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熾熱的太陽不斷的燒烤著大地,從崇禎十年開始,大旱就一直持續到現在,轉眼之間已經到了崇禎十六年。天籟小說
在西安通往京師的道路上,無數衣衫襤褸的人群正冒著酷暑不斷的向京師前進,他們中有的是身穿華服的貴人,有的是衣著長衫的士子,隻不過慌亂的逃命生涯讓他們早已經失去了往日的風采,現在的他們也顧不上這些,在他們的心裏隻想著早一點趕往京師,脫離這非人的折磨。
崇禎十六年的八月,陝甘總督孫傳庭在崇禎的不斷催促下,匆忙起兵,在汝州遭遇大敗,三十萬大軍損失過半,李自成一路追殺,陝甘總督孫傳庭無力迴天自殺殉國。
在四川,張獻忠利用官軍被李自成牽製的大好時機,集中全部兵力消滅了前來圍剿的楊嗣昌,並且攻取了襄陽城逼死了襄王,心力交瘁又擔驚害怕的楊嗣昌也在沙市病逝。
大明官軍在中原的接連失敗以及農民軍處置王公貴族的殘忍行為,讓那些大明官紳和士子害怕不已,紛紛舉家逃亡,以至於中原通往京師的道路一時之間擁堵不已。
錦州,自從鬆山一戰後,大明和大清在遼東又接連進行了幾場作戰,雙方互有損失,如今大明和大清在遼東一直呈對峙狀態。
“各位,立刻加強募軍,關寧鐵騎的規模必須增大!”王峰正在給眾將下達著下一步的行動,幾場戰役以來,王峰早已經融入到了每個關寧軍將士的心裏。
“不好了,少帥!”宋獻策拿著一封密信,火急火燎的走了進來,信中所說的事情實在是太大,他宋獻策也顧不得少帥正在開會。
“宋軍師,你這怎麽了?這火急火燎的作風可不像你啊!哈哈”坐下的祖大壽插科打諢道。
宋獻策此時也顧不上與祖大壽計較,趕緊說道:“西安密報,孫總督於崇禎十六年八月戰死於汝州,楊嗣昌大人病逝於沙市!如今反賊李自成已在西安登基,建立政權偽國號大順,張獻忠於成都建立大西政權。”
“什麽?”宋獻策的話像一顆炸彈瞬間引爆了在場的眾人,眾將紛紛站了起來,這密報意味著什麽,他們心裏再清楚不過了。
“文詔呢?他怎麽樣了,探子有沒有他的消息?”王峰開口的第一句關心的竟然是去年領兵西征的曹文詔。
王峰的舉動瞬間又溫暖了在場的眾將,每個人都慶幸能夠跟著這麽一位主將。
“文詔兄弟怎麽樣了?”平日裏和曹文詔關係最好的吳三桂趕緊站出來問道。
“少帥!吳將軍請寬心,我們的探子已經聯係到了曹將軍,如今曹將軍已經率殘兵五萬退守寧武。”做事仔細的宋獻策早就打聽到曹文詔的下落。
“寧武?”王峰趕緊走到地圖前,仔細的端量起來。
“少帥,寧武總兵周遇吉忠君愛國,勇猛無敵!據說現在的他已經開始收集殘兵準備抵禦李自成的攻擊。”自從投靠王峰後,宋獻策就擔負起了王峰整個情報係統工作。
“皇帝真是實在是太著急了!少帥都已經多次上書勸阻不要輕易出兵,可,唉!”
“是啊!是啊!”在場的眾將紛紛交頭接耳道。
“祖大壽、吳三桂!募兵的工作必須抓緊,三個月呢必須給本帥募集五萬人!”
“宋獻策!你立刻聯係南京方麵,讓其準備五百艘大船停靠於山海關!”王峰的大腦飛的運轉起來,因為他知道留給他的時間不多了,現在他要爭取每一份每一秒的時間來實施他的大計劃。
京師,此時的大明朝廷是一片混亂,孫傳庭、楊嗣昌戰敗的消息接連傳來,讓本已經風雨飄搖的大明王朝是雪上加霜,這些天崇禎幾乎是天天召開廷議商量對策。
“皇上!闖賊已經在西安稱帝,而且他們已經向我們大明下達了最後的約戰書!”作為兵部尚書,陳新甲顫顫巍巍的從衣袖裏掏出今天早上兵部收到的奏折。
“大膽闖賊竟敢如此、如此!”看完奏折的崇禎出聲嘶力竭的吼叫,這一刻的他怒了,怒到已經想要殺人的地步。
“三月十八!三月十八!”癱坐在龍椅上的崇禎不停的念叨著,這是闖賊李自成跟他約定的最後決戰的日子,想當初李自成不過是他治下的一個小小流寇,如今竟然能夠和他這個大明皇帝叫板,這世事真是五常。
“陳大人你作為兵部尚書,趕緊說說該怎麽辦吧!”一看皇帝這樣,王承恩趕緊出班問道。
此時的陳新甲也是熱鍋上的螞蟻,不知道該如何是好;孫傳庭和楊嗣昌的大軍幾乎可以說是大明朝廷全部的家當,如今全部折損,現在還要他這個兵部尚書拿主意。
“皇上!如今事態緊急,臣請求布勤王令,號召天下兵馬勤王!”雖然心裏不滿,但陳新甲還是要硬著頭皮說道。
“對對對,調兵!”崇禎似乎是反應過來了,滿眼充滿希望道“愛卿覺得調哪處兵最為合適?”
“臣認為薊鎮總兵唐通、山東總兵劉澤清、還有退守寧武的曹文詔!這些兵馬加起來估計不下十萬人!”陳新甲幾乎是把整個大明朝的總兵都在腦子裏過了一遍。
“對,對!有了這十萬兵馬,朕就不懼他李自成了!”崇禎像是抓到了救命稻草一般,整個人也稍稍顯得安定了些。
“皇上,別忘了遼東我們大明可還是有二十萬大軍!”混跡朝廷多年的王承恩當然明白就靠著這些東拚西湊出來的軍隊絕對是低檔不住李自成的那些流寇的,朝廷要想擊敗流寇必須要靠這些邊兵。
“皇上!遼東的兵馬不能動啊!他們可是鎮守我大明東門的關鍵,一旦他們撤了,整個遼東戰局那將是岌岌可危啊!”一聽到王承恩打起遼東守軍的主意,陳新甲趕緊開口反駁道!
“如果京師不保,留著遼東的幾十萬大軍還有什麽用?”王承恩不甘示弱的反擊道。
熾熱的太陽不斷的燒烤著大地,從崇禎十年開始,大旱就一直持續到現在,轉眼之間已經到了崇禎十六年。天籟小說
在西安通往京師的道路上,無數衣衫襤褸的人群正冒著酷暑不斷的向京師前進,他們中有的是身穿華服的貴人,有的是衣著長衫的士子,隻不過慌亂的逃命生涯讓他們早已經失去了往日的風采,現在的他們也顧不上這些,在他們的心裏隻想著早一點趕往京師,脫離這非人的折磨。
崇禎十六年的八月,陝甘總督孫傳庭在崇禎的不斷催促下,匆忙起兵,在汝州遭遇大敗,三十萬大軍損失過半,李自成一路追殺,陝甘總督孫傳庭無力迴天自殺殉國。
在四川,張獻忠利用官軍被李自成牽製的大好時機,集中全部兵力消滅了前來圍剿的楊嗣昌,並且攻取了襄陽城逼死了襄王,心力交瘁又擔驚害怕的楊嗣昌也在沙市病逝。
大明官軍在中原的接連失敗以及農民軍處置王公貴族的殘忍行為,讓那些大明官紳和士子害怕不已,紛紛舉家逃亡,以至於中原通往京師的道路一時之間擁堵不已。
錦州,自從鬆山一戰後,大明和大清在遼東又接連進行了幾場作戰,雙方互有損失,如今大明和大清在遼東一直呈對峙狀態。
“各位,立刻加強募軍,關寧鐵騎的規模必須增大!”王峰正在給眾將下達著下一步的行動,幾場戰役以來,王峰早已經融入到了每個關寧軍將士的心裏。
“不好了,少帥!”宋獻策拿著一封密信,火急火燎的走了進來,信中所說的事情實在是太大,他宋獻策也顧不得少帥正在開會。
“宋軍師,你這怎麽了?這火急火燎的作風可不像你啊!哈哈”坐下的祖大壽插科打諢道。
宋獻策此時也顧不上與祖大壽計較,趕緊說道:“西安密報,孫總督於崇禎十六年八月戰死於汝州,楊嗣昌大人病逝於沙市!如今反賊李自成已在西安登基,建立政權偽國號大順,張獻忠於成都建立大西政權。”
“什麽?”宋獻策的話像一顆炸彈瞬間引爆了在場的眾人,眾將紛紛站了起來,這密報意味著什麽,他們心裏再清楚不過了。
“文詔呢?他怎麽樣了,探子有沒有他的消息?”王峰開口的第一句關心的竟然是去年領兵西征的曹文詔。
王峰的舉動瞬間又溫暖了在場的眾將,每個人都慶幸能夠跟著這麽一位主將。
“文詔兄弟怎麽樣了?”平日裏和曹文詔關係最好的吳三桂趕緊站出來問道。
“少帥!吳將軍請寬心,我們的探子已經聯係到了曹將軍,如今曹將軍已經率殘兵五萬退守寧武。”做事仔細的宋獻策早就打聽到曹文詔的下落。
“寧武?”王峰趕緊走到地圖前,仔細的端量起來。
“少帥,寧武總兵周遇吉忠君愛國,勇猛無敵!據說現在的他已經開始收集殘兵準備抵禦李自成的攻擊。”自從投靠王峰後,宋獻策就擔負起了王峰整個情報係統工作。
“皇帝真是實在是太著急了!少帥都已經多次上書勸阻不要輕易出兵,可,唉!”
“是啊!是啊!”在場的眾將紛紛交頭接耳道。
“祖大壽、吳三桂!募兵的工作必須抓緊,三個月呢必須給本帥募集五萬人!”
“宋獻策!你立刻聯係南京方麵,讓其準備五百艘大船停靠於山海關!”王峰的大腦飛的運轉起來,因為他知道留給他的時間不多了,現在他要爭取每一份每一秒的時間來實施他的大計劃。
京師,此時的大明朝廷是一片混亂,孫傳庭、楊嗣昌戰敗的消息接連傳來,讓本已經風雨飄搖的大明王朝是雪上加霜,這些天崇禎幾乎是天天召開廷議商量對策。
“皇上!闖賊已經在西安稱帝,而且他們已經向我們大明下達了最後的約戰書!”作為兵部尚書,陳新甲顫顫巍巍的從衣袖裏掏出今天早上兵部收到的奏折。
“大膽闖賊竟敢如此、如此!”看完奏折的崇禎出聲嘶力竭的吼叫,這一刻的他怒了,怒到已經想要殺人的地步。
“三月十八!三月十八!”癱坐在龍椅上的崇禎不停的念叨著,這是闖賊李自成跟他約定的最後決戰的日子,想當初李自成不過是他治下的一個小小流寇,如今竟然能夠和他這個大明皇帝叫板,這世事真是五常。
“陳大人你作為兵部尚書,趕緊說說該怎麽辦吧!”一看皇帝這樣,王承恩趕緊出班問道。
此時的陳新甲也是熱鍋上的螞蟻,不知道該如何是好;孫傳庭和楊嗣昌的大軍幾乎可以說是大明朝廷全部的家當,如今全部折損,現在還要他這個兵部尚書拿主意。
“皇上!如今事態緊急,臣請求布勤王令,號召天下兵馬勤王!”雖然心裏不滿,但陳新甲還是要硬著頭皮說道。
“對對對,調兵!”崇禎似乎是反應過來了,滿眼充滿希望道“愛卿覺得調哪處兵最為合適?”
“臣認為薊鎮總兵唐通、山東總兵劉澤清、還有退守寧武的曹文詔!這些兵馬加起來估計不下十萬人!”陳新甲幾乎是把整個大明朝的總兵都在腦子裏過了一遍。
“對,對!有了這十萬兵馬,朕就不懼他李自成了!”崇禎像是抓到了救命稻草一般,整個人也稍稍顯得安定了些。
“皇上,別忘了遼東我們大明可還是有二十萬大軍!”混跡朝廷多年的王承恩當然明白就靠著這些東拚西湊出來的軍隊絕對是低檔不住李自成的那些流寇的,朝廷要想擊敗流寇必須要靠這些邊兵。
“皇上!遼東的兵馬不能動啊!他們可是鎮守我大明東門的關鍵,一旦他們撤了,整個遼東戰局那將是岌岌可危啊!”一聽到王承恩打起遼東守軍的主意,陳新甲趕緊開口反駁道!
“如果京師不保,留著遼東的幾十萬大軍還有什麽用?”王承恩不甘示弱的反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