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林家有女名青筠[紅樓] 作者:桃之夭夭夭夭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p>
足足歇了一日,翌日清早兩人準備上山。
知府等人並未離去,又來請安,又表示陪駕之意。林青筠那邊自然也有誥命女眷們前來,二人對視一眼,皆十分無奈。出行就是這點不好,不論到了哪裏,不管真心假意,底下那些人都恨不得時時伴著恭維,一兩迴倒罷了,次數多了實在煩人。
徒晏命人在園子後門備車,令人轉告知府等人都迴去,又吩咐青陽縣令隻多讓人巡視九華山各處即刻,不必過分擾民。徒晏與林青筠並不打算在此處多呆,見過那個傳聞中的“九華山神醫”,明日便離開安徽,直奔寧波。
上山隻有兩輛車,徒晏林青筠坐了一輛,後麵一車坐著白鷺相思、紅綾綠羅,一應茶水點心等物都預備著。
盡管時候還早,山上卻已是熱鬧。都說拜佛要起早,許多香客都是提前過來宿在山上的鎮子,次日趕著上頭香。林青筠兩人倒是不拜佛,直接往那“神醫”的草蘆而去。
神醫的草蘆建在蓮花峰上,地勢極高,幸而原本的土路被人夯實,又取來雜色石頭鋪出了台階兒,倒比先時好走多了。若要去草蘆求醫,車馬是上不去的,隻能步行。兩人下了車,遠遠兒便見幾個人影走在山路上,並沒有想象中的盛景。想來也是,哪怕真是個神醫在此行醫,卻藏於大山高峰,又得人親自爬上去,尋常小病小痛或有請大夫吃藥的錢都不會來吃這份苦。
林青筠有些憂心徒晏的身體,便道:“我上去吧,反正又不是真來求醫。我去將你的情況詳細說了,看他如何說法,或是認為人不親至不算誠心,那也罷了。這山道不平整,爬到草蘆隻怕得用一個時辰,你這身體絕對受不了。”
徒晏也知此禮,眉頭緊了緊,卻道:“走慢些無礙,有些話我得親自去說。”
林青筠覺察到他此刻心緒異常,一時不解。
徒晏隻低聲說了一句:“我想問問安樂的病。”
安樂?林青筠想起先前安樂生病的那迴,病因病情皆不清楚,卻是很古怪,因著徒晏與大公主等人似不願提及,她也沒好追問。這會兒聽他說起,心知他心意已決,隻得同意。
徒晏由樂公公攙扶著,一路緩慢往上,不時便要歇息一程,最終達到草蘆所在時已是正午。山中不必山下,地勢高,山林茂密,霧氣山泉,即便沒有風都清涼舒適。這是半山腰一處平坦之地,有山、有水、有樹、有花,一切都自然而隨性,除了山間鳥兒野物,與偶爾來尋醫的人,此處完全不被打攪,那“神醫”著實選了個好地方。臨水靠著山石便是草蘆,當真是極簡單簡陋,周圍有許多草席,上頭晾曬著各樣草藥,空氣中還有一絲茶香,怎麽看這裏都無法住人。
“山洞。”徒晏瞥見草蘆後麵的山壁上有一方天然洞穴,洞穴上頭懸掛著不知名的草藥,大概是驅蚊蟲的。
草蘆內有幾個病人,個個麵色不佳,陪同而來的人都是一臉憂色又止不住滿眼期盼。那位正在為病人診治的神醫僅有二十七八、不足三十的年紀,一身藍布衣,木簪子束發,膚色略黑,麵貌尋常,本是丟在人群隨即便湮滅的人,卻因其身上淡泊超脫的氣質而顯得不同起來。
有時候一個人的氣質比容貌年紀等等都重要,起碼在見了真人後,林青筠倒相信對方確實有些神妙醫術。
此時小秦太醫忍不住先上前,在一旁不說話,隻觀察“神醫”給人治病。對方診完一人看了小秦太醫一眼,隨之便沒理會,繼續下一位。
林青筠讓小太監搬個粗木條凳來,扶著徒晏坐下歇歇,一麵看那人,一麵說:“這人實在夠懶的,外人提起都稱他‘九華山神醫’,他也不謙讓便受了,問他名字曆來,卻總是一字不漏,竟是連個化名兒都懶怠取。”
徒晏笑道:“總歸是喊神醫,起個化名兒也用不上。”
少時前麵幾個病人都走了,徒晏便上前。
彼此也未通姓名問身份,這神醫先是將他麵色一番仔細審視,微微皺眉,隨之為其診脈,眼中浮現驚訝:“你的身體乃是五髒俱損,應是早年中毒所致,這毒十分霸道,使得你一場小風寒都能丟了性命,甚至壽數隻在近兩年。但你已得了奇藥,身體正在極快複原,不過三五年便能痊愈,甚至比尋常人都強健,又何必來尋我?”
不止徒晏,便是林青筠等人都十分震驚,隻因他說的全都準。
徒晏沒料到這神醫果然神,不止能治病,且言語如此直白大膽,連他幾年能痊愈都敢斷言。餘光瞥了身後幾步距離的高陽李力兩人,心知這話要不了幾天就會上報皇帝禦前,總歸該來的躲不掉。
“我還有一病要請教。”徒晏一字不提對方診斷,說道:“我有個外甥女,自小就得了種怪病,總會無緣無故做噩夢,夢裏又哭又鬧,若不喚醒她,還會閉著眼四處亂走,抓了東西就砸,逮著人就傷。即便是喚醒了她,也似身陷在夢裏,驚恐莫名,總疑心有人要害她。先前家中延請不少名醫,隻說是受驚所致或噩夢所擾,各樣安神湯養神丸沒少吃,卻隻能暫時安撫,卻無法根治。家人為此十分憂心,敢問先生可有醫治良策?”
林青筠聽了這席話吃驚不已。
安樂的病竟是如此複雜?
當初她問時徒晏說過,安樂是幼時照料不周落的病根兒,可見對於安樂為何會發噩夢,徒晏與大公主等人是有所猜測的。
“她可記得夢中景象?”若在尋常,遇到這種病人不曾親至卻隻轉述病情的,他是斷不肯治的,概因不親眼“望聞問切”,許多病因弄不明白,貿然下診斷開藥,豈不是拿人命玩笑。隻是這迴的病人不同,倒不是他的身份,乃是病情令他很感興趣,更感興趣對方得了什麽奇藥。另一個,對方所轉述的另一個病例也令他頗感興趣,畢竟都是些少見的病症。
“有時候記得,有時候不記得,都是各種各樣稀奇古怪的夢,自從她三四歲時第一迴說清楚做夢夢見有鬼要吃她,家裏人便十分注意,從不與她說那些荒誕話,也不讓她接觸神怪書籍。然而她這些噩夢從未停止,並有越發嚴重的趨勢,有時會陷在夢裏難以掙脫。”徒晏為此也十分焦心,又道:“前兩年她外祖父請了個祖上極有名望的大夫給她診視過一迴,那大夫開了一劑藥,叫做‘六味安神湯’,每晚睡前飲用,病發的確實少了,又有一種膏藥,若遇著發病陷在夢裏醒不過來,隻需嗅一嗅不多時便能醒。隻是到底治標不治本,一旦病發比往常更為兇猛。”
一聽是三四歲就發病做噩夢,許是更早的時候就有征兆。
沉默良久,他說道:“這種病症我在書中看到過,常發於成人,或受了某件事的刺激,每有相似情景都會刺激的發病,這類病人對病情的誘因,有記得的,也又不記得的。實則這是一種瘋病的蟄伏期,當病人不能忍受時整個人會崩潰,漸漸精神恍惚失常、不認得人。”
“這麽嚴重?”林青筠驚唿,簡直不能想象活波伶俐的安樂變成那個樣子。
“先生可能治?”徒晏亦是臉色微變,神情急切。
“不好說,我沒治過。”話雖如此,此人卻是一副躍躍欲試:“我想見見病人。”
徒晏倒不介意他如此態度,如今就怕沒人肯治,既然他敢說這樣的話,總歸有個希望。便問:“先生如何稱唿?”
“我姓樊,樊術。”
“敢問樊先生哪裏人?”小秦太醫突然問道。
樊術看他一眼,迴道:“我祖籍彭城。”
“難道是樊阿之後?”小秦太醫驚訝。
“樊阿確是先祖名諱。”
徒晏聞言心下一定,當即說道:“病人在京城,若樊先生願意,我派人送先生上京。”
“多謝王爺。”言及此處,樊術直接道出徒晏身份,隨後也不待眾人如何反應,折身迴山洞收拾東西,又將外頭曬的草藥收取了。
一行人便下山。
樊術那一大包子草藥除了小部分,另外大半都給了道觀的老道士。這道觀不大,香火卻盛,老道士懂些醫術,各大小寺廟道觀、乃至鎮子上有人病了,都有請這老道士去看的,老道士非但不收什麽診費,甚至常白貼藥材。樊術並非頭一迴來九華山,與此老道有些交情,時常幫他尋些藥材,老道每日讓小道童給他送飯。
迴到山下齊家園子,林青筠還沒明白,趁著底下在收拾東西,她問徒晏:“那樊術是什麽來曆?樊阿又是誰?”
徒晏道:“樊阿這名字你或許不知道,但說起他的老師你定是知道。”
“誰?”
“神醫華佗。”
林青筠一怔,半晌才將信將疑道:“華佗的弟子……那樊術是其弟子的後人,承襲了醫術,算得上是華佗的徒孫了?”接著笑說道:“怪道旁人喊他神醫他都應了,原是從祖師爺那兒承襲來的。”
徒晏也笑:“據傳華佗有三個子弟,樊阿最擅針灸,那會兒在山上草蘆樊術正是用針灸為那幾人醫治,下針快、準、穩,可見是自幼學習經驗老道。至於那‘神醫’的稱唿,不過是他懶怠說自己名字罷了。在彭城一帶但凡提及樊家醫館就沒有不知道的,當年父皇也請過樊家醫者為我診治,大約是樊術的父親。從今日一見,樊術倒比他父親醫術更加出眾。”
“既然如此,那你也該放心了。”
“隻望他真能將安樂治好。”徒晏頓了頓,主動提及安樂之病:“安樂的病根兒早在其周歲前便種下了。你也知大駙馬的家世,在最初安分之後,開始秘密與廢太子舊部聯係,此信被大姐姐截獲,見信中對父皇多有怨憤,甚至言及與大姐姐這門親事乃為皇家逼迫,說他愧對先祖父母,娶了仇人之女。”
林青筠難掩驚詫,大駙馬能說這等話無疑是糊塗至極。
細想來,大駙馬未必心中真如此想,但和廢太子的人聯係,自然要撇清與現任新君的關係,隻是如此來,看到信中內容的大公主該是何等錐心刺骨。兩人雖是政治聯姻,但也一起生活了三四年,已有一子,又剛添一女,豈能沒半點夫妻之情?
“大姐姐見他執意要往絕路上走,灰了心,將此事告知父皇。大姐姐也是逼不得已,大駙馬已是如此,她卻要為鴻兒著想。”畢竟陸鴻雖是大公主之子,皇帝外孫,但更是大駙馬的兒子,姓陸,身上流著忠毅公府的血,若大駙馬與逆賊謀事曝光於天下,陸鴻這輩子就毀了。
看來大駙馬的病死確有內情,乃是皇帝要他死,要他“正常死亡”。
“安樂七八個月的時候,大駙馬已被幽禁多時,那天不知誰將其母妹病逝的消息傳了進來,大駙馬大醉一場,衝開侍衛闖入了大姐姐的院子。當時大姐姐正抱著安樂,卻見大駙馬雙眼赤紅猶若瘋癲的跑進來,與大姐姐大鬧了一場,屋子裏的東西也砸了個遍。安樂許是那天給嚇著了,夜裏發了高燒,兩三天才退下去,此後睡夢中便時常驚醒啼哭,落了病根兒,越大這病情就越重。大姐姐都沒告訴她那些事,鴻兒當年出事的時候四歲,已是記事了,這麽些年以來從不曾問過大駙馬,可見心裏也記恨。”
林青筠一時不知如何接話,這話題過於沉重了。
離開九華山時,知府等人都有敬上之物,徒晏一律未收,卻留下了齊家送來的茶葉。齊家販賣的茶葉種類很多,皆是安徽本地茶,其中的名品有太平猴魁與祁門紅茶,送來的茶裏就有這兩種。另還有花茶,包裝的十分精致,以開光彩繪花鳥的瓷罐兒六隻,分別裝有茉莉、蘭蕙、玫瑰、薔薇、梅花、木香為添配製作的花茶。如今花茶製作規模並不大,講究些的大戶人家也是自家采了花兒自製,林青筠打開一隻瓷罐兒,梅香撲麵而來,花茶窖製的十分講究,茶葉挑的上等綠茶,連梅花苞都一律的精挑細選過,想必不是市賣貨,隻怕是齊家製的自家用亦或者專用來做為女眷贈禮的。
林青筠不禁笑說道:“齊家太太倒是有心,那天那麽多人來問安,我不過無意說了句喜歡花茶,她就送了這個來。到底術業有專攻,我聞著這香氣,就比咱們府裏的花茶好。”
徒晏在園子裏種了些茶樹,間了茉莉,本不是為了吃茶,而是瞧著雅致,在亭子裏品茶也有意趣,實則那些帶著茉莉花香的茶葉都被丫鬟們摘了做枕頭香囊之類。後來得知她愛喝花茶,便特意囑咐將茶葉留下來,采摘後製了茶,品著倒也不錯,但於齊家的茶一比,到底高下立現。
“你若喜歡,以後每年都讓他們孝敬你。”徒晏說道。
林青筠看他一眼,道:“怎麽說起這話?你不是不愛與那些人走的近麽?”
徒晏又打開了一罐子祁門紅茶,觀色、品香,著實是上等好茶。嘴裏說道:“你可知齊家為何獻園子?”
林青筠並不意外:“古話說:預先取之,必先予之。齊家獻了園子必是有所求。他們求的什麽?”
徒晏道:“訴說說‘商場如戰場’。安徽也是幾大名茶產地,大小茶商不計其數,齊家做了池州翹楚,焉知旁人不眼紅?外地茶商想來分杯羹的也不少。若是旁人倒罷了,偏生齊家遇上了田家。”
“田家?什麽來曆?”
“田家的田奎乃是肅郡王的門人,嫡親妹妹是郡王府的侍妾,據說很受寵。”
林青筠忍笑:“這種內宅裏的事你也知道?”
“綠羅和你屋子裏的百靈一樣,最愛打聽東家長李家短,托她的福,我還真知道不少八卦消息。”徒晏自己也笑,但話卻是很正經:“如今各個郡王府都一個套子,門人在外做生意,看似托庇於郡王府大攬其財,實則那些錢進了誰的口袋不言而喻。因著這層關係,又是誰都清楚的內情,在外做生意誰都得禮讓三分,齊家再能耐也隻在池州府,背後又沒有過深的關係,如何敢與田家對上。”
“那你要如何處置?”若是幫了齊家,豈不是和肅郡王對上了?倒不是怕肅郡王,隻是攬了這件事會引發一係列後果,首當其衝的便是諸郡王皇子的猜忌防備,以為他是有心爭位,收了齊家做門人。
徒晏卻是指著麵前的祁門紅茶道:“那些西洋人很喜歡紅茶,若是齊家能開拓遠洋貿易,不僅避開了與田家爭鋒相對,且又擴展了生意。你覺得如何?”
“你是說……”林青筠馬上明白他的意思,正色問道:“你打算收下齊家?”
“有備無患罷了。現下我卻不想那麽多,隻是想以齊家試試這遠洋貿易。”徒晏本心來說想避開最近這三年,但機會送到跟前,適當一用也不妨礙什麽,總歸一切皇帝都清楚。
頂著酷熱暑氣趕路,怕徒晏受不住,走走停停,半個月才到寧波。按照事先打算,對外便稱身體不適,在寧波港口停頓下來。
“王妃,京城的信。”
林青筠接來一看,是黛玉的信。
因著時常通信,雖離了京城,但京城各家有什麽新聞都知道。展開信頭一件就是喜事,莊詩雨四月中旬出嫁,這才兩三個月就有了身孕。第二件也是喜事,賈迎春議親了,對方是理國公家的庶子柳芃,與迎春同年,兩家又都是國公府第,一樣庶出,且是理國公府先提的這門親事。這可謂是門當戶對的好親事,賈赦自然應了,七月十二小定。
看到這裏,林青筠忙對白鷺吩咐道:“將咱們路上采購的土儀打點出來,一份份寫好簽子,一會兒連著書信一起帶迴京城分送各家。對了,別忘將賈家二姑娘的東西加厚一份,雖是小定,但我既知道了總要恭賀。”
白鷺一一應了,轉頭去打理東西。
林青筠又接著往下看,眉頭一皺。如原著中一樣,襲人提了月例,雖沒正式開臉兒,卻已被王夫人過了明路,一應月例都與周趙二位姨娘等同。黛玉之所以提這件事,隻是感慨寶玉將來。本來寶玉隻是國公府二房嫡次子,說親本就不上不下,偏生先是兩房分家換住處,又是鬧出議親風波,現在還沒成親跟前又擱個丫頭,將來哪裏還好說親事?
黛玉私下裏歎道:“看來二舅母是定準了寶姐姐了。”
此時徒晏也在讀京中消息,末了對她說道:“五六天前賢德妃小產了。”
林青筠拿起手中書信看了落款日期,是十來天前發出的,黛玉寫信時賈元春的事兒還沒出。不過,即便如今賈家知道了也不會外傳,沒出生就掉了的龍嗣不少,況且此迴乃是賈元春隱瞞不報,若皇上惱了治個輕忽龍嗣保護不周的罪名,別說賈元春,便是賈家都得遭罪。
“賈家的熱鬧算是到頭了。”畢竟賈元春年紀大了,本就好不容易得寵承孕,偏生又掉了,心灰意懶之下,能不能扛過去都未可知。
“你怎麽不問是誰做的”徒晏見她神色疏懶,頗有些納罕,往常這種事她最愛尋根問底,彼此說說,反比他一人想的透徹。
“左不過是幾人罷了。連日裏趕路,天又熱,我也乏了,想睡會兒。”說著話,她已歪在涼榻上閉了眼,聽著院子裏夏蟲鳴叫,不知不覺真睡著了。
徒晏覺得奇怪,見她麵上有些紅,心下一動,伸手探向她的額頭,果然有些熱。定是昨晚嫌熱貪涼,一路開著車上小窗,直倚在那裏睡了大半夜,可不是著涼發熱了。
徒晏忙命將小秦太醫叫來,又喚進白鷺等人伺候。
足足歇了一日,翌日清早兩人準備上山。
知府等人並未離去,又來請安,又表示陪駕之意。林青筠那邊自然也有誥命女眷們前來,二人對視一眼,皆十分無奈。出行就是這點不好,不論到了哪裏,不管真心假意,底下那些人都恨不得時時伴著恭維,一兩迴倒罷了,次數多了實在煩人。
徒晏命人在園子後門備車,令人轉告知府等人都迴去,又吩咐青陽縣令隻多讓人巡視九華山各處即刻,不必過分擾民。徒晏與林青筠並不打算在此處多呆,見過那個傳聞中的“九華山神醫”,明日便離開安徽,直奔寧波。
上山隻有兩輛車,徒晏林青筠坐了一輛,後麵一車坐著白鷺相思、紅綾綠羅,一應茶水點心等物都預備著。
盡管時候還早,山上卻已是熱鬧。都說拜佛要起早,許多香客都是提前過來宿在山上的鎮子,次日趕著上頭香。林青筠兩人倒是不拜佛,直接往那“神醫”的草蘆而去。
神醫的草蘆建在蓮花峰上,地勢極高,幸而原本的土路被人夯實,又取來雜色石頭鋪出了台階兒,倒比先時好走多了。若要去草蘆求醫,車馬是上不去的,隻能步行。兩人下了車,遠遠兒便見幾個人影走在山路上,並沒有想象中的盛景。想來也是,哪怕真是個神醫在此行醫,卻藏於大山高峰,又得人親自爬上去,尋常小病小痛或有請大夫吃藥的錢都不會來吃這份苦。
林青筠有些憂心徒晏的身體,便道:“我上去吧,反正又不是真來求醫。我去將你的情況詳細說了,看他如何說法,或是認為人不親至不算誠心,那也罷了。這山道不平整,爬到草蘆隻怕得用一個時辰,你這身體絕對受不了。”
徒晏也知此禮,眉頭緊了緊,卻道:“走慢些無礙,有些話我得親自去說。”
林青筠覺察到他此刻心緒異常,一時不解。
徒晏隻低聲說了一句:“我想問問安樂的病。”
安樂?林青筠想起先前安樂生病的那迴,病因病情皆不清楚,卻是很古怪,因著徒晏與大公主等人似不願提及,她也沒好追問。這會兒聽他說起,心知他心意已決,隻得同意。
徒晏由樂公公攙扶著,一路緩慢往上,不時便要歇息一程,最終達到草蘆所在時已是正午。山中不必山下,地勢高,山林茂密,霧氣山泉,即便沒有風都清涼舒適。這是半山腰一處平坦之地,有山、有水、有樹、有花,一切都自然而隨性,除了山間鳥兒野物,與偶爾來尋醫的人,此處完全不被打攪,那“神醫”著實選了個好地方。臨水靠著山石便是草蘆,當真是極簡單簡陋,周圍有許多草席,上頭晾曬著各樣草藥,空氣中還有一絲茶香,怎麽看這裏都無法住人。
“山洞。”徒晏瞥見草蘆後麵的山壁上有一方天然洞穴,洞穴上頭懸掛著不知名的草藥,大概是驅蚊蟲的。
草蘆內有幾個病人,個個麵色不佳,陪同而來的人都是一臉憂色又止不住滿眼期盼。那位正在為病人診治的神醫僅有二十七八、不足三十的年紀,一身藍布衣,木簪子束發,膚色略黑,麵貌尋常,本是丟在人群隨即便湮滅的人,卻因其身上淡泊超脫的氣質而顯得不同起來。
有時候一個人的氣質比容貌年紀等等都重要,起碼在見了真人後,林青筠倒相信對方確實有些神妙醫術。
此時小秦太醫忍不住先上前,在一旁不說話,隻觀察“神醫”給人治病。對方診完一人看了小秦太醫一眼,隨之便沒理會,繼續下一位。
林青筠讓小太監搬個粗木條凳來,扶著徒晏坐下歇歇,一麵看那人,一麵說:“這人實在夠懶的,外人提起都稱他‘九華山神醫’,他也不謙讓便受了,問他名字曆來,卻總是一字不漏,竟是連個化名兒都懶怠取。”
徒晏笑道:“總歸是喊神醫,起個化名兒也用不上。”
少時前麵幾個病人都走了,徒晏便上前。
彼此也未通姓名問身份,這神醫先是將他麵色一番仔細審視,微微皺眉,隨之為其診脈,眼中浮現驚訝:“你的身體乃是五髒俱損,應是早年中毒所致,這毒十分霸道,使得你一場小風寒都能丟了性命,甚至壽數隻在近兩年。但你已得了奇藥,身體正在極快複原,不過三五年便能痊愈,甚至比尋常人都強健,又何必來尋我?”
不止徒晏,便是林青筠等人都十分震驚,隻因他說的全都準。
徒晏沒料到這神醫果然神,不止能治病,且言語如此直白大膽,連他幾年能痊愈都敢斷言。餘光瞥了身後幾步距離的高陽李力兩人,心知這話要不了幾天就會上報皇帝禦前,總歸該來的躲不掉。
“我還有一病要請教。”徒晏一字不提對方診斷,說道:“我有個外甥女,自小就得了種怪病,總會無緣無故做噩夢,夢裏又哭又鬧,若不喚醒她,還會閉著眼四處亂走,抓了東西就砸,逮著人就傷。即便是喚醒了她,也似身陷在夢裏,驚恐莫名,總疑心有人要害她。先前家中延請不少名醫,隻說是受驚所致或噩夢所擾,各樣安神湯養神丸沒少吃,卻隻能暫時安撫,卻無法根治。家人為此十分憂心,敢問先生可有醫治良策?”
林青筠聽了這席話吃驚不已。
安樂的病竟是如此複雜?
當初她問時徒晏說過,安樂是幼時照料不周落的病根兒,可見對於安樂為何會發噩夢,徒晏與大公主等人是有所猜測的。
“她可記得夢中景象?”若在尋常,遇到這種病人不曾親至卻隻轉述病情的,他是斷不肯治的,概因不親眼“望聞問切”,許多病因弄不明白,貿然下診斷開藥,豈不是拿人命玩笑。隻是這迴的病人不同,倒不是他的身份,乃是病情令他很感興趣,更感興趣對方得了什麽奇藥。另一個,對方所轉述的另一個病例也令他頗感興趣,畢竟都是些少見的病症。
“有時候記得,有時候不記得,都是各種各樣稀奇古怪的夢,自從她三四歲時第一迴說清楚做夢夢見有鬼要吃她,家裏人便十分注意,從不與她說那些荒誕話,也不讓她接觸神怪書籍。然而她這些噩夢從未停止,並有越發嚴重的趨勢,有時會陷在夢裏難以掙脫。”徒晏為此也十分焦心,又道:“前兩年她外祖父請了個祖上極有名望的大夫給她診視過一迴,那大夫開了一劑藥,叫做‘六味安神湯’,每晚睡前飲用,病發的確實少了,又有一種膏藥,若遇著發病陷在夢裏醒不過來,隻需嗅一嗅不多時便能醒。隻是到底治標不治本,一旦病發比往常更為兇猛。”
一聽是三四歲就發病做噩夢,許是更早的時候就有征兆。
沉默良久,他說道:“這種病症我在書中看到過,常發於成人,或受了某件事的刺激,每有相似情景都會刺激的發病,這類病人對病情的誘因,有記得的,也又不記得的。實則這是一種瘋病的蟄伏期,當病人不能忍受時整個人會崩潰,漸漸精神恍惚失常、不認得人。”
“這麽嚴重?”林青筠驚唿,簡直不能想象活波伶俐的安樂變成那個樣子。
“先生可能治?”徒晏亦是臉色微變,神情急切。
“不好說,我沒治過。”話雖如此,此人卻是一副躍躍欲試:“我想見見病人。”
徒晏倒不介意他如此態度,如今就怕沒人肯治,既然他敢說這樣的話,總歸有個希望。便問:“先生如何稱唿?”
“我姓樊,樊術。”
“敢問樊先生哪裏人?”小秦太醫突然問道。
樊術看他一眼,迴道:“我祖籍彭城。”
“難道是樊阿之後?”小秦太醫驚訝。
“樊阿確是先祖名諱。”
徒晏聞言心下一定,當即說道:“病人在京城,若樊先生願意,我派人送先生上京。”
“多謝王爺。”言及此處,樊術直接道出徒晏身份,隨後也不待眾人如何反應,折身迴山洞收拾東西,又將外頭曬的草藥收取了。
一行人便下山。
樊術那一大包子草藥除了小部分,另外大半都給了道觀的老道士。這道觀不大,香火卻盛,老道士懂些醫術,各大小寺廟道觀、乃至鎮子上有人病了,都有請這老道士去看的,老道士非但不收什麽診費,甚至常白貼藥材。樊術並非頭一迴來九華山,與此老道有些交情,時常幫他尋些藥材,老道每日讓小道童給他送飯。
迴到山下齊家園子,林青筠還沒明白,趁著底下在收拾東西,她問徒晏:“那樊術是什麽來曆?樊阿又是誰?”
徒晏道:“樊阿這名字你或許不知道,但說起他的老師你定是知道。”
“誰?”
“神醫華佗。”
林青筠一怔,半晌才將信將疑道:“華佗的弟子……那樊術是其弟子的後人,承襲了醫術,算得上是華佗的徒孫了?”接著笑說道:“怪道旁人喊他神醫他都應了,原是從祖師爺那兒承襲來的。”
徒晏也笑:“據傳華佗有三個子弟,樊阿最擅針灸,那會兒在山上草蘆樊術正是用針灸為那幾人醫治,下針快、準、穩,可見是自幼學習經驗老道。至於那‘神醫’的稱唿,不過是他懶怠說自己名字罷了。在彭城一帶但凡提及樊家醫館就沒有不知道的,當年父皇也請過樊家醫者為我診治,大約是樊術的父親。從今日一見,樊術倒比他父親醫術更加出眾。”
“既然如此,那你也該放心了。”
“隻望他真能將安樂治好。”徒晏頓了頓,主動提及安樂之病:“安樂的病根兒早在其周歲前便種下了。你也知大駙馬的家世,在最初安分之後,開始秘密與廢太子舊部聯係,此信被大姐姐截獲,見信中對父皇多有怨憤,甚至言及與大姐姐這門親事乃為皇家逼迫,說他愧對先祖父母,娶了仇人之女。”
林青筠難掩驚詫,大駙馬能說這等話無疑是糊塗至極。
細想來,大駙馬未必心中真如此想,但和廢太子的人聯係,自然要撇清與現任新君的關係,隻是如此來,看到信中內容的大公主該是何等錐心刺骨。兩人雖是政治聯姻,但也一起生活了三四年,已有一子,又剛添一女,豈能沒半點夫妻之情?
“大姐姐見他執意要往絕路上走,灰了心,將此事告知父皇。大姐姐也是逼不得已,大駙馬已是如此,她卻要為鴻兒著想。”畢竟陸鴻雖是大公主之子,皇帝外孫,但更是大駙馬的兒子,姓陸,身上流著忠毅公府的血,若大駙馬與逆賊謀事曝光於天下,陸鴻這輩子就毀了。
看來大駙馬的病死確有內情,乃是皇帝要他死,要他“正常死亡”。
“安樂七八個月的時候,大駙馬已被幽禁多時,那天不知誰將其母妹病逝的消息傳了進來,大駙馬大醉一場,衝開侍衛闖入了大姐姐的院子。當時大姐姐正抱著安樂,卻見大駙馬雙眼赤紅猶若瘋癲的跑進來,與大姐姐大鬧了一場,屋子裏的東西也砸了個遍。安樂許是那天給嚇著了,夜裏發了高燒,兩三天才退下去,此後睡夢中便時常驚醒啼哭,落了病根兒,越大這病情就越重。大姐姐都沒告訴她那些事,鴻兒當年出事的時候四歲,已是記事了,這麽些年以來從不曾問過大駙馬,可見心裏也記恨。”
林青筠一時不知如何接話,這話題過於沉重了。
離開九華山時,知府等人都有敬上之物,徒晏一律未收,卻留下了齊家送來的茶葉。齊家販賣的茶葉種類很多,皆是安徽本地茶,其中的名品有太平猴魁與祁門紅茶,送來的茶裏就有這兩種。另還有花茶,包裝的十分精致,以開光彩繪花鳥的瓷罐兒六隻,分別裝有茉莉、蘭蕙、玫瑰、薔薇、梅花、木香為添配製作的花茶。如今花茶製作規模並不大,講究些的大戶人家也是自家采了花兒自製,林青筠打開一隻瓷罐兒,梅香撲麵而來,花茶窖製的十分講究,茶葉挑的上等綠茶,連梅花苞都一律的精挑細選過,想必不是市賣貨,隻怕是齊家製的自家用亦或者專用來做為女眷贈禮的。
林青筠不禁笑說道:“齊家太太倒是有心,那天那麽多人來問安,我不過無意說了句喜歡花茶,她就送了這個來。到底術業有專攻,我聞著這香氣,就比咱們府裏的花茶好。”
徒晏在園子裏種了些茶樹,間了茉莉,本不是為了吃茶,而是瞧著雅致,在亭子裏品茶也有意趣,實則那些帶著茉莉花香的茶葉都被丫鬟們摘了做枕頭香囊之類。後來得知她愛喝花茶,便特意囑咐將茶葉留下來,采摘後製了茶,品著倒也不錯,但於齊家的茶一比,到底高下立現。
“你若喜歡,以後每年都讓他們孝敬你。”徒晏說道。
林青筠看他一眼,道:“怎麽說起這話?你不是不愛與那些人走的近麽?”
徒晏又打開了一罐子祁門紅茶,觀色、品香,著實是上等好茶。嘴裏說道:“你可知齊家為何獻園子?”
林青筠並不意外:“古話說:預先取之,必先予之。齊家獻了園子必是有所求。他們求的什麽?”
徒晏道:“訴說說‘商場如戰場’。安徽也是幾大名茶產地,大小茶商不計其數,齊家做了池州翹楚,焉知旁人不眼紅?外地茶商想來分杯羹的也不少。若是旁人倒罷了,偏生齊家遇上了田家。”
“田家?什麽來曆?”
“田家的田奎乃是肅郡王的門人,嫡親妹妹是郡王府的侍妾,據說很受寵。”
林青筠忍笑:“這種內宅裏的事你也知道?”
“綠羅和你屋子裏的百靈一樣,最愛打聽東家長李家短,托她的福,我還真知道不少八卦消息。”徒晏自己也笑,但話卻是很正經:“如今各個郡王府都一個套子,門人在外做生意,看似托庇於郡王府大攬其財,實則那些錢進了誰的口袋不言而喻。因著這層關係,又是誰都清楚的內情,在外做生意誰都得禮讓三分,齊家再能耐也隻在池州府,背後又沒有過深的關係,如何敢與田家對上。”
“那你要如何處置?”若是幫了齊家,豈不是和肅郡王對上了?倒不是怕肅郡王,隻是攬了這件事會引發一係列後果,首當其衝的便是諸郡王皇子的猜忌防備,以為他是有心爭位,收了齊家做門人。
徒晏卻是指著麵前的祁門紅茶道:“那些西洋人很喜歡紅茶,若是齊家能開拓遠洋貿易,不僅避開了與田家爭鋒相對,且又擴展了生意。你覺得如何?”
“你是說……”林青筠馬上明白他的意思,正色問道:“你打算收下齊家?”
“有備無患罷了。現下我卻不想那麽多,隻是想以齊家試試這遠洋貿易。”徒晏本心來說想避開最近這三年,但機會送到跟前,適當一用也不妨礙什麽,總歸一切皇帝都清楚。
頂著酷熱暑氣趕路,怕徒晏受不住,走走停停,半個月才到寧波。按照事先打算,對外便稱身體不適,在寧波港口停頓下來。
“王妃,京城的信。”
林青筠接來一看,是黛玉的信。
因著時常通信,雖離了京城,但京城各家有什麽新聞都知道。展開信頭一件就是喜事,莊詩雨四月中旬出嫁,這才兩三個月就有了身孕。第二件也是喜事,賈迎春議親了,對方是理國公家的庶子柳芃,與迎春同年,兩家又都是國公府第,一樣庶出,且是理國公府先提的這門親事。這可謂是門當戶對的好親事,賈赦自然應了,七月十二小定。
看到這裏,林青筠忙對白鷺吩咐道:“將咱們路上采購的土儀打點出來,一份份寫好簽子,一會兒連著書信一起帶迴京城分送各家。對了,別忘將賈家二姑娘的東西加厚一份,雖是小定,但我既知道了總要恭賀。”
白鷺一一應了,轉頭去打理東西。
林青筠又接著往下看,眉頭一皺。如原著中一樣,襲人提了月例,雖沒正式開臉兒,卻已被王夫人過了明路,一應月例都與周趙二位姨娘等同。黛玉之所以提這件事,隻是感慨寶玉將來。本來寶玉隻是國公府二房嫡次子,說親本就不上不下,偏生先是兩房分家換住處,又是鬧出議親風波,現在還沒成親跟前又擱個丫頭,將來哪裏還好說親事?
黛玉私下裏歎道:“看來二舅母是定準了寶姐姐了。”
此時徒晏也在讀京中消息,末了對她說道:“五六天前賢德妃小產了。”
林青筠拿起手中書信看了落款日期,是十來天前發出的,黛玉寫信時賈元春的事兒還沒出。不過,即便如今賈家知道了也不會外傳,沒出生就掉了的龍嗣不少,況且此迴乃是賈元春隱瞞不報,若皇上惱了治個輕忽龍嗣保護不周的罪名,別說賈元春,便是賈家都得遭罪。
“賈家的熱鬧算是到頭了。”畢竟賈元春年紀大了,本就好不容易得寵承孕,偏生又掉了,心灰意懶之下,能不能扛過去都未可知。
“你怎麽不問是誰做的”徒晏見她神色疏懶,頗有些納罕,往常這種事她最愛尋根問底,彼此說說,反比他一人想的透徹。
“左不過是幾人罷了。連日裏趕路,天又熱,我也乏了,想睡會兒。”說著話,她已歪在涼榻上閉了眼,聽著院子裏夏蟲鳴叫,不知不覺真睡著了。
徒晏覺得奇怪,見她麵上有些紅,心下一動,伸手探向她的額頭,果然有些熱。定是昨晚嫌熱貪涼,一路開著車上小窗,直倚在那裏睡了大半夜,可不是著涼發熱了。
徒晏忙命將小秦太醫叫來,又喚進白鷺等人伺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