國究竟有什麽勾連。


    至少得確認這對我大唐會不會有什麽影響。”


    他話說完,眾人都點了點頭。


    李承乾曾放言要橫掃西域,這也是他和西域諸國之間矛盾的起點,可現在他又和西域諸國聯手,徹底殲滅了吐穀渾,這本身就不正常。


    西域諸國沒道理幫李承乾才對。


    畢竟李承乾拿下了整個吐穀渾,那就真的有了橫掃西域的資本,他們不可能看不到這一點。


    可他們明明看到了這一點,但還是選擇了幫助李承乾,這是為什麽?


    “這個問題還不是最緊要的。”房玄齡說道,“殿下如今全殲了吐穀渾十數萬兵馬,換句話說,殿下如今已經有足夠的能力掌控吐穀渾全境。


    陛下,大明真的已經成長成一個不可忽視的王朝了。


    按照剛剛信使所言,殿下如今麾下有空弦之士將近十萬,這已經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勢力了。


    毫不誇張地說,在西北那塊地方,殿下如今的實力足以傲視群雄。


    而在接納了慕容伏允的政治遺產後,殿下的實力必定還會進一步的發展。


    陛下,是時候遏製一下大明王廷的發展了。”


    自從李承乾在西北立國以來,這是房玄齡第一次主張遏製李承乾的發展。


    不過這一次,哪怕是魏征都沒說什麽。


    確實,到了現在的確是要遏製一下李承乾的發展勢頭了。


    再這麽發展下去,李承乾的實力隻會越來越強大。


    以前,是他們覺得李承乾是大唐最合適的接班人,但隨著李承乾的實力越來越強大,就不再是他們認為李承乾是大唐最適合的接班人了,而是李承乾覺得他就應該是大唐最合適的接班人。


    雖然意思都一樣,但意義卻截然不同。


    而且,李承乾的發展勢頭太快了,不過一年多的時間,他從無到有,到現在,甚至吞並了整個吐穀渾,這個發展勢頭著實把眾人嚇了一跳。


    如果,李承乾還是一個偏安一隅經營著大明王廷的草頭王,他們還是樂見其成的。


    隻當培養一下李承乾執政的能力。


    但如今不同了啊,李承乾想要的明顯不止這麽多。


    接下來他會怎麽辦?


    接下來如果李承乾繼續擴張,要是拿下了西突厥、薛延陀、西域諸國,屆時,大明王廷絕對是一個足以和大唐分庭抗禮的帝國。


    這絕對不是他們想看到的。


    雖然屆時李承乾迴歸大唐,繼承大唐後,兩個帝國合二為一,大唐終將走向輝煌。


    但這不一樣的。


    怎麽說呢,這就是主動和被動的原因。


    一種是我給的,一種是別人自己硬要的。


    就好比李二的皇位,雖然李淵讓位了,但李淵還是芥蒂了這麽多年。


    為什麽?


    不就是因為李淵是被動的麽。


    我可以給你,這沒關係,但我還沒給你的時候,你不能自己搶!


    就是這麽個道理。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李承乾建立起來的大明王廷和他們都沒關係。


    這也意味著李承乾的迴歸會使得他們的既得利益受損。


    還是那句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訴求。


    當他們的訴求達不到的時候,憑什麽還要支持你?


    當初他們這些人為什麽支持李二發動玄武門事變?


    而且一個二個比李二還著急,不還是和自己的利益息息相關?


    試想一下,如果當初登基稱帝的人是李建成,今天的他們可能有如此榮耀麽?


    不可能的,李建成也有他自己的一套班底。


    不說別人,至少長孫無忌、房玄齡這些人,不知道在哪裏鬱鬱寡歡呢。


    所以說,哪怕是皇帝,有些時候也不可能為所欲為。


    “房卿言之有理。”李二點了點頭,說道,“高明這孩子雖然聰慧,但還是太年輕了一些,有些時候中了別人的計都不自知。


    還是需要我們幫忙扶持一下才對。”


    他也有這個想法,但話不能說得那麽直白,否則顯得吃相過於難看。


    “但該說不說,高明這一仗,打得漂亮。”雖然吃相難看了一些,但李二還是說了一句公道話。


    站在一個馬上君王的立場來說,李承乾這一仗確實打得可圈可點。


    尤其是對各個戰場的把控,那都是相當的精確。


    都說以少勝多並不難,但真要操作起來,哪兒有那麽容易?


    能做到的,其實都是鳳毛麟角。


    “這確實。”李孝恭聞言也站了出來,捋著胡須說道,“剛剛那信使雖然隻是短短幾言,但老夫顯然已經聽到了這場大戰的驚心動魄,毫不誇張地說,縱使是換了老夫,也未必能比高明做得更好。”


    拋開政治的角度不談,單單談論這場大戰的話,李孝恭是服氣的。


    “王爺要不細說?”蕭禹聞言說道,“剛剛短短幾句話,老夫的確有些不求甚解。”


    ……


    陽了有段時間了,奶奶個腿兒,跟我玩升級呢……


    陽了的報個數。


    我先來:一!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貞觀無太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赴醉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赴醉人並收藏貞觀無太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