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文殊普賢三人乃奉黎山老母為尊乃是敬重黎山老母的威望身份,可是黎山老母畢竟不是佛教中人,出了這麽大的變故,黎山老母哪裏能夠做的了主,且不說黎山老母做不了主,就算是躲在後麵的三個菩薩也一時間有點發愣,不知道該怎麽辦才好。


    黎山老母心善,本想戲弄唐僧一下,沒想到卻把唐僧自己取經之心堅定,卻要把三個徒弟都扔在這裏,隻能反過來勸道:“長老,你倒也真舍得,我看你細皮嫩肉,手無縛雞之力,不用說其他,你那行李自己就擔不起來,更不要說西行路上鬼怪頗多,你自己一個人哪裏能夠過去,你那三個徒弟,雖然長得不怎麽好看,卻都有些本事,我看你還離不了他們呢。”


    這算是什麽,當初可是你要說讓我們四個人都留來的,現在又說自己離不開三個徒弟,唐僧心中好笑,看來這幾位菩薩的心裏,早已經被自己攪了,可是這樣,卻正中了自己的算計,在平常之時,菩薩手中既有權利,又有法力,哪裏是那麽好糊弄的,但是現在看著黎山老母邏輯都不清楚了,你們還想要試我?看我先試一試你們的禪心吧。


    想到這裏,唐僧說道:“那三個徒弟,我實在的不想要了,隻要他們自己願意,我便一定要留在這裏,哪怕不願意,我也要盡力說服他們,想我出離了長安,才走了兩年有餘,便遇到了這三個徒弟,如今來到了這西牛賀洲,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哪裏還不能找到幾個佛性深厚的徒弟出來,若各位菩薩有什麽好的人選,也可以給我推薦一二,我定然會優先考慮。”


    這便是唐僧給幾位菩薩麵前放上的誘餌了,要知道這取經之路上可是有著那莫大的氣運,看聖人都要親自安排弟子摻和進來,就知道這裏的好處多少,雖然唐僧四人是聖人早就安排好的,其他人沒有辦法變動,但是偏偏唐僧就可以,因為理論上來說唐僧是四個人的師父,師父想要開除徒弟,其他人總不能說出什麽不是來吧,而且唐僧可是說了,把他們三個開除了,還需要有人頂上的,至於是誰來,你們可以推薦一下,若不是這三位菩薩身份太高,實在做不了唐僧的徒弟,恐怕這三個菩薩也要為裏麵的名額搶破了頭,氣運就那麽多,但是人是有富裕的,至於怎麽做顯的真一點,隨便把後麵的幾個劫難改上一下不就好了,反正這些劫難都是觀音編的,導演要修改一點故事情節,演員們難道還能說不行不成?


    唐僧開出的這個條件,不得不說是很誘人的,誘人的讓這些位菩薩都忽略了唐僧之前設置的那一個小小的條件,黎山老母還想和後麵的三個菩薩用秘法交流一下,卻發現後麵的菩薩根本不搭理自己,於是黎山老母隻能和唐僧告罪一聲:“這件事要和小女商量,長老稍等片刻,老身去去就來。”唐僧自然應允。


    黎山老母隨即起身來到後麵,再看那三位菩薩,怪不得沒有和自己用秘法交流呢,原來這三人早就在這裏打起來了,這裏麵觀音菩薩早就吃過了唐僧的虧,對於擅自改變如來發下的攻略,有著切身痛楚,故此不同意給唐僧換徒弟,但是文殊普賢就不一樣了,這兩位菩薩平時關係最好,和觀音地藏並稱四大菩薩,但是其他三個菩薩加起來也沒有觀音一個人出名,地藏常年身處地府,輕易和其他人沒有交集倒還罷了,可是文殊普賢卻和觀音時常能夠在靈山看見,看如來老是青睞觀音一人,山下的百姓也隻認觀音一人,時間短了覺得清淨,可是時間長了之後就有點心裏不平衡了。


    女人的嫉妒心總是很可怕的,看著三位菩薩表麵上和和氣氣,但文殊普賢總是想要找機會超過觀音一頭的,在文殊普賢看來,如今就是一個最好的機會,如果自己兩人能夠送兩個徒弟到唐僧身邊,把著取經的氣運搶奪一點過來,那麽自己兩人在佛教裏的地位豈不是就要大大提高,趁著這個機會,自己兩人聯手,難道還會怕了觀音一個人不成。


    既然唐僧有這樣的心思,那麽文殊普賢一致同意稍微誘導一下,遂了唐僧的心願,而且其理由也很強大:你看那猴子八戒沙僧,哪個像個佛陀的模樣,還不如換自己的弟子,保教天資高,根骨好,悟性強,而且終歸都是佛門弟子,就算是換了也沒有便宜了外人,肥水不流外人田,增強的終歸都是佛教的實力,比平白分給那幾個人不是強的多。


    眼看三個菩薩越吵越激烈,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急壞了一邊看著的黎山老母,黎山老母沒有弟子,孤身一人,倒不用為要不要塞給唐僧一個徒弟發愁,可是你們三個吵的厲害,人家唐僧還在外麵等著呢啊,你們總不能吵一夜,不管那唐僧了吧,那這事情要是傳了出去,豈不是要被別人笑掉了大牙。


    黎山老母急忙上前把三人分開,說道:“三位菩薩,你們且聽我說一句,既然我等下凡是要給那唐僧設置劫難,如今唐僧心意未變,卻正好可以試一下他那徒弟的心思,那唐僧說的話雖然有些偏頗,但也不是全都錯了,他的那幾個徒弟,尤其是那豬八戒,凡心甚重,這樣的人當了唐僧的弟子,哪怕咱們可以給他一些懲戒,但若是他死心不改,難免在以後的路程上做出些什麽事情來,我看咱們這樣,權且就聽了那唐僧的話,問他的那些徒弟一問,若是他們禪心堅定才好,若是真有那三心二意的,正好趁這個機會把他這徒弟的位置收了,再從佛門弟子中選取那優秀的,替補過去,豈不是兩全其美,一箭雙雕。”


    觀音普賢文殊三位菩薩互相看了看,心想黎山老母說得倒也在理,是一個折中的辦法,於是相互點頭答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西遊小記之臥底唐僧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銅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銅五並收藏西遊小記之臥底唐僧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