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基大典後第五天,清晨。
如轟雷般的龍吟聲突然在京城上空炸響,無數人被從睡夢中驚醒。不過鮮少有人因此而憤怒,反倒都覺得被這聲龍吟注入了滿滿的活力。
龍吟中隱約可見一聲:吉。
不少好事者趕緊拿起手機開始發朋友圈,能第一時間了解“天命”,身為京城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而無論是傳統媒體還是網絡媒體,都立刻用各種方式發出了這條關於“天命”趨吉的消息。短短五天時間,“天意”已經取代了天氣預報,變成了大順人民最關心的新聞,沒有之一。
當然也有不少懶人對這個天然大鬧鍾有些意見,比如說李從心就是其中之一。大清早就被吵醒了的他,翻身又睡了個迴籠覺,直到早上十點多太陽曬屁股了,才磨磨蹭蹭地從床上爬起來。
一邊揉著眼睛,一邊喝下床邊那杯溫度剛剛好的紫蜂玉花茶,溫潤的口感從喉嚨直入胃袋,整個身子都暖洋洋的。而後沒多久,一股清涼之意又從心下順著脊柱直衝百會穴,鼻腔裏也充斥著清香,仿佛置身於百花深處,有清風徐來驅散了那纏綿的睡意。
嘖,舒坦~
這幾天以來,不管李從心早上什麽時候醒,身邊都有這麽一杯溫度剛剛好的仙茶,可以說這茶已經變成李從心早上起床的一大動力了。
潦草地洗漱了一番,李從心也沒用誰服侍。從太上皇還在時前身就是這個習慣,所以身邊的那些太監宮女們也就都沒見怪。
知道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所以早飯被李從心從原來前身在時的二十道菜減少到了五道菜,食材也換成了常見的,可依然架不住禦膳房的禦廚們手藝好。
李從心前世出身普通,也沒吃過什麽名廚國宴,色香味意形養,單拿出一個李從心講不出什麽來。他就是覺得,這些菜除了揭開蓋子不會發光以外,和中華小當家動畫片裏麵的沒什麽區別,說是絕世珍饈一點也不為過。
這幾天的時間,李從心已經胖了三斤了。
可他吃得越開心,下麵的人就越覺得他是在委屈自己。有好幾次,他都看見給他端菜的小太監們在偷偷抹眼淚。
包括柳公公在內,大家都以為李從心是因為幡然悔悟之後對自己過往的行為有些自責,才通過這種方式懲罰自己。畢竟,大順曆史上哪有皇帝一頓飯隻吃五道家常菜的啊?
據傳順太祖平生第一大愛好就是美食,他平日衣著、住行都很樸素,唯獨在吃飯上有些放縱。他發誓有生之年一定要嚐遍世間所有名廚做的所有珍饈,因而他每到用膳時都隻是每道菜嚐一口,遇到喜歡的也就隻再多吃一口,絕不在同一個盤子裏下第三筷。到吃飽了的時候,一般都還有大半的菜沒嚐到,由太監端著,算是用來看的看菜。
這個規矩在太宗皇帝繼位的時候被保留了下來,一直流傳了幾百年,一直到最近這幾代皇帝都不喜歡鋪張,才漸漸改了習慣。
畢竟皇帝陛下的心情好與不好之間,會導致全大順的糧食產量在相同條件下有幾倍的差距。隻要陛下開心,他自己浪費一點算什麽,不過是九牛一毛而已。
再說其實東西也沒被糟蹋,皇帝陛下嚐過菜會被分發給貧苦百姓,而皇帝陛下沒嚐過的,則會用暖盒裝著送到京城大小官員家裏。
一代代經驗流傳下來,宮裏的禦廚的廚藝可以說是神乎其技,民間的大廚完全沒法比。京城的大小官員們雖然嘴上不好意思說,但其實都把這送到家裏的禦膳當做是作為京官的一大福利。到後來這規矩漸漸取消時,還有不少人聯名上書抗議過。
到了李從心這,突然把一頓禦膳定在了五道菜,還不準上山珍海味,這讓禦膳房的大廚們可委屈壞了,一身祖師爺傳下來技藝使不出來,一腔濃濃的報國熱血也無處釋放。禦膳房大小幾十位禦廚,每天幹的最多的事,就是為了爭著做這三頓飯、十五道菜而互相打架。
聽柳公公說,禦膳房總管老張因為這事都抑鬱了,五天時間上了兩次吊。
不過這也不怪張總管心理脆弱,實在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老張他家世代都是這宮裏麵的禦廚,到了他這一代,終於坐上禦膳房總管的位置,算是光宗耀祖了。
他練的童子功,打三歲起就開始學做菜。踩著兩個凳子才能夠得著案板的時候,他就已經能用豆腐雕花臨摹整版的清明上河圖了。
他先後給三代皇帝做過飯,說是他為這禦膳房傾注了畢生心血可一點也不為過。他熱愛自己的工作,因為他知道把皇帝陛下的胃伺候好了,就是為全天下的百姓造福,是大事業、大功德。
直到前身繼位,因為沉迷朝政而不思飲食,把一頓禦膳限製在了二十道菜,整個禦膳房都炸鍋了。他作為總管,更是急得不行,拉下老臉到處找人哭訴。
直到這次登基大典之後,聽宮裏的太監們說陛下終於迴心轉意了,將心思都放迴了吃喝玩樂的正途之上,樂得他一晚上沒睡覺。
第二天一大早三點鍾就爬起來,老張他親自燒水洗菜,準備大展身手。可菜還沒下鍋呢,就傳來了皇上陛下的諭旨,說一頓飯隻準做五個菜,還不準有山珍海味!
那一瞬間,老張所有的夢想信念、所有的雄心壯誌都崩塌了。他感覺自己對不起那些把手藝一代代傳下來的前輩禦廚們,對不起身後這一大幫子禦膳房的兄弟們。
一時間沒想開的老張,走了極端。
事發之後幸好被人發現得早,聽當時救他的人說,他舌頭差點都吐出來了。
李從心聽過這事之後也覺得挺難受,就叫柳公公傳這個禦膳房張總管過來,想和他當麵談談。不過這事被柳公公委婉地勸住了,說是老張狀態不太好,等下麵的人多安慰安慰他,讓他緩一緩再說。
李從心本想著辦兩個宴會,不請外人,就宮裏這些太監宮女,大家好好吃喝一頓,算是犒勞大家平日裏的辛苦,也讓禦膳房的禦廚們有施展手藝的空間。
可柳公公卻說,宮裏的這些太監宮女們吃不了禦膳房做的飯。
李從心正想問為什麽的時候,柳公公仿佛通過靈網突然收到了什麽消息,麵色變得十分難看。李從心看他確實是有要緊事,就把到嘴邊的話又憋了迴去。為了讓柳公公趕快去忙,李從心故意說是有點累,讓柳公公先下去了。
唉,人啊,都不容易,還是要互相多體諒。
吃飽喝足,李從心往身後座椅上一躺,感覺懶懶的,一點也不想動彈。
聞著角落裏傳來的淡雅熏香,他的身體放鬆,心思卻越飄越遠。
他想著柳公公現在可能還在處理不知道什麽麻煩事,想著張總管或許現在還在抑鬱,想著徐安現在或許還在家處心積慮地計劃著怎麽討好他,想著這京城裏,無數和他年齡相近年輕人要麽正在格子間裏奮鬥、要麽正在學校裏上課。
隻有他自己,閑著沒事幹。
“不行,我不能再這麽墮落下去了,大家都這麽努力,我憑什麽這麽安逸?!”李從心想到這裏,一股愧疚之情湧上心頭。他掙紮著坐直起來,深吸了口氣,對門外大聲喊道:
“來人,把朕的電腦拿過來!朕昨天玩的那遊戲還沒通關!”
如轟雷般的龍吟聲突然在京城上空炸響,無數人被從睡夢中驚醒。不過鮮少有人因此而憤怒,反倒都覺得被這聲龍吟注入了滿滿的活力。
龍吟中隱約可見一聲:吉。
不少好事者趕緊拿起手機開始發朋友圈,能第一時間了解“天命”,身為京城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而無論是傳統媒體還是網絡媒體,都立刻用各種方式發出了這條關於“天命”趨吉的消息。短短五天時間,“天意”已經取代了天氣預報,變成了大順人民最關心的新聞,沒有之一。
當然也有不少懶人對這個天然大鬧鍾有些意見,比如說李從心就是其中之一。大清早就被吵醒了的他,翻身又睡了個迴籠覺,直到早上十點多太陽曬屁股了,才磨磨蹭蹭地從床上爬起來。
一邊揉著眼睛,一邊喝下床邊那杯溫度剛剛好的紫蜂玉花茶,溫潤的口感從喉嚨直入胃袋,整個身子都暖洋洋的。而後沒多久,一股清涼之意又從心下順著脊柱直衝百會穴,鼻腔裏也充斥著清香,仿佛置身於百花深處,有清風徐來驅散了那纏綿的睡意。
嘖,舒坦~
這幾天以來,不管李從心早上什麽時候醒,身邊都有這麽一杯溫度剛剛好的仙茶,可以說這茶已經變成李從心早上起床的一大動力了。
潦草地洗漱了一番,李從心也沒用誰服侍。從太上皇還在時前身就是這個習慣,所以身邊的那些太監宮女們也就都沒見怪。
知道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所以早飯被李從心從原來前身在時的二十道菜減少到了五道菜,食材也換成了常見的,可依然架不住禦膳房的禦廚們手藝好。
李從心前世出身普通,也沒吃過什麽名廚國宴,色香味意形養,單拿出一個李從心講不出什麽來。他就是覺得,這些菜除了揭開蓋子不會發光以外,和中華小當家動畫片裏麵的沒什麽區別,說是絕世珍饈一點也不為過。
這幾天的時間,李從心已經胖了三斤了。
可他吃得越開心,下麵的人就越覺得他是在委屈自己。有好幾次,他都看見給他端菜的小太監們在偷偷抹眼淚。
包括柳公公在內,大家都以為李從心是因為幡然悔悟之後對自己過往的行為有些自責,才通過這種方式懲罰自己。畢竟,大順曆史上哪有皇帝一頓飯隻吃五道家常菜的啊?
據傳順太祖平生第一大愛好就是美食,他平日衣著、住行都很樸素,唯獨在吃飯上有些放縱。他發誓有生之年一定要嚐遍世間所有名廚做的所有珍饈,因而他每到用膳時都隻是每道菜嚐一口,遇到喜歡的也就隻再多吃一口,絕不在同一個盤子裏下第三筷。到吃飽了的時候,一般都還有大半的菜沒嚐到,由太監端著,算是用來看的看菜。
這個規矩在太宗皇帝繼位的時候被保留了下來,一直流傳了幾百年,一直到最近這幾代皇帝都不喜歡鋪張,才漸漸改了習慣。
畢竟皇帝陛下的心情好與不好之間,會導致全大順的糧食產量在相同條件下有幾倍的差距。隻要陛下開心,他自己浪費一點算什麽,不過是九牛一毛而已。
再說其實東西也沒被糟蹋,皇帝陛下嚐過菜會被分發給貧苦百姓,而皇帝陛下沒嚐過的,則會用暖盒裝著送到京城大小官員家裏。
一代代經驗流傳下來,宮裏的禦廚的廚藝可以說是神乎其技,民間的大廚完全沒法比。京城的大小官員們雖然嘴上不好意思說,但其實都把這送到家裏的禦膳當做是作為京官的一大福利。到後來這規矩漸漸取消時,還有不少人聯名上書抗議過。
到了李從心這,突然把一頓禦膳定在了五道菜,還不準上山珍海味,這讓禦膳房的大廚們可委屈壞了,一身祖師爺傳下來技藝使不出來,一腔濃濃的報國熱血也無處釋放。禦膳房大小幾十位禦廚,每天幹的最多的事,就是為了爭著做這三頓飯、十五道菜而互相打架。
聽柳公公說,禦膳房總管老張因為這事都抑鬱了,五天時間上了兩次吊。
不過這也不怪張總管心理脆弱,實在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老張他家世代都是這宮裏麵的禦廚,到了他這一代,終於坐上禦膳房總管的位置,算是光宗耀祖了。
他練的童子功,打三歲起就開始學做菜。踩著兩個凳子才能夠得著案板的時候,他就已經能用豆腐雕花臨摹整版的清明上河圖了。
他先後給三代皇帝做過飯,說是他為這禦膳房傾注了畢生心血可一點也不為過。他熱愛自己的工作,因為他知道把皇帝陛下的胃伺候好了,就是為全天下的百姓造福,是大事業、大功德。
直到前身繼位,因為沉迷朝政而不思飲食,把一頓禦膳限製在了二十道菜,整個禦膳房都炸鍋了。他作為總管,更是急得不行,拉下老臉到處找人哭訴。
直到這次登基大典之後,聽宮裏的太監們說陛下終於迴心轉意了,將心思都放迴了吃喝玩樂的正途之上,樂得他一晚上沒睡覺。
第二天一大早三點鍾就爬起來,老張他親自燒水洗菜,準備大展身手。可菜還沒下鍋呢,就傳來了皇上陛下的諭旨,說一頓飯隻準做五個菜,還不準有山珍海味!
那一瞬間,老張所有的夢想信念、所有的雄心壯誌都崩塌了。他感覺自己對不起那些把手藝一代代傳下來的前輩禦廚們,對不起身後這一大幫子禦膳房的兄弟們。
一時間沒想開的老張,走了極端。
事發之後幸好被人發現得早,聽當時救他的人說,他舌頭差點都吐出來了。
李從心聽過這事之後也覺得挺難受,就叫柳公公傳這個禦膳房張總管過來,想和他當麵談談。不過這事被柳公公委婉地勸住了,說是老張狀態不太好,等下麵的人多安慰安慰他,讓他緩一緩再說。
李從心本想著辦兩個宴會,不請外人,就宮裏這些太監宮女,大家好好吃喝一頓,算是犒勞大家平日裏的辛苦,也讓禦膳房的禦廚們有施展手藝的空間。
可柳公公卻說,宮裏的這些太監宮女們吃不了禦膳房做的飯。
李從心正想問為什麽的時候,柳公公仿佛通過靈網突然收到了什麽消息,麵色變得十分難看。李從心看他確實是有要緊事,就把到嘴邊的話又憋了迴去。為了讓柳公公趕快去忙,李從心故意說是有點累,讓柳公公先下去了。
唉,人啊,都不容易,還是要互相多體諒。
吃飽喝足,李從心往身後座椅上一躺,感覺懶懶的,一點也不想動彈。
聞著角落裏傳來的淡雅熏香,他的身體放鬆,心思卻越飄越遠。
他想著柳公公現在可能還在處理不知道什麽麻煩事,想著張總管或許現在還在抑鬱,想著徐安現在或許還在家處心積慮地計劃著怎麽討好他,想著這京城裏,無數和他年齡相近年輕人要麽正在格子間裏奮鬥、要麽正在學校裏上課。
隻有他自己,閑著沒事幹。
“不行,我不能再這麽墮落下去了,大家都這麽努力,我憑什麽這麽安逸?!”李從心想到這裏,一股愧疚之情湧上心頭。他掙紮著坐直起來,深吸了口氣,對門外大聲喊道:
“來人,把朕的電腦拿過來!朕昨天玩的那遊戲還沒通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