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陳招的那兩個小姑娘並不擅長銷售,沒幹兩天就哭著求著說自己吃不了這碗飯,想去工作室學縫衣服。


    劉玫被這兩姑娘鬧得一個頭兩個大,幹脆的結了工資,把人給趕了出去。


    兩個零基礎的女孩子鬧著要去縫衣服,樓上包二飛同誌招來的裁縫裏麵,倒是湧現出一個人才,主動要求轉成銷售。


    麵對這種勇於挑戰自己的孩子,劉玫二話不說,給了胡小鳳這個機會。


    一開始,胡小鳳還有些膽怯。


    時間一長,上手以後,倒也能支應一陣。


    雖然算不得多好,可也能讓劉玫鬆一口氣。


    小姑娘剛剛上崗,就遇到事兒了。


    有位穿著得體的女士上門,找到她要取衣服。


    胡小鳳學習了好幾天,還第一次遇到這種情況。


    本來還以為自己已經能夠獨當一麵,分分鍾就現了原型的胡小鳳,趕緊去找劉玫救場。


    劉玫一聽這話,心裏大概就有了譜。不出意外,應該是方醫生來取貨了。


    劉玫笑著把方醫生迎到了二樓工作室,把衣服取給方醫生試了。


    雖然是第一次合作,可無論是布料還是款式,都合了方醫生的心意。


    方醫生二話不說,把包裏的現金一股腦的拿出來,全都塞到了劉玫手裏。


    劉玫也是見多識廣的女人,看著那一遝十元大鈔,也難免咋舌。


    “方醫生,用不著這麽多的。”


    方醫生笑眯眯的拍了拍劉玫的手,“拿著,就當我這個長輩給的見麵禮。


    你要是覺得過意不去,以後有什麽好料子,好款式,記得給我留兩套就是了。


    到時候,找人給我送到省人民醫院內科就行。”


    劉玫抿了抿嘴,笑著說了聲好。


    人吃五穀雜糧,哪能不生病呢?


    不看在陶蘭芝的麵上,但就看在方敏是個醫生,劉玫就樂意多些牽扯。


    人情往來,有往有來。


    總得你欠我,我欠你;你照應我,我照應你,才能走動頻繁,越顯親熱。


    反正,夏天就要到了。


    她答應了宋家母女的四套衣服馬上就得動工。


    虱子多了不癢,債多了不愁。


    再加上方醫生兩套,也不算個什麽事兒。


    劉玫一邊培養著胡小鳳,一邊忙著還自己欠下的人情。


    好不容易把人情債還了,暑假也悄然而至了。


    遠在京城的五妮,背著重重的行李,唿哧唿哧的迴到省城。


    眼看著宋公館住不下,想想也快要放暑假的三個孩子,劉玫幹脆租了一套房子。


    房子就在宋公館和農貿市場的中間,地段不錯,價格也有些貴。


    但事從權急,劉玫也顧不得這麽許多。


    反正,也不過是暑假兩個月而已。


    半年時間,五妮成熟穩重了不少,看得劉玫心裏酸溜溜的。


    在劉玫看來,孩子就該天真爛漫,成熟懂事這些字眼,都是付出了代價才換來的。


    自家孩子自己心疼。


    那怕別人覺得成熟懂事千好萬好,她劉玫就是舍不得孩子變成懂事的大人模樣。


    因為這份心疼,五妮被劉玫關在家裏養了好些天。


    五妮可受不了這種被當成廢人的日子,主動提出迴木香接孩子。


    正好小陳要送一批布料迴去。


    順風車去,順風車迴,劉玫也沒有什麽不放心的。


    於是,果斷的點了頭。


    三個孩子到了省城,家裏立刻熱鬧了起來。


    劉玫再也沒法時刻盯著五妮,五妮這才鬆了一口氣。


    五妮自動接下來了照顧三個孩子的工作。


    畢竟三個孩子都大了,除了一日三餐,洗衣做飯,並不需要特別照顧,五妮有空也會到店裏麵來坐坐。


    當然,也不是白坐的。


    沒幾天,五妮就把店裏麵的價格和銷售套路給弄了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就在胡小鳳轉身上廁所的空檔,五妮分分鍾賣出去了幾百塊的衣服。


    劉玫驚訝的發現了五妮商業方麵的天賦。


    五妮用事實說話,又有二妮敲邊鼓,磨纏了劉玫一陣,劉玫無奈的答應了五妮暑假期間在店裏打工的請求。


    胡小鳳沒有想到,自己上個廁所,居然換來了一個新同事。


    多個同事就是多了一個競爭對手。


    胡小鳳心裏七上八下,生怕好好的差事沒了,天天攢足了勁兒掙表現。


    劉玫教了許久,勉強才能拿出手的小姑娘,被五妮這麽一激,倒是激發出潛能來了。


    一番曆練後,胡小鳳和五妮居然平分秋色,完美的撐起了紅玫瑰的台麵。


    不知道算不算是歪打正著?


    有了五妮和胡小鳳,劉玫基本上被解放了出來,終於有時間迴歸家庭,關注一下老公和孩子。


    小孩子最是敏感。


    劉玫和王青山常年不在家,待在省城,還把放暑假的孩子也接了過來。


    這架勢,不需要兩個大人提點,三個孩子就知道自己將來很有可能要跟著王青山和劉玫來省城生活的。


    雖然故土難離。


    但省城無論是教育還是醫療,或者是生存和發展的空間,那鐵定是要比木香強多了。


    三個孩子心裏明鏡似的。


    沒等王青山和劉玫開口,就主動提出要參觀省裏麵最出名的幾所中學。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


    那怕王青山和劉玫從來沒有虧待過孩子,可三個孩子卻已經習慣性的開始考慮,自己跑到省裏來讀書,會給家裏增加多少負擔了。


    在三個孩子眼裏,王青山和劉玫兩個個體戶,應該是賺不了多少錢的。


    可這省城裏,房租,水電氣,吃喝拉撒……那樣不要錢。


    三個孩子已經開始為自己的將來擔憂,提前了解起省城學校的情況來。


    聽說,好的學校都有什麽獎學金?


    三個孩子已經在考慮,要怎麽才能考到省城來,順便拿個獎學金貼補家用了。


    省城的好學校比較集中。


    學府路那一塊兒,除了省城最好的三所中學--一中,三中,精益中學,還有省大和師範大學。


    聽說三個孩子對學校有興趣,劉玫和王青山特地空出一天假期,帶著三個孩子去學府路轉了一圈。


    除了一中,三中和精益中學,還參觀了省大和省師大,準備在大學食堂吃了個飯,全麵感受了學府路的學術氛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六零小甜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修身齊家.QD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修身齊家.QD並收藏六零小甜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