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寧武關外,李自成親率的五十萬大軍早已經攻城五日有餘,為了拿下這塊硬骨頭,李自成甚至派出了自己最為精銳的老營,可是在巍峨的雄關麵前,除了丟下了無數的屍體別無進展。
這幾日,周遇吉是悉力拒守,不斷的用火炮殺傷敵人,大順軍是傷亡慘重。
“大哥,再給末將一個機會,我一定要攻下這寧武關。”雖然李自成早已建國,可是劉芳亮等老弟兄們還是習慣這樣叫他。
“好,老營的人馬全給朕帶!”李自成這次是下了血本,他不相信這麽一座孤城竟然會將自己的五十萬大軍阻擋於此,他必須要攻下寧武,否則談何問鼎北京。
“末將遵旨!”得到李自成老營的援助,劉芳亮是喜形於色,趕緊下去準備攻城事宜。
“弟兄們!”劉芳亮在馬高聲唿喊,“打破城池,雞犬不留!”
“轟轟!轟轟!”終於趕到的李自成的炮隊開始發威,不斷的向城牆之傾斜著這幾日大順軍的怒火。一顆顆炮彈在城牆不斷炸開,每一聲炮響總有那麽幾個不走運的官軍被炸的飛起。
“衝啊!”在炮火的掩護下,早已準備緒的大順步兵強行架橋,抬著雲梯前赴後繼的朝著城牆湧去。
此時城牆的官軍正在吃午飯,他們沒有想到這流寇竟然在正午時分發起了進攻,隨著炮火的不斷響起,城樓的守軍開始靠著城牆移動到自己的崗位,開始了新一輪的反擊。
“放!放!”周遇吉不斷的催促著手下的炮隊開炮,一顆顆黑漆漆的炮彈送入炮膛,不斷的發出怒吼,城樓的官軍開始和樓下的流寇互射起來。
“轟!”一個小校剛把炮彈送入炮膛,還沒點火,已經通紅的炮膛突然炸開,旁邊躲避不及的士卒們紛紛被炸了天,殘肢斷腳掉了一地。
“將軍!火炮時間太長了,而且我們的炮彈也不多了!”火炮部隊的副將幾乎是哭喪著臉向周遇吉匯報了這一情況,作為火炮部隊的指揮,他當然明白失去了火炮意味著什麽!
周遇吉心裏一驚,這火炮竟然在這關鍵時刻出問題,可是作為主帥他又不能把這種驚慌表現在臉,“弟兄們沒有了火炮我們還有弓箭,還有長矛!我們誓與寧武共存亡!”
“誓與寧武共存亡!”周遇吉的鼓勵一下子點燃了整個守城官兵的士氣。
“將軍!夫人親率二十女兵城助戰!”正當周遇吉吩咐守城時,身旁的親衛趕緊指著在遠處作戰的夫人大聲喊道!
周遇吉的夫人劉氏乃是蒙古人,自小習武,驍勇異常!此時的她早換了一身打扮親率手下的二十女兵登城拒敵。
“弟兄們,為了大明,為了將軍!殺啊!”劉氏守城的行為一下子將整個官軍的士氣推到了最高點,每個官軍此時的腦袋裏隻有一個念頭。
“官軍沒了火炮,官軍沒了火炮!”城牆底下飽受官軍火炮肆虐的大順軍士兵突然感受到此前不斷轟鳴的火炮停止了炮擊,一時之間興奮的大喊了起來。
親自帶兵作戰的劉芳亮一看官軍沒了火炮,趕緊帶頭朝著城牆之不斷的衝擊。
沒了火炮的支援,城樓底下的大順軍開始架設起一架架雲梯,一個個士兵口叼著刀不斷的向攀登著。
此時的城樓不斷拋下滾石檑木,早已準備多時的弓箭手也開始不斷射殺著向攀登的流寇,雲梯的流寇毫無遮攔完全成了明軍的活靶子。
然而今日的流寇卻沒有像往前一樣退去,反而傷亡越大這夥流寇攻擊的越是兇猛,隨著一架架雲梯的不斷架起,開始有流寇慢慢登了城樓與明軍廝殺了起來。
“去死!”劉芳亮一刀捅死一個正準備拋下石塊的官軍,一個縱身跳了城樓,開始不斷的收割起城守軍的腦袋。
城樓現在是一片混亂,大明官軍和大順軍是混雜在一起,雙方都在為爭奪城樓的控製權做殊死的搏鬥!隨著越來越多的大順軍湧入,城樓的明軍開始漸漸不支,向後退去。
“殺啊!”正當劉芳亮慶幸登城牆的大順軍越來越多時,周遇吉準備多時的後備部隊終於亮出了獠牙,周遇吉親率這支生力軍向大順軍開始發起了反撲。
本來靠著一股氣剛剛站穩腳跟的大順軍被這突然殺來的明軍是打的節節敗退,好不容易才站穩牆頭又被趕了下去,兩軍又在城樓之下拉鋸起來。
遠處山坡的李自成臉黑的異常難看,原本以為投入老營全部力量後,再加十幾萬的大軍配合拿下寧武關應該是手到擒來,可是竟然沒有想到結果會是這樣。
“鳴金收兵!”李自成無奈的下達了退兵的命令,此時大順軍已經失去了作戰的最好時機,此時不退也隻是白白徒增傷亡而已。
低沉的號角聲不斷響起,如潮水般而來的大順軍又如潮水般一樣快速退去,劉芳亮不甘的向後望了望早已經不成樣子的寧武關,心滿是憤怒。
李自成大帳,早有後勤官員將今日的戰損報了來,今日一戰大順軍傷亡三萬餘,光老營傷亡了兩千餘人。
此時的李自成心都在滴血,這老營可是跟他一起出生入死闖過來的,可以說是大順軍的精銳所在,如今卻在小小的寧武關折損了近兩千人馬,這怎能不讓李自成心痛。
“皇!劉芳亮將軍在帳外求見!”正當李自成長籲短歎之時,近衛進帳稟告道。
“進來吧!”李自成揮了揮手。
“大哥,大哥小弟有罪,有罪!”此時的劉芳亮是一身**,後背綁著荊條,一進帳撲通一聲跪了下來。
“兄弟你這是幹什麽!”劉宗敏一看這劉芳亮這種打扮,趕緊伸手來扶。
“劉大哥,小弟折損了這麽多老營弟兄而又無功而返,小弟無顏麵對各位大哥!”說完劉芳亮不停的磕頭認罪,他當然明白老營對於李自成的重要性。
本來自/html/book/29/29988/
寧武關外,李自成親率的五十萬大軍早已經攻城五日有餘,為了拿下這塊硬骨頭,李自成甚至派出了自己最為精銳的老營,可是在巍峨的雄關麵前,除了丟下了無數的屍體別無進展。
這幾日,周遇吉是悉力拒守,不斷的用火炮殺傷敵人,大順軍是傷亡慘重。
“大哥,再給末將一個機會,我一定要攻下這寧武關。”雖然李自成早已建國,可是劉芳亮等老弟兄們還是習慣這樣叫他。
“好,老營的人馬全給朕帶!”李自成這次是下了血本,他不相信這麽一座孤城竟然會將自己的五十萬大軍阻擋於此,他必須要攻下寧武,否則談何問鼎北京。
“末將遵旨!”得到李自成老營的援助,劉芳亮是喜形於色,趕緊下去準備攻城事宜。
“弟兄們!”劉芳亮在馬高聲唿喊,“打破城池,雞犬不留!”
“轟轟!轟轟!”終於趕到的李自成的炮隊開始發威,不斷的向城牆之傾斜著這幾日大順軍的怒火。一顆顆炮彈在城牆不斷炸開,每一聲炮響總有那麽幾個不走運的官軍被炸的飛起。
“衝啊!”在炮火的掩護下,早已準備緒的大順步兵強行架橋,抬著雲梯前赴後繼的朝著城牆湧去。
此時城牆的官軍正在吃午飯,他們沒有想到這流寇竟然在正午時分發起了進攻,隨著炮火的不斷響起,城樓的守軍開始靠著城牆移動到自己的崗位,開始了新一輪的反擊。
“放!放!”周遇吉不斷的催促著手下的炮隊開炮,一顆顆黑漆漆的炮彈送入炮膛,不斷的發出怒吼,城樓的官軍開始和樓下的流寇互射起來。
“轟!”一個小校剛把炮彈送入炮膛,還沒點火,已經通紅的炮膛突然炸開,旁邊躲避不及的士卒們紛紛被炸了天,殘肢斷腳掉了一地。
“將軍!火炮時間太長了,而且我們的炮彈也不多了!”火炮部隊的副將幾乎是哭喪著臉向周遇吉匯報了這一情況,作為火炮部隊的指揮,他當然明白失去了火炮意味著什麽!
周遇吉心裏一驚,這火炮竟然在這關鍵時刻出問題,可是作為主帥他又不能把這種驚慌表現在臉,“弟兄們沒有了火炮我們還有弓箭,還有長矛!我們誓與寧武共存亡!”
“誓與寧武共存亡!”周遇吉的鼓勵一下子點燃了整個守城官兵的士氣。
“將軍!夫人親率二十女兵城助戰!”正當周遇吉吩咐守城時,身旁的親衛趕緊指著在遠處作戰的夫人大聲喊道!
周遇吉的夫人劉氏乃是蒙古人,自小習武,驍勇異常!此時的她早換了一身打扮親率手下的二十女兵登城拒敵。
“弟兄們,為了大明,為了將軍!殺啊!”劉氏守城的行為一下子將整個官軍的士氣推到了最高點,每個官軍此時的腦袋裏隻有一個念頭。
“官軍沒了火炮,官軍沒了火炮!”城牆底下飽受官軍火炮肆虐的大順軍士兵突然感受到此前不斷轟鳴的火炮停止了炮擊,一時之間興奮的大喊了起來。
親自帶兵作戰的劉芳亮一看官軍沒了火炮,趕緊帶頭朝著城牆之不斷的衝擊。
沒了火炮的支援,城樓底下的大順軍開始架設起一架架雲梯,一個個士兵口叼著刀不斷的向攀登著。
此時的城樓不斷拋下滾石檑木,早已準備多時的弓箭手也開始不斷射殺著向攀登的流寇,雲梯的流寇毫無遮攔完全成了明軍的活靶子。
然而今日的流寇卻沒有像往前一樣退去,反而傷亡越大這夥流寇攻擊的越是兇猛,隨著一架架雲梯的不斷架起,開始有流寇慢慢登了城樓與明軍廝殺了起來。
“去死!”劉芳亮一刀捅死一個正準備拋下石塊的官軍,一個縱身跳了城樓,開始不斷的收割起城守軍的腦袋。
城樓現在是一片混亂,大明官軍和大順軍是混雜在一起,雙方都在為爭奪城樓的控製權做殊死的搏鬥!隨著越來越多的大順軍湧入,城樓的明軍開始漸漸不支,向後退去。
“殺啊!”正當劉芳亮慶幸登城牆的大順軍越來越多時,周遇吉準備多時的後備部隊終於亮出了獠牙,周遇吉親率這支生力軍向大順軍開始發起了反撲。
本來靠著一股氣剛剛站穩腳跟的大順軍被這突然殺來的明軍是打的節節敗退,好不容易才站穩牆頭又被趕了下去,兩軍又在城樓之下拉鋸起來。
遠處山坡的李自成臉黑的異常難看,原本以為投入老營全部力量後,再加十幾萬的大軍配合拿下寧武關應該是手到擒來,可是竟然沒有想到結果會是這樣。
“鳴金收兵!”李自成無奈的下達了退兵的命令,此時大順軍已經失去了作戰的最好時機,此時不退也隻是白白徒增傷亡而已。
低沉的號角聲不斷響起,如潮水般而來的大順軍又如潮水般一樣快速退去,劉芳亮不甘的向後望了望早已經不成樣子的寧武關,心滿是憤怒。
李自成大帳,早有後勤官員將今日的戰損報了來,今日一戰大順軍傷亡三萬餘,光老營傷亡了兩千餘人。
此時的李自成心都在滴血,這老營可是跟他一起出生入死闖過來的,可以說是大順軍的精銳所在,如今卻在小小的寧武關折損了近兩千人馬,這怎能不讓李自成心痛。
“皇!劉芳亮將軍在帳外求見!”正當李自成長籲短歎之時,近衛進帳稟告道。
“進來吧!”李自成揮了揮手。
“大哥,大哥小弟有罪,有罪!”此時的劉芳亮是一身**,後背綁著荊條,一進帳撲通一聲跪了下來。
“兄弟你這是幹什麽!”劉宗敏一看這劉芳亮這種打扮,趕緊伸手來扶。
“劉大哥,小弟折損了這麽多老營弟兄而又無功而返,小弟無顏麵對各位大哥!”說完劉芳亮不停的磕頭認罪,他當然明白老營對於李自成的重要性。
本來自/html/book/29/29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