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青山先是一愣,然後看向劉玫,認真的說道:“民兵營長雖然隻是村裏的民兵幹部,不列入國家編製,沒有工資,也沒有退休費,可養你還是不成問題。”


    劉玫看著王青山鄭重其事的表情,覺得自己的話有些不妥,組織了一下語言,這才說道:“我家裏什麽情況,你也知道。


    從小到大,我多說一句,多走一步,都要考慮一下,生怕被人家不喜。


    更別說張口問家裏要錢了。


    小學的時候,我就知道靠著幫別人寫作業賺錢。


    長大了,更是得為自己考慮更多。


    這是習慣,一時半會兒改不了。甚至有可能跟我一輩子。


    並不是不相信你。”


    王青山聽了劉玫的話,臉色好看了不少,“不管怎樣,既然決定在一起,我就沒有想過分開。


    以後有什麽事兒,你別悶在心裏,盡管說出來。


    咱們商量著過日子。總有習慣的時候。”


    劉玫笑著應了一聲“好!”


    夫妻倆相視而笑,攜手而歸。


    迴到家,王青山依舊坐在土灶前,抱著孩子做著燒火的工作,劉玫則幫著喬蘭一起張羅晚飯。


    這年頭,修房造屋的主人家,除了給工資,還得包一日三餐。


    晚飯自然也不例外。


    有了王青山和劉玫的加入,進度快了不少。


    王芳還沒有踏進廚房,就已經聞到了飯菜香,頓時露出了滿意的微笑。


    雖然姐弟情深,可這個家畢竟不是她一個人的。


    收留王青山一家三口一天兩天的,沒人說個啥。


    可真要常住,男人和孩子難免有意見。


    好在青山和他媳婦都是勤快人,忙上忙下的張羅飯菜,讓她麵子上好看不少。


    聽喬蘭說,王青山兩口子張羅著修房子,王芳就更滿意了。


    王青山真修了房子,就相當於套住了一隻腳,再也飛不遠了。


    雖然苦點累點,可有個房子有個家,這才是認真過日子的態度。


    她雖然不寬裕,但還有把子力氣,也能幫襯著點。


    腦子裏麵轉著念頭,王芳腳下卻沒有停。


    張羅著上菜,招唿著大家吃飯。


    王芳女主人的架勢十足,周到體貼,讓人無法生厭。


    十月的天,日頭還長著呢!


    因為喬智富家的夥食好,吃完飯後,大家還自覺地給他們家加了一會兒班。


    直到天黑了下來,這才收拾迴了家。


    送走了大家夥兒,輪流洗個澡,拖把躺椅坐在院子裏乘涼。王芳這才有空和王青山拉家常。


    王家寨子那邊,王青山是去過了,什麽情況心裏清楚。


    王芬一家子也都在這兒,姐弟倆也沒什麽好聊的。


    坐在一起,隻閑聊了幾句,不外乎大姐王芬和三姐王蕎。


    姐妹仨不常迴老王家,互相之間卻還是有聯係。


    王芬多年媳婦熬成婆,在家裏帶帶孫子,時不時的也會來喬家村串個門。


    開工那天,王芬還過來幫了兩天忙來著。


    到是王蕎,孩子兩年一個的生,生一次失望一次。


    前兩年,好不容易生了個小子,那是捧在手裏怕摔著,含在嘴裏怕化了,哪裏都去不了,擎等著兩個姐姐去看看他。


    說著說著,不知道怎麽的,就扯到了王青山身上。


    麵對這個還算關心自己的二姐,王青山也沒有藏著掖著,隻說轉業迴來,安排了一個民兵營長的工作。


    雖然沒有工資和補助,但多少也算是個官兒。


    在這個男勞力每天就六七分工,女勞力四五分工,老幼病殘一二分工的年代,王青山這個民斌營長屬於全日工分製,每天還能拿十個工分。算不上好,也說不上壞。


    工分是社員的命根子,凝聚著大家的汗水甚至淚水。


    人家一家少則三四口,多則七八口甚至十來口人,靠的就是在生產隊掙的這點工分養家糊口。


    王青山一個人的工分抵得上兩個人,就算王家寨子的工分不值錢,那也能養活一家人了。


    王芳一聽這話,頓時笑開了花。


    “幸好你家那兩個女人不知道這事兒,否則,你怎麽可能從老王家脫身。”


    王青山苦笑了一下,感慨萬千,“是啊!”


    王芳看著王青山苦瓜似的臉,抿了抿嘴,“那一家子,跟吸血蟲一樣,被盯上可沒那麽好擺脫,趁他們還沒迴過味來,你可得想想辦法。”


    王青山眯著眼,點了點頭。


    辦法不是沒有,隻是,必須得委屈一下劉玫了。


    夜,漸漸的深了。


    清晨的第一道陽光灑在大青山上,給整座山都披上了金光,也讓半山上的王家寨子變了模樣。


    層層疊疊的石頭房子,別有一番粗狂的美感。


    王家寨子依山傍水,背靠著大青山,麵對著桃溪,地理條件優越。


    可惜的是,山下的良田大半都是喬家村的。他們隻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誰讓喬家村祖山是讀書人,給後代留了三百畝良田;他們的祖上卻是當兵的,就給他們留了一塊山地呢!


    好在祖上也給他們留了一項生存技能—武藝。


    為了吃飽穿暖,王家寨子的老老少少都習武。


    不過早上五六點,寨子碉樓下麵,宗祠旁邊的空地上,已經響起了練拳的聲音,“哼哼哈依”的,好不熱鬧。


    王青山站在後邊,跟著孩子們練著他從小就學的拳法,一招一式,毫不含糊。


    仿佛,又迴到了當初學拳的時光。


    王家寨子的人口簡單,一百多口人全都一個姓,算來算去都是親戚。王青山管族老叫二大爺,村長王大江還得管王青山叫聲哥。


    一群孩子裏麵,夾雜著一個大人,任誰都忽視不了。


    王青山把一套拳法舞得虎虎生風,比一般人多了幾分煞氣,更是吸引人。


    雖然知道,這小子無事不登三寶殿,可王家寨子就這麽大,翻來覆去都是親戚,不管也不行不是?


    照說,王青山他爹娘一連生了仨閨女才得了一個小子,對王青山應該是千嬌萬寵,偏偏王青山他娘王邱氏生王青山的時候難產,從小就看不得王青山。


    王青山打小就跟著王老爺子跑,剛學會走路就開始習武。等到他娘生下王青石,王青山已經成為了王家寨子的領頭羊,學會自己去山裏尋摸吃食,不看他娘的臉色了。


    那年頭,不太平。


    王青山是個膽大的,十五歲那年,一直紅軍路過木香,王青山招唿都沒給人打一聲,就偷偷摸摸的背著他爹娘參了軍。


    如今,人到中年退伍迴來,隻要不是什麽棘手的問題,能幫一把就一把吧!


    總不能看著子侄後輩被個外人欺負不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六零小甜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修身齊家.QD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修身齊家.QD並收藏六零小甜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