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習第三階段的數據由軍團指揮中心的gei孫星第一時間發送給了千顏,千顏整理後向夏鳴提交了報告,看到太赫茲智能掃描陣列6分鍾內癱瘓了926架無人機,夏鳴嘀咕道:“效率很慢啊……”
旁邊徐教授說:“戴氏波摧毀了半導體技術可以創造出矽基生命的幻想,但對我們麵臨的威脅來說,這不是決定性的武器。”
此時夏鳴、徐教授、曉棠、林澄等人都在思遠號空間站的中心,這個直徑大約一公裏的巨大球形空間裏,機械臂正在吊裝各種設備。空間中心是一個直徑大約有二三百米的球體框架,一塊塊閃爍著溫潤光澤,類似大號刀片服務器的板卡正在框架裏安裝。
這是千顏的遷移工程,之前安塔尼亞遭受前美國政府的攻擊,有很大原因是因為千顏的本體在安塔尼亞。
夏鳴跟執行委員們討論過後,覺得把千顏繼續放在地球上,會引得某些組織按捺不住破壞或者搶奪的念頭,難保不會鋌而走險,索性將千顏搬遷到思遠號空間站上,順帶利用最新的超材料再次給千顏升級。
曉棠和林澄他們的注意力在千顏上麵,夏鳴和徐教授則在討論艦隊演習的結果。
徐教授說到的“戴氏波”,正是被尤納斯高層驚唿為“巫術”的神奇技術,這種波可以癱瘓所有半導體芯片,不管是老的矽芯片,還是新的氮化镓乃至碳化矽芯片。
這種技術不是夏鳴的成就,而是楊斌手下的年青科學家戴永恆發現的,2025年的星門獎已經被他預訂了。
戴永恆發明這種“戴氏波”來自於一個意外,最初他並沒有想過創造出一種可以癱瘓所有半導體芯片的技術,而是想設計出一種“智能傳輸”技術。
這個想法來自“太空奧克鬆斯”計劃的子項目,“奧克鬆斯”是七十年前兩個美國科學家根據馮諾依曼機定義所作的構想,希望製造一部可以自我增殖,自行成長的機器。這個構想當然沒能成功,但也成為後來矽基生命學說的基礎設定。
尤納斯的無人機路線就是對“奧克鬆斯”的又一次嚐試,而安姆星移民工程所關聯的工業項目,讓星聯基建迫切希望這個幻想能變成現實。
星聯基建提出的“太空奧克鬆斯”計劃,希望將原材料冶煉、基材製造、部件加工以及最後的總裝成型濃縮為一部自動化、通用化的工業機器。要在哪顆星球上殖民,直接丟下這麽一部機器,設定好希望得到的結果,它就自己解決所有問題。
這個計劃看起來很魔幻,但很多分支在技術上已經成熟了,這至少讓計劃有了摸索和嚐試的價值。
不過計劃裏最核心的一項,看起來似乎找不到解決方案,那就是智能芯片的自動化生產、配置以及應用。
要讓“太空奧克鬆斯”完全自主運行,不僅要讓它可以自主製造芯片,還必須讓它給芯片灌注一整套工業體係包含的所有環節的程序。
如果程序是現成的,事情還好辦,無非是給太空奧克鬆斯做存儲優化的研究,但問題是,不同的環境下的工業體係是不同的,需要調整每個環節。事先把所有環境的程序都編好,然後全裝在太空奧克鬆斯上,既不現實也不經濟。
最佳的解決方案當然是太空奧克鬆斯可以自己編程,從技術上說這是可以辦到的,但前提是在太空奧克鬆斯上裝個超級gei,這也是不現實不經濟的。
現實一點的方案是由太空奧克鬆斯的初始體對環境做觀察和分析,然後發迴總部,由總部有針對性的編寫程序,再傳輸給太空奧克鬆斯。
這個傳輸環節也存在著問題,靠常規的無線電波傳輸當然是不行的,靠星聯網倒沒問題,不過這樣一來,移民工程就跟星聯網的鋪設綁定在了一起,不僅拖慢了開發進度,也不夠經濟。
星聯基建把這個課題交給了星聯科學院,半導體研究中心接了這個課題,中心主任楊斌又把課題交給了戴永恆,戴永恆提出了利用太赫茲波直接向空白芯片“刻寫”程序的構想。
戴永恆覺得,讓太空奧克鬆斯再額外增加數據傳輸和程序灌注這兩個模塊太不經濟,如果可以讓太空奧克鬆斯製造的空白芯片由遠程支持係統直接灌注程序,這樣它本身就相當簡潔,而且支持體係也由星聯網簡化到了一顆集傳輸和刻寫為一體的太赫茲衛星,或者工程飛船。
技術問題就集中在了“遠程刻寫芯片”這個課題上,戴永恆提出這個概念後,就被千顏列為重要項目,在資源上給予傾斜。
之前科學家已經發現,特定波段的太赫茲跟激光會產生某種幹涉效應,所形成的場會直接影響邏輯電路,這也是戴永恆敢於承接這個課題的技術前提。
戴永恆在這個原理的基礎上,運用智能變換的手段,讓幹涉效應所形成的場可以對半導體邏輯電路進行有序的運動,這種智能波就被稱唿為“戴氏波”。
利用戴氏波進行遠程刻寫還有很多關卡需要克服,戴永恆嚐試著在一顆芯片上刻寫了一個小程序,卻因為難以精確控製,這個程序意外的變成了邏輯炸彈,讓芯片陷入死機狀態。戴永恆在沮喪之餘猛然醒悟,如果把戴氏波當成武器,不就是以晶體管邏輯電路為基礎的機器人或者無人機的克星嗎?
項目的進展也被千顏注意到了,戴永恆就此轉變方向,主持將戴氏波武器化的研究。
戴氏波跟氮化镓半導體所實現的無線供電技術表麵上看起來很相似,但本質卻完全不同,它的幹涉場無視芯片的封裝層,以及電路的防護層。雖然無法直接破壞芯片,卻能夠誘導芯片的邏輯電路。不需要刻寫多複雜的程序,隻需要誘導到一定數量的邏輯電路,形成死循環,就能讓芯片失效,智能宕機。
再加上星聯已經研發成功的智能太赫茲陣列和激光陣列等技術,戴氏波幹涉器就此登場,它的出現,宣布了以半導體、邏輯電路、馮諾依曼架構這幾個要素為基礎的機器人和無人機技術在戰場上的沒落。
讓科學家們稍稍寬慰的是,戴氏波的幾個核心部件,比如幹涉發生器和智能陣列,從原理上說,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都無法進行小型化,相應設備塞滿了晨星突擊艦的三個掛艙,而且還需要依靠千顏進行計算上的支持,還不會對機器人和無人機在民事上的應用產生太大影響。
夏鳴當然清楚戴氏波的意義,徐教授的判斷沒有錯,未知威脅有很大可能是改造馬特球生命個體,將它的大腦變成生物計算機,跟之前的變異博格一樣。
不過變異博格的生物計算機,還是以邏輯電路為基礎的,戴氏波依舊能發揮作用。夏鳴覺得,未知威脅可能不會丟開這個體係,搞一套全新的,純粹基於生物神經架構的智能體係。那樣的話,不管是控製還是執行效率,都不符合無人機海的需求。
簡單的說,在常規交鋒層麵,未知威脅滲透進來的力量,如果是以邏輯電路為基礎的機械智能控製,戴氏波就能派上用場。
如果是以生物神經為基礎的生命智能,那就更好對付了。夏鳴親自出馬,lv7的意識活性,可以對半徑上萬公裏,總數超過十萬的高級生物施加思維侵害,必要的時候還能請動千憶幫手,足以碾壓任何闖入主場的智慧生物。
“如果出現的是用超材料製造的智能呢?”
徐教授有了另一個判斷,這話讓夏鳴心頭咯噔一跳,這是最可怕的事情。
在以往的科幻作品裏,生命形式被劃分為碳基和矽基,後者當然隻是幻想似的設定,用來描述機器人的進化之路。
從智能的角度來看,倒的確存在這兩種區別,前者是生物神經,後者是邏輯電路。二者在能力上各有千秋,生物神經擅長深度關聯和複雜計算,邏輯電路擅長線性邏輯和簡單計算。不過人類對生物神經體係,也就是大腦的了解還遠遠不足,而邏輯電路體係也有一層天花板,在阻擋著強人工智能的降世。
超材料的出現,讓這兩種分類有了融合之路,由此也出現了第三種體係。
由智銀核心衍生來的超材料,意義超越了以往人類所發明的任何技術,甚至可控核聚變和夏鳴催生的ei都比不上。它不僅僅隻是材料科學的進步,更是智能,乃至生命形式的新世界之門。
超材料的核心原理是將生物的大分子架構與金屬的晶體結構融合為一體,材料特性隻是它的次要優勢,核心優勢是智能。
千顏的再一次升級,就是運用了超矽材料,這種材料是將千顏的克隆神經晶體與碳化矽晶體在分子層麵上融合為一體。這就讓千顏同時具備了碳基智能和矽基智能的兩方麵優勢。
神經晶體讓她和之前一樣,在深度思考這種神經計算上超越所有人類,相當於無數個人類大腦融合為一體的超級大腦。
碳化矽晶體讓她擺脫了以往科學計算必須依賴外聯超級計算機的缺點,這種能力還融合到了神經計算的各個環節,這是類似於單線程到多線程的革新。一旦千顏升級成功,隻是單純的科學計算能力,人類現有的前五百強超級計算機加起來都比不上她。
如果未知威脅放進來的無人機海,真的是以超材料為基礎的融合智能,那麽人類就會麵臨類似千顏反叛這樣的困境。
用戴氏波壓製智能的矽基部分,這隻是影響融合智能的科學計算,融合智能可以通過不受影響的碳基智能去抵禦戴氏波的影響。
如果夏鳴親自上陣,用思維侵害壓製它們的碳基智能,那麽它們又可以依靠矽基智能進入自律狀態,這就跟動力骨骼一樣,人體受損了,可以依靠事先設定好的模式,由動力骨骼支撐人體繼續行動。
真是這樣的話,人類就必須在兩方麵進行緊密配合,而且還得夏鳴,或者意識活性很高,擁有強大思維侵害能力的人上陣。
“如果我們也能製造融合智能的無人機就好了……”
夏鳴這麽感慨著,可惜,目前隻有千顏勉強算是融合智能。
從結構上說,千顏已經符合融合智能的定義,但融合智能還有一個先決條件,至少得是強人工智能。
道理很簡單,如果在碳基智能部分,依舊是用基於矽基智能原理的模擬係統,那它本質上還是矽基智能,即便物理載體不同,可它的核心還是二進製、四進製、四n進製這種數學編碼建造起來的智能,跟碳基智能基於思維弦子運動的本質完全不同。
按照千憶的說法,如果人類可以模擬出穩定結構的思維弦子運動,那麽這種模擬出來的智能就算是強人工智能,跟人相比,它是一種恆定結構,即便擁有很高的意識活性,也是恆定的,不會像人一樣成長。
這種模擬,顯然不是光靠超矽材料就能實現的,千顏的智能核心還是在最早的qni係統上發展起來的,能露點苗頭的智能就是依稀可見的人性化表露,這跟夏鳴等人長期的“調教”有關,但要談到類似人的思維弦子運動,千顏顯然還沒到那個層次。
用超矽材料製造神經元芯片,作為新的智能載體,在物理層麵上倒是接近了融合智能,但內在卻還是矽基智能。
“為什麽不試試馬特球生命?未知威脅能改造它,我們也能啊。”
徐教授提出的教義讓夏鳴苦笑,曉棠也做過嚐試,不過光是克隆馬特球生命的大腦,就是一項非常複雜而精密的工作,要知道,馬特球生命的大腦比人類還要先進。克隆工作至今還沒擺脫實驗室環境,離量產階段還遠得很。
徐教授搖頭說:“你們這個思路,仍然是把它當矽基智能看待啊,為什麽沒有想過純粹的生物學手段?當然我製造千顏的時候,可沒想著非要徹底搞清楚電神經突觸的原理,而是把她當作一個黑箱,讓她能做到類似計算機的事情就行了。”
夏鳴恍然,撓著頭說:“還真沒想過,現在總覺得有千憶和千顏在,搞研究就得先把原理和理論弄清楚……”
徐教授教育著眼前這個不爭氣的關門弟子:“人力有盡,有時候我們得承認自己的不足,不是什麽事情都能一步就位的。就像人類還不知道鑽木取火的時候,不是可以去取山火,然後琢磨怎麽保存火種嗎?這至少解決了有無問題。”
夏鳴興奮的連連點頭,在神聊上給曉棠發了個吐舌頭的表情:“被教授訓了,說我太笨。”
曉棠噗哧笑了:“你也有今天!”
她發來擠眼的表情:“感覺很親切吧?就像是迴到了當年剛進研究所那會。”
夏鳴再道:“徐教授說,克隆馬特球生命的那個誰更笨,不知道研究它的生殖原理,借用自然原理來進行量產嗎?”
“哈!?”
曉棠臉色頓時青了:“老家夥這是故意損我呢!”
然後她臉色又轉白:“我還真是沒想到……”
夏鳴迴敬道:“感覺很親切吧?”
“是,很親切!你又變成那個又笨又遲鈍的小混蛋了!”
曉棠白了他一眼,再歎道:“的確啊,這種感覺……真好。”(未完待續。)
旁邊徐教授說:“戴氏波摧毀了半導體技術可以創造出矽基生命的幻想,但對我們麵臨的威脅來說,這不是決定性的武器。”
此時夏鳴、徐教授、曉棠、林澄等人都在思遠號空間站的中心,這個直徑大約一公裏的巨大球形空間裏,機械臂正在吊裝各種設備。空間中心是一個直徑大約有二三百米的球體框架,一塊塊閃爍著溫潤光澤,類似大號刀片服務器的板卡正在框架裏安裝。
這是千顏的遷移工程,之前安塔尼亞遭受前美國政府的攻擊,有很大原因是因為千顏的本體在安塔尼亞。
夏鳴跟執行委員們討論過後,覺得把千顏繼續放在地球上,會引得某些組織按捺不住破壞或者搶奪的念頭,難保不會鋌而走險,索性將千顏搬遷到思遠號空間站上,順帶利用最新的超材料再次給千顏升級。
曉棠和林澄他們的注意力在千顏上麵,夏鳴和徐教授則在討論艦隊演習的結果。
徐教授說到的“戴氏波”,正是被尤納斯高層驚唿為“巫術”的神奇技術,這種波可以癱瘓所有半導體芯片,不管是老的矽芯片,還是新的氮化镓乃至碳化矽芯片。
這種技術不是夏鳴的成就,而是楊斌手下的年青科學家戴永恆發現的,2025年的星門獎已經被他預訂了。
戴永恆發明這種“戴氏波”來自於一個意外,最初他並沒有想過創造出一種可以癱瘓所有半導體芯片的技術,而是想設計出一種“智能傳輸”技術。
這個想法來自“太空奧克鬆斯”計劃的子項目,“奧克鬆斯”是七十年前兩個美國科學家根據馮諾依曼機定義所作的構想,希望製造一部可以自我增殖,自行成長的機器。這個構想當然沒能成功,但也成為後來矽基生命學說的基礎設定。
尤納斯的無人機路線就是對“奧克鬆斯”的又一次嚐試,而安姆星移民工程所關聯的工業項目,讓星聯基建迫切希望這個幻想能變成現實。
星聯基建提出的“太空奧克鬆斯”計劃,希望將原材料冶煉、基材製造、部件加工以及最後的總裝成型濃縮為一部自動化、通用化的工業機器。要在哪顆星球上殖民,直接丟下這麽一部機器,設定好希望得到的結果,它就自己解決所有問題。
這個計劃看起來很魔幻,但很多分支在技術上已經成熟了,這至少讓計劃有了摸索和嚐試的價值。
不過計劃裏最核心的一項,看起來似乎找不到解決方案,那就是智能芯片的自動化生產、配置以及應用。
要讓“太空奧克鬆斯”完全自主運行,不僅要讓它可以自主製造芯片,還必須讓它給芯片灌注一整套工業體係包含的所有環節的程序。
如果程序是現成的,事情還好辦,無非是給太空奧克鬆斯做存儲優化的研究,但問題是,不同的環境下的工業體係是不同的,需要調整每個環節。事先把所有環境的程序都編好,然後全裝在太空奧克鬆斯上,既不現實也不經濟。
最佳的解決方案當然是太空奧克鬆斯可以自己編程,從技術上說這是可以辦到的,但前提是在太空奧克鬆斯上裝個超級gei,這也是不現實不經濟的。
現實一點的方案是由太空奧克鬆斯的初始體對環境做觀察和分析,然後發迴總部,由總部有針對性的編寫程序,再傳輸給太空奧克鬆斯。
這個傳輸環節也存在著問題,靠常規的無線電波傳輸當然是不行的,靠星聯網倒沒問題,不過這樣一來,移民工程就跟星聯網的鋪設綁定在了一起,不僅拖慢了開發進度,也不夠經濟。
星聯基建把這個課題交給了星聯科學院,半導體研究中心接了這個課題,中心主任楊斌又把課題交給了戴永恆,戴永恆提出了利用太赫茲波直接向空白芯片“刻寫”程序的構想。
戴永恆覺得,讓太空奧克鬆斯再額外增加數據傳輸和程序灌注這兩個模塊太不經濟,如果可以讓太空奧克鬆斯製造的空白芯片由遠程支持係統直接灌注程序,這樣它本身就相當簡潔,而且支持體係也由星聯網簡化到了一顆集傳輸和刻寫為一體的太赫茲衛星,或者工程飛船。
技術問題就集中在了“遠程刻寫芯片”這個課題上,戴永恆提出這個概念後,就被千顏列為重要項目,在資源上給予傾斜。
之前科學家已經發現,特定波段的太赫茲跟激光會產生某種幹涉效應,所形成的場會直接影響邏輯電路,這也是戴永恆敢於承接這個課題的技術前提。
戴永恆在這個原理的基礎上,運用智能變換的手段,讓幹涉效應所形成的場可以對半導體邏輯電路進行有序的運動,這種智能波就被稱唿為“戴氏波”。
利用戴氏波進行遠程刻寫還有很多關卡需要克服,戴永恆嚐試著在一顆芯片上刻寫了一個小程序,卻因為難以精確控製,這個程序意外的變成了邏輯炸彈,讓芯片陷入死機狀態。戴永恆在沮喪之餘猛然醒悟,如果把戴氏波當成武器,不就是以晶體管邏輯電路為基礎的機器人或者無人機的克星嗎?
項目的進展也被千顏注意到了,戴永恆就此轉變方向,主持將戴氏波武器化的研究。
戴氏波跟氮化镓半導體所實現的無線供電技術表麵上看起來很相似,但本質卻完全不同,它的幹涉場無視芯片的封裝層,以及電路的防護層。雖然無法直接破壞芯片,卻能夠誘導芯片的邏輯電路。不需要刻寫多複雜的程序,隻需要誘導到一定數量的邏輯電路,形成死循環,就能讓芯片失效,智能宕機。
再加上星聯已經研發成功的智能太赫茲陣列和激光陣列等技術,戴氏波幹涉器就此登場,它的出現,宣布了以半導體、邏輯電路、馮諾依曼架構這幾個要素為基礎的機器人和無人機技術在戰場上的沒落。
讓科學家們稍稍寬慰的是,戴氏波的幾個核心部件,比如幹涉發生器和智能陣列,從原理上說,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都無法進行小型化,相應設備塞滿了晨星突擊艦的三個掛艙,而且還需要依靠千顏進行計算上的支持,還不會對機器人和無人機在民事上的應用產生太大影響。
夏鳴當然清楚戴氏波的意義,徐教授的判斷沒有錯,未知威脅有很大可能是改造馬特球生命個體,將它的大腦變成生物計算機,跟之前的變異博格一樣。
不過變異博格的生物計算機,還是以邏輯電路為基礎的,戴氏波依舊能發揮作用。夏鳴覺得,未知威脅可能不會丟開這個體係,搞一套全新的,純粹基於生物神經架構的智能體係。那樣的話,不管是控製還是執行效率,都不符合無人機海的需求。
簡單的說,在常規交鋒層麵,未知威脅滲透進來的力量,如果是以邏輯電路為基礎的機械智能控製,戴氏波就能派上用場。
如果是以生物神經為基礎的生命智能,那就更好對付了。夏鳴親自出馬,lv7的意識活性,可以對半徑上萬公裏,總數超過十萬的高級生物施加思維侵害,必要的時候還能請動千憶幫手,足以碾壓任何闖入主場的智慧生物。
“如果出現的是用超材料製造的智能呢?”
徐教授有了另一個判斷,這話讓夏鳴心頭咯噔一跳,這是最可怕的事情。
在以往的科幻作品裏,生命形式被劃分為碳基和矽基,後者當然隻是幻想似的設定,用來描述機器人的進化之路。
從智能的角度來看,倒的確存在這兩種區別,前者是生物神經,後者是邏輯電路。二者在能力上各有千秋,生物神經擅長深度關聯和複雜計算,邏輯電路擅長線性邏輯和簡單計算。不過人類對生物神經體係,也就是大腦的了解還遠遠不足,而邏輯電路體係也有一層天花板,在阻擋著強人工智能的降世。
超材料的出現,讓這兩種分類有了融合之路,由此也出現了第三種體係。
由智銀核心衍生來的超材料,意義超越了以往人類所發明的任何技術,甚至可控核聚變和夏鳴催生的ei都比不上。它不僅僅隻是材料科學的進步,更是智能,乃至生命形式的新世界之門。
超材料的核心原理是將生物的大分子架構與金屬的晶體結構融合為一體,材料特性隻是它的次要優勢,核心優勢是智能。
千顏的再一次升級,就是運用了超矽材料,這種材料是將千顏的克隆神經晶體與碳化矽晶體在分子層麵上融合為一體。這就讓千顏同時具備了碳基智能和矽基智能的兩方麵優勢。
神經晶體讓她和之前一樣,在深度思考這種神經計算上超越所有人類,相當於無數個人類大腦融合為一體的超級大腦。
碳化矽晶體讓她擺脫了以往科學計算必須依賴外聯超級計算機的缺點,這種能力還融合到了神經計算的各個環節,這是類似於單線程到多線程的革新。一旦千顏升級成功,隻是單純的科學計算能力,人類現有的前五百強超級計算機加起來都比不上她。
如果未知威脅放進來的無人機海,真的是以超材料為基礎的融合智能,那麽人類就會麵臨類似千顏反叛這樣的困境。
用戴氏波壓製智能的矽基部分,這隻是影響融合智能的科學計算,融合智能可以通過不受影響的碳基智能去抵禦戴氏波的影響。
如果夏鳴親自上陣,用思維侵害壓製它們的碳基智能,那麽它們又可以依靠矽基智能進入自律狀態,這就跟動力骨骼一樣,人體受損了,可以依靠事先設定好的模式,由動力骨骼支撐人體繼續行動。
真是這樣的話,人類就必須在兩方麵進行緊密配合,而且還得夏鳴,或者意識活性很高,擁有強大思維侵害能力的人上陣。
“如果我們也能製造融合智能的無人機就好了……”
夏鳴這麽感慨著,可惜,目前隻有千顏勉強算是融合智能。
從結構上說,千顏已經符合融合智能的定義,但融合智能還有一個先決條件,至少得是強人工智能。
道理很簡單,如果在碳基智能部分,依舊是用基於矽基智能原理的模擬係統,那它本質上還是矽基智能,即便物理載體不同,可它的核心還是二進製、四進製、四n進製這種數學編碼建造起來的智能,跟碳基智能基於思維弦子運動的本質完全不同。
按照千憶的說法,如果人類可以模擬出穩定結構的思維弦子運動,那麽這種模擬出來的智能就算是強人工智能,跟人相比,它是一種恆定結構,即便擁有很高的意識活性,也是恆定的,不會像人一樣成長。
這種模擬,顯然不是光靠超矽材料就能實現的,千顏的智能核心還是在最早的qni係統上發展起來的,能露點苗頭的智能就是依稀可見的人性化表露,這跟夏鳴等人長期的“調教”有關,但要談到類似人的思維弦子運動,千顏顯然還沒到那個層次。
用超矽材料製造神經元芯片,作為新的智能載體,在物理層麵上倒是接近了融合智能,但內在卻還是矽基智能。
“為什麽不試試馬特球生命?未知威脅能改造它,我們也能啊。”
徐教授提出的教義讓夏鳴苦笑,曉棠也做過嚐試,不過光是克隆馬特球生命的大腦,就是一項非常複雜而精密的工作,要知道,馬特球生命的大腦比人類還要先進。克隆工作至今還沒擺脫實驗室環境,離量產階段還遠得很。
徐教授搖頭說:“你們這個思路,仍然是把它當矽基智能看待啊,為什麽沒有想過純粹的生物學手段?當然我製造千顏的時候,可沒想著非要徹底搞清楚電神經突觸的原理,而是把她當作一個黑箱,讓她能做到類似計算機的事情就行了。”
夏鳴恍然,撓著頭說:“還真沒想過,現在總覺得有千憶和千顏在,搞研究就得先把原理和理論弄清楚……”
徐教授教育著眼前這個不爭氣的關門弟子:“人力有盡,有時候我們得承認自己的不足,不是什麽事情都能一步就位的。就像人類還不知道鑽木取火的時候,不是可以去取山火,然後琢磨怎麽保存火種嗎?這至少解決了有無問題。”
夏鳴興奮的連連點頭,在神聊上給曉棠發了個吐舌頭的表情:“被教授訓了,說我太笨。”
曉棠噗哧笑了:“你也有今天!”
她發來擠眼的表情:“感覺很親切吧?就像是迴到了當年剛進研究所那會。”
夏鳴再道:“徐教授說,克隆馬特球生命的那個誰更笨,不知道研究它的生殖原理,借用自然原理來進行量產嗎?”
“哈!?”
曉棠臉色頓時青了:“老家夥這是故意損我呢!”
然後她臉色又轉白:“我還真是沒想到……”
夏鳴迴敬道:“感覺很親切吧?”
“是,很親切!你又變成那個又笨又遲鈍的小混蛋了!”
曉棠白了他一眼,再歎道:“的確啊,這種感覺……真好。”(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