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衡對於風水之學並不精湛,可由此衍生出來的一個分支——龍脈之說,卻是自小就研習過百家之言,很多典故都了然於胸。聽石原龍泰的意思,川島芳子是想借助他們的力量,達到調整大清龍脈的目的,可怎麽看,這事都並不簡單,可操作性近乎於零。

    風水學把綿延的山脈稱為龍脈。古代“風水術”首推“地理五訣”,就是龍、穴、砂、水、向。相應的活動是“覓龍、察砂、觀水、點穴、立向”。龍是山的脈絡,土是龍的肉、石是龍的骨、草木是龍的毛發。

    尋龍首先應該先尋祖宗父母山脈,審氣脈別生氣,分陰陽。所謂祖宗山,就是山脈的出處,群山起源之處,父母山就是山脈的入首處,審氣脈即指審祝山脈是否曲伏有致,山脈分脊合脊是否有輪暈,有輪有暈為吉,否則為兇。還有尋龍需分九勢,九中龍勢中有:迴龍、出洋龍、降龍、生龍、巨龍、針龍、騰龍、領群龍。來龍就要山勢曲折婉轉,奔馳遠赴。

    風水中借龍的名稱來代表山脈的走向、起伏、轉折和變化。因為龍善變化,能大能小,能屈能伸,能隱能現,能飛能潛。山勢就象龍一樣變化多端,故以龍稱唿。平地也有龍脈,其標誌是微地形和水流。對龍脈好壞的看法,是審定山脈長遠,辨別山脈興衰的基準。山脈來得綿遠者,發富亦綿遠,山脈來得短促者,發富亦短促。

    龍脈的形與勢有別,千尺為勢,百尺為形,勢是遠景,形是近觀。勢是形之崇,形是勢之積。有勢然後有形,有形然後知勢,勢住於外,形住於內。勢如城郭牆垣,形似樓台門弟。勢是起伏的群峰,形是單座的山頭。認勢惟難,觀形則易。勢為來龍,若馬之馳,若水之波,欲其大而強,異而專,行而順。形要厚實、積聚、藏氣。

    具體到中國的龍脈皆源於西北的昆侖山,向東南延伸出三條分支,北龍從陰山、賀蘭山入山西,起太原,渡海而止。中龍由岷山入關中,至秦山入海。南龍由雲貴、湖南至福建、浙江入海,每條大龍脈又都有幹龍、支龍、真龍、假龍、飛龍、潛龍、閃龍之分。

    中國曆史上出現了至少24個王朝,如果按照每一個王朝就有一條龍脈來計算的話,那麽中國至少就有24條龍脈。黃帝的龍脈在中原黃河流域;大禹的龍脈在黃河流域中嶽嵩山一帶;商湯的龍脈在黃河流域;周朝的龍脈在岐山;秦朝的龍脈在鹹陽;漢朝的龍脈在豐縣;西晉的龍脈在河內;隋朝的龍脈在弘農;唐朝的龍脈在長安、隴西、太原;宋朝的龍脈在開封、鞏義、洛陽一帶;元朝的龍脈在蒙古草原;明朝的龍脈在安徽鳳陽;清朝的龍脈在東北。

    當然,這些都是大致的範圍,其實龍脈的具體位置是很難確定的,這是因為龍的活動範圍是變動不定。正因如此,風水術認為尋龍點穴非易事。正所謂“三年尋龍,十年點穴”,先看龍脈明堂,再確定穴位,就算差之毫厘,也會謬諸千裏。而山無長勢,水無長流,也注定了龍脈格局並非古往今來都一成不變,正如每個王朝都有興衰的演變一樣,雖不敢說這都取決於龍脈的作用,卻也被風水相師們認定存有必然的聯係。

    要說起來,一個龍脈幾近破敗,就像是一個王朝盛極而衰一樣,某種程度上來說,並不能由人力加以改變。當然,這也不是絕對的事,曆史上就有著名的光武中興,即劉氏成為中國封建社會曆史上唯一的“一姓之再興”的家族,不過這次“中興”是否源自對破敗龍脈的調整已經無從稽考,由此來看,川島芳子打著這樣的如意算盤,如果真能實現的話,可謂是前無古人了舉動了。

    然而正衡卻對此深表懷疑,如今天下初定、戰火將息,老百姓最為渴望的仍舊是安定的生活,更何況民智已開,民主的思潮早已席卷神州,再試圖恢複帝製的話,必定不會深得民心。當然,既然川島芳子將希望寄托在龍脈之類的玄學上,她肯定沒有對這些因素加以考慮,隻不過憑著她騙的這幾個人進到地宮當中,如何就能起到改善龍脈的作用?

    正衡開始對此一直不得要領,可忽然間想到或許答案並不如自己想象得那般複雜——他一直認為被於三刀稱為“鎖鑰合一”十分古怪,並不像以前夏侯古曾給他講述過的那些動輒就致人死地為目的的古墓機關,反而更像是某種基於算術理論的鎖具。

    金不二和於三刀都說那一百二十條密碼就是鑰匙,可因為它們數量巨大且又處於不斷變化當中,本身更像是一把難以打開的鎖一樣。現在正衡自認為認清了形勢,倒覺得誰是鑰匙誰是鎖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憑此打開的機關,究竟是能夠令眾人離開地宮,還是隻是由此運轉起另外一套機關,進而完成對大清龍脈的調整呢?

    正衡把自己的想法告訴金不二和於三刀,征詢他們對此的看法。沒想到兩個人一聽他的理論,立時就都陷入到了沉思當中,過了半天,金不二才猶疑著說:“如果真如你所說,川島芳子想要動她祖上的龍脈,當初大半個中國都在日本人的控製之下時,豈不是最好的時機,何必非要等到現在失勢了才來行動?再者說了,世人都知道大清的龍脈藏身於東北,京城附近無論是東陵還是西陵,都隻是座落在一條‘支龍’龍脈上而已,川島芳子既然懂得風水龍脈之術,就應該深明此事,再有此舉豈不是謬以千裏了嘛……”

    金不二話音未落,於三刀借著道:“此言甚是,而且所謂‘龍脈’者,實則山也,昌瑞山雖然不大,可也縱橫數百裏,若非地震山崩之類的天災,恐怕很難撼動其格局,正因如此,曆史上但凡龍脈的破敗,無不是天災所致,還真沒聽說過有憑人力就可以製造或者改善的——當年秦始皇在修建自己的陵墓時,‘穿三泉,下銅而致槨,宮觀百官,奇器異怪徙藏滿之。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其所作為可以說是嚐試構築起一條自成體係的龍脈,可結果秦朝還不是傳了兩代就滅亡了嘛。依老夫看,風水龍脈之說,隻可憑借天造地設,斷不是人力可為……”

    金不二和於三刀本就是行內數一數二的高手,再加上他們說的都有道理,正衡心中就更多了幾分相信,想要推翻先前自己的猜測了。可聽到石原龍泰在一旁“哼”了一聲,表情中似有還有幾分輕蔑之意,便問他有啥看法?

    石原龍泰現在在一幹人中最為弱勢,原本沒想到還有人會理會自己,可見正衡竟然還向他征詢意見,不免動了炫耀的心思,斟酌了一番後這才說:

    “有一個詞叫‘環麵’,我看你們是都沒聽說過了,是近期才誕生於西洋的一個理論,據說是自然生命各個層麵的初始模型。環麵理論認為,包括人類在內的世間大大小小的物體,都可以被看成是由環麵構成的單一體係,其物化的形態類似於一個汽車的輪胎,所有的能量都由一端流入,環繞中心一圈,再從另一端流出,它保有平衡,能自我調節,並且永遠完整,所蘊含的能量如果全部釋放出來,可以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據說前段時間,美國人正是基於這種理論製造了超級炸彈,迫使我們大日本帝國終止戰爭的——我想說的是,單純依靠人力行事的年代已經過去了,而一個心的時代即將被開啟。如果把東陵也看做是一個環麵,那麽一旦打通兩端,令得其中的能量能夠在體係內自由流通的話,別說是區區一座昌瑞山,恐怕整個華北都可以震上一震,至於川島芳子想要的調整風水龍脈,自然更是不在話下……”

    包括正衡在內的所有人都對石原龍泰這番話感到莫名其妙,唯有正衡身體裏的正南心中一動,想起在大學時讀到過的一篇文章,講的正是這個所謂的“環麵理論”。

    然而這一理論並未得到過學術界的廣泛認可,更多的則是被當成邊緣科學來對待,當然,造成此種局麵的形成,大抵上是因為很多所謂的科學家依靠它作為理論基礎,開發研究永動機這種根本就是反科學的東西,正因如此,才被主流科學鎖排斥的。石原龍泰這番話如果發生在大學課時內,肯定不會吸引多少人的注意,可現在偏偏是在四十年代的帝陵當中,所有在場的人裏,除了正南之外,恐怕就連石原自己都對此並不真的理解。

    可這事怪就怪在這裏,石原龍泰之所以忽然冒出這麽一大段堪稱“前衛”的理論,必定不是無中生有或者無意為之,聯想起他先前對於卷軸的趨之如騖來,正南總覺得他所想要著力隱瞞的,並不一定就與這帝陵中的機關毫無關聯。看來,是時候動用“讀心術”對石原龍泰的思想來一番掃描,借此看看他到底在隱瞞什麽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墓邪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犀利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犀利歌並收藏墓邪最新章節