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終究沒有等到自己的父親,此時太陽已經下山,她腳尖抵著地上的青磚,一副心事沉沉地樣子。李攸燁知她一時半會恢複不了記憶,便也不急,人能夠平安迴來比什麽都重要。
她坐到她旁邊,不忍心見她皺著眉頭,於是寬慰說,“你爹爹或許有要緊事要同我父皇商議,所以耽擱晚了。要不然你先到我宮裏等著吧,先吃點東西,我會派人到禦書房外守著,等你爹爹出來馬上過來通報。”
“可是再晚宮裏就要關門了,我們到時候就迴不去了,娘親還……”到這裏她忽然止住了,似乎覺得沒必要跟她說太多,又低頭踢地上的小石子了,“總之,我一定要等到爹爹。”
李攸燁笑了笑,在她看來這根本不是什麽大事,於是說,“這個好辦,我派人到宮門口說一聲,讓他們晚點關門就是了。你要是怕你娘擔心的話,也可以讓人迴家通傳一聲。不會迴不去的。”
她側頭想了想,還是搖了搖頭。李攸燁懷疑自己先前沒有給她留個好印象,所以她才拒絕自己。無奈地看著腳下零落的鬆葉,忽然靈機一動,扭頭說,“我宮裏有很多別國送來的花,旁人見都沒見過的,你想不想去看看?”
她果然來了興致,也轉頭看著李攸燁,“是嗎?都有些什麽花?”李攸燁微笑,便說了一些珍奇花卉的名字,她聽得眼裏綻出光來。
“怎麽樣,你要不要去看?”
她瞅瞅禦書房,又瞅瞅她,抿著嘴,十分為難又十分想看的樣子。由她的反應,李攸燁已判定她必然不會拒絕這等誘惑,心中既定,便故意說,“你要是不去,我可就走了。錯過了今天,以後可永遠都看不到了。”說完起身裝著要走的樣子。
“哎,等等!”不出所料,她剛走了沒幾步,那人就把她喚住了,支支吾吾了幾聲,才直言說要跟她去看花。她妥協的時候臉色微紅,想是對自己前後不一的態度難為情。李攸燁有些想笑,不想見她一分難過,於是快速地答應,引她往富宜宮方向而去。
她一直緊緊跟在李攸燁身後,一步也不肯落下,這讓李攸燁想起小時候,她在前麵走自己在後麵跟的樣子。那時候她總以為這樣的時光會很漫長,長到她無需擔心以後會發生的事,而今許多年過去,迴頭去想,卻沒有比那樣的時光更短暫的了。
她們一直走到慈和宮牆外,從偏門進入,穿過一座雅致的扇形門洞直接便來到了後園。她口中的奇花異草便全在這裏。
原來慈和宮的大火殃及了許多宮室,所幸後園離主殿較遠,園中的花卉完好無損地保存下來。李攸燁下旨重修慈和宮,那些花卉留在原處多有不便,於是都被移植到了富宜宮後園,交由專人妥善料理。大概是經曆過生死的考驗,這些劫後餘生的花比往日開得更豔,連李攸燁這種素日對花不怎關心的,都無法不為她們旺盛的生命力感到驚訝。也許她們比人更通靈性,預料到有一天她們會和自己的主人再次重逢。
這些花當年便是江後十分珍愛的,現在自然也無意外地受她青睞。李攸燁見她穿梭在園中流連忘返,仿佛一隻穿花蝴蝶左顧右盼,不禁莞爾。忽然,她停留在一株黃蕊白瓣內透粉紅仿若冰肌玉骨的牡丹花前,俯身輕嗅。暗淡的天光奪去了富貴花的一點顏色,她的垂青又為這朵花中之王增添了許多韻致。李攸燁忽然記起盛宗當年最愛的便是這牡丹。為此他曾經有過一段戲言,說,“牡丹天生富貴,明知花開太好會招人妒,仍舊開得雍容華碩豔壓群芳。此花氣度絕非尋常嬌枝所有。”其時,世人頻頻對梅蘭竹菊稱頌,而在他眼中,唯牡丹不肯放低姿態,俯就於人,實是矜貴自持的典範。正因他如此喜愛牡丹,宮裏人為了討好他,便興起了一股崇尚牡丹的風氣。後來連他自己都厭了,下令宮人適可而止。
此時,望著那人在牡丹花前掩映生姿,她忽然明白了盛宗那段話的真正含義。有一種人的確生似牡丹,生就璀璨奪目的花枝,但卻更易受風雨摧折。即便如此,如果將其放入芸芸眾生,仍難以掩蓋她周身的光芒萬丈。
賞花過後,李攸燁帶她到偏殿裏用膳。她在桌前坐定,環顧四周的環境,眉頭緊緊皺著。李攸燁關心地問,“你怎麽了?”
“我好像來過這裏。”她神情迷茫地說。李攸燁不覺得意外,因為這裏很多年前便是她的宮室,她曾在這裏度過十七個冰火兩重天的春秋,即便後來戚太後和上官凝先後住進來一段日子,但這裏留下最多的仍舊是她的痕跡。
“你是不是想起了什麽?”李攸燁問。
她捂著雙耳搖頭否認,表情變得十分痛苦,“我想不起來。”
“想不起來就別想了,先吃東西吧。”李攸燁連忙說,並往她碗中夾了她平時最愛吃的毛柄小火菇。她垂頭喪氣地點點頭,拾起筷子剛要吃飯,低頭看到碗裏的菜,忽然驚訝地看向李攸燁。李攸燁從容地笑笑,以為這是個好的訊號,正想愉快地和她解釋,熟料她飛快地用筷子夾出小火菇,迅速地放迴了盤子裏,此後再也沒有朝那盤子看一眼。李攸燁表情僵了一下,心道自己多半唐突了。於是故意對此視而不見,悶頭吃飯,此後再也沒有話說。
飯後她便在這殿裏四處觀望,欲理清自己心中的困惑。李攸燁便也寸步不離地跟著她。終於她不耐煩地轉過身來,很嚴肅地看著李攸燁,“你幹嘛一直跟著我?難道太子殿下都沒有功課的嗎?”
李攸燁被她的問得非常無辜,一時不知該作何迴應,於是隻好反問,“那你怎麽不去做功課?”
“我的功課可以不做。但是你不一樣,你是將來要當皇帝的人,功課是必須做的。天下的百姓可不希望將來的皇帝是一個沒有學問的人。”她非常幹脆地迴答,後來竟委婉地勸起她來。
李攸燁聽著這話異常的耳熟,耳根灼熱,顧左右而言他說,“沒想到你小小年紀,懂得還挺多的。”
“這些都是爹爹教我的。難道你爹爹沒有教過你嗎?”
原來是江太公教的。李攸燁心中腹誹,這個江太公教什麽不好,淨教他女兒這些東西,以後可害苦了我。她尷尬地笑了一下,“我爹爹自然教過我。不過,我功課已經做完了,所以現在沒什麽事了。”
“但是你也不能放縱自己,今天的功課做完了,那明天的呢?”她又繼續問。
“明天的,明天的師傅還沒交代呢。”李攸燁哭臉道。
“這就是你的不是了。師傅沒交代,你就可以鬆懈了嗎?你是太子,豈會不知‘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的道理?”她邊走邊說,來到一排書架前,順手取下一本高宗朝的《延初政要》,轉身放到李攸燁手裏,“喏,這本書爹爹剛剛教我讀過,內容講的是本朝高宗時期的施政綱領,肯定對你將來執政有幫助,你如果沒看過就看看吧。”
李攸燁下意識地雙手接住,看著手裏的書徹底無語。心知她是非要攆自己走了,於是心不甘情不願地坐到書案前,對著書輕輕翻開一頁,餘光仍注意著前麵的動靜。她在書房停留了一會兒便離開了。李攸燁連忙擱下書本,繞過書案追了出去。
外麵正殿設了江後和上官凝的靈堂。上月中旬,上官凝的空棺已經遷入靖陵,因此奠堂裏隻餘江後的棺槨,因安陵尚未完全竣工而暫且停放著。說起來這件事在朝中引起了不少的爭議,眾臣主張將江後棺槨直接安葬於盛宗兆陵,但李攸燁執意在自己的陵墓附近為江後修建安陵,這在玉瑞曆史上算是首次帝後不同葬的先例。不管出於什麽理由都理所當然受到朝臣反對,接連上疏要李攸燁三思。不過李攸燁並不采納他們的建議,不惜削減靖陵開支來促成安陵的建設,堅持自己的主張。朝臣見此事再無更改的可能,隻能悻悻作罷。其實在決定將惠太妃與盛宗合葬時,李攸燁就已經有了新修安陵的想法。
玉瑞朝的每個皇帝在即位之初,便開始修建自己的陵墓,一直持續到駕崩那天才宣告結束。而皇後是沒有自己的陵墓的,她們會在死後隨自己的君王一起埋葬。其中先逝和後逝又有所區別,通常比君王先逝的皇後會先葬在君王陵中,等待她們的君王,而諸如皇太後太皇太後等常年寡居者,則因為她們的君王先已長眠墓中,開啟陵墓會打擾先王清靜,被視為以卑動尊不合禮法,隻能在先王陵墓側另辟墓室,以陪伴君王。除非君王在世時有明確的指示,否則皇後薨逝後的葬禮一律按以上情形進行。惠太妃與盛宗的合墓就是按照“盛宗生前口諭”而破例為之。但是對江後陵墓的安置,李攸燁明顯夾著自己的私心和報複。那些生前曾贈與她無盡痛苦,死後卻要她永世陪伴的人,沒有資格實現自己的願望。從讀到那份冰冷遺詔開始,她已經不需要對他有任何的顧念了。
她在自己的棺槨前怔了好一會兒,小聲地問隨後趕來的李攸燁,“這裏麵是什麽人?”靈堂上的牌位已被李攸燁事先派人遮住,為的就是怕她看到自己的靈堂嚇到。
“是我母後。”說來也巧,按照她現在的記憶年齡,那年正逢高宗皇後也就是盛宗的生母去世。她忽然迴憶起來似的,恍然大悟地吸了口氣。然後同情地看著李攸燁,“你一定很難過吧?”
李攸燁沒有迴答,她想了想又說,“去年我爺爺去世的時候,我也很難過,不過我娘說爺爺是去了天上,還在天上看著我。你母後也一定去了天上,說不定就在雲層裏看著你呢。”
夜幕上來,她坐在桌前打起瞌睡。李攸燁怕她著涼,便把她抱起來,往床上送去。為她蓋被子的時候,她突然醒了,問:“我爹爹出來了嗎?”大概太累了,她的眼皮難以張開,隻能艱難撐著不掉下來。李攸燁輕聲道,“還有一會兒,你先睡一覺吧,等你爹爹出來,我再叫你。”
“那你記得一定要叫我。”她實在困極了,說完便沉沉地睡去。見她睡著了,李攸燁才掩住口鼻,把香鼎中的*香屑倒掉。迴頭看看那張安睡的容顏,若非如此,她真不知道該如何給她找一個父親。
獨自迴到書房,叫人搬來盛宗當年的起居注,就著燈燭開始慢慢細讀。快天亮時睡了一會兒,醒來時吃了些東西,便直接更衣上朝。由於心裏塞滿了心事,一早上下來倒也不感覺困倦。她慢慢在青石路上踱步,心裏思忖著,要想幫她恢複記憶,光靠她一個人是不行的。
富宜宮門前跪倒一片,李攸燁快步走進去,見那人正十分驚怕地站在院子裏。看到李攸燁連忙跑過來,“為什麽這些人看到我都跪下來?”
李攸燁掃視一周,示意宮人們都退下,轉頭對她道,“是我吩咐他們的。”
“你為什麽要叫他們向我下跪?”
“你真不知道為什麽?”
她表情越來越狐疑。李攸燁不想再鬥她,於是便道,“因為從今天開始,你就是未來的太子妃了。”她詫異地瞪大了眼睛,隨後標誌性的眉頭皺起,“你在開什麽玩笑?”
“我沒開玩笑。”李攸燁一本正經地說,“昨晚父皇留下你爹爹,就是為了商討兒女的婚事。現在聖旨已經下來了,禮部已經備好了聘禮,準備到你家提親去。”
她忽然掉頭往門外跑去。
“喂,你要去哪兒?”
“我要迴家告訴爹爹,不要做太子妃。”
李攸燁趕緊讓侍衛把她攔下,把她拉迴來道,“這是父皇賜得婚,你以為你爹爹想拒絕就能拒絕得了嗎?別傻了。萬一惹怒了父皇,當心他降罪與你們家,到時候就不好收拾了。”
她一把甩開李攸燁的手,“別來碰我!都是你的錯!”
李攸燁恨無辜,“為什麽是我的錯?”看著她越來越紅的眼睛,自己心裏優點忐忑,聲音越來越小,“明明你爹爹也同意了的。”
“你還說!”
“不說了。”
她傷心難過了好一陣,令李攸燁心裏非常自責,就要快裝不下去了。這時候好幾天沒露麵的長公主大大方方走了進來,特來看看這幾天李攸燁又有沒有什麽異常狀況。
當她看到江後在院中的時候,以為活見鬼了,嚇了好大一跳,直到李攸燁不停衝她擺手,才覺得這事有點不對勁。遲疑著走近,見那活脫脫就是江後本人,喜不自勝,剛要開口喚,“皇……”就被李攸燁急急忙忙扯到一邊。
“燁兒,皇奶奶,皇奶奶她……”長公主有些語無倫次了,手被李攸燁使勁攥住,“我知道,皇奶奶迴來了。”
“這到底怎麽迴事,這怎麽可能?”
“以後我會跟你解釋,你先記住,現在我是皇爺爺還當太子的時候,皇奶奶是江府的小姐,千萬別弄錯了。”
“為什麽?”
“她現在的記憶隻有十二歲,隻記得十二歲時候的事。”李攸燁簡單地解釋了兩句,迴頭看看江後還站在那兒,狐疑的盯著她們姐弟,隻覺得現在情況越來越複雜了。
雖然李攸璿並不十分不清楚眼前的狀況,但是好在和李攸燁配合起來天衣無縫。那人自始至終都沒有懷疑她的身份,反倒因她的從中斡旋,對李攸燁的敵意也減少了許多。
事後,長公主無不憂慮道,“這可怎麽辦才好?皇奶奶隻能記得十二歲之前的事,把我們全都忘記了。”見李攸燁並不應聲,她又道,“燁兒,你總得想個法子。”
“我正在慢慢告訴她十三歲以後發生的事。”
“她會記起來嗎?”
“不知道。”從今天的試探效果來看,前景並不容易樂觀。李攸燁無不沮喪地歎口氣,繼續翻看盛宗的起居注,這上麵記載了盛宗在位時的所有言行,以日記的形式呈現,她著重翻看和江後有關的內容,從頭至尾,就是一部由喜轉悲的編年史。
晚上趴在案上無意間睡著,醒來時發覺身上披了條厚厚的裘衣,室內杜龐並不在側,她起身離開書房,轉入臥室發現室內空空,床上已無半個人影。快速從富宜宮出來,李攸燁派人找遍了各個宮殿,終於看見淸齋殿有一束光還亮著。於是推門進去,入眼便見那人背身而立,望著香案上的寶劍發怔。兩側熏香嫋嫋成煙,她纖細的身姿在弱光的陪襯下越發顯得窈窕。垂在腰間的青絲宛若帳上流蘇隨微風輕輕擺動。
李攸燁遲疑地止步在她身後。忽然她轉過身來,衝她微笑著略一頷首,“太子哥哥,你也來了!”
李攸燁意外一怔,“你叫我什麽?”
“太子哥哥呀?你怎麽了?”
“哦,沒什麽。”李攸燁說不上來什麽感受,有一些開心,她終於突破了自我麻醉般的封閉狀態,開始記起一些東西,這是一個好的開始。然而卻無法避免心裏的難過,她仍是隻記得她的太子哥哥,離幾十年後的自己還有一段遙遠且無關的距離。
不過她願意為了這段距離,付出應有的克製與等待。
她見李攸燁呆呆愣愣的模樣,噗嗤一聲笑了。而後又迴頭矚目那平波劍,顯是有什麽愉快和難忘的瞬間,似三月的春風從她腮前略過,留下一抹緋如煙霞的痕跡,“太子哥哥可不可以再為栩兒舞一次劍?”
李攸燁走到香案前,在她期待的目光中抽出平波劍,就著這未盡的燈燭和窗外半滿的明月,緩緩地舞起驚燦奪目劍花。心中前所未有的篤定。收勢時她胸襟沸騰,生命中的所有無可奈何化都作一聲長歎,就此立定。那人踱步過來,掏出袖中的錦帕,自然為她抹去額上的汗珠,關心地問,“太子哥哥剛才為何歎氣?”
李攸燁一瞬間的失神,又被她銳眼捕捉,“是不是有什麽心事?可否告訴栩兒?”
“我的親人都離開我了。”
她神色一暗,握住她的手,“太子哥哥以後就把栩兒當成親人吧,栩兒會一直陪著你。”
她坐到她旁邊,不忍心見她皺著眉頭,於是寬慰說,“你爹爹或許有要緊事要同我父皇商議,所以耽擱晚了。要不然你先到我宮裏等著吧,先吃點東西,我會派人到禦書房外守著,等你爹爹出來馬上過來通報。”
“可是再晚宮裏就要關門了,我們到時候就迴不去了,娘親還……”到這裏她忽然止住了,似乎覺得沒必要跟她說太多,又低頭踢地上的小石子了,“總之,我一定要等到爹爹。”
李攸燁笑了笑,在她看來這根本不是什麽大事,於是說,“這個好辦,我派人到宮門口說一聲,讓他們晚點關門就是了。你要是怕你娘擔心的話,也可以讓人迴家通傳一聲。不會迴不去的。”
她側頭想了想,還是搖了搖頭。李攸燁懷疑自己先前沒有給她留個好印象,所以她才拒絕自己。無奈地看著腳下零落的鬆葉,忽然靈機一動,扭頭說,“我宮裏有很多別國送來的花,旁人見都沒見過的,你想不想去看看?”
她果然來了興致,也轉頭看著李攸燁,“是嗎?都有些什麽花?”李攸燁微笑,便說了一些珍奇花卉的名字,她聽得眼裏綻出光來。
“怎麽樣,你要不要去看?”
她瞅瞅禦書房,又瞅瞅她,抿著嘴,十分為難又十分想看的樣子。由她的反應,李攸燁已判定她必然不會拒絕這等誘惑,心中既定,便故意說,“你要是不去,我可就走了。錯過了今天,以後可永遠都看不到了。”說完起身裝著要走的樣子。
“哎,等等!”不出所料,她剛走了沒幾步,那人就把她喚住了,支支吾吾了幾聲,才直言說要跟她去看花。她妥協的時候臉色微紅,想是對自己前後不一的態度難為情。李攸燁有些想笑,不想見她一分難過,於是快速地答應,引她往富宜宮方向而去。
她一直緊緊跟在李攸燁身後,一步也不肯落下,這讓李攸燁想起小時候,她在前麵走自己在後麵跟的樣子。那時候她總以為這樣的時光會很漫長,長到她無需擔心以後會發生的事,而今許多年過去,迴頭去想,卻沒有比那樣的時光更短暫的了。
她們一直走到慈和宮牆外,從偏門進入,穿過一座雅致的扇形門洞直接便來到了後園。她口中的奇花異草便全在這裏。
原來慈和宮的大火殃及了許多宮室,所幸後園離主殿較遠,園中的花卉完好無損地保存下來。李攸燁下旨重修慈和宮,那些花卉留在原處多有不便,於是都被移植到了富宜宮後園,交由專人妥善料理。大概是經曆過生死的考驗,這些劫後餘生的花比往日開得更豔,連李攸燁這種素日對花不怎關心的,都無法不為她們旺盛的生命力感到驚訝。也許她們比人更通靈性,預料到有一天她們會和自己的主人再次重逢。
這些花當年便是江後十分珍愛的,現在自然也無意外地受她青睞。李攸燁見她穿梭在園中流連忘返,仿佛一隻穿花蝴蝶左顧右盼,不禁莞爾。忽然,她停留在一株黃蕊白瓣內透粉紅仿若冰肌玉骨的牡丹花前,俯身輕嗅。暗淡的天光奪去了富貴花的一點顏色,她的垂青又為這朵花中之王增添了許多韻致。李攸燁忽然記起盛宗當年最愛的便是這牡丹。為此他曾經有過一段戲言,說,“牡丹天生富貴,明知花開太好會招人妒,仍舊開得雍容華碩豔壓群芳。此花氣度絕非尋常嬌枝所有。”其時,世人頻頻對梅蘭竹菊稱頌,而在他眼中,唯牡丹不肯放低姿態,俯就於人,實是矜貴自持的典範。正因他如此喜愛牡丹,宮裏人為了討好他,便興起了一股崇尚牡丹的風氣。後來連他自己都厭了,下令宮人適可而止。
此時,望著那人在牡丹花前掩映生姿,她忽然明白了盛宗那段話的真正含義。有一種人的確生似牡丹,生就璀璨奪目的花枝,但卻更易受風雨摧折。即便如此,如果將其放入芸芸眾生,仍難以掩蓋她周身的光芒萬丈。
賞花過後,李攸燁帶她到偏殿裏用膳。她在桌前坐定,環顧四周的環境,眉頭緊緊皺著。李攸燁關心地問,“你怎麽了?”
“我好像來過這裏。”她神情迷茫地說。李攸燁不覺得意外,因為這裏很多年前便是她的宮室,她曾在這裏度過十七個冰火兩重天的春秋,即便後來戚太後和上官凝先後住進來一段日子,但這裏留下最多的仍舊是她的痕跡。
“你是不是想起了什麽?”李攸燁問。
她捂著雙耳搖頭否認,表情變得十分痛苦,“我想不起來。”
“想不起來就別想了,先吃東西吧。”李攸燁連忙說,並往她碗中夾了她平時最愛吃的毛柄小火菇。她垂頭喪氣地點點頭,拾起筷子剛要吃飯,低頭看到碗裏的菜,忽然驚訝地看向李攸燁。李攸燁從容地笑笑,以為這是個好的訊號,正想愉快地和她解釋,熟料她飛快地用筷子夾出小火菇,迅速地放迴了盤子裏,此後再也沒有朝那盤子看一眼。李攸燁表情僵了一下,心道自己多半唐突了。於是故意對此視而不見,悶頭吃飯,此後再也沒有話說。
飯後她便在這殿裏四處觀望,欲理清自己心中的困惑。李攸燁便也寸步不離地跟著她。終於她不耐煩地轉過身來,很嚴肅地看著李攸燁,“你幹嘛一直跟著我?難道太子殿下都沒有功課的嗎?”
李攸燁被她的問得非常無辜,一時不知該作何迴應,於是隻好反問,“那你怎麽不去做功課?”
“我的功課可以不做。但是你不一樣,你是將來要當皇帝的人,功課是必須做的。天下的百姓可不希望將來的皇帝是一個沒有學問的人。”她非常幹脆地迴答,後來竟委婉地勸起她來。
李攸燁聽著這話異常的耳熟,耳根灼熱,顧左右而言他說,“沒想到你小小年紀,懂得還挺多的。”
“這些都是爹爹教我的。難道你爹爹沒有教過你嗎?”
原來是江太公教的。李攸燁心中腹誹,這個江太公教什麽不好,淨教他女兒這些東西,以後可害苦了我。她尷尬地笑了一下,“我爹爹自然教過我。不過,我功課已經做完了,所以現在沒什麽事了。”
“但是你也不能放縱自己,今天的功課做完了,那明天的呢?”她又繼續問。
“明天的,明天的師傅還沒交代呢。”李攸燁哭臉道。
“這就是你的不是了。師傅沒交代,你就可以鬆懈了嗎?你是太子,豈會不知‘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的道理?”她邊走邊說,來到一排書架前,順手取下一本高宗朝的《延初政要》,轉身放到李攸燁手裏,“喏,這本書爹爹剛剛教我讀過,內容講的是本朝高宗時期的施政綱領,肯定對你將來執政有幫助,你如果沒看過就看看吧。”
李攸燁下意識地雙手接住,看著手裏的書徹底無語。心知她是非要攆自己走了,於是心不甘情不願地坐到書案前,對著書輕輕翻開一頁,餘光仍注意著前麵的動靜。她在書房停留了一會兒便離開了。李攸燁連忙擱下書本,繞過書案追了出去。
外麵正殿設了江後和上官凝的靈堂。上月中旬,上官凝的空棺已經遷入靖陵,因此奠堂裏隻餘江後的棺槨,因安陵尚未完全竣工而暫且停放著。說起來這件事在朝中引起了不少的爭議,眾臣主張將江後棺槨直接安葬於盛宗兆陵,但李攸燁執意在自己的陵墓附近為江後修建安陵,這在玉瑞曆史上算是首次帝後不同葬的先例。不管出於什麽理由都理所當然受到朝臣反對,接連上疏要李攸燁三思。不過李攸燁並不采納他們的建議,不惜削減靖陵開支來促成安陵的建設,堅持自己的主張。朝臣見此事再無更改的可能,隻能悻悻作罷。其實在決定將惠太妃與盛宗合葬時,李攸燁就已經有了新修安陵的想法。
玉瑞朝的每個皇帝在即位之初,便開始修建自己的陵墓,一直持續到駕崩那天才宣告結束。而皇後是沒有自己的陵墓的,她們會在死後隨自己的君王一起埋葬。其中先逝和後逝又有所區別,通常比君王先逝的皇後會先葬在君王陵中,等待她們的君王,而諸如皇太後太皇太後等常年寡居者,則因為她們的君王先已長眠墓中,開啟陵墓會打擾先王清靜,被視為以卑動尊不合禮法,隻能在先王陵墓側另辟墓室,以陪伴君王。除非君王在世時有明確的指示,否則皇後薨逝後的葬禮一律按以上情形進行。惠太妃與盛宗的合墓就是按照“盛宗生前口諭”而破例為之。但是對江後陵墓的安置,李攸燁明顯夾著自己的私心和報複。那些生前曾贈與她無盡痛苦,死後卻要她永世陪伴的人,沒有資格實現自己的願望。從讀到那份冰冷遺詔開始,她已經不需要對他有任何的顧念了。
她在自己的棺槨前怔了好一會兒,小聲地問隨後趕來的李攸燁,“這裏麵是什麽人?”靈堂上的牌位已被李攸燁事先派人遮住,為的就是怕她看到自己的靈堂嚇到。
“是我母後。”說來也巧,按照她現在的記憶年齡,那年正逢高宗皇後也就是盛宗的生母去世。她忽然迴憶起來似的,恍然大悟地吸了口氣。然後同情地看著李攸燁,“你一定很難過吧?”
李攸燁沒有迴答,她想了想又說,“去年我爺爺去世的時候,我也很難過,不過我娘說爺爺是去了天上,還在天上看著我。你母後也一定去了天上,說不定就在雲層裏看著你呢。”
夜幕上來,她坐在桌前打起瞌睡。李攸燁怕她著涼,便把她抱起來,往床上送去。為她蓋被子的時候,她突然醒了,問:“我爹爹出來了嗎?”大概太累了,她的眼皮難以張開,隻能艱難撐著不掉下來。李攸燁輕聲道,“還有一會兒,你先睡一覺吧,等你爹爹出來,我再叫你。”
“那你記得一定要叫我。”她實在困極了,說完便沉沉地睡去。見她睡著了,李攸燁才掩住口鼻,把香鼎中的*香屑倒掉。迴頭看看那張安睡的容顏,若非如此,她真不知道該如何給她找一個父親。
獨自迴到書房,叫人搬來盛宗當年的起居注,就著燈燭開始慢慢細讀。快天亮時睡了一會兒,醒來時吃了些東西,便直接更衣上朝。由於心裏塞滿了心事,一早上下來倒也不感覺困倦。她慢慢在青石路上踱步,心裏思忖著,要想幫她恢複記憶,光靠她一個人是不行的。
富宜宮門前跪倒一片,李攸燁快步走進去,見那人正十分驚怕地站在院子裏。看到李攸燁連忙跑過來,“為什麽這些人看到我都跪下來?”
李攸燁掃視一周,示意宮人們都退下,轉頭對她道,“是我吩咐他們的。”
“你為什麽要叫他們向我下跪?”
“你真不知道為什麽?”
她表情越來越狐疑。李攸燁不想再鬥她,於是便道,“因為從今天開始,你就是未來的太子妃了。”她詫異地瞪大了眼睛,隨後標誌性的眉頭皺起,“你在開什麽玩笑?”
“我沒開玩笑。”李攸燁一本正經地說,“昨晚父皇留下你爹爹,就是為了商討兒女的婚事。現在聖旨已經下來了,禮部已經備好了聘禮,準備到你家提親去。”
她忽然掉頭往門外跑去。
“喂,你要去哪兒?”
“我要迴家告訴爹爹,不要做太子妃。”
李攸燁趕緊讓侍衛把她攔下,把她拉迴來道,“這是父皇賜得婚,你以為你爹爹想拒絕就能拒絕得了嗎?別傻了。萬一惹怒了父皇,當心他降罪與你們家,到時候就不好收拾了。”
她一把甩開李攸燁的手,“別來碰我!都是你的錯!”
李攸燁恨無辜,“為什麽是我的錯?”看著她越來越紅的眼睛,自己心裏優點忐忑,聲音越來越小,“明明你爹爹也同意了的。”
“你還說!”
“不說了。”
她傷心難過了好一陣,令李攸燁心裏非常自責,就要快裝不下去了。這時候好幾天沒露麵的長公主大大方方走了進來,特來看看這幾天李攸燁又有沒有什麽異常狀況。
當她看到江後在院中的時候,以為活見鬼了,嚇了好大一跳,直到李攸燁不停衝她擺手,才覺得這事有點不對勁。遲疑著走近,見那活脫脫就是江後本人,喜不自勝,剛要開口喚,“皇……”就被李攸燁急急忙忙扯到一邊。
“燁兒,皇奶奶,皇奶奶她……”長公主有些語無倫次了,手被李攸燁使勁攥住,“我知道,皇奶奶迴來了。”
“這到底怎麽迴事,這怎麽可能?”
“以後我會跟你解釋,你先記住,現在我是皇爺爺還當太子的時候,皇奶奶是江府的小姐,千萬別弄錯了。”
“為什麽?”
“她現在的記憶隻有十二歲,隻記得十二歲時候的事。”李攸燁簡單地解釋了兩句,迴頭看看江後還站在那兒,狐疑的盯著她們姐弟,隻覺得現在情況越來越複雜了。
雖然李攸璿並不十分不清楚眼前的狀況,但是好在和李攸燁配合起來天衣無縫。那人自始至終都沒有懷疑她的身份,反倒因她的從中斡旋,對李攸燁的敵意也減少了許多。
事後,長公主無不憂慮道,“這可怎麽辦才好?皇奶奶隻能記得十二歲之前的事,把我們全都忘記了。”見李攸燁並不應聲,她又道,“燁兒,你總得想個法子。”
“我正在慢慢告訴她十三歲以後發生的事。”
“她會記起來嗎?”
“不知道。”從今天的試探效果來看,前景並不容易樂觀。李攸燁無不沮喪地歎口氣,繼續翻看盛宗的起居注,這上麵記載了盛宗在位時的所有言行,以日記的形式呈現,她著重翻看和江後有關的內容,從頭至尾,就是一部由喜轉悲的編年史。
晚上趴在案上無意間睡著,醒來時發覺身上披了條厚厚的裘衣,室內杜龐並不在側,她起身離開書房,轉入臥室發現室內空空,床上已無半個人影。快速從富宜宮出來,李攸燁派人找遍了各個宮殿,終於看見淸齋殿有一束光還亮著。於是推門進去,入眼便見那人背身而立,望著香案上的寶劍發怔。兩側熏香嫋嫋成煙,她纖細的身姿在弱光的陪襯下越發顯得窈窕。垂在腰間的青絲宛若帳上流蘇隨微風輕輕擺動。
李攸燁遲疑地止步在她身後。忽然她轉過身來,衝她微笑著略一頷首,“太子哥哥,你也來了!”
李攸燁意外一怔,“你叫我什麽?”
“太子哥哥呀?你怎麽了?”
“哦,沒什麽。”李攸燁說不上來什麽感受,有一些開心,她終於突破了自我麻醉般的封閉狀態,開始記起一些東西,這是一個好的開始。然而卻無法避免心裏的難過,她仍是隻記得她的太子哥哥,離幾十年後的自己還有一段遙遠且無關的距離。
不過她願意為了這段距離,付出應有的克製與等待。
她見李攸燁呆呆愣愣的模樣,噗嗤一聲笑了。而後又迴頭矚目那平波劍,顯是有什麽愉快和難忘的瞬間,似三月的春風從她腮前略過,留下一抹緋如煙霞的痕跡,“太子哥哥可不可以再為栩兒舞一次劍?”
李攸燁走到香案前,在她期待的目光中抽出平波劍,就著這未盡的燈燭和窗外半滿的明月,緩緩地舞起驚燦奪目劍花。心中前所未有的篤定。收勢時她胸襟沸騰,生命中的所有無可奈何化都作一聲長歎,就此立定。那人踱步過來,掏出袖中的錦帕,自然為她抹去額上的汗珠,關心地問,“太子哥哥剛才為何歎氣?”
李攸燁一瞬間的失神,又被她銳眼捕捉,“是不是有什麽心事?可否告訴栩兒?”
“我的親人都離開我了。”
她神色一暗,握住她的手,“太子哥哥以後就把栩兒當成親人吧,栩兒會一直陪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