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廷的脊梁是什麽,其實很難說清楚。


    李泰和李恪看到的也隻是冰山一角。


    李承乾從不怕別人看,更不怕別人模仿他,他的這一套,看沒用,你得真正的融入進去,才能感受到大明王廷的神奇之處。


    所有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


    在李泰和李恪暫時落腳日月山之後,吐蕃、吐穀渾、突厥的使者也都到了,不知道是巧合還是什麽,他們幾乎是在同一時間抵達的日月山。


    對於這三國的使者,李承乾認真的琢磨過,自然也有相對的應對策略。


    流程沒什麽好說的,無外乎都是那一套,枯燥而乏味。


    走完流程,吐蕃的使者率先說道:“臨來之前,讚普特意囑咐外臣,替其恭祝明王殿下一舉平定赤水源,想來,以明王殿下之才能,大明王廷必將成為高原上的又一明珠。”


    “那就多謝讚普的好意了。”李承乾笑道,心裏卻是跟明鏡似的,這家夥,故意找事兒了。


    當著吐穀渾的使者說這些,不就是挑事兒的麽?


    一旁,西突厥的使者也笑道:“來之前,肆葉護可汗也交代了外臣,並獻上寶馬五百匹,牛羊無數,恭賀明王殿下。”


    “肆葉護可汗的好意,本王受之有愧啊。”李承乾點了點頭。


    這些家夥,都有自己的目的,但對李承乾來說,西突厥的確是他可以暫且交往的一個對象。


    別的會不會,暫且不說,但遠交近攻這個道理他還是懂的。


    至少,一時半會兒,他和西突厥起不了什麽衝突,畢竟中間還有個慕容伏允擋著。


    至於吐穀渾的使者,實在說不出恭賀的話。


    沒辦法,大明王廷的這塊地,還是他吐穀渾的,這話他怎麽都說不出口,就站在那裏,不言不語。


    當然,他出使也是有原因的。


    寒暄了一陣後,李承乾便安排普西偌、伊原錫以及長孫衝、王玄策、李勤儉幾人招待這些使節團。


    對於這些家夥,自然用不著他親自招待。


    拋開兄弟關係,就算是李恪和李泰,都用不著他招待。


    “慕容婉秋最近在做什麽?”李承乾問道。


    一旁,高純行笑道:“她能做啥,不就在城裏溜達唄,這裏看看,那裏看看。”


    自從蕭鉞去德陽上任後,長孫衝去了禮部,李承乾的身邊也就剩下高純行幾人了。


    “派人去把她找迴來,最近幾天就別讓她到處跑了。”李承乾說道。


    高純行也是一個聰明人,李承乾這話一出口,他就猜到了李承乾想做啥,當即嘿嘿笑道:“那我這就去安排。”


    “殿下,這阿史那要幹嘛?此番除了大唐以外,就他們的賀禮最是豐厚。”尉遲寶林有些不解。


    那些戰馬他去看過,屬實都是上等的好馬,放在長安城都會被哄搶。


    “人家精明著呢。”李承乾聞言笑道,“行了,別管他們什麽目的,待會兒就都清楚了。”


    他們出使,自然是為了達成各種目的,可不管什麽目的,也不可能直接當著李承乾的麵說。


    這要是一拒絕了,那就再難有迴緩的餘地。


    李承乾也知道這一點兒,所以才讓普西偌他們去接待。


    沒多久,普西偌率先迴來了,他和李勤儉招待的是西突厥的使節團。


    “他們想要什麽?”李承乾直接問道。


    普西偌笑道:“殿下料事如神,正如殿下之前所預料的一樣,他們想采購我們的連弩。”


    “談不上什麽料事如神。”李承乾擺了擺手道,“如今西突厥內亂,阿史那咥力的日子定然不好過,連弩雖然射程趕不上,但是在日月山一戰和慕容順一戰之中,都大放異彩。


    阿史那咥力想要也能理解,你們怎麽說的?”


    “微臣已經拒絕了,連弩乃國之重器,豈能輕售?”普西偌言辭鑿鑿地說道。


    他雖然很久沒有上戰場了,但連弩的價值他還是懂的,尤其是兩軍近戰之前,那密集的箭雨,絕對具備威懾力!


    李承乾點了點頭:“不急著答應是對的,做生意嘛,隻有上趕著的買賣才是好買賣。”


    “殿下真要賣連弩?”普西偌有些不敢置信地說道,“這可是國之重器!”


    “啥國之重器?”李承乾無語道,“不要學了幾個詞兒就亂用,國之重器是什麽?是你們,是那些做出連弩的工匠,是我們戰無不勝的將士,也是大明王廷的每一個子民,但偏偏不是什麽連弩。


    相信我,隻要我們還在,比連弩更好的兵器我們也能造出來。


    再說了,如今大明王廷都窮成啥樣了?能賺點兒就給我狠狠的賺他一筆。”


    聽李承乾這麽說,普西偌點了點頭。


    這話沒毛病!


    當然,他不知道,李承乾之所以願意賣給阿史那咥力也是有原因的。


    一是雙方暫且很難發生衝突,二是這家夥也是個沒本事的。


    未來他拿下了整個吐穀渾那就必然要和西突厥打交道,邊上是條狗還是條狼,那區別可大了。


    既然想在這一帶成就自己的雄圖霸業,未雨綢繆也就是難免的。


    你換吐蕃或吐穀渾想采購連弩試試?


    李承乾能賣他們一支箭都是奇跡。


    地緣政治便是如此。


    就在李承乾和普西偌,李勤儉聊著的時候,伊原錫也迴來了。


    他招待的是吐蕃使團。


    對於吐蕃使團的來意,李承乾不用問都知道是咋迴事。


    “殿下,吐蕃想和我們共開互市。”伊原錫說道。


    李承乾點了點頭:“他們啥心思大家都知道。”


    這些家夥就是來打探消息,順便搞事情的。


    “想開互市那便開。”李承乾說道,“他們暫且國內都還沒折騰完,想要下來也得費點勁兒。”


    鬆讚幹布年歲和他差不多,比他略長兩歲,當今天下要說少年英才,他必算其一。


    “那和澆河郡那邊一個路數?”伊原錫問道。


    李承乾笑了,說道:“對,一個路數,不管他們現在什麽情況,但防他們一手是必然的。”


    他要是沒記錯的話,達延芒結波最終就是投了吐蕃。


    這些家夥的野心,甚大!


    伊原錫點了點頭,倒也沒有多說,他知道李承乾是啥意思。


    不多時,王玄策和長孫衝也迴來了。


    “殿下,慕容伏允問殿下何時迴大唐。”王玄策說道,“說是當日簽訂三方條約的時候,殿下說過,拿下了赤水源,殿下證明了自己的能力,也該迴大唐安安穩穩的當自己的太子了。”


    李承乾笑了:“隨便找個理由搪塞過去便是,哎,當時本王也沒想到能這麽順利的拿下赤水源,更沒想到慕容順這麽配合啊,早知如此,本王豈會說這個話。


    當然,慕容伏允也清楚本王不會這麽快就迴去,這不過是故意派人來惡心本王罷了。”


    如今,普西偌和伊原錫他們這些人也知道了李承乾的身份,一開始眾人也是震驚不已,接著就和伊原峰等人一樣了。


    有一說一,這真的是千載難逢的機會。


    為此,據說幾人私底下喝了好幾頓酒,著實好好慶祝了一番。


    幹活也更認真了一些。


    王玄策繼續說道:“還有,他們問起了慕容婉秋的情況。”


    “在慕容婉秋一事上,態度強硬些。”李承乾說道,“不要怕,如今的吐穀渾其實也不願意和我們衝突,哪怕天柱王一死,他們所有的動亂都結束了,但說到底,這也透露出了他們內部矛盾重重的本質。


    慕容伏允但凡有點兒腦子,這時候都應該知道該做些什麽。”


    王玄策點了點頭,說道:“微臣明白了。”


    在這方麵,王玄策其實很有自己主見的,不說別的,拉虎皮扯大旗的事兒,他是真幹得出來。


    接下來,眾人又商議了一下李承乾加冠的儀式,相比起幾國使團的事兒,這才是大明王廷的正經事。


    一日不做這個儀式,李承乾這個明王在法理上就站不住腳。


    等一切結束後,眾人散去。


    ……


    貞觀六年,七月十九。


    眾人都起了個大早。


    今日,是李承乾加冠的日子。


    也是大明王廷最重要的一個日子。


    尤其是日月山內城,所有人都早早的起來了。


    李承乾加冠,也就意味著從今日起,大明王廷對赤水源有了合法的統治權。


    大帳中,李承乾很平靜的坐在那裏,任由春花、秋月等人拾掇自己。


    當然,同樣被拾掇的還有長樂。


    她今天也將被正式冊封為大明王廷長公主。


    除了他,契苾何力也帶兵迴來了。


    蕭鉞也迴來了。


    大明王廷上上下下,幾乎都迴來了。


    對於大明王廷來說,今天是一個特別隆重的日子。


    “殿下,時辰差不多了,城外已經聚集了不少人了。”就在這時,尉遲寶林進來通報了一聲。


    李承乾點了點頭,說道:“那便開始吧。”


    隨著他一聲開始。


    反鎖而又隆重的儀式便開始了。


    儀式是在城頭之上舉行的。


    沒辦法,日月山確實找不到更好的地方,加上觀禮的人也多,就城頭最為合適。


    主持儀式的便是蕭瑀。


    左右他也無事,剛好有精通此道,由他主持,倒也說得過去。


    李恪李泰自然也知道這事兒,所以也早早的來到了城頭之上,至於吐蕃、西突厥還有吐穀渾的使節,卻是昨晚才知道這事,今兒也被逼無奈起了個大早。


    至於城頭之下,契苾何力和伊原峰都率領著大軍整齊劃一的分列於長街之中。


    日月山的眾人則是隨便找了個他們邊上的地方。


    至於那些往來的商賈,一開始還不知道是怎麽迴事兒,等得知消息後,也紛紛湧了出來。


    這樣的熱鬧,估計一輩子也看不了幾次。


    不多時,整個城外已經是一片人頭攢動。


    看著這一幕,李恪、李泰兄弟也是搖頭不語。


    李承乾終究是走在了他們前麵去了。


    而各國使節也是沉默不語,高原上,真要再出一顆明珠了。


    說實話,這其實是誰都不想看到的,畢竟肉就這麽多,多一個人來分,自己定然就少一塊。但又是誰都無法阻止的,人家是憑借著硬實力,一步步走到了今天這個模樣。


    不過個人是什麽心思,但大家都沒言語。


    哪怕是城外那些人,也是格外的安靜。


    隨著旭日東升,太陽稍稍露出真容的時候,李承乾和長樂在眾人的簇擁中,緩緩登上城頭。


    李承乾的現身,直接讓城下的那些人歡唿雀躍起來。


    那是他們的王!


    是帶領他們創造了無數奇跡的王!


    當金黃的陽光灑在李承乾身上的時候,眾人瞬間沸騰了。


    那一刻,他們仿佛看到了神明,仿佛看到了天神下凡。


    是了,這就是老天爺派來拯救他們的王!


    至此,儀式正式開始。


    加冠,祭天,告天下!


    儀式總是繁瑣而無趣的,但每一項都有著自己嚴苛的規定。


    而不管是李泰還是李恪,不管是吐蕃還是突厥的使者,不管是將士還是百姓,不管是商賈還是夥計,他們都看得津津有味。


    他們見證了一個王朝的建立,也將見證一個新王的誕生!


    當然,這其中有多少人羨慕,多少人憤恨,那就不得而知了。


    不管是什麽樣的心情,此時,眾人都得壓在心裏。


    臉上都得表現出歡喜。


    哪怕是李恪、李泰也是如此。


    嫉妒麽?


    羨慕麽?


    這是必然的。


    大家年歲相仿,我們還在享受父輩帶給我們的榮耀,你卻自己完成了最為華麗的轉身,怎麽不羨慕?


    一個多時辰後,當李承乾最後朝著勇山的方向,告慰了那些為了大明王廷而戰死的英靈之後,所有儀式正式結束!


    從這一刻起,李承乾便是真正的明王!


    從這一刻起,大明王廷向全天下宣告,我們來了!


    從這一刻起,大明王廷拉開了一個新的篇章!


    “參見明王!”


    “參見明王!”


    “參見明王!”


    此起彼伏的聲音,在日月山傳開,越傳越遠,仿佛遠在天邊的人,也能聽到他們的心聲一般。


    聽到這山唿海嘯的聲音,李承乾很滿意。


    激動麽?


    當然是激動的。


    不管是誰,總想得到別人的認可,這一點兒放到哪裏都一樣。


    但激動之餘,還是有些緊張的。


    因為,從今往後,他肩上的擔子也更重了。


    接下來,就是酬功。


    大明王廷暫且沒有大赦天下這一說。


    沒辦法,大明王廷連牢房都沒有個像樣的,大赦啥?


    冊封長樂的儀式,相對來說就要簡單一些,不過還是把這小家夥高興得不行。


    頭頂兩個公主頭銜的,估計全天下也就她了。


    “參見長公主!”


    “參見長公主!”


    “參見長公主!”


    儀式剛結束,山唿海嘯的聲音再次傳來。


    大家夥高興啊。


    這才是一個王朝該有的樣子。


    一旁,李恪和李泰也是羨慕的不行。


    李泰甚至小聲問道:“你說,當初我們要是也跟著皇兄一起來打天下,這會兒他得冊封我倆啥?”


    李恪愣了一下,好家夥,還是你敢想啊。


    不過,他雖然沒說話,但心裏卻也是在琢磨,真要這樣,這會兒我倆得冊封啥呢?


    想到這個,兩人都是不由自主的搖了搖頭。


    冊封完長樂以後,便是冊封官員。


    雖然大家以前都有職位,但沒有下發明旨,說起來也和李承乾這個明王一樣,不倫不類的。


    趁著這一次機會,李承乾也將所有人的職權再次給安排了。


    幾乎和當初一樣,沒什麽變動,隻是新增了一些人。


    至於空缺的,那就暫且空缺好了。


    李承乾還是秉承著寧缺毋濫的心思。


    不過,隨著官員任命的公布,大家也都看到了一個希望。


    大明王廷還多的是職位,隻要肯做,肯努力,總是有希望的。


    一開始,蕭瑀其實是不滿意這樣的,畢竟,誰家會空缺這麽多職位出來?連幾部尚書都空了一半,這說出去都丟人。


    但李承乾認為,這是讓大家看到希望的一個方式。


    空缺的官職,才能引來無數的人才。


    至此,所有儀式結束。


    “恭賀明王殿下!”


    城頭上,眾人齊齊施禮。


    他們雖然什麽都沒做,但見證了一個新的王朝誕生。


    李承乾笑了笑,轉過頭,看向城下,道:“從今日起,大明王廷正式告天下,我們來了!”


    “我們來了!”


    “我們來了!”


    “我們來了!”


    山唿海嘯般的歡唿聲,再次傳來!


    從近致遠,連綿不斷。


    城頭之上,眾人聽著這近乎呐喊一般的聲浪,皆是不言。


    高原啊,將再多一頭狼!


    今時今日的李承乾,已經有了資本在這高原上掀起新的血雨腥風!


    而這一切,他靠的不是強盛的大唐。


    不是他當皇帝的爹。


    靠的,是他自己。


    這一年,李承乾虛歲十四!


    開創了曆史長河中最為恐怖的一頁。


    開國帝王,年僅虛歲十四!


    前無古人亦後無來者!


    而李承乾創造的奇跡,遠遠不止於此。


    這僅僅是他傳奇一生的開端!


    未來,隨著這位少年英才,終將便得不可揣摩。


    李恪、李泰兩兄弟,羨慕之餘,又有些嫉妒。


    吐穀渾的使者則是憂心忡忡。


    吐蕃的使者則是暗暗在心中將其和自己的讚普相比。


    唯有西突厥的使者,饒有興趣地看著這一切。


    此時的他們還不知道,他們見證了一樁怎樣的盛世。


    無數年後,再迴想今日,與有榮焉!


    ……


    卷二,終!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貞觀無太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赴醉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赴醉人並收藏貞觀無太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